APP下载

用PPP模式解决智慧林业建设中资金困境的探讨

2017-07-25祝巍

消费导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可行性建议

祝巍

摘要:我国的林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智慧林业的建设是带动林业转型的重要支撑,然而依靠大规模政府投资来支持智慧林业建设是不现实的,应该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智慧林业的建设中来。这样一来才更符合经济规律,同时也能减轻政府财政负担。那么如何解决智慧林业建设所需资金的问题,是智慧林业建设的关键所在。本文重点从PPP模式应用于智慧林业解决资金困境的可行性、智慧林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对PPP模式应用于智慧林业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PPP 智慧林业 可行性 建议

一、PPP模式概述

(一)PPP模式定义

PPP最早由英国政府于1982年提出,泛指政府与私营商签订长期协议,授权私营商代替政府建设、运营或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PPP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通常译为“公共私营合作制”。2013年以来,我国大力推广PPP项目,在《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韵指导意见》文中,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政府以竞争性方式优先选取具有运营管理呢你和投资能力的社会资本,政府和社会资本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明确双方责任权力关系,其中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支付社会资本相应对价,保证社会资本能够获得合理受益,社会资本则负责提供公共服务。

(二)PPP的特征及运作模式

PPP融资模式与传统的私人部门或者公共部门融资相比,具有三个特征:一是伙伴关系。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所以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主要目的是实现双赢,公共部门的目标是提供优质低价的公共产品,私人部门的目标是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二是利益共享。政府追求的是利用最少的资源提供最优质的公共产品,同时,对于私人部门则限制其获得社会平均的利润水平,而不能攫取垄断暴利。三是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相对的就是风险共担。PPP模式的一大优势是让更有能力掌控风险的一方承受某项风险。由于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各自承担了自己最能控制的风险,因此PPP模式也就能将风险合理地分摊出去。

PPP的运作模式主要包括三类:外包、特许经营和私有化三大类。外包类:一般是由政府投资,私人部门承包整个项目中的一项或几项职能。特许经营类:需要私人参与部分或全部投资,并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与公共部门分担项目风险、共享项目收益。私有化类:需要私人部门负责项目的全部投资,在政府监管下通过向用户收费收回投资实现利润

(三)PPP模式优势

我国现阶段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这是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而基础设施项目引入PPP模式将会带来共赢的效果,比政府财政独自进行建设更加高效、便捷。这就形成了很多优势,具体有:(1)引入PPP模式可以帮助政府在早期确定融资项目,在项目初始完成项目风险分配。这将降低政府所要承担的风险。(2)私营机构是以营利目的参与到政府的建设项目中的,这将实现项目的高效运营和维护,最大限度地实现项目价值。(3)PPP模式中公私合作可以促进政府学习私人企业的优秀管理模式和建设经验.这将有利于最大可能地减少人力和资源。(4)政府部门和民间部门可以取长补短,发挥政府公共机构和民营机构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身上的不足。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可以以最有效的成本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二、PPP模式用于智慧林业建设解决资金困境的可行性

(一)智慧林业内涵

智慧林业是指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手段,形成林业立体感知、管理协同高效、生态价值凸显、服务内外一体的林业发展新模式。智慧林业是智慧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林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统领未来林业工作、拓展林业技术应用、提升林业管理水平、增强林业发展质量、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具体而言,智慧林业与智慧地球、美丽中国紧密相连;智慧林业的核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一种智慧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林业高效高质发展;智慧林业的关键是通过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及管理服务规范,形成互动化、一体化、主动化的运行模式;智慧林业的目的是促进林业资源管理、生态系统构建、绿色产业发展等协同化推进,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

(二)智慧林业发展中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现代林业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林业信息化快速发展,林业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这为智慧林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但是,智慧林业作为一个一体化、协同化、智慧化的系统工程,在未来发展过程仍将面临以下挑战。

1.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程度低。林业信息化建设周期长、情况复杂、涉及面广、难度大,经过多年建设林业信息化在基础设施、电子政务、重大工程项目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制式、统一平台、统一管理,一些领域重复建设突出,不能有效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整合,从而形成多个信息孤岛和业务分割,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同时,由于基础数据库和应用系统不统一,技术不兼容、应用系统不兼容等问题严重。

2.新技术应用支撑能力不足。3S技术、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红外监测等技术已开始应用在森林监测、病虫火害防治、荒漠化防治、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领域,但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灾害预测准确率、林木培育管理等精确度还有待提高。要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提高林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林业所有的“物”接入网络,并对海量数据进行灵活和高效处理。

3.感知体系不完善。我国林业感知体系尚不完善,面临感知设施建设较少,应用少,感知能力较低,应急反应能力不足,林区应急通信和智能调度能力不足等问题。目前不能对树木、木材、野生动植物产品等的来源、种类、数量、材质等属性信息进行准确识别;现有的定位手段准确率低,特别是遇到复杂的地形、茂密的森林和大雾等恶劣天气,很容易迷失方位,给监管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和安全隐患;很多林区还没有实现网络覆盖,手机、电话、互联网等通讯手段难以应用,给资源监管工作造成了极大不便;卫星遥感监测不能做到全天候监控,加上分辨率较低,存在时间和地域上的监控盲区。微波监控、视频监控技术只在部分重点林区和经济较发达省份得到应用,电力供应、信号传输、设备安全、技术升级等存在较大难题。林火监测信息量十分有限,特别是无法及时准确了解林下地被层的信息,严重影响了林火预警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猜你喜欢

可行性建议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建议答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