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改扩建路基加宽锚桩—格栅体系加固技术的分析
2017-07-25周艳琴
周艳琴
摘 要: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交通量的日益增多,道路已无法满足当前交通事业发展需求,如何加宽改造公路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公路改造工程涉及到新路路基搭接问题,一般采取台阶开挖+土工格栅的方式,实现新旧路基相互结合的目的。但这种方式差异沉降较大。为实现高填方路基加宽效果的有效提升,本文提出了“锚桩-格栅体系加固法”。该方式的合理应用,可提升公路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公路工程;改扩建施工;路基加宽;锚固加筋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2-0110-02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公路建设规模逐步扩大。高填方路基作为公路工程施工的重要内容,加宽施工中,因堤身存在压密变形及地基沉降等因素,导致新加宽路基沉降变形情况较为严重,在基本完成老路沉降后,新旧路基之间侧差异沉降将大大增加。因原路基台阶开挖宽度受到制约,且原路基铺设土工格栅时,其锚固长度不足,无法增加筋土界面摩擦力,同时因差异沉降较大,导致原路基台阶上土工格栅极易出现滑动问题,进而影响土工格栅加筋效果的充分发挥,致使新路基顺着新旧路基接触面不断移动,最终出现新路基失稳现象。为实现高填方路基加宽效果,笔者认为可选取路基锚桩-格栅体系法进行施工。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防止原路基台阶上土工格栅出现滑动现象,还能将其加筋效果充分发挥出现,稳定新旧路基,并对新旧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加以严控。
1 作用机理
当前,加筋锚固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因锚固位置、材质不同,加固方式也所有不同,主要包含锚桩加固、锚索加固、土工格栅等。原路基边坡开挖施工后,加固时可选取土工格栅施工,同时,向原路基内部设置锚桩,进行锚桩-格栅加固体系的建立,保证原路基能够充分连接土工格栅,确保该结构具有良好整体性、稳定性及抗变形能力。锚桩和土工格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能将土工格栅的加筋效果充分发挥出现,才能对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加以严格控制。
2 锚桩-格栅加固体系施工工艺
(1)清表。要求将坡面杂物清理干净,如腐殖土、表皮土等。(2)台阶开挖。按照工程实际情况,对台阶宽度及高度加以准确确定。(3)预制锚桩。钢筋混凝土锚桩的直径为20cm、长度为2m。根据施工设计要求,需将一定子弹头形状设置到端头位置,为打桩施工提供便利。(4)锚桩布置。锚桩布设时,其间距需控制在2m左右,需将一定钢筋头设置到桩上端,为土工格栅固定提供便利。(5)打桩。锚桩与台阶开挖转角位置距离10cm位置设置,随后进行锤击施工,待锤击动力作用下,保证其向原路基土体内进入。(6)格栅布设。待填筑加宽路基高度等同于台阶高度后,即可进行土工格栅铺设。且将横向肋条和锚桩外露钢筋斗或向桩身套入待其连接后,即可将格栅拉紧、固定。(7)填土碾压。完成上述作业后,即可碾压土工格栅上的填土,随后填筑下一层。
3 锚桩-格栅加固体系数值分析
3.1 参数设置与基本假定
为对锚桩-格栅加固体系进行充分了解,应通过PLAXIS软件进行路基加宽模型的建立。该结构模型的依据为摩尔-库伦理论,所有土层计算参数如表1所示。8m为公路路基高度,1:1.5为边坡坡度,26m为原路基宽度。模型内8m为两侧加宽的宽度,30m为地基设计深度,按照表1遵循从上到下的顺序实现土层分布。80m为计算宽度值,20kpa为路面自重和车辆荷载产生的附加应力值。因土工格栅无抗弯刚度,因能受拉,选取该软件模拟格栅单元时,可以线弹性体作为各个单元,荷载影响下,土工格栅仅能产生一维变形,达到抗拉功能。选取点对点模拟锚桩,加固锚桩可选取高强度格栅模拟,土工格栅的刚度参数为500kN.m-1;錨桩刚度参数为10000kN.m-1。
3.2 建立模型
因模型选取有限元软件分析具备对称性,因此,可按照工程现场具体状况,研究对象以结构50%为主,对称面为原路基中心线。设置模型位移边界条件如下:
左右侧竖直边界水平位移加以约束;
底部边界竖向、水平位移加以约束;
除地表边界透水,其他都设为不透水边界。
3.3 路基变形效果分析
基底位置进行一层土工格栅铺设,1.5m为新旧路基结合位置的长度,土工格栅可铺设到新路基2m高、4m高及6m高位置,1m为结合长度,6m为新路基内部铺设的土工格栅。锚桩和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即垂直状态,2m为长度。
据相关试验分析,路基沉降控制时,仅使用格栅加固施工效果不佳,8.33%为沉降量减少量。而选取锚桩-格栅加固体系后,沉降控制效果良好,沉降减少了26.67%左右。也就是说,一定程度上,锚桩-格栅加固体系能够对路基内部应力进行扩散,进而达到地表附加沉降量有效控制的目的。如图1所示。
3.4 受力情况分析
与其他位置相比,结合部周围土工格栅的受拉程度较高,与连接位置相距1.5m部位具有最大拉力,每米10.5kN为拉应力最大值。该数值与土工格栅设计强度不符,也就是说土工格栅抗拉性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如仅选取土工格栅加筋处理新旧路基,土工格栅拉力情况上下层也存有差异性,如位于上层的土工格栅要远远低于下层抗拉性能的发挥,与地表相距6m的部位,每米拉应力最大值仅为4.2kN。而与地表位置相距2m、4m的格栅最大拉应力分别为每米9.8kN、9.6kN,差异较小且具有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伴随台阶端部与土工格栅间距的拉大,其拉应力也会有所变化,变化过程为前期快速增加—后期缓慢降低—最后为“0”。
选取锚桩-格栅加固体系加固新旧路基后,土工格栅具地表距离不同,拉应力也随之改变。具体分析如下:与地表距离2m时,土工格栅受拉应力最大,可达到每米42.4 kN,台阶位置为拉应力最大值部位,也就是锚桩连接土工格栅的位置。与地表距离4m时,土工格栅每米最大拉应力为28.6kN,同样结合部位置为最大拉应力值部位。与地表距离6m时,拉应力较小,但相比仅选用土工格栅加固方案,其拉应力依然较大。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选取锚桩-格栅加固体系加固新旧路基后,能够将其抗拉性能全面发挥出来。
3.5 整体稳定性评价
路基加宽模型选取PLAXIS软件建立,与工程具体情况相结合,数值分析时选取有限元强度折减原理进行研究,利用数值模拟分析的方式,将三种处理方案的安全系数准确计算出来,分别为未加固的安全系数为2.408、仅使用土工格栅的安全系数为2.562、锚桩-格栅加固体系3.047。
由此可见,选取锚桩-格栅加固体系施工,可保证土工格栅密切连接原路基,保证两者形成的结构体具有良好整体性。可减少原路基土工格栅在铺设位置出现滑移破坏,能够将土工格栅抗拉性能充分发挥出来,以此达到新旧路基稳定性的全面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路基作为公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的保证公路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年限,在公路工程扩建的过程中,对于加宽路基的的质量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它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改扩建之后的稳定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在加宽路基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沉降,如锚桩-格栅体系加固施工技术,其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工程建设质量,通过规范施工工艺,可提高公路工程的通行能力。
参考文献
[1]尉红彬.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基加宽锚固加筋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