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摔跤吧!爸爸》:职业女性摔出人生逆袭

2017-07-25方正宇

上海工运 2017年6期
关键词:摔跤吧!爸爸吉塔印度

◎方正宇

《摔跤吧!爸爸》:职业女性摔出人生逆袭

◎方正宇

台词三段论

从出生到死亡,你的人生就是场摔跤赛。

当你内心充满恐惧时,拍拍你的背,找回勇气,你就会好起来。无论是男孩拿到,还是女孩拿到,金牌就是金牌。

前情预告

作为一位著名的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曾经获得全国冠军,但由于这个项目缺乏来自国家的支持和资助,导致他不得不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为了弥补个人未能获得国际比赛奖牌的遗憾,他一直希望梦想能由儿子来继承,没想到妻子却接连生下了四个女儿。这样的结果看似造化弄人,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突然意识到也可以培养女儿在摔跤项目上取得成功。为了做到这一点,他要求女儿接受严格得近乎残酷的训练,并且常年与男性摔跤手在一起较量。两个女儿先后以全国冠军的身份进入国家队参加训练。在那之后,尽管在父亲与女儿之间也曾出现过各种意见分歧,但最终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大女儿参加英联邦运动会摔跤比赛并夺得冠军,父亲也终于可以手捧金牌说出“我为你自豪”。

剧集展开

曾被视为仅仅是歌舞秀的印度电影,近年来却不断依靠优秀作品在国际上扩大影响力,尤其是影片中往往还会深入探讨印度国内的社会焦点。以阿米尔·汗领衔主演的几部经典作品为例,《三傻大闹宝莱坞》对于教育制度进行了深刻反思,《外星醉汉PK地球神》则触碰到极为敏感的宗教问题。至于最新这部具有纪实背景的《摔跤吧!爸爸》,则将关注焦点汇聚于女性的社会地位。

在影片的开始部分,父亲以独断专行的方式强迫两个女儿吉塔和巴比塔接受摔跤训练,甚至剪去了她们具有性别特征的秀发。看到这里,或许会有不少观众产生了和“女儿们”类似的抵触情绪:父亲凭什么非要把自己的梦想强加于人?难道这种“虎妈”“鹰爸”式的教育理念也值得提倡?

正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影片及时设置了一段情节:女儿们参加一场邻家女孩的婚礼,向对方抱怨毫无童年乐趣可言的艰苦训练。没想到整场婚礼始终没露出笑容的新娘,此时却表示自己更羡慕吉塔和巴比塔,因为她们至少还有机会通过摔跤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像大多数印度女孩那样被随意地安排一场婚姻,然后完全沦为生孩子和做家务的工具。

经历了这次堪比当头棒喝的教诲之后,女儿们终于下定了坚持练习摔跤的决心。而对观众来说,此时再回过头去思考父亲要求女儿苦练摔跤的决定,或许又能得出与原先不同的结论。比如尽管看似强迫女儿们接受摔跤训练,但父亲一开始就跟妻子有言在先,只是希望在第一年里不要被劝阻。这种留有余地的选择,既体现了对于妻子的尊重,也表现出对于女儿们未来人生的责任心;又比如,当妻子担心女儿们会因为练摔跤而嫁不出去时,父亲霸气十足地给了回应,认为只要女儿能在摔跤领域内取得成功,未来应当是由她们去挑选婚恋对象而非被挑选;影片中还有一处细节描写,那就是在与家人们讨论摔跤问题的同时,父亲还在耐心细致地教最小的女儿学习英语单词,要知道,这在文盲率颇高的印度实属难得。

也就是说,父亲之所以用如此严苛的态度要求女儿们练习摔跤,并不仅仅因为将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强加于后代,更是因为父亲意识到,在性别歧视十分严重的印度,女性必须通过奋斗,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才能真正赢得来自社会的尊重。相比赢得摔跤比赛本身,或许这样一种观念,才是影片更希望对外传播的。

如果以印度作为参照物,中国女性所具有的社会地位显然要高得多。这样一种地位的获得,绝非来自于上天的恩赐,又或者是“女士优先”之类的口号。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中国社会能够给予女性充分就业的空间,在很多岗位上,职场女性完全可以取得不逊于甚至超越男性的成就。正是依靠这些成就,中国女性才能获得“半边天”的美誉。

当然,有时社会上也会流传着诸如“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之类的说法。至于《摔跤吧!爸爸》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嫁得好”固然也有其重要性,但对于新时代女性来说,也许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自我以具备“干得好”的能力,才能真正获得独立的人格,同时也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精彩。

猜你喜欢

摔跤吧!爸爸吉塔印度
为了梦想,倾尽全力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摔跤吧!爸爸》三幕式结构解析
《摔跤吧!爸爸》叙事学解读
“金牌大国”为何没拍出《摔跤吧!爸爸》(聊天室)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