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度城市更是让年轻人向往的城市

2017-07-25阎梦华

上海工运 2017年6期
关键词:年轻人上海人才

◎阎梦华

温度城市更是让年轻人向往的城市

◎阎梦华

“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不久前刚刚结束的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为上海描绘了未来城市愿景。以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为目标,上海在夯实经济发展的高度、科技创新的力度的同时,也在不断滋养人文情怀、提升城市“温度”。

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年轻人,上海的未来需要青年人才。建设“有温度”的城市,更要用“温度”留住青年人才。5月24日,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对话复旦师生时表示:上海,应该是让年轻人向往的城市!

没错,今天的上海,从政府到企业,正努力创造各种软硬件条件,让年轻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

留沪or回家?

热点聚焦

又到一年毕业季,这年头都说大学生工作难找。难找之余,对于许多外地学生而言,或许还得面临这样一个抉择:到底是留沪还是回家?

毕业季引发留沪抉择

刘鹏,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2017届的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前已拿到了两个offer,本该是开心毕业的他,此时却心情复杂:“两个offer难以抉择,一个是在上海的世界500强企业,另外一个是在老家安徽合肥的国企。两个比较来看,肯定是上海的这个工作更好,不论是收入还是发展前景。但是上海生活成本高、工作节奏快,最重要的是房价太高买不起呀。回老家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是房子父母都是准备好了的,生活成本就低很多。”

虽然刘鹏似乎已经有了自己的决定,只是没有言明,但采访间记者分明感受到了他的不甘。末了,他说了句:“我的梦想是在大城市里能够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

在这个毕业季里,关于留沪还是回家的抉择故事还在不断上演……

韩书记为复旦学子“引路”

“我们不少同学在择业时会有一些犹豫,不知道自己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更适合,有同学则对自己是回老家还是在上海发展举棋不定,请问韩书记对青年人的职业选择有什么建议吗?”5月24日下午,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来到复旦大学,为师生们作形势政策报告。在互动环节中,有同学抛出了同样的问题。

韩书记是这么回答的:要相信自己的感觉!你感觉要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不要犹豫。因为合适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择业。哪个就业岗位好,哪个就业岗位不好,没有标准答案。择业过程确实很难。上海这座城市永远欢迎像复旦这样的著名高等学府的同学,来找到适合你们的岗位。但是大家要知道,今天的中国,各地都同样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建议同学们择业的时候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感觉,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上海的未来离不开青年人才

上海这样一座国际化大都市,永远欢迎优秀的年轻人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一直是上海城市的内在特质。在上海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征途上,更加离不开一群有热情、有活力、有才华的年轻人。

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描绘了上海未来五年的蓝图:上海未来五年要充满活力,要成为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创新之城充满活力、更有朝气,全球创新企业、创新机构密集,国际科技精英和各类人才云集,世界创新资源、要素和资本聚集,创新智慧无处不在,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蓝图已经绘就,发展时不我待。这当中,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上海的未来离不开青年人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资源,此次党代会报告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尤其是对推进人才政策的创新突破十分重视,有较多阐述。比如,在谈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时,报告提出要推进人才政策创新突破。借鉴运用国际通行、灵活有效的办法,完善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评价激励机制。

超六成职工愿意留在上海这座“温度城市”工作

问卷调查

日前,本刊联合《劳动报》新媒体做了一份关于“你愿意留在上海这座‘温度’城市工作吗?”的微调查。本次调查得到了申城职工的积极参与,有322人参与了问卷,并有网友积极参与微信后台互动。调查显示:

67%的职工愿意留在上海工作

对于“你是否愿意留在上海工作?”,有218票投给了“愿意”,占到了67%,另有32%的职工表示“不愿意”。说明多数职工对自己在上海这座城市工作的认可度高。

上海多方面优势吸引求职者

作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吸引着众多求职者来到这里工作。在以往人们的印象中,在上海工作最大的优势就是工资高。然而,本次调查关于“在上海工作吸引你的地方”中,出人意料的是大家都更为看重上海的“就业机会多”、“接触面广,提升空间大”、“基础服务设施健全”,而“薪资优渥”选项得票率却是最低的。

亟待解决在上海工作的高额房价成本

关于“你觉得自己或他人不愿意留在上海工作的主要原因是?”这个问题,超半数人选择了“房价高”。因此,在接下来的“你在上海工作的话,最希望政府或者企业完善哪方面工作条件?”问题上,也有超半数人选择了“解决配套住房问题”。当前,高房价是制约上海创新人才集聚的一个因素,这确实是影响上海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上海市委、市政府也在想方设法破解人才引进过程中面临的高房价难题。

上海:打出“组合拳”留住人才

青年人才是上海的未来。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正积极创造各方条件,千方百计留住来上海奋斗打拼的年轻人。

一纸户籍给“新上海人”吃了定心丸

在得知自己已拿到上海户口之后,职场新人王成显得异常高兴,因为他觉得这是一种身份的转换,有了户口今后想要长期在上海发展会方便很多。去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的王成目前就职于沪上一家知名媒体,他告诉记者,落户的过程不算复杂,“就是根据上海市应届毕业生落户上海的相关规定,自己事先准备好相关材料,然后提交给公司人事并由人事统一提交材料至上海学生事务受理中心,最后综合打分决定是否予以落户。”王成说,因为自己是研究生毕业,相对而言在打分上有一定优势,“学校、学历、有无科研创新成果等,都是加分项。”

事实上,在上海,除了像王成这样通过应届毕业生落户加分成为“新上海人”的,还有11类人士入沪籍可走快车道、海归人才落户政策、居转户政策等。只要你有本事,只要你有才华,想要拥有“上海人”的身份,那都不是事儿!

人才公寓留“居”外来人才

走进位于浦东张江的汤臣豪园人才公寓,空调、热水器、独立卫生间一应俱全,舒适的居住环境令人眼前一亮。更可贵的是,这样的公寓租金仅千元。来自上海传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IT男闫秋雨是其中的租客:“和我其他在上海工作的朋友比起来,我每月房租开支少了岂止一点点呐!完全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

在张江,那里集聚了大量软件、半导体和医药研发企业,每天有超过6万名年轻人在这里上下班。他们大多拥有理工科硕士以上学历,薪水高,但多数尚无经济积累、无自有住房,住房难是职工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为此,张江从2001年起开始建设人才公寓。汤臣豪园人才公寓组建于2012年7月,目前已有2100多人入住。在租金价位上,由于有了市政府相关项目的资金扶植,价格在1000元到1500元之间不等,比租房市场价便宜不少。

作为国内一线城市,上海房价多年居高不下,对人才引进造成一定影响。近年来,上海已在多地实施了公租房政策,缓解年轻人住房难题。

政策红利最大化释放

去年9月,上海发布了人才“30条”,此次人才“30条”在海外人才引进政策、户籍人才政策、优化创业空间、科研制度完善、科研经费使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细则,进一步加快创新创业引进和集聚,确保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

上海一系列人才政策的实施,人才的集聚效应也将越来越强。目前,上海各类人才总量超过476万人,其中在沪两院院士173人;在沪就业创业的外国人达到21.5万人,占全国的23.7%。

到2020年,上海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将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与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相适应的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

企业:留人打出“温情牌”

基层动态

政府通过各种政策红利留住青年人才,在许多企业里,更是打出“温情牌”,通过事业、家庭“双管齐下”,留住青年才俊的心。

搭建职业生涯“通天塔”

青年人是企业的未来,为青年职工搭建职业发展“通天塔”,关乎企业的发展。一直以来,上海市南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始终重视职工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注重对青年职工的培养。

市南集团公司工会与公司人力资源等职能部门协作,为青年职工建立“一人一档”的培养档案。按照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对他们提出能力要求,为每位青工设计差异化的培养路径,明确发展目标。

市南集团工会副主席李洁告诉记者,培养档案建立以后,公司工会及人力资源部门会时刻关注青年职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落实情况。根据职工实际工作情况及反馈结果,进行动态跟踪、及时调整、持续改进,建立与企业战略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开发培养机制。

在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青年技工们通过公司的“从工人迈向大师”人才培养计划,根据自己发展特点,同样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从工人成长为工匠大师,从而打破一线青年技工职业发展瓶颈,打通了技术工人自身成才之路。

有了对象安心扎根上海

5月16日,在“天赐良缘”——上海航天第九届青年集体婚礼的现场,50对新人在八院与基层单位各级领导的见证下,在家人与同事的祝福中,举行了一场“新人难忘,家长满意”的婚礼仪式,共同分享最幸福时刻。

来自808所的一位新人宋振亚面对“家庭和型号哪个更重要”,他的回答尽显航天人的智慧,“八院是由千千万万个小家庭组成的大家庭,大家的辉煌离不开小家的奉献,小家的安定也离不开大家这个坚实的‘后盾’。”他坦言,通过这样特殊的方式见证了他的爱情,美满的家庭生活也将令他更全心地投入我国航天事业。

上海航天局工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拥有高学历、高智商的航天青年不少来自外地,他们中尤其是新进职工单身的居多,局工会下属各基层单位工会每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相亲交友活动,令其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也让他们更加安心地扎根上海,而每年的集体婚礼则是航天单身青年收获爱情的见证。

实现年轻人个人价值与城市发展相平衡

专家访谈

方正宇,上海纽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媒体评论员、专栏作者。在看看新闻网开设个人视频专栏节目《方法论》。新闻综合《新闻夜线》、东方卫视《子午线》、第一财经《财经夜行线》、法治天地《热点》和《法宝365》、纪实频道《我要找律师》、艺术人文《大声说》、上海广播《法眼看天下》、东方广播《东方大律师》等法治、时事评论类节目长期担任特约嘉宾。

记者:年轻人在择业时到底要不要选择留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发展?

方正宇:不可否认,像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就业机会多、接触面广、交流机会多,很多工作职位代表着国内就业市场的最顶端,当然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在被吸引的同时,年轻人在择业时还需要考虑一个具体的问题,即自身是否能够适应大城市的要求。比如工作能力是否足以胜任?能否满足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要求?性格上更适合大城市的快节奏还是小城市的慢生活?

所以到底是留在上海好还是回家好又或者去别的地方更合适,这个问题对于所有人来说并没有统一的答案,而是需要结合自身特点来权衡利弊,在充分了解信息的基础上,来做出自我分析乃至认清问题。甚至于同样是这个问题,在我们人生不同阶段所对应的答案也可能是不同的。年轻人尤其需要对自己的个性特征、职业兴趣、价值取向以及家庭观念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建立起“世上没有最好的职业,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的理念,然后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记者:对于上海而言,又该如何创造合适的“土壤”来吸引、留住青年人才呢?

方正宇:首先,上海要做好城市的对外宣传工作,要告诉青年人才,目前哪些行业在上海是需要大力发展、积极倡导的,也就是能让年轻人获得更多机会的方向。比如,上海目前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那么毫无疑问,整座城市迫切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相关的配套措施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过程中。对于这些最新的内容,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各地人才了解、知晓,进而激起他们来到上海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

其次,上海在提升服务青年人才的意识上还可以更进一步。其实,针对外来青年人才,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已经颁布了许多政策,比方说针对不同类型人才的落户政策、居住证政策、公租房政策,又比方说针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奖励政策。政策是有了,接下来的关键就是如何落到实处。比如有些年轻人刚来上海,工作、生活上都难免会有一些不适应,许多手续不知道如何办理,落个户跑了很多趟社区事务受理中心还没办好。这个时候,假如政府机构能给出更周到、更贴心的服务,一定会让刚来的年轻人倍感温暖。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川的包容城市,优质的服务一定会让青年人才更加爱上海!

用城市“温度”温暖年轻人的心

微评论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年轻人,企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有活力,更富创新意识。优秀青年更是难能可贵的财富。

在历史上,上海就是一座移民城市。今天,走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道路上的上海,也充分看到了青年人才的宝贵,并举全市之力为人才营造一个更为宽松的氛围:“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 “浦江人才计划”、 “诺奖大师论坛”、上海“千人计划”、科创中心 “22条”、人才 “20条”、 人才 “30条”、 公安部“新十条”、户籍政策、创新创业政策、公租房政策……一系列新政的相继出台,都在释放着同一个信号——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人才战略是根本,上海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上海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集聚各方人才。

而在每个具有战略发展眼光的企业里,对青年人才的重视程度也同样不低,为人才创造更多施展自身才华的平台和空间,为人才解决个人问题,让其工作无后顾之忧。

这是上海这个城市的“温度”:灵活优惠的政策、事业环境、特定的生活待遇、“安居”工程,相信城市软环境的改善能够让上海突破人才引得来、留不住的难题。

留住了人才,也就是拥有了发展的资本,留住人才,才能让人才安心为上海的发展献计献策。未来,上海将成为国际一流创新创业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猜你喜欢

年轻人上海人才
上海电力大学
人才云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年轻人如何理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