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读解能力

2017-07-25胡永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7期

胡永华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纯数字的运算题外,还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字应用题,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这些题的关键。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理解能力较差,所以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研究,培养学生的读解能力。

关键词 小学 低年级 数学 读解能力 培养

我们知道,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还不多,生活阅历及理解能力较差,这给文字题的解答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具体实际,灵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创设学习情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细心阅读,理解题意,积极探究,明确数量关系,最后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节,在学生认识人民币面额、掌握了简单的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去学校附近的小超市了解商品的价格,回课堂展示商品的价格信息:篮球120元,足球40元,乒乓球拍10元,玩具飞机50元,书包40元等。之后我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说发现或感想。学生甲说:我发现篮球是最贵的,乒乓球拍比较便宜。学生乙说:书包与玩具飞机的价格差不多……。再让学生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学生发言非常积极:买一个足球和一个书包要花多少钱?篮球比足球贵多少钱?乒乓球拍比书包便宜多少钱?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就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当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设置问题的学生最有成就感。通過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通过学生自己观察,获取生活信息,自己设置问题,自己阅读解答,在这一系列训练中,学生不知不觉就提高了阅读应用题的能力。

2在理解的基础上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

抽象是把各种对象或现象间共同的本质属性提出来。并把非本质属性分离出去的过程。概括是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属性联合起来的过程。在数学中,任何一个数、一个算式、一种概念和性质等知识,都是抽象概括的结果。抽象概括应建立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形成感性认识需要最大限度地运用直观手段。但直观只是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和形成表象后,应及时进行抽象概括,揭示本质或规律,使认识达到理性阶段。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个位满十需要进位时,先出现一位数乘两位数,再出示小棒图,示意3个4根是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说明积满10要向十位进1的道理,然后对着小棒图抽象出乘法算式。经过试做,再列举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例子,说明十位、百位乘积满十要向百位、千位进位的道理。最后再引导学生在学习例题的基础上,概括出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多读中理解题意,正确解答

低年级学生由于理解能力不强,不会进行多角度思考问题,所以引导学生读题很重要。我发现低年级学生常常是不喜欢读题,或者是不认真读题,盲目地把题中的几个数据凑在一起就算完成任务了,从而影响解答应用题的正确率。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要求学生大声地读题,而且要求带着问题读题。让每个学生都张嘴说话,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每个应用题我都让学生读二至三遍,在多读中理解题意。老师领读,学生范读,反复读几遍。特别是对那些表达数量关系的词语,如表示部分与总数关系的“一共”“增加”“减少”“剩下等;表示两数关系的“多多少”“少多少”“约”等;表示每份数、份数与总数关系“共有”“每”“平均”等;表示倍数关系的“是几倍”“多几倍”“增加几倍”等。这类关键词,有助于正确理解应用题中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是确定解题方法的依据和思考问题的方向。

4转换问题情境,由感性到理性,提高理解能力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有两道练习题是这样的:(1)在一个健身房里,铺设了2500块长50厘米,宽20厘米,厚2.5厘米的木质地板,问这个健身房的地面有多大。(2)一间长方体房间,长9米,宽6米,高3米。其四面墙的下部涂了1.2米高的蓝色油漆(开门处的1平方米不刷),问涂油漆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四面墙的上部和顶部粉刷上白色涂料(其中门窗占10平方米不刷),问粉刷白色涂料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很多学生读题后无从下手,不知道求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面积。看到如此情景,我引导学生把我们的教室当作健身房和长方体房间加以“置换”,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思考,由读文字题变为先“读教室”,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由感性到理性,最后学生终于明白解决问题的思路,让问题具体可感、可知,阅读理解能力得以提升,问题很快就得到解决。

5通过分析与综合,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分析与综合往往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对一些复杂的概念,必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分析,步步综合,逐步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理解能力。比如三年级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可引导学生先分析全式,有几级运算,如果两级运算都有,则应先算第二级,然后再算第一级,最后综合得出结果。四则混合运算的思维方式,对解答文字应用题有很大的帮助。解答应用题特别是较复杂的应用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从一年级起,从简单应用题开始,就要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复杂的应用题是建立在简单应用题基础上的,由两个或三个简单的应用题组合在一起,其特点是题目中包含着两个或三个数量关系,所以,我们可借助学具或画图来帮助理解题意,变无形为有形,变文字题为“读图题”,变抽象为具体,学生就容易“感知”了。比如面对线段图,让学生指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想已知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在思维活动中,学生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就得到了培养。

综上所述,读题困难、理解错误是低年级学生解答文字题出错的主要原因。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应加强他们读题、审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