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创新思考
2017-07-25叶蔚萍
叶蔚萍
摘 要 经济法是高校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高职财会类、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既有经济专业背景又兼有法律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而高职院校的经济法课程教学就一定程度的承担了培养这类人才的任务。作为长期从事经济法课程教学的教师,笔者认为当前经济法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有必要对其进行调整和创新,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更多合格专业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经济法 教学 创新
1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进行教学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推动教育活动发展的源泉,而其实施的载体就是课堂教学的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高职院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财会、管理类专业中设置经济法课程就是着眼于向社会输送具备法律知识的经济类专门人才这一目标而展开。无论是从高职院经济法本身的课程特点出发还是从教学对象(学生)的特点进行考量,教师都应该正确认识该课程存在的教学特殊性,全面把握和探索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进行改革创新,真正实现有效性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教材选用存在滞后性和不合理性。经济法属于法律体系范畴,很多法律条款经常会有被废除和重新订立的情况,而许多的高职院在选用经济法课程教材时却往往忽略了这一学科的特殊性,教材版本多年不变,从而导致内容上未能跟上发展变化的要求,导致学生未能真正掌握新的法律法规的内容。此外,选用的教材涉及纯粹法理研究的内容过多过深,使不具备法学基础的高职学生感到学习难度加大而无所适从。
其次是教学方法和手段与实际应用脱离。经济法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学生需要在掌握法律知识点的基础上用其来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还是沿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实践性教学的应用。即便有进行案例分析的情况,在对案例的选择上也往往具有随意性,知识点间缺乏必要的衔接。这些情况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能获得有效激发,学生实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强。
3对策措施
针对上述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如下解决思路:
3.1选用切合实际又有实践应用价值的教材
经济法作为一门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密切的课程,其自身性质就决定了在选用教材上的实效性。教师和有关教材订购部门应根據相关法律条例的修订情况适时对教材进行更新,保证教材内容的新颖性和学生所学知识内容的与时俱进。此外,高职经济法教材的选用还要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保证教材内容深浅适度,选择既能给予学生指导性和启发性,同时又能加强其法律业务实训的教材,使学生在掌握经济法律条款的同时又能解决经济法律问题的纠纷。
3.2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如前所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汲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启发”的思想,积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使教学方式得到不断优化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在经济法教学中最适合采用的是案例教学法。教师应该改变单纯灌输法律理论条款的无效模式,多为学生讲述和分析与法律条款相关的典型经济案例,同时引导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设定自己的假定角色,从角色身份出发去分析问题,分析完毕之后还可以重新调换角色身份后再进行分析,这样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在学习《合同法》一章时,案例分析的双务合同中可能涉及到签订合同的当事人A和B,在发生了合同纠纷之后就应该引导学生假设站在A和B的不同身份角度来分析面对的问题;也可以将自己想象成当事人一方的律师,为当事人进行辩护;还可以站在法院的角度对这一案例涉及的经济纠纷进行最终的裁决。经济案例分析是对所学相关经济法条例的最好解读,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真实感,又能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笔者认为在经济法教学中比较适用的另一种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法。现实中许多高职院校的经济法课程教学由于条件所限无法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区、法院等地进行课外实训,情境教学法能够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在亲身处理经济纠纷案件的过程中自觉加深对法律条例的理解。比如在对“商标注册程序”知识点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实际的公司注册商标情境,让学生扮演公司、商标局、商标代理机构和法律顾问等不同的角色,模拟演示办理商标注册手续的整个流程,通过演示、问答和角色互换等方式,检验学生掌握公司申请商标注册的各个环节,并解决出现的问题。情境教学法本质上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手段,非常契合高职学生的实际,通过这种方法的运用,使学生能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既掌握了相关法律知识又能进行实际应用,切实有效地达到培养“经济+法律”复合型技能人才的目的。
4结语
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基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职院校特殊的人才培养要求,对课程教学思路和方法手段的创新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只有在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模式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创新,才能完成课程——知识——能力的有效转换过程,并最终达到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朱丽.精品课程建设视角下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5,9(2).
[2] 林宇.中职经济法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探讨[J].科教文汇,2016(6).
[3] 雷雨,方烨.高职经济法课程情境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