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管类学生考研相关问题调查研究

2017-07-25张平胜吴芳赵灯兵

教育界·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心理压力考研

张平胜+吴芳+赵灯兵

【摘要】随着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不断扩招,考研成了越来越多大学生在毕业时的选择,许多专业的考研率也随之屡创新高,然而北方工业大学经管类考生的考研情况却不容乐观,这究竟是个别现象还是经管类专业的普遍性,值得探讨。文章分析了问题背后的根本因素,并在此基础之上给出了可行性建议,希望能对经管类学生考研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经管类学生;考研;心理压力

近年来,随着高校研究生的不断扩招,社会上形成了一股考研热现象,硕士研究生的报考人数逐年攀升。但是经管类考生成功考取研究生的人数增速并不明显(以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考研数据为例)。本文旨在通过对经管类考生的报考率、考研动机、考研复习方法、复习时间、目标院校及专业的选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寻找影响考研率的关键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予以干预解决,以期提升同类问题考研学生的考研成功率,从而为高校育人模式的改革提供更具借鉴的参考价值。

一、考研情况现状分析

从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近三年的考研数据来看,成功考取研究生的人数占比一直持续在12%左右,相较其他的专业,成功率较低。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经管类学生考研情况存在以下问题。

(一)考研缺考率较高

据统计,在对大一学生学习目标的调查中,有考研意愿的学生达到了90%,这一数据在大二、大三分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大二有考研意愿的学生仅有34%,大三受周围同学、周边环境的影响(如相关讲座的增加、职业生涯规划),考研意愿有所回升,达到了62.4%。最终,大四参加考研学生的实际人数大约是全年级总人数的48%,相较大一几乎缺考一半。这种现象是造成经管类学生考研率较低的首要因素,考研基数小了,成功率自然低了。

(二)报考院校以名校居多

根据调查,大部分学生都希望报考985、211院校的研究生。在调查的学生中,有将近60%会选取比本科学校更好的院校作为目标院校。但是根据我院近三年的考研实际情况,每年能够成功考取这些院校的学生不超过30%。部分学生对自身水平缺乏客观的认识,没有充分考察和准备,目标过高,盲目选填院校及专业,恰好与考研成功率成反比,这也是最终导致考研结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部分学生选择“二战”

很多学生将考研作为毕业的唯一出路,第一次没有考取理想的院校,也不愿降低标准,服从调剂到其他学校,而是选择再考一次,甚至有学生在确定考研的初期,就已经打算用两年或者三年时间考取特定院校的研究生。这种留有退路的考研准备,必然会影响复习的整个过程乃至最终的考研结果。调查统计,成绩越好的学生,在考研失利后选择“二战”的概率越大。这是因为这些学生存在自身的优越感,在本科學校一直是佼佼者,没有想过会失利,这种优越感不允许他们选择调剂的学校。

(四)在考研初试成绩中,数学成绩较差

考研数学成绩是我院考研学生失利的关键性影响因素。经管类学生一部分是文科生,数学基础较差,多数学生折戟于此。通过调查了解,导致考研数学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学生对数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自以为是;二是复习时间节点掌握得不够好,开始得略晚或者前期复习完毕后,后期忙于专业课、政治课的复习,没有加以巩固;三是考生数学基础薄弱,自身认识不够。

(五)存在跨专业考研现象

大三、大四学生普遍开始关注各专业的就业情况,也会有针对性地选择就业率更高的院校,或者将专业作为考研目标,部分学生因为数学基础薄弱,为了提高成功率,他们会回避性地选择历史、哲学、思政等文科专业作为考研目标。此外,还有少数学生会根据兴趣爱好优先选择理工科类专业。跨专业考研无疑增加了考研难度,特别是文科跨理工科,数学及专业课的复习难度更大,增加了失败的风险。

二、备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大部分学生积极备考,少数学生内心迷茫

调查显示,78%的学生考研目标明确。这部分考研群体注重个人能力的提高,注重兴趣与专业相结合,希望通过深造来提高专业技能,增加就业优势。这种现象体现出考研动机逐渐端正务实的趋向。但是,仍存在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对考研之路感到迷茫:7%的学生迫于家庭意愿和压力被动考研;4%的学生盲目跟风,对于考研没有具体的理性的认识;3%的学生为规避社会压力而选择考研,他们希望通过考研继续留在校园,以此逃避就业压力。此外,还有11%的学生在大三时仍不确定自己的意向院校和专业,对未来考研没有具体规划。

(二)备考过程中心理压力值得关注

调查显示,11%的学生认为考研中最大的阻力是心理压力较大,备考状态不佳,导致最终放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个人、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主要包括:①信心不足;②报考院校或专业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14%的学生认为考研中最大的困难是报考院校或专业太过热门,竞争激烈;③跨专业报考,9%的学生认为跨专业考研更加困难;④经济限制,12%的学生因为经济原因放弃考研。

(三)备考过程中缺乏毅力与动力

通常来说,毅力、方法、信心被视为考研必胜的三大法宝。调查显示,21%的学生认为自己毅力不足,23%的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4%的学生抱着“打酱油”的心态。这就造成一部分考生“出师未捷身先死”,未入考场就先被自己打败。而且还有20%的学生没有具体的备考计划,43%的学生有了规划却形同虚设,无法做到坚持,甚至有学生照搬前辈的经验,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四)周围环境对考研过程的影响

在“集体宿舍对考研是否有影响”一题中,80%的学生认为宿舍对考研的影响很大。据历年考研情况统计,宿舍中成员均以考研为目标的,考研的成功率更高;相反,单打独斗的学生,考研将更为困难。另外据调查,由于宿舍成员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的差异,导致宿舍个体学习习惯、学习时间的不同,如学生本人自身抗干扰力较差的话,考研的难度将会更大。

在“你希望学校在考研过程中给予学生怎样的帮助和支持”一题中,63%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够为考研学生开设专门的复习教室,形成氛围,便于坚持;32%的学生希望学校安排专门的指导老师帮助学生解决备考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困惑;4%的学生希望针对考研提供一个交流信息平台,比如微信群、QQ群,便于大家共享资源和信息;另有个别学生提出希望学校可以为考研学生单独分配宿舍,设置考研通宵自习室等建议。由此可见,学生在考研备考过程中对于周围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同时从侧面反映出这些方面也是影响学生考研的重要因素。

三、建议与对策

(一)学校方面

1.为学生提供考研咨询服务,包括专业问题答疑和备考方向性指导,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状态,安排好统一的心理疏导,并针对个别压力较大的个体进行重点辅导和跟踪。

2.为考研学子搭建沟通平台,建立微信群、QQ群,或者开设考研论坛或考研专栏,及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并提供师兄、师姐的成功经验予。

3.增设考研专用教室,寒暑假开放自习室并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

4.备考期间,可根据部分考生意愿,适当调整寝室,营造良好的考研氛围。

(二)家庭方面

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是学生安心备考的精神支柱。对于考生来说,最好的帮助莫过于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并提供适当的经济支持。此外,亲属朋友也可从多方面收集信息,为学生的学校、专业选择及复习方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个人方面

1.正确认识自己,理智选择考研。学生应避免盲目性或功利性考研,應该对自己的需求有清晰的认识,并结合自身特长和学习能力选择是否考研,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根据考研动机对学习行为影响的调查分析结果,越是趋向于对自我认识正确合理的动机越能产生更积极的学习行为。

2.学会自我减压。期望值越高,学习积极性就越高,伴随产生焦虑感的可能性也越高。这种焦虑感会影响学习效果,降低学习效率。所以,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学会通过各种方式给自己减压,比如调整作息时间,与研友互勉互励,坚持锻炼身体,适当娱乐等。

3.做好深造或就业的两手准备。考研是通向成功的一条途径,却不是唯一途径。考研队伍庞大,呈“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态势。考研并不意味着一定成功,所以学生要端正心态,做好接受失败的准备,不能只认准考研这一条道路,还要做好就业的准备,避免考研失利后两边踏空。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学生来说,要特别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一旦获得深造机会,可以快速进入研究生学习状态。总而言之,考研有胜有败,成功的学生应珍惜深入学习的机会,踏踏实实做研究,锻炼自己成为真正的研究型人才;失败的学生也要重新恢复战斗力,积极投入到就业当中,以己之力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王萍.“考研热”现象探析及引导[J].科教导刊,2013(33):11-12.

[2]王俊,刘若泳.研究生报考动机的调查与分析——以武汉7所“211”高校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1,29(04):89-93.

[3]肖战峰.大学生考研意愿调查报告[J].统计教育,2008(12):54-59.

[4]石丽媛.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考研心理调查与分析[J].中国地质教育,2008,17(04):180-183.

[5]邱春侠.在校大学生跨专业考研动机调查与分析[J].泰山学院学报,2012(01):136-139.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考研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多吃蔬果缓解心理压力
警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AIDS/HIV阳性患者心理压力的质性研究
考研不易,更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