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出国留学新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

2017-07-25张士奇

教育界·下旬 2017年6期

张士奇

【摘要】文章以卡迪夫大学为例,分析了影响中国留英研究生在留学期间新学习习惯的养成因素。根据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和惯习理论,一个人文化资本的积累能够影响他的习惯,而环境等因素对习惯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留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倾向和他们所处的环境等有关,不同学院的留学生适应当地学习环境的程度不同,他们所能改变的学习习惯也不同。

【关键词】出国留学;新学习习惯;影响因素

一、研究方法论

这项研究旨在分析中国留英研究生出国留学新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并以卡迪夫大学为例。这项研究是通过在卡迪夫大学学习的中国学生的采访进行的。根据布迪厄的说法,在之前学生就读的学校里建立的文化资本也可能有助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我的研究问题就关注这一领域。

这项研究采用哲学方法的本质是解释主义方法。在解释主义里,人类都是有差异的,每个个体的社会行为都有其特殊的意义。我的研究是从解释主义存在论的角度进行的。它应该从解释主义者的角度来分析,而且解释主义的目的在于理解社会世界和社会行动。因此,我的数据是从采访者的描述中,通过录音笔方式进行音频搜集的。这些描述是受访者的看法,提供的数据是关于对象所经历的社会生活,以及在他们看来自己经历了什么。根据邓青和林肯的理论,从解释主义者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是有意义的,而且他们的行为都各不相同。

首先,我采取便利抽样的调查方法,参与者都是从卡迪夫大学约200名中国国际研究生中抽取的,这些学生来自卡迪夫大学的不同专业。然后,再采取随机抽样法,从200位潜在参与者中随机挑选30名参与者,其中,除了1位,其余的在研究生留学英国阶段前都在中国就读。

二、出国留学新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

(一)留学环境对学习习惯的影响

根据布迪厄的理论,文化资本的积累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这取决于其积累的时间和数量。目前有一项关于国际学生认知的研究,发现了中国学生的教育系统对中国留学生适应新的教育环境有负面影响。目前还有研究发现,学生将他们的家乡(中国)的教育系统视为他们适应新教育系统的障碍。而我的采访者认为,他们再不能形成像本土学生一樣的学习习惯。然而少部分人还是坚信,如果他们在英国有足够的时间,他们就能更好地适应。

在卡迪夫大学工程学院的ST同学说:“我认为中国学生学习不独立,我们学习的时候不主动。我们当然知道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应该多花时间在学习上。不过,我们很少找到自己的灵感或兴趣去学习,而这些对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在来英国留学之前,我对他们的研究保持非常被动的态度,从来不主动,更不会想到去探索和挑战自我。但是自从我来到这,我开始改变我的学习态度,比如作为一个积极的学习者去学习和以探索的精神去学习。然而,这里只有一年半的研究生学习时间,我才刚刚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就到研究生生涯末尾了。如果我还有一年时间,我想我可以做到和当地学生一样好。”学生ST所在的班级只有2%为中国学生,其余的都是来自本地或欧洲其他国家的学生。他说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让他不得不去适应当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我知道本地的大多数学生都倾向于独立自主地学习,而且我也学会了如何独立学习。事实上,我在寻找文献资源和知识方面变得更加积极。然而我们自有的中国刻板的模式,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仍然会阻碍我们成为一个像当地学生一样的独立的学习者。而且在卡迪夫大学商学院有很多中国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都选择在学习时互相帮助。因此我们并不急于像当地学生那样学习。毕竟,最终的目的是拿到好的分数,然后毕业。”在商学院攻读国际银行与金融的K同学认为。

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来自同一个国家的学生,在适应国外生活的时候可能也有差异。就我的采访者而言,在读研究生之前有过留学经历的人,更倾向于独立学习。周围有很多外国学生和部分中国学生被认为能够更好地适应西方学习方式。因为他们的课程和其他的学院不同,而且他们周围没有很多同胞。他们所要做的就是适应环境。因此,他们有更多培养新的学习习惯的机会。

另一方面,对那些既没有很多中国同学,之前也没有海外留学经验的学生来说,尝试适应独立学习的时候就没有那么成功。这一发现可以用中国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合作习惯来解释,中国学生倾向于与中国学生一起学习。另外,一项关于学生的社会阶层和学生学习的研究证实了相同等级的学生有共同的生活、活动和兴趣。而且人际关系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学校生活和他们的学习。如果在同一个学院里有大量的中国学生,他们会更容易去互相分享他们的信息。因为中国人对人际关系高度重视,人与人之间倾向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Bin, 2002)。如果他们在同一个团体,他们就喜欢与别人分享信息,而且彼此之间的关系都非常紧密。因此,商学院的学生倾向于通过互相帮助来完成他们的学业目标。受访者报告说,来自同一个国家的人更有可能互相帮助对方,尤其是当他们都身处另外一个国家的时候。这一事实与之前的文献综述中提到的中国学生群体研究相关。同样的,学生K说:“如果我们没能跟随教师上课的节奏或者当我们上辅导课的时候没能听到答案,我们课余可以问很多的中国同学。因为我们可以问的同学很多,所以我们通常都是能得到回答的。当我们在写小论文的时候,我们可以互相帮助,分享我们的主意。”因此,我的关于中国学生的发现和之前的传统想法有些不同。虽然中国学生将很难适应新的教育体系,他们仍能够改变他们的部分传统学习习惯。只要他们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学习时间足够的长,就能影响他的习惯。

事实上,这些研究生的情况也能用布迪厄的理论来解释。在布迪厄的惯习理论中,人所处的环境对人的性格、习惯、态度和倾向有一定的影响。在商学院,至少一半的学生是中国学生,而且连续几年都有大量的中国学生。所以,商学院当中的一些教学方式和系统已经考虑到方便中国学生。学生W说他的英语写作还是处于中式表达,但他的导师和教师都能看懂他的意思,同时不给他指出太多语言上的错误。因此,在英语语言习惯的学习上,商学院的学生更轻松些。另外,商学院里有不少华人教授,这对商学院的中国学生来说很有利,因为学生们听这些中国教师上课更容易些。因此,商学院的学生在环境的因素下,适应西方学习方式的必要性更少,这样他们也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很辛苦地去适应独立的西式学习方式。

(二)留英前海外学习经历的影响

事实证明,留学之前有过海外经历的研究生会更加适应英国的学习环境,同时学术成果也更好。学生P认为:“我大学时候读的是‘2+2项目,也就是两年在中国学习,两年在国外学习。当时我大三和大四都是在英国学习的。我刚来的时候,学习起来非常困难。但是现在,因为我之前有了两年的留学经历,研究生阶段我很容易就进入了学习状态,我适应上课的模块和节奏,在课下也能顺利地完成相关的任务,写论文的时候我也很清楚结构。而相比之下,我的室友就会很吃力,什么都要从头开始。”学生P的平均分在73分左右,属于“优秀(distinguish)”。而另一个学生ZC之前在本科期间也有半年芬兰留学经历,他在芬兰留学时也学到了西式学习法。学生ZC的平均分为72,也是“优秀”。他说:“我刚到芬兰的时候,当地的教育方式和中国有很大的区别。上课时均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导。而中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经过调查,在分数低于65的学生中,没有一个是在研究生之前有过留学经历的。他们有的认为,留学生活开始一个月以后,他们才渐渐熟悉英国的教育方式。他们认为,之前的留学经历帮助他们形成了相对熟练的写作技巧和独立的学习方式。然而,他们也承认,在他们首次出國留学的开始阶段也是非常困难的。

三、结论

通过以上的阐述表明,学生新学习习惯的养成程度要根据学生所处的环境来定。在几乎完全为欧美学生的环境下,学生更倾向于养成西方学习习惯,而在中国学生多的情况下,学生会更少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另外,如果有足够的留学时间,学生更能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养成独立的学习习惯。对于研究生来说,学习只持续一年多的时间,因此,他们只能改变自己的一部分学习习惯,而不是全部。

【参考文献】

[1]J·亨齐,J·朱.关于中国学生在国外学习的最新研究[J].比较与国际教育研究,2012,7(01):90-104.

[2]H·阿卡他米斯,Q·厄尔金.科学进程技能教育对学生的科学创造力、科学态度和学术成就的影响[J].亚太论坛关于科学学习和教学,2008,9(01):1-21.

[3]S·吉尔.海外学生作为跨文化学习的跨文化适应:改变的框架[J].比较和国际教育杂志,2007,37(02):167-183.

[4]P·布迪厄.教育、社会以及文化再生产[M].伦敦:赛奇出版社(Sage publications),1977.

[5]P·布迪厄.资本的形式[EB/OL].mccti.hugoramos.eu,2016-08-20.

[6]M·S·安德雷德.国际学生在说英语国家——调整因素[J].国际教育研究杂志,2006,5(02):131-154.

[7]C·P·潘诺夫斯基.学生学习与其社会阶层的关系:关于再“社会”的社会文化学习理论[EB/OL].citeseerx.ist.psu.edu,2016-10-18.

[8]Q·顾,A·梅雷.改变地方:一项关于中国学生在英国的研究[J].语言与跨文化交流,2006,8(04):224-245.

[9]A·沙利文.文化资本和教育成就[J].社会学,2001,35(04):893-912.

[10]A·布莱曼.社会研究方法第6版[M].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4.

[11]N·K·邓青,Y·S·林肯.定性研究的策略[M].伦敦:赛奇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