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推动区域工业化进程的对策研究
2017-07-25梁美英
【摘 要】本文分析柳州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柳州新型工业化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的机遇,从明确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思路、落实职业教育地位、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专业布局、整合职教资源和提高校企合作层次等方面探索职业教育推进区域工业化的技术路线和实现途径。
【关键词】区域经济 职业教育 工业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006-02
一、职业教育与工业化关系
(一)职业教育是工业化进程的助推器。从世界范围看,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等国的职业院校,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它们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吸收进来,同时还转化与运用科技成果,有力地助推了国家的经济腾飞。从国内看,推进工业化进程,就必须采用高科技和新技术,加速更新产品。这一切需要职业学校培养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将新新技术、新产品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高技能人才。
(二)工业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生活和生产中的科技含量急剧增加,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关的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新的职业岗位应需而生。而原有职业岗位也有可能衍化、合并、分化。总之,企业对一线员工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逐渐向高层次转移,高技能人才的社会需求量逐渐增长。资料表明,美国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50年中,技能型人才从原来的20%增加到65%,无需技术的一般劳动力从60%下降到15%。由此可见,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传统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小。工业化的推进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柳州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1年)》中各级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全国教育和其他部门)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高职高专生均经费投入为7999.51元,其中用于个人部分为4022.12元,占50.28%;用于公用部分为3546.23元,占44.33%;基本建设431.16元,占5.39%。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投入平均为6408.77元,其中个人部分为3935.43元,占61.41%;用于公用部分为2212.85元,占34.53%;基本建设260.49元,占4.06%。由此可见,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用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与基本建设的教育资金投入比例过低。据笔者对柳州市属职业院校资源分布情况调查显示,柳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图书藏量等不达标;柳州市内中职平均生师比、图书藏量和生均用地面积不达标。
柳州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为:一是教育资源分散;二是规模效应差;三是部分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实训设备、场地严重不足;四是师资队伍分布不均;五是图书藏量分配不均;六是学生人数分布不均,其中县属中职学生人数总量偏少,高职学生人数多。
(二)校企合作层次低,未形成真正有效的合作。从学校方面看,职业院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职业院校自身合作能力不强,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较弱,缺乏对合作企业的吸引力。高职院校研究成果低效,未能对企业形成高技术服务,仅仅局限于产成品简单加工,校企合作呈“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目前,多数职校的校企合作仅限于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等这样的浅层次上,没有从人才培养整体需求出发,具体表现为聘请企业专家来校上课、举办企业家讲座、学生去企业实习参观等浅层次合作,校企双方仍然是“两张皮”,离相互交融、互动介入、深度合作、达成校企利益共同体等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从企业方面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盈利为其经营目标。在没有相关法规约束和激励政策的情况下,企业可以不通过参与职业教育来获得劳动力资源。多数企业由于对校企合作缺乏战略思考和实践经验,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处于被动与消极状态,使校企合作最终成为企业对学校的公益支持或功利性的投资,使校企合作陷于无合作的状态。
从效果看,校企合作的模式尚未形成。现在校企合作尚未变成学校和企业自身内在发展的一种动力需要,尚未形成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现在的校企合作,大多是不规范的、短期的、靠人际关系来维持的低层次的合作,尚未形成自觉、自愿的行为。
三、柳州新型工业化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的机遇
新形势下,柳州将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體系,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培育30户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将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一)柳州新型工业化进程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柳州提出的“科技兴市”的战略,关键是要加快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的步伐。落实“科教兴柳”战略,就要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这一历史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了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上。
(二)工业化进程提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不高。随着柳州经济的不断发展,柳州将会在更大的范围和领域上参与各项经济技术竞争与合作,贸易机会增加,各类就业岗位将不断增加。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以其超强的技能,紧贴社会和岗位需求的知识结构更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这无疑将提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认同,为职业教育提供足量的生源。
(三)工业化进程将促使各部门参与职业教育。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拥有足够的人才,因而参与职校办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企业的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经费、实践教学条件、师资培训、教学内容和学生就业等问题都会有所好转。
由于教育在柳州工业化中的特殊地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将逐步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扶持力度,包括优惠政策、鼓励国外优秀的职业教育机构来柳州进行合作办学,等等。可以预见,柳州工业化进程将迅速改善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并促使职业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办学水平。
四、职业教育推进工业化的技术路线和实现途径
(一)明确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思路。推进工业化的关键是大力发展工业,从战略上明确为地方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根据柳州经济发展的现状,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围绕柳州“巩固提升汽车、机械、冶金三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化工、有色金属与新材料两大新支柱产业,改造升级食品、建材、造纸、日化四个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生物和制药三个新兴产业”的产业转型升级战略需要,柳州职业教育的发展应紧紧围绕这一战略目标来确立其办学理念,制定出基于工业化的高职发展目标,并以此来规划整个高职教育事业,明确高职教育的发展重点、学校布局、学科结构、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等,使高职教育健康有序地持续发展。
(二)落实职业教育地位,加大职业教育投入。职业教育在加快柳州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来看,高职人才的需求量更大。事实上,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也不断提高。柳州是一座工业城市,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尚未达到应有的高度,轻视职业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此时,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尤为重要。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一方面,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发挥政府主导和统筹协调的作用,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促使职业教育市场化,给予职业学校一定的办学自主权,鼓励职业学校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就招生办法、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制度、办学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创新。政府部门要完善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激发职业院校办学积极性,保护学校和广大师生的权益。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柳州工业化培养可用之才。从职业教育的内涵看,其是为企业培养人才,因而作为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至关重要。职业教育师资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过硬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教师能力的提高可以采用多渠道、多方式进行。比如,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工艺流程、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内涵;请企业专家讲学,了解企业对技术要求的更新速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送骨干教师到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进修学习,了解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参与、承接企业的项目开发和生产,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新技术研发能力,回馈社会、服务社会。
(四)调整专业布局,整合职教资源,适应柳州经济发展。一是撤销甚至停办生源差、办学条件弱、就业前景不佳的中职学校。目前,有些中职学校学生人数不足百人,建议撤销这些学校,并把学生合并到其他中职学校,把该校的教学资源师资、设备分流到其他学校。二是加强对新增专业的管理和指导,避免重复设置和重复设置。根据《柳州职业技术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有关数据统计显示,该校2016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高达80.08%,而该校2016届学生就业率达95.65%。该校的就业对口率和就业率高,皆因该校紧贴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及时更新、调整专业结构,撤销重复建设或办学条件差的专业,停办与柳州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生源不足的、就业前景不佳的专业,新增服务新兴产业、优势产业、柳州基础产业的专业。三是建立科学的管理秩序。科学的管理秩序,可以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专业设施的有效利用、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真正达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职业学校的整体办学效益。
(五)提高校企合作層次,达到校企双赢。首先,企业要有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和魄力,积极参与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规划,为职业学校办学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零距离的学习机会;其次,职业学校要提高科研转换成果的能力,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新技术、新技能问题;最后,政府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奖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建设,为区域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健.以体制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8)
[2]覃伟.柳州谋划工业发展新方向[N].广西日报,2017-02-15
[3]王林.论工业化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4]郭艳梅,李中国.我国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数据分析与政策建议[J].教育学术月刊,2014(11)
[5]聂彩林.职业教育适应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作者简介】梁美英(1968— ),女,高等教育学硕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