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湿地公园滨水游憩空间设计

2017-07-25范淑娇崔丽娟雷茵茹张曼胤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水区亲水滨水

范淑娇崔丽娟*雷茵茹张曼胤

浅议湿地公园滨水游憩空间设计

范淑娇1,2崔丽娟1,2*雷茵茹1,2张曼胤1,2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湿地生态功能与恢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 2 北京汉石桥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北京 101399)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寻求通过户外活动来亲近自然、放松身心,湿地公园凭借其特有的湿地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作为湿地公园设计的重点,滨水游憩空间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界定了湿地公园滨水游憩空间的范围,分析了滨水游憩空间的形态特征和景观特征,简述了湿地公园滨水游憩空间临水、近水和远水区域的设计要点,为营造更好的湿地公园滨水游憩空间提供借鉴。

湿地公园;滨水游憩空间;特征;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室外活动的机会逐渐减少,加之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寻求通过户外活动来亲近自然、放松身心。湿地公园凭借其特有的湿地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它的发展建设丰富了市民的休闲娱乐空间,满足了人们多元化户外游憩活动的需要,其自然性、生态性和主题性的特点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公园的游憩体验(陈仉英等, 2011; 崔丽娟等, 2009)。

滨水游憩空间作为开展游憩活动的主要载体,是湿地公园设计研究的重点(但新球, 2011)。首先,作为影响游客体验的3个主要因素之一,滨水游憩空间的建设影响到游人对公园的直观感受,关系到游人对公园的再访欲望,进而影响公园后续的访客数量(樊玲玲, 2010)。其次,湿地公园滨水游憩空间的设计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历史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合理的滨水游憩空间布局结构有助于协调好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满足湿地公园的生态发展(施惠, 2013)。科学合理的湿地公园滨水游憩空间规划设计,能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湿地公园观光游憩,接受科普教育,从而提升保护湿地、保护环境的意识,达到湿地保护的目的(张晓玲, 2010)。

图1 伦敦湿地公园点、线、块滨水游憩空间分布Fig.1 The point, line and area waterfront recrea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London Wetland Centre

1 滨水游憩空间的概念

滨水空间既是陆地边缘,又是水体边缘,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近的陆域空间,通常具有自然山水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公共开敞空间(李国敏, 1999)。从小尺度范围来讲,滨水空间是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形成的场所,包括一定的水域、陆域范围和水际线3个部分(李琳, 2012; 藏玥, 2008);按水体对人的诱导距离,我国普遍划定滨水空间范围为200~300 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郭红雨, 1998);从规划用地的角度,滨水区可分为水域区、公园区和公共区3个区域,除一定的水域范围,还包括以滨水道路为边界临近水域的一片陆地范围和临近公园区的土地组成的公共性用地(谢丹, 2009)。

自20世纪60年代,滨水空间开始以游憩为首要功能,滨水游憩空间、滨水休闲空间等词陆续出现(周永广等, 2013 )。本文中滨水游憩空间由小尺度滨水空间的定义延伸,具体指在滨水空间内开展游憩活动的区域范围,从人们可直接接触水延伸到人们的游憩活动仍依赖于水体环境的区域,以游人能亲身感受到滨水环境存在的程度来划定。

2 湿地公园滨水游憩空间特征分析

湿地公园游憩空间形态是塑造滨水湿地型景观有机秩序的具体表达形式,是湿地公园各个要素得以体现的现实承载要素(赵梅红,2008)。湿地公园滨水游憩空间景观多样,本文从形态特征和景观特征这两个方面对湿地公园滨水游憩空间展开分析。

2.1 滨水游憩空间的形态特征分析

2.1.1 平面空间 受水域限制,湿地公园滨水游憩空间平面空间形态可以分为点、线、块状空间3种类型(图1)(叶艇, 2007; 杨子辉, 2005)。

点状滨水游憩空间尺度小,形态灵活(叶艇, 2007)。如南海子湿地公园某面积约为90 m2的点状滨水游憩空间(图2),其内游憩设施单一,服务功能明确,适合短暂停留、交谈等。该空间为不规则的平面形态,既与北侧主园路良好的衔接,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游憩活动不受主园路游人干扰。

图2 南海子湿地公园点状滨水游憩空间Fig.2 The point waterfront recreation space in Nanhaizi wetland park

线状滨水游憩空间引导性强,多沿溪流、湖畔或大面积水域边缘等分布,串起各点状游憩空间,构成纵向的景观序列(周晟, 2006)。线状滨水游憩空间有直线、曲线、折线等多种形态,如南海子湿地公园临水的折线型长廊(图3),狭长的场地使游人频繁通过,不宜停留,游客分散,有效缓解了对湖心岛水鸟的干扰。

图3 南海子湿地公园线状滨水游憩空间Fig.3 The area waterfront recreation space in Nanhaizi wetland park

块状滨水游憩空间服务功能综合,人流量大。通常是由若干个点状游憩空间或线状游憩空间有序组合而成的规模较大的游憩区域(叶艇, 2009)。场地范围涵盖广,使用者众多,服务功能复杂多样,综合性强。

2.1.2 立面空间 对于人的感受而言,立面变化远比平面变化更为直观有趣。滨水游憩空间中立面空间具有视野通畅、空间层次丰富的特征。陆域和水域之间存在的高差使陆域向水域空间延伸的视线开阔,若近岸无高大植物或构筑物遮挡,近至水中岛屿,远至对岸植物,低至水中游鱼砂石,高至天上飞鸟都可入景。临水、亲水空间的设计需遵循生态、交通和景观等多方面的要求,断面结构形式复杂多样,如下沉式的亲水平台、高出地面的观鸟墙等。根据滨水区地形变化,创造广场、道路等的空间高差,各层空间不但形成竖向上的联系,而且通过高差实现空间转换(康汉起, 2009)。沿水岸分层进行植物种植,自水面起浮水或漂浮植物、挺水植物与湿生植物和岸上的灌木、乔木构成优美多变的竖向空间层次(图4)(俞俊萌, 2010)。

2.2 滨水游憩空间的景观特征

2.2.1 滨水游憩空间的景观元素构成及其情感表达 作为水生与陆生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交错带,滨水游憩空间包含水域、水陆交错带和陆域多种空间层次,内含景观元素复杂多样,包括水体、动植物和可感知的气候等。这些元素具有不同的形态、色彩和质感,使滨水游憩空间呈现出鲜明的场所性和强烈的特征感,人们可以从这些元素的景观表达中感受到湿地公园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文化风貌的综合印象(钟华, 2010)。

图4 滨水游憩空间立面轮廓图Fig.4 The elevation of waterfront recreation space

图5 深圳湾滨海自行车带Fig.5 Shenzhen coastal bicycle path

首先,水体以活跃性和穿透力成为滨水游憩空间景观组织中最富有生气的元素(丁大永, 2014)。湿地公园中包含多种类型的水体,不同的冲蚀作用常使滨水区形成沱、坝、滩、沮、洲、矶、渚等特殊的景观(郭红雨, 1998)。水体特殊的声、光、影、色的作用也让滨水游憩空间景观更加动人。再者,由于特有的边缘效应,滨水游憩空间生物多样性丰富,包括鱼类、鸟类、兽类、昆虫等动物以及芦苇、荷花、鸢尾、菖蒲等水生和湿生植物,动物的生衍、迁移,植物的生长,多种微生物相互作用等对塑造不同意境的景观起到了重要作用(成玉宁等, 2012)。同时,大面积的水体形成独特的小气候,给人舒适惬意之感(张曼胤等, 2011)。桌椅坐凳、亭廊雕塑等各类游憩小品或构筑物等人工设施对环境特性的迎合或体现,增加了滨水游憩空间的趣味性。

2.2.2 滨水游憩空间的景观组织 景观在时空多维交叉状态下的连续展现,形成了人类对景观的认知与感受(何昉, 2004)。时间和空间是滨水游憩空间景观组织的两个重要方面。

时间上,观水、近水、亲水是人们的天性。经过长时期的人为干预,滨水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能够深刻显现人类历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延续水与社会的文化联系(冼宁, 2015)。滨水游憩空间的营造需要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滨水区的历史进行挖掘与运用,通过雕塑、小品或其他形式与身边过往文化产生联系,利用人们对水的亲和与关注,使滨水游憩空间成为具有文化灵魂的场地,游憩者可产生共鸣,如位于中山路南端的青岛栈桥,不仅可以观赏到海天景色,更易联想到青岛的成长以及德国入侵的历史。

空间上,滨水游憩空间具有线性特征(师筱烨, 2015)。滨水空间环境涉及到多种空间元素以及人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从而对游客产生长时间的吸引力。连续的线状滨水游憩空间为人们提供独特的空间感受,如深圳湾湿地公园达13 km之长的滨海自行车带的设计(图5),通过对滨水游憩空间观景点的视线控制、岸带植物的隐现和高低、空间与水岸之间的距离控制、桥、木栈道等元素的应用,达到了空间通透与景观延续,保证了与水域联系的良好视觉走廊。

图6 滨水游憩空间远水、临水、近水区图Fig.6 The waterfront area, near-water and far-water area of waterfront recreation

3 湿地公园滨水游憩空间设计探讨

滨水游憩空间对人的吸引取决于水景资源和人对滨水空间的反应(寿佳音, 2011)。根据滨水游憩空间与水体之间的距离可将其划分为临水区、近水区和远水区(图6),根据各区域空间范围、景观特色以及休闲活动设施设置和使用情况的不同,设计中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3.1 临水区——亲水

临水区是指从水面边缘至驳岸的空间范围,其空间形态为顺护坡跌落伸向水面的开敞空间。临水区多为点状平面空间或块状平面空间,游人可直接接触到水,具有水陆互动的特征,适宜进行一系列的亲水、戏水活动,如沙洲拾贝、河滩捕鱼等活动。亲水活动的设计与水域水质、流量、深度、水质、岸带形状等因素有很大关系,适宜的水陆落差也会给人造成安全感和亲水感(许佩华, 2005)。

3.2 近水区——观水

近水区是指滨水驳岸到陆域延伸的一定陆地范围。近水区中由于空间本身与水体的距离或陆域空间与水体的高差,人不能直接接触到水,但与水仅驳岸相隔,往往有预留视觉廊道通向水域空间,具有很好的观水、赏水条件(查晓鸣, 2015)。近水区以点状平面空间和线状平面空间居多,易形成连续的景观,适宜观水景或沿河景观、垂钓及沿滨水木栈道散步等活动。

3.3 远水区——依附水

远水区指滨水游憩空间中相对距水较远的陆域范围。远水区中人不能直接接触到水,或因植物或构筑物阻隔不能直接观赏到水,对水体有规律遮蔽或展现,使水域空间保持神秘感,有利于增加人们近水、亲水行为的发生,丰富人们对水环境的感受。远水区中的点、线、块状空间均有,适宜进行一些与水发生直接关联不多,但依附于水体自然空间、生态环境的活动(曾令秋, 2009)。这一类活动目标性不强,受场地限制也相对较少,如结合水声设置小尺度停留空间,只闻水声却不见水,沿湖跑步、休憩,依赖良好的环境放松心情。

4 小结

滨水游憩空间的设计是一个根据具体需求和环境特点与时俱进的过程。湿地公园滨水游憩空间的设计具有以下特点:①形态特征方面,平面空间中的点、线、块状空间可满足游人不同活动的需求,点状空间分散分布,游人使用便易;线状空间构成纵向景观序列,使游人产生连续的观景体验;块状空间尺度大,满足人群聚集的需求。立面空间中的水生草本植物、亲水设施、湿生乔木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②景观特征方面,景观元素多样,包括水体、湿地动植物、微生物等;滨水游憩空间的线状空间和一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其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延展性,形成特有的场所感。对滨水游憩空间特征的分析有利于指导湿地公园滨水游憩空间的设计,为游人提供舒适宜人的滨水游憩环境。同时,湿地公园滨水游憩空间中,临水、近水和远水区分别服务于不同类型的游憩者,儿童偏爱戏水活动,集中在临水区,中老年人活动以观水或依附水为主,多分布于近水或远水区。在进行具体的滨水游憩空间设计时,应根据空间自身的地理位置,发挥临水区亲水、近水区观水和远水区感知水的特点,配合不同的场地形态和设施进行设计。

卜菁华, 王洋. 2005. 伦敦湿地公园运作模式与设计概念[J]. 华中建筑(2): 103-105

曾令秋. 2009. 城市滨水地区亲水空间设计研究[D]. 西安:长安大学学位论文

查晓鸣. 2015. 解析城市滨水区规划与开发[J]. 西南给排水(6): 54-62

陈仉英, 陈江妹, 肖胜和. 2011. 城市湿地公园的休闲游憩产品创新研究[J]. 现代园艺(5): 43-45

成玉宁, 张棉, 张亚伟. 2012. 湿地公园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程兆鹏. 2015. 湿地公园游憩活动设计研究[J]. 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学位论文

崔丽娟, 王义飞, 张曼胤, 等. 2009.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探讨[J]. 林业资源管理(2):17-20

但新球, 吴后建, 邓侃, 等. 2011. 湿地公园游憩特征与项目设计[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 39-42

丁大永. 2014.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以宣城宛陵湖为例[J]. 文艺生活: 中旬刊(1): 44-45

樊玲玲. 2010. 湿地公园游客体验与游后行为意向的关系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学位论文

郭红雨.1998.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16(3): 75-77

何昉. 2004. 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的水域[N]. 中国建设报

康汉起. 2009. 城市滨河绿地设计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学位论文

李国敏, 王晓鸣. 1999. 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利用与立法思考:以汉口沿江地段为例[J]. 规划师, 15(4): 124-127

李琳. 2012. 城市滨水区亲水空间规划设计浅析[J]. 福建建筑(8): 9-11

吕红. 2013. 城市公园游憩活动与其空间关系的研究[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学位论文

孟涛. 2006. 城市滨水地区景观设计初探:以青岛市滨海景观建设为例[D]. 青岛:青岛理工大学学位论文

师筱烨, 王岩. 2015. 城市中滨水绿地景观的游憩价值[J]. 现代园艺(2):90

施惠. 2013. 城市湿地公园游憩空间结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学位论文

寿佳音. 2011. 城市中心区滨水游憩空间设计[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6):14-16

汪辉, 张艳. 2015. 生态、文化与游憩三位一体的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以云南嵩明丹凤湿地公园为例[J]. 生态经济(3): 196-199

冼宁, 赵芮兴. 2015. 对现代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初探[J]. 设计(13): 125-126

谢丹.2009.浅谈城市滨水区空间设计[J].山西建筑(11):19-21

许佩华, 过伟敏. 2005. 江南滨水城市的亲水空间[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3): 6-10

杨子辉. 2005. 城市生态化滨水休闲空间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学位论文

叶艇. 2007. 湿地公园游憩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学位论文

俞俊萌. 2010. 城市滨水绿地的生态设计方法研究:以明月湖滨水绿地工程为例[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9): 25-27

臧玥. 2008. 城市滨水空间要素整合研究[D]. 上海: 同济大学学位论文

张曼胤, 崔丽娟, 李伟, 等. 2011.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11): 292-296

张晓玲. 2010. 太原市汾河湿地公园游憩空间设计初探[J]. 河北林业科技(5): 43-46

钟华.2010.浅论滨水地区城市设计[J].山西建筑(35):44-46

周晟. 2006.城市滨水游憩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位论文

周永广, 阮芳施, 沈旭炜. 2013. 中外滨水区游憩空间研究比较[J]. 城市问题(10): 51-57

赵梅红. 2008. 湿地景观视觉形式设计初探[J]. 山西建筑(24): 340-341

Spatial Design for Waterfront Recreation in Wetland Park

FAN Shu-Jiao1,2CUI li-Juan1,2*LEI Yin-Ru1,2ZHANG Man-Yin1,2
(1 Institute of Wetland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Wetland Ecological Function and Restoration, Beijing 100091; 2 Beijing Hanshiqiao National Wetland,Ecosystem Research Station, Beijing 101399)

Nowadays, outdoor activities is a popular way for more and more people to get close to nature and relaxation from heavy workload. Wetland parks have attracted a large number of tourists due to their uniqu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 a key component of wetland park design the spatial design for waterfront recrea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defines the range of waterfront recreation space in wetland parks.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from two aspects, morphological and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the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landscape elements and their emotional expressions, and landscape structure. The key points for designing waterfront recreation were briefly described in terms of beside water, close to water and far from, providing a basis for creating a better waterfront recreation space in wetland park.

Wetland park; Waterfront recreation space; Characteristic; Design

10.3969/j.issn.1673-3290.2017.02.02

2017-01-21

范淑娇(1993—),女,山东日照人,主要从事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E-mail:18205481327@163.com

*通讯作者:崔丽娟(1968—),女,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湿地生态研究。E-mail:lkyclj@126.com

猜你喜欢

水区亲水滨水
亲水作用色谱法测定食品中5种糖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瓶瓶罐罐大世界之沙水区玩具
英国城市更新研究——以克莱德滨水区为例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后申遗时代杭州段运河滨水区可持续保护利用思路探讨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浅谈滨水线性景观设计
银川亲水体育中心场馆开发与利用研究
亲水改性高岭土/聚氨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