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粮食局:管好浙江粮仓 打造“平安粮库”
2017-07-25
浙江省粮食局:管好浙江粮仓 打造“平安粮库”
浙江省是全国第二大粮食主销区,气候湿热,粮食储存保管难度高,特别是全省新增储备规模落实到位后,地方储备粮库存增加近一倍,以保障储粮安全为核心的仓储保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近年,浙江省各级粮食部门牢固树立“大粮食安全观”,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为契机,以建设高水平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为目标,以打造浙江“平安粮库”为要求,以落实“一规定两守则”为重要抓手,开拓创新、履职尽责,切实守住管好浙江粮仓。
着力健全管理体制,确保守好粮
浙江省始终将健全粮食管理体制作为安全储粮的重要基础,稳定地方储备粮和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管理体制,并将其纳入粮食安全市县长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了有机统一的粮食管理和监督机制,发挥了浙江管理体制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特点:一是主体明确。省、市、县各级国有粮食收储企业,负责同级储备粮的经营管理,并规定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由同级粮食局归口管理,实现了粮食管理、调控的权责一致和人事权、事权、财权的统一。二是职责明确。规定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专门承担储备粮管理职责,不得从事与地方储备粮无关的其他粮食经营业务,完全是政策性和公益性企业。粮食、财政、农发行按各自职责对地方储备粮实施监督检查。三是要求明确。各级政府做到储备粮规模、仓储和费用三到位,及时足额拨付利息、费用和轮换价差,确保企业专注于收好粮、储好粮、管好粮。
着力应用储粮科技,确保存好粮
着力加强仓储建设,确保储好粮
近年来,浙江省粮食局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合作,开发应用以横向通风为核心的储粮“四合一”升级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积极实施“仓顶阳光工程”,着力提高仓储科技水平。一是全面应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粮情测控、低温准低温、散装散存等储粮技术,储备粮宜存率达到100%。二是以推广应用充氮气调储粮和准低温储粮技术为重点,提高绿色储粮比例。到2016年底,全省绿色储粮仓容达到28.4亿斤。三是产、学、研、
以“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项目推进年”活动为抓手,着力推进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大力推进中心粮库建设。近两年全省安排新建高标准储备仓容40多亿斤,总投资90多亿元,落实建库用地指标2900亩。截至2016年底,全省已有73个市县新建、续建了高标准储备粮库,增加仓容46亿斤。二是大力推进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全省共安排危仓老库维修改造项目355个,维修改造仓容37亿斤。通过维修改造,提升了仓储功能,有效缓解了仓容不足矛盾。三是大力推进仓储信息化建设。全省共有142个粮库建成仓储信息化系统,有67个粮库正在建设。全省粮食综合业务监管平台、储备粮业务管理平台已进入试运行,年底前将全面投入使用,实现省、市、县、中心粮库四级联网。仓储设施基础功能的完善和提升,为储粮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用相结合,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特别是省储备粮公司搭建科研创新平台,成立了全省首个全国粮食行业技能拔尖人才工作室,2016年获得粮食仓储科技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国家软件著作权1项。储粮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有力确保了储粮品质。
着力创新监管手段,确保保好粮
一是以创建“星级粮库”为载体,提升粮库规范化管理水平。制定了“星级粮库”考评办法,在全省组织开展“星级粮库”创建活动。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全省已有126个粮库创建“星级粮库”达标,全省仓储规范化管理水平整体提升。二是以制定“四化粮库”标准为起点,推动从“四无粮仓”到“四化粮库”的新跨越。创新研究制定以“仓廪现代化、储粮绿色化、信息智慧化、管理精细化”为主要内容、包含100项指标的《“四化粮库”评定规则》,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将以此标准的实施推动全省仓储管理水平再上台阶。三是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为要求,不断强化行政监管。组建省市粮食行政联合执法队伍,结合浙江省地方储备粮运作特点,认真组织开展粮食库存检查、春秋两季粮油安全大检查等工作,加强异地代储粮库存安全监管和防汛防台防火工作。做到重点抽查与全面检查结合、专项督查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督促各地全面落实“一规定两守则”,确保各项监管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多年来,全省没有发生粮油储存事故和生产安全事故,没有发生违规情况。
着力打造粮食铁军,确保管好粮
近年来,浙江省粮食局党组高度重视粮食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具有“四强”(强的信念、强的使命、强的纪律、强的奉献)精神的浙江粮食铁军。一是突出讲政治、守纪律。全省粮食系统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政治责任,自觉强化“四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构建四级责任体系,制定党建重点工作和责任分解两份清单、签订党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