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底线 抓重点 筑牢安全的基石
——全国粮食系统安全工作会议综述
2017-07-25本刊编辑部
文/本刊编辑部
明底线 抓重点 筑牢安全的基石
——全国粮食系统安全工作会议综述
文/本刊编辑部
国安才能国治,治国必先治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了新形势下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大国安全的整体布局。为深入实施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李克强总理关于粮食流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总结全国粮食系统安全工作情况,交流典型经验,分析粮食安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部署粮食系统安全工作,6月6日,国家粮食局在北京召开全国粮食系统安全工作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粮食局领导徐鸣、曾丽瑛、赵中权、卢景波、何毅出席会议。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三大经济安全’之首。守住管好‘天下粮仓’,‘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既是经济工作和民生要事,更是重要的政治任务。粮食系统安全工作责任重大,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影响了国家粮食安全大局,都无法向党中央、国务院交代,向人民群众交代!” 此次会议上,张务锋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阐释了粮食系统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对此项工作提出了要求,作出了部署。张务锋强调,要坚持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和粮食系统安全工作一起抓,统筹做好粮食收购、粮食储存、安全生产、粮食供应、粮食质量和党风廉洁等工作,担当尽责,坚守底线,更好地履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行业使命。
保障粮食安全的现实需要
仓廪实,粮食稳,天下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粮食系统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深化粮食流通领域改革,推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全面建立和落实,大力实施“粮安工程”,出台实施《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和《粮油安全储存守则》、《粮库安全生产守则》,粮食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据国家粮食局统计,“粮安工程”实施以来,全国新建仓容超过1500亿斤,危仓老库改造超过2400亿斤,粮食安全基础持续增强。近年来,粮食收购规范有序,市场供应充足,库存粮情稳定,没有出现大面积“卖粮难”和粮价剧烈波动,没有发生重特大粮油储存事故和生产安全事故。
成绩喜人,但思想上容不得丝毫懈怠。诚如张务锋在会议上分析指出的,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粮食形势也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影响安全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粮食流通改革发展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一是粮食供求长期仍将保持紧平衡态势,但当前玉米、稻谷等品种阶段性过剩,粮食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给粮食收购、仓储保管、库存监管等带来了巨大压力,增添了风险因素。二是粮食生产进一步向核心主产区集中,近两年跨省流通量均保持在3400亿斤左右;国内外粮食市场深度融合,粮食进口量连续三年超过2000亿斤,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5%,这对保证供应、稳定市场特别是应急保供,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市场化收购比重不断加大,多元主体收购的格局形成,从业单位和人员构成发生深刻变化,市场调控、流通监管、质量检验检测等复杂性明显增加。四是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关注度高、容忍度低,舆论环境日趋复杂,涉粮舆情热度高、燃点低、传播快,迫切需要我们提高预期管理、新闻宣传、舆情应对的能力。
此外,张务锋指出,随着宏观环境和粮食形势的变化,粮食流通安全管理方面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转型发展。如安全理念不牢固、发展和安全“两张皮”,监管能力不适应、监管职能分散,法律体系不健全、粮食部门监管执法定位不够清晰等。
谋发展必先保安全。“主动适应粮食形势的发展变化,是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现实需要。”针对目前面临的粮食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会议向全国粮食系统作出动员,要求全系统以极端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主动作为,全力做好“查问题、治隐患,抓安全、守底线”工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力支撑。
突出“两个重点”
本刊从会议上了解到,围绕全国粮食系统安全工作“抓什么”“谁来抓”“怎么抓”的问题,6月5日,国家粮食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国粮食系统安全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要以深入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粮食流通各环节、各方面工作,夯实全国粮食系统安全基础,不断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意见明确了全国粮食系统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具体举措。
“总的考虑是,先保安全、再谋发展,强化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突出‘两个重点’、守住‘四条底线’,夯实安全基础,为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张务锋在会议上强调,要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精准施策发力,全面提高全国粮食系统安全工作水平。
所谓突出“两个重点”,即突出抓好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两个重中之重。
“保障储粮安全是粮食部门的基本职责,生产安全是做好粮食工作的前提,可以说都是‘底线中的底线’、‘重点中的重点’,不容半点闪失!”张务锋强调说。此次
会议从四个方面部署了储粮安全和安全生产两项重点工作。一要关口前移,源头管控。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预防,组织涉粮企业逐一落实管控措施和监管责任。以“一规定两守则”为重点内容,实施好安全培训全覆盖。加强安全守则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积极采用绿色生态储粮技术,做到“人防、技防、物防”紧密结合。二要全面排查,消除隐患。要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危机意识,强化排查治理,健全长效机制,坚决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集中消除隐患存量,严格控制隐患增量。从6月份开始集中开展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留“盲区”和“死角”。对发现的问题要建立台账,边查边改、立查立改,限期整改到位。每年春秋两季,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开展以储粮安全和生产安全为重点的安全大检查,并利用库存检查、汛期检查等时机,同步开展“两个安全”监督检查,持续保持高压态势,逐步形成长效机制。要在各类粮食企业中,广泛开展“查身边隐患、防坏粮风险、保职工安全”活动,鼓励广大职工将隐患排查整治融入日常生产经营,变成一种自觉行动。三要突出重点,专项治理。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认真分析本地气候特点、设施状况、管理基础和事故规律,选定若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切实打好专项治理攻坚战。从全国看,要特别关注东北地区简易仓囤和南方地区老旧仓房、简易设施的储粮安全,扎实开展千吨囤出粮作业安全专项治理;要强化消防安全措施,严密防范火灾、粉尘爆炸等事故;要密切监测超期储存粮食的粮情变化,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当前,各地陆续入汛,天气复杂多变,要加强灾情预警和防汛排涝,确保安全度汛。四要压实责任,到岗到人。严格执行《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切实做到“谁储粮、谁负责,谁坏粮、谁担责”。强化安全生产属地管理,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加强行业指导和监督检查。
守住“四条底线”
“在全国粮食系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全面建立安全保障工作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形成基础稳固、保障有力、协同联动、廉洁高效的粮食系统安全体系,确保不发生严重霉粮坏粮事故和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不发生大面积农民‘卖粮难’,不发生粮食供应脱销断档和价格大幅波动,不发生粮食质量安全事故,不发生塌方式腐败等系统性安全问题。”前述《关于加强全国粮食系统安全工作的意见》中用“四个不发生”概括了安全工作的主要目标,从中也体现了底线思维在安全工作中的充分运用。
“农民的粮食能不能卖得出,市民的‘米袋子’能不能供得上,饭碗里的口粮能不能食得安,粮食系统干部职工能不能行得正,都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务必从严从实,紧抓不放,确保不破底线、不越红线。”张务锋在会议上强调,守住“四条底线”,就是坚决守住粮食收购、粮食供应、粮食质量和廉洁从政从业的底线。
在抓好粮食收购方面,会议强调,粮食收购是粮食流通的第一环节,也是兴粮惠农政策落地的关键环节。各地要认真落实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依规合理布设库点,开通绿色通道,不断提高为农服务水平,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切实肩负起统筹组织本地区粮食市场化收购的主体责任,严防发生农民“卖粮难”。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压级压价、“打白条”等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切实维护好粮食收购市场秩序。
在保障粮食供应方面,会议提出,要严防脱销断档和市场非正常波动。要强化政府粮食储备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协同运作机制;加强全国粮食平衡调度工作,鼓励和引导产销区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建立多形式、深层次、长期稳定、互利互惠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密切监测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和供求信息,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健全粮食应急保障供应体系,满足各类突发事件和市场异常波动情况下的粮食应急需要等。
保障粮食安全,需要量质并重。在保障粮食质量安全方面,会议提出,要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把好政策性原粮收购和出库质量关,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要加快修订完善粮食质量标准,完善执行仓储、物流、信息化建设、快检方法、产后服务中心等标准,建立起涵盖粮食流通领域的质量标准体系。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在人口大县、产粮大县建立检验检测机构,增加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网点,努力实现“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
在此次会议上,廉洁从政被被列为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要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涉粮违纪违法行为,对‘转圈粮’、以陈顶新、虚购虚销、转手倒卖、虚报库存套取粮油收购贷款和财政补贴,以及拖欠农民售粮款、人为设置障碍阻挠出库等现象,一经发现,严肃惩处、严厉问责,决不姑息。”张务锋要求,要狠抓正风肃纪,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明确廉政风险点、风险等级和防控措施,严查涉粮腐败问题。
提升监管效能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会议要求各地粮食部门紧密结合业务工作,找准载体抓手,通过完善协同推进机制、责任落实机制、依法监管机制、基础支撑机制、舆论引导机制、应急处置和信息报送机制,确保粮食系统各项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建立全面推进粮食系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将粮食系统各项安全工作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体系、编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舆论引导等措施外,会议也指出了深化粮食流通监管改革的方向及举措。如优化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认定、粮食收购资格许可等审批流程,建立以信用监管、智慧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 (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监管方式,加强“四不两直” (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抽查,抓好粮食收购、储存、供应等环节监管;建立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执法联动机制,发挥异地交叉执法“利剑”作用;建立有奖举报制度,设立举报热线,畅通投诉渠道等。一系列举措将有助于提升监管效能,为粮食系统安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在会议交流环节,中储粮总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政策性粮食量大、点多、面广,库点条件参差不齐,库存管理压力十分突出,对此,该公司将进一步采取切实措施。一是全系统抽调近400名业务骨干,对政策性粮食开展查数量、查质量、查安全、查合同、补充完善有关手续资料等“四查一补”大检查,消化存量风险,严防增量风险。此外,完善“四位一体”的立体化防控体系,加强库外储粮库点驻库人员管理,推进远程监控系统全覆盖,落实粮权司法公证和银监部门备案,推广政策性粮食在农发行动产抵押,落实人防、技防、法防和经济防范,筑牢政策性粮食储存管理安全防线。
作为连续十一年被评为全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粮食局在强化监管方面有着较为完善的工作体系,在2015年实现了省市县三级监督检查机构全覆盖。该局主要负责人在发言中介绍说,他们立足“创新”二字,通过多种方式增强监督检查实效,如积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将抽查结果在局政务网进行公开,并报省法制办备案;建立诚信评价体系,连续3年组织各级粮食部门开展粮食企业经营活动守法诚信评价工作,按诚信等级推行日常分类监管;应用政务新媒体,转变监管工作方式等。
安徽省粮食局主要负责人表示,该局通过落实驻库监管和巡查、督查制度,设立24小时政策咨询、监督举报电话,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开展收购专项督查,结合粮食收购开展专项整治,突出检查重点,创新检查方式等,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监督检查,坚决打击利用粮食收购侵害群众利益行为。
发稿前,本刊获悉,国家粮食局发出了《关于认真做好2017年粮食收购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高度重视粮食收购监督检查工作,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强化粮食收购市场监管,保障兴粮惠农政策的落实,确保粮食收购安全,确保粮食收购顺利进行,严防发生“打白条”“转圈粮”“卖粮难”问题。其中,重点检查:政策性粮食收储库点有无在收购场所显著位置公布相关收购政策信息让农民交“放心粮”;有无拒收农民交售的合格粮食;是否向农民“打白条”;是否计量不准确克扣农民;是否压级压价或抬级抬价,“以次充好”,不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是否存在“转圈粮”、买卖“人情粮”等违法违规行为。通知还明确,要对中储粮直属企业在近年的托市收购中,是否存在“以租赁之名”行“委托之实”等执行政策不规范的问题,与委托或租赁库点是否存在经济纠纷隐患,影响政策性粮食储存安全和顺畅出库等问题进行全面摸排检查,及时化解风险,防止久拖不决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执笔人: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