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趣的诗人

2017-07-25刘亚玉

现代苏州 2017年14期
关键词:余秀华汪国真病痛

点点思语

有趣的诗人

刘亚玉,网名点点,双子座,青年学者、编剧,苏州大学博士后,上海大学博士,台湾淡江大学、国立台南艺术大学访问学者,在《当代电影》等核心期刊中多次发表论文,曾参与多部影视作品编剧工作。

“如此大胆,带着一点点无谓的轻佻。如果她是个美貌的女人,既会撩人,又会写诗,也知进退,懂情趣,不知道会让多少男人失了魂。”

——阿庚《余秀华:我始终不能像她们一样去爱》

因为余秀华,很多人又开始读诗了。

因为她那首成名作《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还因为最近在朋友圈刷屏的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影片的最后,她离了早就该离的婚,割断了亲情牵制的脐带,破釜沉舟地好好继续做一个诗人。

余秀华的文字是有韧性有力量的,读着会让人上瘾。尽管她说,诗歌,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一个农民不大可能去写灯红酒绿,一个白领也写不出稗子的模样。每个人都很难跨越自己的经验,去描述不熟悉的细节与生活,可她写的文字,用一种平实的语气,偶尔的刻薄,奇异的想象力,勾住了人们的心。

她正视自己的病痛,但拒绝同情,不愿被塑造成主流价值观中身残志坚的楷模。她拒绝煽情、拒绝苦情、不赞同草根诗人的定位,不认为因为出身阶级不同,灵魂也低人一等,她追求生活给予所有人平等的尊严。

同她一样,我也一直很反感标签化的称谓,“农民诗人”、“农民画家”、“女诗人”、“脑瘫作家”,对于外界给她贴的这些标签,尽管她并不同意,可她说自己很少出来说什么,她说,因为我善良,因为我理解,这都是传播的一种形式。所以,当好事者把她和范丽素拉出来对比的时候,她感觉如同把两个女人捆在一起睡觉一样别扭。

我对余秀华的赞叹,还因为,她是一个有趣的人。在她的个人微信公众号“余秀华诗歌”中,精彩的部分除了她写的文字,还有评论与回复。

“你到底读过多少本书?”“一本新华字典。”

“余老师,想收到你的回复。”“我爱你。”

“对你爱不完。”“谢谢。爱到白发苍苍。”

“越来越爱你了秀华,真想爬山越岭去睡你。”“光说不练不仅假把式,简直耍流氓。”

“为什么不是诗歌?”“我的公众号,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没看懂。”“我的柔情你永远不懂。”

在成千上万的留言中,大多俗套的夸赞,她都很少回复;说爱她的,她偶尔回复“米兔”,似乎心情不错的样子;好似情感咨询略带沉重感的留言,她以最轻松的话语化解。心情好时写的文章,恨不得每一条都回复;心情灰暗时候写的文章和诗,她一字不回。

前段时间她发了一篇文章,题目为《汪国真凭借一句废话混了一辈子诗坛》,因为很多人说她对前辈不敬而骂她,第二天她就发了一篇标题为《昨天为汪国真骂我的,我给你们发红包啦》,点开之后只有三个字“想得美”。后面这篇有七千多阅读,五百多点赞,或许很多人都和我一样,都在点开这篇微信文的一霎会心一笑。

从她与人的交谈中,能感知她的喜怒爱恨,机敏与睿智,参透病痛生死别离的豁达。她的这种“有趣”与她写 诗的才华一样,带着天分,和不可复制的敏锐。而她特殊的生命体验,让这种“有趣”变成一种穿透绝望的豁达,而“有趣”原本就是一种令人惊喜的意料之外。她的这种“有趣”是对精神世界深远的探求,是在追求真实的过程中产生的诗意,用知识建构起的逻辑,建立起自己完整的一整套世界观,并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自得其乐地游走。

也因为这样,余秀华和她的诗、以她的人生为蓝本的电影让更多人喜爱着。成名后,她继续选择做一个敏感的才华横溢的可爱的有趣的诗人,而不是一个被主流价值观绑架的悲情的励志姐。

有趣的人,必然先觉得这个世界有趣,自己方能有趣。因为她的有趣,才能够走进人们的内心世界,为我们开一扇窗,去看那个我们并不知道的未知世界。

有趣的人,活得直抒胸臆,照着自己想要的样子活,会坚持,会妥协,会反驳,她能写出我们可感知却无法言说的爱与痛。

发现一个有趣的人,就好像发现一个新世界。这样的人,最让人念念不忘。

猜你喜欢

余秀华汪国真病痛
雨的随想
The Poet on Earth
跨越自己
体味病痛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我的初心,就是为群众解除病痛——路生梅在陕北的50年
无耻当有种
江 南
产后病痛重调理
余秀华的慢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