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宁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
——以宾阳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视角

2017-07-25胡萤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宾阳广西历史

胡萤

(中共宾阳县委党校,广西宾阳 530400)

南宁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
——以宾阳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视角

胡萤

(中共宾阳县委党校,广西宾阳 530400)

2016年8月,南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战略。宾阳县位于南宁市东北部,自古为商贾聚集之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但在开发过程中,宾阳却面临资金不足、文物古迹保护意识薄弱、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和品牌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面对存在的问题,宾阳县应该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强保护意识、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和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更好地实现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为南宁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做出贡献。

南宁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宾阳县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开发

历史文化是指一定时期社会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大量的实物遗存和文字依存,还包括风景名胜、民风民俗、宗教、名人著作、科技成果、传统工艺、衣冠服饰、民间音乐、民间舞蹈、说唱、杂技、掌故、方言和谚语等各种事物和因素。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文化旅游产业所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资源[1],被称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一、宾阳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宾阳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南,面积2308平方公里,辖16个镇,人口105万。广西宾阳县整个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开阔,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洋暖湿气流调节,高温多雨。每年除11、12、1月等三个月寒多热少外,余则少寒多热,年平均温度为20.8℃。广西宾阳县不仅有“炮龙之乡”和“南宁后书院”之美誉,而且还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程思远的家乡,拥有宾州古城、程思远故居、白鹤观、佛子山、昆仑关战役遗址、思恩府科试院、蔡氏书香古宅群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宾阳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分类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的分类方法,广西宾阳县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可划分为4个主类、10个亚类、29个基本类型。这些数据都说明广西宾阳县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还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与价值。随着广西宾阳县委和县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以及宣传工作的加强,广西宾阳县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必定会成为当地社会经济的新增长点。

二、宾阳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表1可知,广西宾阳县拥有数量繁多和种类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但在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资金不足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同样需要一定经济基础的支持。通过调研可知,由于建设资金不足,广西宾阳县一部分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未能得到实施。如根据《2015年宾阳县1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情况表》显示,广西宾阳县文新广体局牵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项目,拟争取中央资金1500万元,县级配套500万元,规划建设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展示中心。但因上级资金未下达,致使该项目至今未能实施。又比如按照《南宁市宾阳县宾州古城景区旅游开发规划》,从2009年至2015年的近期目标是使宾州古城景区初步具备接待功能,提高景区知名度并带动周边土地价值。但至今为止,该规划中的“旅游入口服务区”仍未能如期开工建设,古城内不仅缺乏酒店、大型超市、停车场、公厕等旅游基础设施,而且也没有各种景观小品、旅游标识、休息亭和观景平台等配套设施,其建设和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同样由于资金不足的原因,广西宾阳县的一些传统民间手艺面临着失传的窘境。比如舞炮龙是宾阳历史文化的代表,被冠以“中国一绝”。但因学习这门民间技艺收入微薄,以致大部分年轻人宁可外出务工,也不愿意学习这门技艺。经笔者了解,如今广西宾阳县能熟练掌握这门技术的民间艺人仅有20多人,而且大多数年龄在50岁以上。此外,广西宾阳县传统手工业中的毛笔、壮锦,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采茶戏和丝弦戏等,都因缺乏资金而面临失传的境地。

(二)文物古迹保护意识薄弱

广西宾阳县的旅游业起步较晚,很多旅游资源尚处于初步开发阶段。虽然部分历史文物和遗迹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如蔡氏古宅),但总体而言,广西宾阳县对历史文物、古迹的修缮相对滞后,文物保护意识相对薄弱。

学习者用类推的方法把他所学的有限的而且不全面的目的语知识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的偏误,也称为对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概括或过度泛化。这类偏误的根源一般在学习者的母语中找不到,母语的负迁移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为学习者带来学习障碍,而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引发的偏误则是在学习者的中高级阶段经常出现,这是因为学习者在吸收过程中知识的负迁移的给学习者带来了错误的认知理解。例如“越来越”在英语中“more and more”与“减少”可以同时使用,但在汉语中表示相同意思的“越来越”与“减少”和“消失”等词语并不能同时使用。

经过在广西宾阳县南街实地考察,意外发现一块光绪年间江西会馆的碑刻,碑刻名为《重建会馆碑记》,被置于锁厂附近一户人家门口,未得到有关文物部门的保护。据笔者查阅资料得知,清至民国时期,旅桂的江西商人由于在地缘优势方面不如广东和湖南商人,加上以长途贸易为主,所以不重视利用本地资源修建会馆。随着城镇现代化的发展,其建筑价值不断弱化。此外,赣商(包括其后人)未能像粤商和湘商一样利用地缘优势在广西长期坚守,一旦退出广西市场后,他们会很快把会馆卖掉,而原有碑刻资料也被清除[2],以致现在很难找到江西会馆的碑刻。[3]因此,《重建会馆碑记》不仅是广西宾阳县百年商贾文化的有力见证,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明清时期江西商人在广西经商的状况,其价值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在原宾阳县职高旧址处保存着一座较为完好的文庙。作为思恩府考试院的附属建筑,该文庙反映出了当时科举考试的状况,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是,这座文庙现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整个建筑呈摇摇欲坠之势,文庙墙体上写着“危房,请勿靠近”几字,文庙几间房屋的门紧锁着,偶尔能听见屋内有鸡叫声。走进房屋,发现房门上赫然写着“偷鸡者死”等令人毛骨悚然的恐吓话语,其破烂不堪的状况与一旁修葺完好的思恩府试院形成鲜明的对比,若不依靠《宾州古城遗迹分布图》寻找,难以辨认这间破烂的房屋就是清代的文庙。

因此,从上述情况来看,广西宾阳县地方政府和百姓的文物古迹保护意识十分薄弱,成为当地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对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广西宾阳县来说,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无疑是进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又一障碍。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走访,笔者发现广西宾阳县的机关事业单位中,具备历史学、旅游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等相关专业技术的人才寥寥无几。以宾阳县社科联为例,该团体成立于2015年,以从事与广西宾阳县相关的社会科学研究为主要工作,其内部员工以中文和行政管理等专业居多,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程度上,不具备从事科研的水平;还有宾阳县档案馆等单位,虽然在日常工作中也负责搜集、整理与宾阳县历史文化相关的各种资源,但其工作人员中却没有一名毕业于历史学、考古学和档案学等相关专业;即使是在宾阳县旅游局,真正懂得历史学和旅游管理等专业技术与理论的人才也是凤毛麟角。

除机关事业单位之外,广西宾阳县还有一些以研究历史文化为副业的业余爱好者。笔者也利用工作之余和他们进行过交流。在交流中发现,一些地方历史文化业余爱好者虽然掌握了历史学中的田野考察之法,却不能真正地做到“论从史出”,将考察的结果与古籍史料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往往会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导致最终的研究结论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

综上所述,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广西宾阳县的诸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开发与合理利用,从而导致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减缓,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

(四)品牌建设相对滞后

在当前品牌先导的商业模式中,一个知名的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和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即所谓的品牌效应。

但就广西宾阳县而言,由于当地的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普遍存在小、弱、散的特点,致使宾阳县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化程度较低,始终未能建立起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以炮龙节为例,该节事将舞炮龙与游彩架和踩高跷等民间艺术结合在一起,成为宾阳县旅游的一大亮点,并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评为中国最具狂欢特色的旅游节庆。但是,炮龙节的致命弱点是没有相应的旅游品牌与之配套,且缺乏必要的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尚不完善。因此,由于品牌建设相对滞后,虽然宾阳县早在多年前便打出“中国炮龙之乡”的口号,但在全国范围内,知道并了解宾阳县炮龙节者却占很小比例,口号与知名度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根据规划项目组对南宁市主要景点的游客及南宁市区内的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厂矿、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和个体经商者及北大客运中心、金桥客运中心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620个被调查对象中,有67.2%的人认知“宾阳白切狗”、“宾阳酸粉”,但对宾阳舞炮龙、古宾州认知度分别占18.5%和16.3.4%,对宾阳传统手工艺品认知度为8.5%,对南街、科试院的认知度为8.6%,对于宾阳县旅游形象不明及未作答的归类为其他约为10%。这些数据都从侧面反映了广西宾阳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着品牌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只有建立起知名的旅游品牌,宾阳县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才能真正实现品牌效应。[4]

三、宾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前文,我们分析出了广西宾阳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才是当务之急。

(一)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从理论上讲,旅游业必须以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物质基础,才能得到有效地发展。由于投入资金不足,宾阳县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均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广西宾阳县可实行政府投资为主、社会资金和外资为辅的模式,采取以资源和经营权换资金等多种形式,引导不同类型的金融资本向历史文化旅游产业融通。首先,在项目建设上,坚持政府主导,统一部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对旅游业管理、旅游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整体宣传促销等方面的作用。比如宾阳县财政每年都应该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扶持,有效推动蔡氏古院景区、宾州古城、程思远故居、白鹤观旅游度假区和佛子山景区等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开发,使之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其次,政府要营造良好的投资和融资环境,出台鼓励旅游项目投资的优惠政策,落实“亲商、安商、富商”的招商理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比如推行免除项目开发商的注册费用或所缴税款、提供办公场所并减免店铺租金等政策,以吸引外来资本入驻宾阳县。再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和项目协调服务机制,逐步改变行政管理部门直接管理的经营体制,实行政企脱钩、产权明晰、独立经营。最后,开发商应根据当前和未来的旅游市场需求以及发展趋势来进行旅游产品的规划开发,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不同的投资开发商之间亦应进行有效地沟通,以避免基础设施建设出现同质性,从而保持各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的独特性。[5]

(二)增强保护意识,加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力度

保护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是对其开发利用的前提,是实现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的措施,更是保护和传承文化必须采取的措施。广西宾阳县在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优先开发了价值高、投资少、见效快的景区和景点,导致一部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没能得到应有的保护和修缮。所以,增强保护意识,应加强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

1.聘请专家团队,加紧开展保护和修缮工作。对于那些具有开发价值却未得到适当开发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如文物、遗址等),应该由政府出面邀请相关的专家团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专门地修缮和保护,以减少现代化建设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破坏,更好地保存这些资源的可利用价值;

2.开展宣传活动,增强全民的保护意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不仅需要政府的力量,而且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为此,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民间的历史文化团体和机构都应该行动起来,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历史文化宣传活动,树立人人关心、爱护文物的观念,以增强全民的保护意识,做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

3.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在进行宣传工作的同时,应该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资,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专款专用,这样才能对文物进行及时的修整和维护。对于民间艺术,一方面要以优厚的奖励条件,向社会征集与历史文化有关的实物资源(如文物、遗迹)或非实物资源(如技艺);另一方面,可以组建专业的民间艺术表演队伍,通过举办大型的活动,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营造浓郁的地方历史文化氛围,从而为民间艺术创造良好的保护与发展环境,使其获得传承和发扬光大。

(三)采取不同形式,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人才是立国之本,兴业之源,建立一支技能过硬、素质过关的人才队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针对广西宾阳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解决。

1.通过“双选”形式,积极从高校引进优秀毕业生。宾阳县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政府或民间历史文化团体与高校建立就业合作平台,引导宾阳县的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进入校园参加就业“双选会”。通过“双选会”的举行,用人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采用专业技术考试和面试等不同的形式,选拔历史学、考古学、旅游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到宾阳县从事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这样一方面解决了人才缺乏问题,确保了人才的储备和供给;另一方面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就业的途径,不失为一项双赢的策略。

2.利用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等形式,公考招聘具备相关专业技能的社会人才。近年来,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成为广大求职者寻找就业岗位的热门选项。宾阳县可利用这一招考方式,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选拔具备历史学、考古学、旅游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的社会人才为宾阳县服务。

3.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从事旅游开发。除了上述两种形式之外,宾阳县还应该重视对本地人才的利用。由于县城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和薪酬待遇等条件都十分有限,无法满足本地人才的就业需求。因此,宾阳县的青壮年大部分选择了外出务工,农村更是仅剩下老人和小孩在家中留守。介于这种情况,宾阳县可通过行使政府职能,制定出台一系列有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具备历史学、考古学、旅游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的宾阳籍在外务工人员回乡从事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相关的工作。这样不仅解决了本地青壮年的就业问题,而且还能更好地开发隐藏在民间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四)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属于宾阳的旅游品牌

对于任何一个旅游景区而言,知名度是其吸引游客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提升知名度最为直接的途径,便是采取不同的形式,加大宣传的力度。宾阳县在进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炮龙节”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作为重点,借助节会、论坛和区域旅游合作组织等各种平台,综合运用电视媒体、报纸、网络、微博和多媒体显示屏等多种宣传媒体深入介绍“宾阳炮龙节”,有针对性做好宣传促销和市场开发工作,进而通过节事平台塑造出“炮龙之旅”的旅游品牌主体形象。同时将宾州古城、昆仑关战役遗址和蔡氏古院景区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有机规划整合,以提升宾阳县的旅游形象,打造一批具有宾阳县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使“炮龙文化”得以延伸,成为推动宾阳县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的引擎。

2016年,随着“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的申请工作取得成功,宾阳县历史文化旅游的宣传工作还能通过与昆仑八桂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等电商企业的合作予以进一步拓展。比如可以借助电子商务网络信息平台发布旅游地图、酒店预订和美食指南等旅游服务信息。同时,利用微信客户端、手机APP等高端媒体及网络媒体宣传,能够提高宾阳县历史文化旅游的对外知名度,宣传推荐“二日游”和“三日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来吸引外地游客,把宾阳县历史文化旅游的牌子打得更响、更亮和更有活力。

[1]赵本谦.秦皇岛城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旅游开发[D].山东大学,2012.

[2]唐凌,熊昌锟.广西商业会馆系统碑刻资料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唐凌.广西商业会馆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任媛媛.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

[5]尉富国.广西上林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广西地方志,2005(02):58-61.

责任编辑:顾 松

G127

A

1009-4245(2017)03-0055-06

10.19499/j.cnki.45-1267/c.2017.03.012

作者简介:胡萤(1987.10—),男,四川泸州人,中共宾阳县委党校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宾阳广西历史
广西贵港
《女骑手》等
荆州古城远眺
宾阳发现的一通施氏家庙碑
广西宾阳县传统产业转型研究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