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草菇栽培模式比较*
2017-07-25曹修才张牧海李岩杰武恩斯闫怀芹刘新华
吕 军,曹修才,张牧海,李岩杰,武恩斯,闫怀芹,刘新华**
(1.聊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聊城 252000;2.莘县食用菌管理办公室,山东 莘县 252400)
3种草菇栽培模式比较*
吕 军1,曹修才1,张牧海1,李岩杰1,武恩斯1,闫怀芹2,刘新华1**
(1.聊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聊城 252000;2.莘县食用菌管理办公室,山东 莘县 252400)
主要介绍了近年山东莘县逐步发展起来的“一步法”地栽模式、周年化栽培模式、“一料双菇”栽培模式等3种草菇栽培的新模式,分析了3种模式的优缺点和栽培效益。
草菇;栽培模式;效益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 又名苞脚菇、兰花菇,属伞菌目(Agaricales) 光柄菇科(Pluteaceac)草菇属(Volvariella),是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菇种。因常年生长在潮湿腐烂的稻草中而得名,是典型的高温菇种。草菇是1种我国特有的食用菌品种,最早在18世纪由广东曲江县南华寺的僧人实现人工栽培,之后传播到民间,逐步由广东、福建等地传播到广西、江西、台湾、河南、江苏、山东等地。除中国外,还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有少量栽培。草菇的栽培原料也由最早的稻草栽培逐步发展到废棉、杏鲍菇菌渣、玉米芯等原料栽培[1-2]。栽培方法有畦式栽培法、床架式栽培法、熟料栽培法和筐式栽培法等[3]。
目前,受土地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广东和福建等地草菇栽培面积正逐年萎缩,主要是因为各地政府严厉整治环保问题,传统栽培模式中草菇栽培料预处理和发酵时有较多的废水排放,政府限制草菇发展。山东、江苏、河南等地草菇栽培面积则逐年扩大,尤其是“一步法”地栽模式和周年化栽培模式。“一料双菇”栽培模式则是近年在山东莘县发展起来的草菇栽培新模式,使用不粉碎的玉米芯为主料栽培草菇和双孢蘑菇,效益比单纯栽培双孢蘑菇可多收入2.9万元。现将这三种栽培模式做详细的介绍。
1 “一步法”地栽模式
“一步法”地栽模式是1种利用种植蔬菜用的日光温室大棚或拱棚在夏季休闲期覆土栽培草菇的模式,它的优点在于设施简便,成本低,产量高,效益好,栽培后菌渣还田,可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有益微生物数量,大大减轻土传病害发生,克服土壤连作障碍,不仅能增加下茬蔬菜产量,还能避免土传病害导致的减产。该模式采用整玉米芯覆土栽培,将玉米芯使用石灰水浸泡,使原料由酸性变成强碱性,有利于草菇菌丝生长。整玉米芯呈畦状堆置在大棚地面,播种后覆土,由于整玉米芯颗粒较大,因此原料间缝隙比较大,有利于草菇菌丝生长,料面覆土后可以压紧原料,使原料不至于太松散,还能保温、保湿。该模式由于采用生料栽培,播种量较其他模式更大,占玉米芯用量的15%,有利于菌丝快速占领料面,提前出菇。采用料面+覆土面2层播种的方式,有利于菌丝快速发满出菇。发菌6 d~8 d后通过喷水、降温等措施催蕾,8 d~9 d后就可采收,一般可采3茬~5茬。草菇有较强的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能力,而半纤维素比纤维素容易降解。玉米芯中半纤维素含量高,属于较好利用的碳源,而且石灰能破坏纤维素、半纤维素的结构,使之更有利于降解,因此产量比传统稻草、废棉或杏鲍菇菌渣栽培要高,一般产量都在每667平方米4 000 kg~5 000 kg[4]。被岗位专家称为“莘县模式”。
图1 “一步法”地栽模式
2 周年化栽培模式
周年化栽培模式,是在福建模式的基础上优化而来的,区别在于周年化栽培使用现代化的出菇房,棚体采用保温材料,棚外有控温的空调和通风系统,棚内的环境相比传统的菇房有保温效果好、不易受外界环境干扰的优点。传统的福建模式使用的是砖混式的出菇房,保温效果不好,冬季栽培草菇时需要使用煤炭加温,能耗高。棚内也没有温控系统和通风系统,栽培上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才能掌握好。近年,山东莘县富邦菌业发明出1种食用菌专用的菇棚,菇棚长33 m,宽7 m,栽培面积450 m2。投资6万元~8万元,一年可种植草菇6个~8个周期,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周年化栽培原料是杏鲍菇或金针菇菌渣,可以加入牛粪,这种模式充分利用菌渣自身发酵产生的生物热,在不使用外部设施加温的情况下,棚内的温度就能达到灭菌和草菇正常发育对温度的要求[5-7]。该技术可以实现草菇的工厂化生产,具有能耗低、成本低、收益高、易操作等优点,生产出的草菇品质较好,不易开伞,保存时间长,菇型也好,适合鲜销,售价比普通菇高出2元·kg-1~3元·kg-1。
图2 周年化栽培模式
3 “一料双菇”模式
“一料双菇”模式是近几年在莘县发展起来的新模式,采用当地资源丰富的玉米芯和牛粪,加上少量石灰,在栽培双孢蘑菇的土棚或砖棚内先生产一季草菇,再把草菇菌渣发酵后栽培双孢蘑菇。这样只用1茬的栽培料,就能实现草菇和双孢蘑菇的双丰收。利用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生产一季草菇,利用这一季草菇的收入不仅可以把生产草菇的成本全部收回,做得好的话,还能提前挣出下茬生产双孢蘑菇雇佣工人上料、采收以及菇房用煤炭加热等费用,收获的双孢蘑菇卖到的钱就是纯利润。利用“一料双菇”模式生产双孢蘑菇几乎见不到病虫害,并且双孢蘑菇产量高、商品性好。
栽培双孢蘑菇用的土棚一般墙壁厚达1 m,保温效果很好,南北和上部设有通风口,内部为层架式栽培,非常适合栽培草菇。由于栽培原料在发酵时自身会产生一些热,在每年4月末、5月初双孢蘑菇废料出棚后,就可以备料栽培草菇,比“一步法”地栽模式生产的草菇更早进入市场。栽培时玉米芯使用量约为30 kg·m-2,牛粪使用量约为15 kg·m-2,将玉米芯和牛粪建堆预湿,堆上加3%的生石灰,预湿8 d~10 d玉米芯中间发黄时才可使用。采用人工上料,厚度约28 cm,上料后使用工具将料面拍平,之后再加1层牛粪,充分预湿后就开始消毒灭菌。灭菌时需要锅炉加温,使棚内温度达到68℃以后完成巴士消毒和发酵的过程。灭菌后等温度降下来进行接种,发菌7 d~9 d时安装灯管降低棚内温度,1 d~2 d后就有菇蕾冒出,12 d~16 d开始采菇,可以采多茬。
7月中旬等草菇出的差不多就出棚,将废料加入到发酵好的双孢蘑菇发酵料中,预湿后发酵一遍,进行下一茬双孢蘑菇的栽培。栽培双孢蘑菇时可以使用热风炉等加温设备,相比传统的暖气片加温方式可节省一半的能源。
4 3种模式经济效益对比
“一步法”地栽模式、周年化栽培模式和“一料双菇”栽培模式各有特点,适合不同的食用菌栽培人群。比如种菜的菜农,可以在菜棚内种草菇,种完草菇后菌渣还田不但改良了土壤环境,减少了土传病害,还能增加收入。“一料双菇”则较适合栽培双孢蘑菇的菇农,在栽培双孢蘑菇时加1茬草菇,不但增加了收入,节约了原料成本,还能降低双孢蘑菇栽培时病虫害的发生。在不改变原有栽培设施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收益。周年化栽培模式则适合有食用菌栽培经验的菇农投资新建出菇棚时采用,草菇近年栽培效益很高,但随着全国范围内栽培面积的逐步扩大,很可能在几年后就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必然导致草菇的价格降低,效益也随之降低。当周年化栽培设施不栽培草菇时可以用以栽培双孢蘑菇、姬松茸等。3种栽培模式的成本投入和经济效益情况见表1。
图3 “一料双菇”栽培模式
表1 3种草菇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比较
如表1所示,地栽草菇获得纯利润最大的,达到40.7元·m-2;而周年化栽培模式纯利润较低,达到18.7元·m-2,但可以一年栽培多茬,年收益很高;“一料双菇”草菇栽培纯利润在29元·m-2,效益比周年化栽培模式高,而且废料可以用来栽培双孢蘑菇,节省下茬的原料成本。
5 小结
草菇是高温菇种,适合在夏季栽培,合理的控制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因素是获得高产的关键点。一个环节控制不好,就容易出现明显的减产,造成效益降低甚至亏本。在技术上,由于地栽草菇是在适宜的栽培季节种植,因此环境条件不需要过多调控就能满足生产需求,得益于特殊的栽培方式和较大的播种量,“一步法”地栽草菇的栽培技术较易掌握,但生产上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如恰逢出菇时发生极端降温天气,会造成明显减产;而周年化栽培模式需要在外部环境不利于草菇生长时使棚内维持相对较稳定的环境,这很考验栽培者的经验,如经验不足,对草菇生长营养等理论基础掌握不够,管理上的失误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如夏季气温较高时,极易发生料温过高、湿度过大等问题,草菇产量减产明显,鬼伞等杂菌污染明显加剧;“一料双菇”栽培技术一般为栽培双孢蘑菇的农户使用,由于有一定的栽培经验,较易掌握。但该模式技术还不够成熟,草菇废料的添加比例还需要掌握好,以免影响下茬双孢蘑菇的产量。3种模式各有各的特点,从事草菇栽培的菇农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栽培模式。
[1]赵光辉,林原,陈剑,等.食用菌菌渣栽培草菇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2015,46(1):15-17.
[2]李正鹏,余昌霞,黄建春,等.三种食用菌菌渣部分替代废棉栽培草菇[J].食用菌学报,2016,23(1):27-30.
[3]林原,赵光辉,陈剑,等.草菇栽培技术研究进展述评[J].食药用菌,2016(2):82-85.
[4]刘新华,曹修才,张牧海,等.夏季休闲大棚高碱性生料栽培草菇技术[J].食用菌,2015,37(3):36-37.
[5]刘雪琼,汤倩倩,张军,等.杏鲍菇菌渣栽培草菇试验初报[J].食用菌,2015,37(3):39-40.
[6]赵建选,李峰.工厂化栽培杏鲍菇废菌渣栽培草菇技术[J].食用菌,2015,37(2):48-49.
[7]赵风云,林俊芳,游丽容,等.草菇工厂化栽培模式探讨[J].中国食用菌,2010,29(2):26-27.
S646.1
A
1003-8310(2017)04-0083-03
10.13629/j.cnki.53-1054.2017.04.020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产业创新团队(SDAIT-07-06);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 (CXGC2016D02)。
吕军(1987-),男,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与设施研究。E-mail:lcnkysyj@163.com
**通信作者:刘新华(1969-),男,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基质筛选优化和栽培设施设计优化等。E-mail:lcnkysyj@163.com
2017-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