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人工造雪的研究

2017-07-25杨占武

冰雪运动 2017年1期
关键词:雪场气象条件延庆

杨占武

(中国人民大学 体育部,北京 100872)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人工造雪的研究

杨占武

(中国人民大学 体育部,北京 100872)

人工造雪是保障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滑雪项目比赛成功举办的前提条件。从人工造雪技术的机理出发,对人工造雪的气象条件、技术现状及普遍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梳理,结合冬奥会不同举办城市的经验,分析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人工造雪工作的前景和风险。提出人工造雪系统的效率、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当季囤雪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人工造雪工作应重点关注的三大关键要素。

北京;冬奥会;人工造雪;研究

早在申办之初,华北地区冬季降雪量小,就是北京冬奥申委和国际奥委会重点关注的问题。2015年6月,国际奥委会发布评估报告[1],在肯定北京具备办赛能力的同时也提出,延庆和张家口赛区的年度降雪量小,奥运赛事应依靠人工造雪。与此同时,在周边缺少高海拔地区存雪的情况下,赛时应急需要提前储备人造雪。

人工造雪能力是保证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举办的基本前提。为契合国际奥委会2014年底提出的《2020议程》,北京冬奥申委[2]提出了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和节俭办赛的三大理念。人工造雪能力与这三大理念都密切相关。以运动员为中心要求提供一流的竞赛场地,这必然需要足量的人造雪来保证赛事的顺利举办;可持续发展要求尽可能减少对水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有利于赛后利用;节俭办赛则要求降低人工造雪的资金投入和能源消耗。三大理念的落实都需要既高效且经济又可持续的人工造雪工作方案。

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这一要求是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其中,推动绿色发展意味着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国家也为全球的生态安全做出贡献。因此,北京2022冬奥会的人工造雪问题已不只是履行国际承诺保证赛会成功举办的重大问题,也是贯彻中央要求,展示中国发展理念和改革开放成就的重大问题。

1 人工造雪技术与运用概览

人工造雪通常是指在一定气象条件下,人为模拟天然降雪的过程,将微细的水滴喷射或喷洒到冷空气中,实现由水滴到雪花的转变。随着技术的发展,也有被称为全天候造雪(AllWeather Snow Making)的技术,不受气象条件限制,在机器内将水冷冻为冰再处理成类似雪花的冰片。前者能源消耗低,适合大范围大规模造雪,为户外雪场普遍采用。后者能源消耗大,常见于一些反季节小型赛事等活动。

为示区分,有资料将前者称为人工降雪,将后者称为人工造雪。但因其机理与人工降雨截然不同,为避免曲解,本研究仍称前者为人工造雪,后者则为全天候造雪。

1.1 人工造雪的机理

发明于上世纪50年代的人工造雪技术,简单来说,其机理就是模仿在自然环境下天然雪的形成过程。不同之处在于,天然雪源于云层里自然形成的雪晶,而人造雪则由喷射或喷洒到空中的微细的水滴形成。

更为深入的剖析将人造雪花的形成过程归纳为:在适宜的气象条件下,液滴散热晶化为晶核,晶核进一步吸附液滴形成具有六角对称结构的雪晶。雪晶再不断吸附液滴成为雪花,即具有分枝结构的单晶及其聚合物。

按照有无外界物质影响,晶核的形成分为均相和异相两种形式。比较而言,异相成核,即有外界物质,如尘埃、微晶体等杂质颗粒的存在,这些杂质有助于晶核的形成。匀相成核则单纯依赖热交换自发结晶[3]。实践中,如果温度没达到-5℃以下,为有利于形成晶核,可以利用异相成核的原理,向水里添加钙离子Ca2+、镁离子Mg2+或其他有机或无机微粒[4]。液滴的大小对能否形成晶核也有关键影响。如尺寸太小,不够分量,可能被风吹散。尺寸太大,则在飘散到地面之前也难形成晶核。通常情况下,理想的液滴大小介乎于200~700μm,也即0.2~0.7mm。这样的液滴在15 s之内即可凝结[4]。与这一过程截然不同,全天候造雪在造雪机内,利用负压使冷却至5℃的水少部分蒸发以散发热量,使余下的水冰冻,形成水雪混合物,之后再将水雪分离实现人工造雪[5]。这一过程无需外界气象条件支持。

1.2 人工造雪的气象条件

适宜的气象条件是晶核形成的关键。这样的条件通常包括-5℃~-15℃的气温,不超过80%的湿度,同时伴有微风。除此之外,湿球温度也常用于衡量这一条件。湿球温度可以用湿润的纱布包裹温度计的感温部分来测量。湿润纱布中的水分不断向周围空气蒸发并吸热,使温度计感温部分的温度下降。因此,同一温度下,湿度越低,越易于蒸发,湿球温度就越低。这也意味着,湿度越低,越有利于形成晶核,也就越有利于形成雪花[6]。基于多年经验,美国密歇根州瑞士山地雪场(Swiss Valley Ski&Snowboard)为适宜人工造雪的气象条件列出了详细的气温、湿度和湿球温度参考表,详见表1。

表中不同灰度区域数据表明,即便气温达到6℃,如湿度不超过20%,湿球温度也是零下的,是能够造雪的。但总体来说,当气温低于3℃时,虽雪质不够理想,但已有适宜造雪的窗口;低于-5℃时,无论空气湿度,都可以造出理想雪质的雪。总之,寒冷且干燥的气候最适宜人工造雪。

1.3 人工造雪的机器类型

虽然人工造雪机器种类多样,操作方式也多有不同,但主要有两类机器。一是借助风扇,将液滴喷射向空中,因形状短粗,通常被称为雪炮(Snow Gun),另一类则是依靠自身高度,将液滴喷洒到空中,因形状细长,通常被称为雪枪(Stick/Lance)。

在冷空气中,需要一定的时间液滴才能成为雪花。如在液滴落至地面之前仍没有晶化,造出的雪湿度就大。所以,雪炮放置的越高,越有利于雪质。雪枪最长可达10m,液滴自然飘散的时间较长,从而利于晶化。比较而言,雪枪便于移动,可以直接在需要之处造雪。雪炮位置相对固定,造出的雪堆需要压雪机转运[4]。雪枪因喷洒速度慢,热交换率低,需要更低的温度,也对风向较为敏感,适用于较窄的赛道。雪炮喷射速度快,热交换率高,因而适用温度广,对风向也不敏感,适用于较宽的赛道[7]。因此,在人工造雪机器中,雪炮更为常见。

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运用[8],使雪炮和雪枪都可以在预先设定的最适宜的气象条件下自动工作,既提高了造雪的效率,保证了雪的质量,也节省了能源消耗和人力,显著降低了造雪成本。

1.4 人工造雪的用水需求

依据美国SMI公司的说明,要造出200英尺长(61m)、200英尺宽(61m),厚6英寸(0.15m),总计20 000立方英尺(566m3)的雪,需要10 000立方英尺(283m3)的水。因此,为保证造雪,要有充足的水供应,同时水压要不低于100 PSI,约7个标准大气压[7]。这一数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比例,即1m3的水可以造出2m3的雪。这也意味着,人造雪的密度约在500 kg/m3。依据加拿大曼尼托巴省越野滑雪协会公布的资料(表2),这一密度足以满足大众滑雪的需要,但距世界杯等高级别赛事密度为540~560 kg/m3的雪尚有差距。按此密度计算,2m3的雪即需要1.1m3的水。在美国的大多数经营性雪场中,造雪高峰期,每分钟要消耗20 t或每小时要消耗1 250 t水。

表1 美国瑞士山地雪场人工造雪气象条件指南Table 1 Guide of weather conditions for the snow-making in American and Sw iss mountain ski resorts

表2 雪密度列表Table 2 List of snow density

1.5 人工造雪的普遍运用及其雪质优势

气候变暖,雪线上升、雪量下降是人工造雪技术得以普遍运用的主因。通过人工造雪来保证甚至延长滑雪场的营业期,进而提高收益,已成为全球绝大多数雪场的普遍选择。不只如此,国内相关研究也提出,全球变暖已经严重威胁了雪上赛事的开展,甚至对雪上赛事的普及与发展存在着制约的作用[9]。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国外研究表明[10]:气温每升高1℃,雪线就提高150m,这使得低海拔的雪场日益需要人工造雪的保障。

2012年,36%的瑞士雪场,60%的奥地利雪场要利用人工造雪来铺就和维护。在意大利,有些雪场甚至要全部依赖人工造雪来维持[4]。在美国,近90%的雪场有人工造雪设备。在其东部和中西部[8],更是达到近100%。

2013年,美国迎来了一个缺雪的冬季。北美洲最大的太阳谷滑雪场(Sun Valley)全部依赖人工造雪才使其在1月份能有90%的滑道可以开放。该雪场的人工造雪系统是1991年投资1 500万美元兴建的,此后也不断追加投资进行技术改造,以提高造雪效率,降低能耗[11]。与天然雪相比,人造雪更为密实的特点,也同样促进了人工造雪的普及。对比SMI公司的数据与表2数据可以得知,人造雪的密度比天然雪的密度高很多。有资料认为[12],10 cm厚的人造雪相当于40 cm厚的天然雪。也有资料提出[4],人造雪比天然雪更能抵御风、雨以及温度变化的影响,更为稳定和持久。这也意味着,人造雪可以使赛道的雪质更好,更为稳定,对参赛运动员来说也更为公平。

滑雪比赛实践中,即便有足够的天然降雪,也需要人造雪以满足赛道雪质要求,满足赛道维护的不时之需。缺雪和少雪的情况下,更需要人工造雪保证比赛的如期举办。人工造雪系统已成为重大赛事的必要保障。早在1972年日本长野冬奥会之后就有研究提出,现代冬奥会已不再需要天然雪和天然冰了[13]。2009/2010赛季,有报道表明[14],近半国际雪联举行的越野滑雪世界杯比赛是在人造雪的赛道上举行的。

2 冬奥会不同举办城市的经验与举措

在冬奥会的举办历史上,因为雪情而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的,最为知名的是1964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冬奥会。开幕之前数周,因缺雪,组委会不得不向部队紧急求援。为搭建雪车和雪橇赛道,士兵们从附近的高山上采集了20 000块冰。为挽救雪上项目的赛道,从高山上运来了60 000m3雪。更糟糕的是,开幕前十天开始下雨,造成雪的融化。组委会不得不让士兵们手脚并用,用残存的雪来维护赛道,总算使比赛按期举办[15]。与此相反的是,1972年长野冬奥会,因为雪大,为保证赛道的雪质的要求,也不得不使用大量的人力清除赛道上的天然雪。为此,长野冬奥会在开幕之前3个月调用了3 461名自卫队士兵,从赛道清除的天然雪超过20 000m3[13]。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开启了人工造雪保障冬奥会的历史。为此,自1983/1984年起,在开幕之前的连续三个雪季中,收集气象数据,研究人工造雪方案[16]。

2.1 温哥华2010年冬奥会的缺雪

2010年1月26日,距奥运开幕仅2周,温哥华高温缺雪的窘况引起了全世界媒体的关注。美国广播公司(ABC News)以《温哥华冬奥会仅需一样东西:雪》为题进行了报道。

比起海拔1 500 m多的惠斯勒黑梳山滑雪场(Whistler Blackcomb),海拔仅610m,位于赛普里斯山(CypressMountain)滑雪场的自由式和单板场地极为缺雪,不得不于1月13日起停止对外营业,以保护赛道上的雪,但这并不足以保证奥运会的顺利举行。为此,组委会在赛道下面用干草、木材打底,既隔离地热,也有助于雪水向下排放,减少雪融。同时用卡车从百英里外紧急调运积雪,以保证赛道使用。之所以无法通过人工造雪解决问题,因为当地气温太高,湿度太大。适于造雪的气温要低于-6℃,但当时的气温在4~5℃。

组委会的新闻发言人[17]在介绍这一情况时说:工作人员24小时地在努力,以保证有足够的雪,提供最好的场地。其他项目的雪场,因惠斯勒黑梳山海拔高,也有足够的天然雪,情况要好的多。但即便如此,人工造雪也普遍用于提高赛道表层的雪质。

2.2 索契2014年冬奥会的囤雪

在索契冬奥会即将开幕之际,国际奥委会以“索契已准备好迎接任何气象条件”为题,对索契冬奥会所做的人工造雪工作进行了介绍:索契冬奥组委与气象等方面的专家紧密合作,避免冬奥会期间缺雪。

鉴于温哥华冬奥会的经验,2010年起,索契冬奥组委聘请囤雪专家芬兰人米科·马蒂凯宁(Mikko Martikainen)作顾问,为在赛区附近的高山上进行囤雪和在赛场安装人工造雪设备提供指导。索契冬奥组委专门制定和实施了“雪保障计划(Guaranteed Snow Programme)”,共跨季节囤积了710 000m3的雪,在赛场布置了404台固定与27台移动造雪机,即便温度在零度以上,也可以保证赛事的顺利举办[18]。跨季节囤雪的效果,索契冬奥组委主席迪米特里·切尼申科(Dmitry Chernyshenko)[19]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在高山低洼处存储的700 000m3雪,整个夏季仅有20%融化。索契冬奥组委因此并不担心缺雪,而是担心雪太多了!在索契冬奥组委赛后的总结报告中[20],将“雪保障计划”的成功归因于应用最新技术以及采用最新的隔热材料,即便是夏季,也能有效地减少雪的融化。

2.3 平昌2018年冬奥会高山雪场的人工造雪方案

美国SMI造雪机公司已是7届冬奥会的合作伙伴。在该公司公布的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旌善郡高山滑雪场地的人工造雪方案中,包括如下技术指标:

雪场造雪面积:65 hm2;

海拔:418~1 372m;

落差:954m;

供水量:850m3/h;

冷却率:510m3/h;

泵水量:510m3/h。

为此,美国SMI造雪机公司将为高山雪场配备100套台全自动的Super Polecat造雪机及10台移动式的Kid Polecat造雪机。所有造雪机都将采用光缆或无线通信进行数据交换,借助SmartSnow软件对人工造雪进行全面的实时自动监控[21],以达到最高效,最经济的人工造雪效果。

3 北京2022年冬奥会人工造雪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做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人工造雪工作,最重要的是对延庆和张家口赛区的气象条件和水文地理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之上,才能依据国内外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准确预判,精心准备。

3.1 关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人工造雪工作的思考

3.1.1 延庆和张家口赛区的气象条件适宜人工造雪

依据中国气象数据网(data.cma.cn)的公开数据,从1981~2010年的30年中,北京延庆和河北张家口崇礼从11月~3月的月平均温度、月平均湿度及极值温度统计如下,详见表3、4。

表3 延庆地面气候标准值月值Table 3 M onthly standard value of surface climate at Yanqing city

表3数据表明,就延庆地区而言,从12月起至来年2月,月平均温度从-5.6℃~-3℃,湿度在50%以下,已具备适宜造雪的条件,且延庆县海拔约500m,而高山滑雪所在的小海坨山,终点区海拔约1300m,高出县城800m。按常规海拔每升高167m气温降低1℃计算,则赛区温度应比表中数据低5℃左右。这意味着,从11月~3月,大部分日期里,延庆赛区都具备适宜人工造雪的时段。

就崇礼赛区而言,其1 600m的海拔要比县城高近300m。表4数据表明,从11月至来年3月,月平均温度从-4.6℃~-2.4℃,湿度不超过61%,大部分日期里也都具备适宜人工造雪的时段。

以月平均气温和湿度来衡量,仅能做出粗略的研判。最高极值气温也表明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但总体而言,延庆和张家口赛区的气象条件是适宜人工造雪的,且从11月起至来年3月都有适宜人工造雪的时段。到2月初冬奥会开幕前,有足够的时间用于造雪以满足比赛的需要。多年来,延庆石京龙滑雪场的营业日期基本都是12月初至来年3月初,崇礼万龙滑雪场则为11月初至来年3月下旬,这足以验证这一初步判断。

更准确的研判应以日为单位,依据近年来的逐日气象数据,更为准确的预测适宜人工造雪的时段,为人工造雪方案的设计提供准确的依据。

3.1.2 延庆和张家口赛区有充足的水资源保证

国际雪联内部资料对索契冬奥会自由式和单板滑雪比赛场地的用雪量进行了统计。为保证总共10万m2的赛道和训练道及辅道,需要近300 000m3的雪,加上正常融化再补雪的量,总计需要近435 000 m3的雪,详见表5。

从赛道用雪到考虑融化因素的最终用雪量,国际雪联采纳的系数为1.2~1.3。这一系数是基于非冻土地面,每天融化大概0.6~0.8 cm,整个办赛期间,1m厚的雪,约融化20~30 cm。

索契紧邻黑海,温度高且湿度大。相较而言,崇礼地区的气象条件更易于雪的留存,对雪的需求量应不会超过索契。基于这一判断,参照前文所言由水到雪的转换比率,即便没有天然降雪,250 000t水也足以保证自由式和单板滑雪比赛的人工造雪需要。

表4 崇礼地面气候标准值月值Table 4 M onthly standard value of surface climate at Chongli city

表5 索契冬奥会自由式和单板滑雪比赛场地用雪量Table 5 Amount of required snow for freestyle skiing and snowboarding at Sochi W inter Olym pics

据此,可以相应的推算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和冬季两项等比赛场地的人工造雪需求,进而推测出用水量。如依据国际雪联规则,高山滑雪的滑降和超级大回转项目可以共用赛道,加上大回转和回转场地,依据其赛道长度和宽度要求,可以粗略估计高山滑雪赛道的用雪量约在350 000m3左右。美国SMI公司为平昌冬奥会高山滑雪场地提出的人工造雪覆盖面积为65hm2,即650000m2,应不只是比赛赛道。如以此做参考,总体来看,即便所有区域按雪厚1m计算,考虑到融化因素,高山场地800 000m3的雪应足以保证比赛的需要。因此,耗费的水量应在400 000 t左右。如仅保证赛道,不考虑景观,则在300 000 t左右。

上述推算只是简单的预估。考虑到延庆赛区距毗邻的佛峪口水库仅5 km,水库储量2 050 000m3,附近还有储量以亿计的十三陵水库和官厅水库,崇礼赛区毗邻位于赤城的云州水库,储量超100 000 000m3,越野、跳台、冬两、自由式和单板比赛场地距水库都不超过10 km,且已有铺设好的输水管线紧邻赛区,因此,无论延庆还是张家口,人工造雪所需的水资源供应都是充足的,足以保证办赛需要。

3.2 关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人工造雪工作的建议

上述研判和预估表明,延庆和张家口赛区的气象和水文地理条件,便于实施大规模的人工造雪,足以保证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顺利举办。但从坚持绿色办奥角度而言,应从可持续发展和应急角度分别解决好如下问题。

3.2.1 人工造雪系统的效率和囤雪问题

往届冬奥会经验表明,无论延庆和崇礼赛区天然降雪大小,都必须具备高效率的人工造雪能力,必须适当囤雪,才足以应对天气异常的风险,才足以保证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顺利举办。

鉴于延庆和崇礼赛区夏季炎热的气候特点,比较而言,大规模跨季节囤雪和当季囤雪相比,后者更为可取。这主要是因为,前者必须要有合适的地点且规模越大,防融效果越好,因此要有必要的工程、材料及人力等投入。后者利用人工造雪系统的效率,沿赛道进行囤雪,不仅可以高效满足比赛用雪的应急需要,同时,也有助于节省后期转运人力,改善场地景观。

就目前的赛期安排来说,存在较大风险的是3月5~15日在延庆赛区举办的残奥会高山滑雪比赛。但冬残奥会高山滑雪比赛的赛道长度要求本身就比冬奥会的短,且其他要求也更灵活,因此,如能做好2月20日冬奥会结束到3月15日残奥会举办期间的雪量保存和雪质保持工作,这一期间的风险应可应对。当然,残奥会的场地安排上选择阳光照射时间较短的赛道,囤雪时选择最好的隔热材料,在赛道维护上提前预埋干草和木料,或者在赛道修整时添加固化剂,都有助于解决雪融问题和赛道的雪质问题。

3.2.2 水资源的保护和循环利用问题

前述针对人工造雪用水量的预估仅是对冬奥会赛前12天,比赛16天,前后一个月用雪所做的估计。实际上人工造雪将从11月初持续至来年的3月中,以保证赛前训练、冬奥会、冬残奥会全部赛事的顺利举办。考虑到5个月时间内风、沙、雨等不利保存雪量,维持雪质的因素,加之进入2月后逐渐向暖的天气,最终用水量仍有很大变数。

赛区周边水库的水虽足以保证人工造雪需求,但只有优先使用赛区的水资源,做好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才是可持续之道。这就要求必须在赛区合适的位置设立蓄水池,积蓄自然雨雪,积蓄融化的雪水,供人工造雪循环使用,达到造雪用水和积蓄水源的最佳平衡,尽可能减少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和使用。

在场地规划和建设中,应充分听取水文地理方面专家的意见,积极采纳国内外雪场的成熟经验,保护赛区特别是赛道的植被,设计合理通畅的引水渠道,做好蓄水池底部的防漏处理,等等。国外研究成果表明,如果蓄水系统做的好,应能达到60%左右的回收率[22]。国内雪场的经验则更乐观,可以达到70%以上的回收率。这不仅将节约大量用水,更为雪场之后的可持续使用奠定基础。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尽可能依据自然地形新建蓄水池,尽可能减少水循环系统沟渠管线的施工量,以减少对赛区生态平衡的影响。合理的人工造雪系统必须实现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

3.2.3 极端天气的应急问题

作为应急方案,应密切关注全天候造雪技术的进展,进一步准确预估雪的需求量,确保在极端天气(无雪或缺雪)的情况下,也有足量的雪满足比赛的需要。

全天候造雪技术不依赖外部气象条件,但受限于造雪效率和成本。IDE公司2010年出品的功率最大的VIM850型号全天候造雪机,每台机器占地约120m2,每天可造雪1 720m3,雪密度600~700 kg/m3。按前文对延庆高山场地用雪量的估算,如仅满足比赛场地需要,考虑到雪的密度,350 000m3的雪,10台机器,20天可以完成。即便气温较高,这一造雪能力也足以及时补雪。全天候造雪机的安放位置也应精心选择,沿着比赛道设置,尽可能减少后期转运的工作量,无疑是首选。

极端天气还有可能是大雪或暴雪。但无论暴雪或缺雪,都需要足够的压雪机和人力,及时清理赛道积雪或及时向赛道转运人造雪。相关团队应从培训骨干角度入手,尽早搭建,尽早积累经验。

4 结语

北京延庆和张家口赛区寒冷且干燥的气候适宜人工造雪。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保证最充足的供水,做好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赛道附近进行必要的当季囤雪,采用多种手段保存雪量、保持雪质,应足以保证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滑雪项目的比赛。

在上述举措中,人工造雪系统的效率、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及当季囤雪是关键。为此,应广泛吸取国内外经验,广泛征求相关专家,包括造雪机生产厂家的专业意见,密切关注技术进展,扎实做好赛区气象条件、水文地理情况的分析,从而设计出高效、经济、可持续的人工造雪系统,同时组织专业队伍,强化培训和实践,在冬奥会开幕前仅余的4个冬季里,尽快积累经验。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滑雪项目精彩、非凡、卓越的比赛提供重要的保障,为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办奥提供最有力的例证。

[1]IOC.Report of the 2022 evaluation commission[R].[s.n.],2015.

[2]冬奥申委.申办报告第一卷[R].北京,2015.

[3]林勇.雪晶成因及人工造雪分布类型探讨[J].低温与超导,2011,39(6):53-57.

[4]LINTZEN N.Snowmaking and snow storage[R].Lulea.University of Technolgy,2012.

[5]IDE TECHNOLOGIES LTD.All weather snowmaker product data sheet[R].[s.n.],2010.

[6]SKISNOWBOARD AREA.Science of Snowmaking[EB/OL].[2016-12-08].http://skiswissvalley.com/science-of-snowmaking/.

[7]SMISNOWMAKERS.Smisnowmakingbasics[EB/OL].[2016-12-04].http//www.snowmakers.com/snowmaking-b-asic.

[8]THEHUFFINGTON POST.How itworks:snowmaking101[EB/ OL].[2016-12-11].http://www.huffingtonpost.com/lift-opia/ how-it-works-snowmaking-1_b_5675798.htmlutm_h-p_ref= skiing.

[9]王才勇,曹立春.全球变暖对雪上赛事的影响及对策[J].冰雪运动,2011,33(3):72-74.

[10]STEIGERR,MAYERM.Snowmakingand climate change[J]. Mounta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8,28(3):292-298.

[11]MEN'SJOURNAL.Thenew scienceofsnowmaking[EB/OL].[2016-12-11].http://www.mensjournal.com/magazine/thenew-science-of-snowmaking-20131121.

[12]SNOW ATHOME.Make realsnow athomewith a home snow machine[EB/OL].[2016-12-11].https://www.snowathome.com/free_plans.php.

[13]KUROIWA D,LACHAPElLLE ER.Preparation of artificialsnow and ice surfaces for XIOlympic Winter Games,Sapporo[J].The Role Of Snow And Ice In Hydrology,1973,2(107):1350-1369.

[14]GLOBALRESEARCH.WinterOlympianssay:protectourwinters![EB/OL].[2016-12-11].http://www.globalresearch.ca/ winter-olympians-say-protect-our-winters/5368358?utm_ 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winterolym-pians-say-protect-our-winters.

[15]MENTAL FLOSS.How Austrian soldiers saved the 1964 Olymp-ics[EB/OL].[2016-12-11].http://mentalfloss.com/artile/ 24012/how-austrian-soldiers-saved-1964-olympics.

[16]ADVENTURE.Howsnowmakerswork[EB/OL].[2016-12-05]. http://adventure.howstuffworks.zom/outdoor-activities/snow -sports/snow-maker.htm.

[17]ABCNEWS.VancouverWinterOlympicsneed snow,organizersreadytoflyinsnow tolettheskierscompete[EB/OL].[2016-12 -11].http://abcnews.go.com/Travel/vancouer -winter -olympics-snow-organizers-ready-fly-snow/story?id=9659555.

[18]IOC.Sochi2014prepared forallpossibleweatherconditions[EB/ OL].(2014-02-01)[2016-12-05].https://www.olympic.org/ news/sochi-2014-prepared-for-all-possible-weather-conditions.

[19]SPORTSNET.Head of SochiOlympics guarantees snow[EB/ OL].[2016-12-05].http://www.sportsnet.ca/more/head-ofsochi-olympics-guarantees-snow/.

[20]OCOGS.Sochi2014OlympicWinter Games[R].Sochi:OfficialReport,2015.

[21]SMI.Jeongseon Alpine Olympic venue snowmaking[EB/OL].[2016-12-11].http://www.snowmakers.com/pdfs/Jeongseon OlympicsBrochure.pdf.

[22]SPANDRE P,FRANCOIS H,THIBERT E,et al.Seasonal evolution of a skislope under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now:detailed observations and modelling[J].The Cryosphere Discussions,2016:1-29.

Research on the Snow-M aking for Beijing 2022W inter O lympicsand W inter Paralym pics

YANGZhan-wu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ofRenmin University of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The snow-making system will b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for the ski competitions'success of Beijing 2022 Winter Olympics and Winter Paralympics.Starting with the mechanism of artificial snow-making technology,the paper reviews the snow-making'sweather conditions,technicalstatusand currentapplication.Drawing lessons from theexperiencesofvariousWinterOlympicshostcities,itanalyzes the prospectsand risksofsnow-makingatBeijing 2022WinterOlympicsandWinter Paralympics. It thinks that there are three key factorson which should be focused about the snow-making at the two games as follows:the efficiency of snow-making system,the recycle use ofwater resource and the seasonalsnow storage.

Beijing;WinterOlympics;snow-making;research

G811.212/TS952

A

1002-3488(2017)01-0001-08

2016-12-12;

杨占武(1968-),男,江苏徐州人,博士,副研究员,北京2022冬奥组委项目专家,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雪场气象条件延庆
山东省2021—2022年度气象条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延庆“文旅力量”护航冬奥盛会
安岳柠檬生长的气象条件分析
发展滑雪需多方合力
【第八十九辑】8 9延庆话『机密』是明白
冰雪经济
互动-共生:雪场发展与城市文化
延庆区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2016年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