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网络理论视阈下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2017-07-24王茜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政策网络理论作为分析工具,从政策网络环境、政策网络行动者和行动者的互动关系三个方面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以剖析。明确其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关键词:政策网络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之根,是民族振兴之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此背景下,积极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一、政策网络环境分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问题涉及的各个网络行动者分布于不同的政策网络环境当中,而政策网络环境已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网络行动者的思维和行动方式。(1)政策社群:它是一种具有高度稳定与限制性成员的网络,垂直的相互依赖建立在共同传达服务的责任基础上,它与其他的网络(民众、国会)隔离。这种网络具有高度垂直依赖性与有限的平行沟通,它们是高度整合的,主要建立在政府的功能利益上。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政策社群主要指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中央政府负责统领全局,规划宏观发展方向和路线以及对地方政府实行垂直领导与管理。(2)府际网络:指代表地方政府利益的网络,其最大特点是有限的地方参与者追求地方上提供的所有服务,垂直互赖性有限,但有广泛的平行沟通,以及能渗透到其他网络。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地方政府既是中央政府政策执行者,又是地方区域改革具体政策的最终制定者。(3)生产者网络:是经济团体(包括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扮演主要角色的网络,成员流动性高,垂直互赖关系有限,政府以来这些网络传送物质与传播知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问题中生产者网络主要是高等院校和企业。(5)议题网络:特点是参与者人数众多、垂直的互赖关系有限、平行的沟通并未整合,网络整合度很低,相当不稳定,通常处于政策网络最外层,其内部成员的网络资源相对匮乏,角色定位较为边缘化,很难与其他网络行动者有效互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的议题网络主要指个人与家庭、大众媒体等。
二、政策网络行动者分析
政策网络行动者分析是根据罗茨的政策网络资源的分类方式,对分布于不同政策网络中的各类行动者具备的资质条件与拥有的资源禀赋进行分析,并据此得出他们在网络中处于什么地位以及发挥怎样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据此探究问题进展的原因以及预测事件的发展趋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问题构成的政策网络行动者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等院校、企业、个人与家庭等。
(1)社群网络:中央政府
政策网络资源主要包括五种:权威、资金、合法性、信息和组织,将其占有程度分为高、较高、中、较低和低五种程度。中央政府在权威、资金、合法性和组织方面获得了高占有水平,但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却处于中等水平。由于除信息资源之外,中央政府的网络资源占有情况达到了高级程度,特别是权威与资金的高占有水平可使其占据政策网络的核心位置。鉴于此,中央政府作为其他网络行动者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问题被纳入政府以诚意来,便可以就该问题向全社会发布一系列指明方向的具有战略高度的政策方案。自2010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发布多项政策,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创业教育发展,并于2015年5月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并提出改革的九项任务与措施。
(2)府际网络: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的政策网络资源的整体占有情况较好,没有明显短板。尽管在权威和资金方面比中央政府第一个级别,但其占有水平仍处于较高层次,高于其他网络行动者。在合法性与组织方面,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一样,处于高水平级别,同样是其他网络行动者所无法企及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地作者简介:王茜,浙江嘉兴人,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方政府在信息资源的占有方面处于高水平级别,这与中央政府的中等占有情况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由于地方政府对于当地高等教育资源、创新创业环境、创业文化氛围等方面较为了解,所以由他们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政策方案是较为合适的。中央政府基于这方面的考量,在发布改革实施意见时更多依靠地方政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然而在高校创新创业改革具体方案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更多依赖于地方政府对创业教育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态度,重视与否。若地方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持反对态度、或对创新创业教育不重视,将严重影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有序进行,直接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政策效果。
(3)生产者网络:高等院校
高等院校作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載体,是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者。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政策过程的重要行动者,高等院校拥有较高的合法性、信息、组织和权威资源,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议程设置和政策执行过程的重要推动者。一方面,高等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体,为推动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和高等教育的制度优化,应该成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应该成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议程设置的重要推动者;另一方面高等院校作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业人才的主要机构,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该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配齐配强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存在问题。
(4)议题网络:个人和家庭、大众媒体
除了上述案例中具有重要影响且采取必要行动的政策网络行动者之外,还有一些行动者由于身处政策网络最外层且不属于直接利益相关者,容易被研究者忽略。实际上,他们或者在不经意间参与到改革过程当中,或者可能会受到最后出台方案的影响而相应改变其行为方式,因而有必要对这些网络行动者进行分析以保证分析研究的完整性。
个人和家庭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社会的创业氛围,且极容易影响个体的创业观念。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和教育能力是创业能力培养中的重要资源,良好的教育观念、态度和能力、正确的创业观对孩子的创业思想和理念的形成会产生积极影响,而厌恶风险、排斥创业的家庭观念必然会阻碍个人创业的热情,不利于个体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阻碍个体实施创业项目的绊脚石。大众媒体作为议题网络中的一员,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问题的广泛参与者,但不会受到改革结果的影响。大众媒体既包括传统媒体,也包括新媒体,它们都对创新创业改革进行了报道与宣传。前者主要通过报纸、电视等传播媒介将创新创业问题带入公众视线,后者则以互联网为主要途径对该问题进行及时追踪与广泛宣传。由于媒体的基本职能是真實传递信息、正确引导舆论和积极推动发展,加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及其发展趋势和改革进程在两类媒体的共同传播与引导下,不仅促使更多公众观众与了解这一议题,还对各类行动者采取的行动进行及时、准确、全面报道,为行动者之间的互动搭建起信息桥梁。
三、行动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涉及的政策网络行动者众多,他们彼此之间形成的互动关系必然错综复杂,笔者认为应构建有效的政产学研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捋顺行动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改变传统的创业教育相互割裂的、狭隘的封闭状态,形成相互沟通、良性循环的创业教育链,需要不同创业主体协同合作,共同推进创业进程。完善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应进一步推进高校与社会衔接,加强高校与社会的双向信息流动,促进高校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但是由于种种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我国政府、企业、高校等还没有深度联动起来,尚未实现有机融合。政府的许多创业政策在地方和高校并未得到全面落实与贯彻,主要表现在:在资源投入方面,完全依托政府投入,产业资本没有跟进,创业的投入和支持没有形成滚雪球效应;在政策制定方面,以教育主管部门为主,高校和企业没有积极参与,导致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单向流动性太强,高校主动执行的力度不够;在平台构建方面,还停留在师资培训、创业理论指导、场地扶持等初级阶段,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和指导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