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分享令儿童感到更快乐
2017-07-24张慧籽
张慧籽
义务分享的儿童比自愿分享的儿童分享得更多
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观点,如果人是理性的,主要受自我利益的驱使,那么为什么我们有时会表现出一些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物质利益的慷慨举动?实际上,这种利他行为有时甚至需要个人付出代价。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愿意给予呢?因为,事实证明,分享令我们感到快乐。正是因为我们感到快乐,我们想要分享更多,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心理学家总是发现人们喜欢“给予”多于他们喜欢“拥有”。
但是,如果这种分享不是完全出于自愿,而是基于社会规范应尽的义务,那么我们还能享受到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吗?最近,一项发表在《心理学前沿》杂志上的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研究者选取了139名中国儿童来参与这项研究,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自愿分享组(27名3岁儿童,43名5岁儿童)和义务分享组(24名3岁儿童,45名5岁儿童),让他们完成一个分享任务——与同伴分享贴纸,并比较了他们的积极面部表情(一种测量快乐的方法)。结果发现,义务分享组儿童要比自愿分享组儿童分享贴纸的数量更多。进一步分析得出,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5岁儿童中,即5岁儿童在义务分享时比在自愿分享时分享了更多的贴纸。
自愿分享的儿童比义务分享的儿童感到更快乐
研究还发现,这种义务分享可能并没有让儿童们感到快乐。有趣的是,当儿童们自愿将贴纸分给同伴而不是将其“据为己有”时表现得更快乐,即自愿分享组儿童表现得更快乐。对此,研究者解释道:“这样看来,给予的动机確实很重要。而这也说明,期望一个年幼的孩子在压力下分享并为此感到快乐是不现实的。”
这项以儿童为参与者的研究特别耐人寻味,因为我们经常鼓励小孩子分享,但对于孩子们能否从中获益所知甚少。如今,我们由这项研究可知,基于社会规范的义务分享所得到的情感回报要少于自愿分享得到的情感回报。该研究结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之前所提的问题,而且正如研究者指出的,可以为幼儿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提供指导。
资料来源: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05/170531094857.htm.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