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县演出现代戏始于抗战之初

2017-07-24杨增艮

档案天地 2017年7期
关键词:现代戏游击边区

杨增艮

1938年8月23日,平汉线警防队三纵队第六区队1800余人在王溥率领下起义,开赴晉察冀抗日根据地唐县北店头。同年8月31日,晋察冀军区在此召开欢迎大会,聂荣臻司令员出席会议并讲话。起义部队被命名为“晋察冀游击军”,驻唐县北店头附近的东杨庄、封庄、魏庄,把守抗日根据地的前沿。1938年9月中旬,日军纠集1000多人从唐县城出发向游击军驻地进攻。游击军在杨庄岭设伏,迎头痛击日寇,游击军激战三日,给日军以重创,日军遂狼狈败退,龟缩在唐县城,不敢再犯我根据地。晋察冀游击军杨庄岭首战告捷,全县欢呼。

为了庆祝这次胜利,晋察冀军区决定在游击军驻地唐县北店头村举行文艺晚会,以鼓舞军民斗志。西北战地服务团与唐县当地文艺团体联合举行文艺演出。唐县的大众剧团参加了这次演出。这个剧团是由河北梆子和京剧的民间旧戏班子组成,他们从没演过现代戏。为了参加这次演出,他们花了三天时间利用旧戏套路编了《平型关大战》的剧本,并认真进行了排练。

演出时,把林彪装扮的像武将罗成一样,白马,银盔、银甲、银枪。上场后念开场白:“日本鬼子太猖狂,坂垣小儿犯我邦,平型关前摆战场,定叫日寇一命亡。”接着,坂垣出场,大花脸,锯齿獠牙,挥舞大棒,一副骄横神态,貌似窦尔敦。二人打马错蹬,你刺我挑,连战几个回合,坂垣渐渐不敌林彪,狼狈逃窜,最后林彪跃马向前大喝一声,一枪刺中老贼咽喉,坂垣滚鞍倒地,林彪亮相,剧终,观众笑得前俯后仰。虽然用旧戏演套路演现代内容不伦不类,但这是剧团第一次演现代戏,极大地鼓舞了观众。这次尝试后,剧团编剧和演员都受到了启发,认识到文艺为工农服务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了旧戏改革的必要性。

1939年2月5日,晋察冀边区为了更好地适应边区文艺发展成立了晋察冀文艺界抗日救国会,建立了常设机构。各县、区、村普遍建立了文救会组织,把新文化运动普及到农村。唐县各村的剧团活动成为唐县群众文艺的最重要形式之一。当时唐县活跃着西雹水、东下素、西大洋、都亭、河暖、拔茄、鹤峪口、水峪口、北店头、马庄、黄石口、南伏城、唐河西、花盆、石门、杨家庵、庄头等100多个剧团。其中西雹水、杨家庵、北店头、中迷城曾一度成为模范剧团。当时这些剧团的剧种有老调、河北梆子、秧歌、哈哈腔等,今天唐县境内的农村剧团中的剧种大部分是由那时传承下来的。

唐县这些村剧团,在边区各文艺团体和文救会的指导下,开始由演旧戏向演现代戏进行尝试。此时,北店头剧团贾泉河受《平型关大战》的启发,自编自演了《希特勒的末日》,把唐县自编自演现代戏推向了高潮。

在文救会帮助下唐县各个剧团移植了马健翎的秦腔《血泪仇》。该剧描写:1943年,王仁厚之子东才被国民党抓壮丁。仁厚携妻、儿媳及子女逃奔边区的途中夜宿在龙王庙,儿媳被匪兵奸淫致死,王妻自尽,仁厚含泪带子女逃至边区安居。 改名阿三的东才扮商潜入边区,他的上级黄先生命其去乡间撒毒,结果毒死自己的弟弟。黄又逼东才行刺,不料对象即为自己的父亲。父子相见,东才始知家遇悲惨。遂回匪营,杀官投明。该剧揭示出解放区与国统区两种社会两重天的现实,歌颂了解放区人民的幸福生活,揭露了国统区社会黑暗统治。当剧中王仁厚一个大哭板唱下来后,台下观众纷纷落泪。王仁厚的这个大哭板成了唐县家喻户晓的名段,人们在家里做家务唱,在地里干农活唱,戏剧真正与人民融为一体。

王仁厚(唱):〔大哭板〕

手托孙女好悲伤

两个孩子都没有娘

一个还要娘教养

一个年幼不离娘

娘死不能在世上

怎能不两眼泪汪汪

庙堂上空坐龙王像

枉叫人磕头又烧香

背地里咬牙我骂老蒋

狼心狗肺坏心肠

你是中国委员长

为什么你的大小官员联保军队赛豺狼

看起来你就不是好皇上

无道的昏君把民伤

河南陕西都一样

到处是百姓受灾秧

我不向南走往北上

但愿得到边区能有下场

《血泪仇》在唐县演出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与震动,深受观众喜爱。它也成为唐县各村剧团普遍上演的一个保留剧目。

受《血泪仇》影响,唐县各个剧团掀起自编自演热潮,各个剧团都有自编的小戏。其中西大洋剧团的《五百八十三天》、东下素剧团的《血债》、杨家庵剧团的《穷人翻身》受到欢迎。东下素的《血债》代表了唐县的最高水平,曾被公认为是晋察冀边区继阜平《穷人乐》之后的又一出好戏。

抗日战争中,唐县农村剧团在西战团、冲锋剧社、抗敌剧社、火线剧社等专业团体和文救会的指导下,不断改进,自编自演,创作演出了很多反映新生活的现代戏,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起到了宣传群众,团结群众,教育群众,动员群众的作用。

猜你喜欢

现代戏游击边区
抗战时期边区人民调解制度研究
戏曲化妆造型漫谈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宣传斗争
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第26届年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