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2017-07-24涂文俊
涂文俊
摘要:中国武术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文化理念和表现形式较为独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笔者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出发,对地域性传统武术项目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保护与发展策略进行了系统的调研与分析,以期为地域性传统武术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域性;传统武术文化;保护与发展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各个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存在许多差异,因而形成了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武术就是其中之一。武术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在新文化的冲击下武术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武术项目几乎面临失传的困境。因此,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每个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地域性传统武术发展遇到的问题
1.武术文化传承体系遭到破坏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受到了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后者凭借发展的优势,成为当前最为流行的体育项目。在这一背景下,武术项目固有的传承方式被打破,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空间不断被削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
2.武术文化内涵逐渐淡化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形成了不同于西方体育的东方体育文化表现形式。但在现代竞技体育的冲击下,部分传承人为迎合当今市场对武术项目的需求,对传统武术进行改革,使其失去了原有的内涵。另外,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以武术为职业的从业者的人数、热爱程度都出现了下滑趋势,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且,当今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相对淡薄,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保护机制,这给地域传统武术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3.武术运动市场开拓进程缓慢
纵观奥运历史,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都是因本国为主办国而将本国优势项目列入奥运会正式项目。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武术只是作为特殊项目进行展示,既不是正式比赛,也不属于表演项目,武术比赛的奖牌也与其他28个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奖牌有所区别。究其原因,是武术运动的市场开拓进程缓慢。社会上各种跆拳道馆、瑜伽馆报名火爆,而武术类培训课程却门可罗雀。武术逐渐失去了应有的市场份额,逐渐被边缘化。武术文化市场开拓进程滞后、被动,使武术发展市场化运作举步维艰。武术文化在市场化经济的冲击下已经处于落后的局面。
在全球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武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的大背景下,其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西方竞技体育的强势扩张、武术自身同质化的冲击,使许多代表地域文化特征的武术项目正面临失传的窘境。
二、地域性传统武术保护的必要性
1.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
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武术不仅是一项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近年来武术文化的世家传承、馆校传承、师徒传承等模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每一个人都肩负着继承、发扬传统武术文化的责任。
2.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
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基础,也是我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武德素养的形成,而武术这一独特的文化内涵正是学校体育所需要的。练习武术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育人的目标。
3.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
武术重注人身心的发展,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调养气血,还能锻炼意志,培养品格。习练武术项目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积极影响,通过练习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等动作,提高自身的速度、力量、柔韧等能力,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要不断克服疼痛,这有效地提升了个人的意志品质,培养其勤奋、果敢、坚持不懈的良好习性。
4.武术保护是其发展的基础
中国武术文化作为一项内容涵盖广、表现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项目,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保护起来,才能对其进行全面整理,并不断深挖其价值,使传统武术走向复兴。
三、地域性传统武术保护与发展的对策
1.正确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
现代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民族传统体育陷入了生存危机,这与其在市场化过程中的不合理运作有密切关系。地域性传统武术项目不仅要恢复其固有的活力,而且要调动其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丰富体育文化多样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面对西方体育的冲击,要加强品牌发展意识,使地方特色武术项目打破地域局限。
2.优先保护和培养民族传统体育继承人
武术文化的保护,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样,离不开对传承人的保护。
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我们不仅要对文献资料、文化成果进行收集整理,还要扶持民族体育项目继承人。在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发展中,这些传承人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技能,更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这是民族传统体育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3.建立专业的保护队伍和研究机构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地域性传统武术项目内容异常丰富,但它们所盛行的地域大多地处偏远地区,环境复杂。所以,组建一支高效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队伍和研究保护机构势在必行。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科学研究,不仅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同时还需要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只有这样,传统武术项目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
政府是非物质文化保护的主体,对民族传统体育有着保护和传承的责任,在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上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各区域武术项目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民族体育保护规划;还要设立专项资金用来发掘、整理、研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别是对于一些濒临失传的武术项目,要进行抢救性保护工作。
5.重视教育教学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国家文化职能部门应基于地方武术文化遗产资源,有選择地编写优秀的武术教材,吸引高校学者及科研人员参与到武术文化的研究工作当中,在地方中小学校、高校中开设相关课程,将武术项目全面融入素质教育中;同时,聘请地域武术传承人到学校任教,培养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爱好,形成民间、学校、社会在传统武术项目上的互动、互补,这是最有效的传承方式。
参考文献:
[1]杜德全,周盟渊.五祖拳文化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天祥,刘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与困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11-15.
[3]申国卿.燕赵武术文化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4):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