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村密码
2017-07-24张凌云
张凌云
从全体村民参与的乡村旅游起步,逐渐过渡到涵盖文创概念的乡村度假,袁家村十年来用农民特有的方式,从未间断过升级创新。如今,它已踏上打造农副产品产业化的新征程,且成绩斐然。
对各地纷纷学袁家村模式的现象,袁家村党支部书记郭占武笑着意味深长地说:“为什么别人复制不了袁家村呢?因为我是复制不了的!”
这段时间,袁家村商户们的微信里都在遍撒美食英雄帖,为西安胡家庙万和城袁家村城市体验店招贤纳士。每一个和袁家村扯上关系的人都主动参与进来,村里的事就是自己家的事,大家早已习惯如此。
英雄帖的内容显示,商户入驻袁家村是全程透明的:有意向者可先到袁家村财务室报名,截止日期是5月31日,然后参与比试。比试的项目有包子、牛肉饼、菜疙瘩、涮锅、油饼、油糕……总计33种美食。谁在美食制作上有独门秘笈就可以参赛,以家庭为单位,有手艺、有良心者优先。
通过比赛筛选机制,选出手艺最佳的商户入驻城市店。商户以手艺入股,可占股份50%。但是,袁家村严格控制食品安全,要求所有商户必须做到所有原材料可溯源可追踪,且主要原材料由村民自己生产加工。
袁家村通过这种方式,开创了为农民搭建创业平台的先河。
村里的事得農民来做
晚上八点多进入袁家村,小吃街灯笼红彤彤的,卖甑糕商户的大锅中还冒着热气。随意转转,由着心情找一家客栈或农家乐先落下脚,在村人热情的说笑中睡一觉。第二天清晨,一定是在窗外的叫卖声中醒来,急急地走出去,发现除了各色关中美食、老茶馆,那些与乡村巧妙融合在一起的文艺手工作坊,也那么叫人流连忘返。
袁家村已是一座二十四小时不停运转的村庄。
走进袁家村村史馆,发现这个曾是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最小的行政村,从未被时代的浪潮遗忘过。
20世纪70年代初,在老支书郭裕禄的带领下,袁家村大力发展农业,一举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80年代,村办企业红红火火,袁家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2000年以后,随着村办企业陆续倒闭,袁家村也成了空心村,青壮年纷纷进城打工。
袁家村现任党支部书记郭占武回忆起那段岁月说:“那时我也在外面打工,因为父亲是老书记,自己觉得有一种责任,这种责任是什么说不清,现在听来人们可能也不相信,但我心里就是觉得袁家村这面大旗不能倒,我得回到村里,我是底层的农民,我知道农民的事得农民自己做,借助任何外力都不是长久之计。”
2007年,袁家村在郭占武的带领下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办农家乐。那时,距这个在关中平原腹地烟霞镇的小村子有一小时路程的省会西安,人们还只有进秦岭避暑这一种粗放的休闲方式,袁家村开展乡村旅游正是好时机。
但最初的尝试却是难上加难。首先响应的村民不多,村里就提出以集体经济支持、反哺村民的方式予以推进,如果经营失败,由村里补贴。袁家村做旅游,由此成为全体村民参与的模式。只是谁也想不到,这个“内因”会爆发出那么大的能量,成为袁家村一枝独秀的法宝。
其实,袁家村做旅游没有任何资源可言,没有山青水秀的风光,也没有古街老镇的典雅。郭占武大胆提出,从村民日常生活着手,从乡村传统习俗里找资源,打造关中民俗文化体验基地,带领村民硬是在村办企业的废墟上建起关中民俗体验旅游景区。
袁家村原住村民高维说,2007年,郭书记提出全体村民搞乡村旅游,自己和很多村民一样,对这个事没有概念,到底做不做,下不了决心。2010年,她在村上的农家乐一街开办了农家乐。“除了赚到钱,还有一个最大收获,就是所有家庭成员的素质都提高了。”现在,高维又投资修建了一家精品客栈。
如今的袁家村,农家乐、小作坊、酒吧等经营者已多达3000多人,多是附近村镇的村民,袁家村人自己经营的约占到三成左右。
郭占武表示:“袁家村原来只有62户人家,如果关起门来搞,怎么也发展不到如今能够代表陕西关中民俗体验地的程度。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打造平台,让更多的人把袁家村当家,自觉维护这个家的繁荣。通过优势项目股份化管理,大家入股享收益,又很好地平衡了收入差距问题。如今,不管是外来商户还是本地商户,都把袁家村当成了‘家。”
搬不走的村庄
走进袁家村,大红牌子的“村长接待室”特别显眼。
随着袁家村名气越来越大,郭占武被邀请至各大论坛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他说的最多的是:“邀请大家到袁家村去看一看,袁家村条件不是太好,但是袁家村有我带领我们的村民会为大家做好服务。有专家说政府这个没放开那个没放开,其实都放开着呢,你来了,有什么要求,我都能给你实现。而且我们是带着农民发展乡村旅游,我们的农民一户都没有往外面赶,与那种开发式的乡村旅游绝对不一样。”
大学生村官、袁家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郭洪豪告诉记者,如果谁有意加入袁家村,可以先通过接待室递交项目,但项目能否被选中,要经过村委会的评审。郭占武书记说,项目必须是长期的,适应袁家村协调发展的。如果是短期的,对村里现有业态有损害的,利润再高,也不能进到村里。
郭洪豪说,袁家村从最初的小吃街发展到如今的祠堂街、回民街、酒吧街、艺术街等,规模不断扩大。但有一点不变,即农民还留在原地,这是袁家村与许多开发景点最不一样的地方。景点旅游可能会考虑投资多少钱、征收多少地、把多少农民搬迁出去、如何回收成本、门票卖多少钱等,袁家村永远不会这么做。村里两排整齐的农家乐一条街,清晰地挂着序号的农家乐,共60多家,基本上都是袁家村老村民开办的。
“村子是搬不走的,人也是走不了的,只有把村子里的事做好。这是村民和村干部行动的动力。”郭洪豪说。
郭洪豪表示,在袁家村,当干部就不能想着与民争利,否则就没有威信。袁家村的干部没有一点特权,就是服务队,就是为村民服务的。在管理上,由袁家村村委会牵头,下面有管理公司和协会,农家乐有农家乐协会,小吃街有小吃街协会,酒吧街有酒吧街协会,这些协会里的成员由商户们自己推选,为协会义务服务。
村民对村干部的绝对信任,也是袁家村成功的原因之一。郭占武曾说,村里小吃街最先火起来,大家都想做生意,但是一种小吃我们只需要一家,最终就由村委会给大家把关,谁的味道好谁就开门面。村委会就相当于一个考试委员会,是村里店面和项目的把关者。
为了把产业持续做下去,袁家村还把农民教育放到了第一位,成立了农民学校,并专门设有“明理堂”,由德高望重者主持,村干部、村民和商户代表参加,谁有问题都可以上明理堂,讲明道理,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2016年,袁家村要征地建一个停车场。郭占武说,征地两百亩,村里只用了三天时间,村民都愿意拿地给村上做项目,连一例上访的都没有。而且在征地费用上,尽管当时每亩地都涨到五六万元了,但村上还是按照最早政府征地时候的三万九千元一亩的价格征用。村民主要是想把这个土地让出了,村里再搞一些项目,钱还是大家一起挣。
“袁家村是不能复制的,因为我们的核心在于人,我们的目的是带领百姓共同致富,绝不是短期利益。”村委会副主任王创战满是自信地说到:“袁家村餐饮公司是股份制的村办企业,股东包括村民、商户和周边村民。很多基金在跟我们谈,但袁家村拒绝了。因为基金投入之后,和农民就没关系了。但我们就是想把农民带动起来。我们就是给乡村寻找一种出路。”
对各地纷纷学袁家村模式的现象,郭占武笑着意味深长地说:“为什么别人复制不了袁家村呢?因为我是复制不了的!”
农民合作社
发展乡村旅游之初,郭占武就把属于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盘活,变成可量化的资产,按比例直接分配到每户村民的名下,这样每名村民的名下就有了可记名、可量化、可分配的股权,享有分红收益。
此外,袁家村探索出一种全民股份制合作社,有效解决了各种利益冲突。走在袁家村小吃街上,不时就会在商户的墙面上看到“打造农民创业平台·小吃街合作社社员名单”的公示,白底黑字,非常醒目。通过序号可以一眼看出有多少人加入合作社,还可以看到加入者的姓名,来自哪个村,入股金是多少。记者初略看了一下,入股金少则一万元,多则二三十万元,除了有烟霞镇各个村子,还有来自赵镇、石潭镇、咸阳市区以及省外河南驻马店西坪的人。
據了解,袁家村目前有大大小小的股份制公司几十家,从最早的酸奶股份制公司,发展到后来的醋坊、油坊、豆腐、辣子、醪糟、粉条、面坊等股份制公司。村委会对街道的经营情况非常熟悉,谁挣多少钱都在村干部的脑子里。
“比如小吃街上,你是第一家卖粉汤羊血的,一年能挣200万元;他是第一家做馒头的,一年卖3万块钱, 200万和3万,差距这么大,自然就会产生矛盾,有矛盾不解决,第二天就会爆发。收入少的看到粉汤羊血挣钱,就认为一开始做馒头选的项目不好,然后改作粉汤羊血,如果全换成粉汤羊血,小吃街肯定就得做死了。”郭占武说,成立合作社就是为了解决矛盾,入股后大家是一个共同体,是合作的关系。
以酸奶厂为例,最初让商户建厂,扩大经营,商户觉得没必要,生意已经很好了。郭占武就找到他说:“你原来是养牛的,连酸奶是什么都不知道。村里让你去学习,引导你来做酸奶,你要带领大家致富。”村子里制定政策,扩大生产以后给这个商户留20%到30%的股份,保证他的收入,把项目做大,还能带动别人致富,商户也很高兴。而且只要村民参股,不管谁家生意做得好,都等于自己在赚钱,村民们盼着各家生意兴隆,就少了许多恶性竞争。
据介绍,酸奶厂改成股份制公司以后,当年入股一块钱,第一年和第二年都分到九毛多,到2016年可分到一块五毛钱。酸奶每年的纯利润大概是1000万元。
艺术长廊的年轻人
学美术的陈嘎没想到,自己的一次“十一”长假的袁家村之旅,就决定把事业放在了袁家村。如今,作为袁家村“艺术联盟”的发起者,他已不是袁家村一个简单的商户,还要为袁家村的“文创”生活献计出力。
没来袁家村之前,陈嘎和朋友在西安开了一家文化公司。和许多创业的年轻人一样,陈嘎每天跑客户,寻找合作机会。2013年国庆长假,陈嘎慕名来到袁家村,当时村中正在为乡村度假游大力发展各类手工、艺术工作室。他说,他一下子就被袁家村浓浓的民俗味儿深深吸引。在与郭占武书记进行长谈之后,便决定留下来开办一家创艺手工工作室。郭书记承诺可以给正在创业的他们提供便利条件,不要房租,他们只负责水电费用即可。
陈嘎说,这不是他的特权,后来一些在袁家村创业的年轻人都享受到了这个待遇。袁家村当时已有很大的名气,客流量不用担心,还省去了房租开支,这种条件对他们来说太宝贵了。
2014年2月28日,陈嘎在袁家村的第一家“如此”手工作坊开业。因为人生地不熟,他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担心。郭占武的一句话,让他坚定了信心:“在袁家村,你只要把你的事业、产品做好,村民会保护你,我会保护你,市场更会保护你,不用从人际关系上来考虑外部事务的干扰,只要拿出好的产品,这里会给你最好的环境。”
在首届中国古村大会主题论坛上,郭占武也提到过袁家村“新老村民身份”的问题。袁家村原有286人,后吸引外来投资者约3000人,这些人都有合作社的股份。村里把来袁家村经商的人都认可为袁家村村民。大家在袁家村的这个平台上共同致富,这种身份认同感让大家减少了嫌隙,劲往一处使。
采访时,大学生村官、村长助理郭洪豪告诉记者,村里在镇上为在袁家村经商的村民解决后顾之忧,建起了6栋居民楼,只卖成本价,房子很快就被一抢而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大家对袁家村这个品牌的信任,对它的发展充满信心。
陈嘎说,作为第一个来到袁家村的文创工作室,他们很快为袁家村制作了手绘导览地图,开展了手工明信片、慢递等业务,虽然体量不大,但他们的加入在村里原有的农家乐、小吃街、农副产品加工坊等业态上注入了新的业态。与此同时,村里给予了他们最大的支持,不但给他们介绍各种业务,还把来参观学习的团队带到作坊,让他们渐渐在村里有了名气。
半年后,村里的游客服务中心建好,二楼有10个房间,陈嘎向郭占武提议可以建一個艺术长廊。2014年9月,艺术长廊正式启动,陶艺、插画、葫芦烙画、雕刻等工作室开门迎客。陈嘎说,这个艺术长廊给了有艺术理想的年轻人自由发挥的舞台,袁家村打造的乡村生活气息,也给大家带来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
随着艺术长廊的不断发展,便出现品类重复的现象,产品质量也有些良莠不齐。在郭占武的支持下,陈嘎准备把村里做文创的商户组织起来,成立“文化创意产业联盟”,旨在对村里的文创产品有一个整体把关。在他看来,文创产业是袁家村打造乡村度假极有潜力的一部分,未来趋势看好,袁家村给了他们这么多支持,他们也应该投入时间和精力,做好文创内容,提升袁家村文创产业的档次。
目前,陈嘎在袁家村已开了“如此·手工”、“如此·陶器”、“如此·生活”三家店。他说,村里的人像朋友一样帮助他们,他们作为新村民也愿意共同维护好袁家村这个品牌。
将农副产业做成品牌
据统计,袁家村客流平日四五万人,周末可达六七万人,节假日最高日客流可达20万人次。年接待游客400万人次以上,可计算旅游收入约3.2亿元,村民人均收入7.6万元。小小村子引来800名创客,带动3000多人就业。
2010年,为了改变晚上没有过夜游客的困境,袁家村开始做客栈街。接着又配套,做了酒吧街。袁家村的乡村游就这样过渡到第二阶段——乡村度假。
统计显示,袁家村现有床位2000张,目标是5000张。袁家村的精品酒店后来居上,入住率能达到80%,其中有30%至40%是来自外省市的客人。
在袁家村,游客还能体验一种惬意的乡村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只有通过文化的提升才能感觉到。这也是乡村旅游魅力持久的核心。
袁家村人已意识到,乡村生活一定要有文化。袁家村惟德书屋的主人宰老师,现在一家人都生活在袁家村。书店楼上有几间客房,院子里可以品茗。宰老师还会帮助村里做些农民的教育工作。村民很尊敬这位老师,他的生活方式也被大家推崇。大家希望多一些宰老师这样的文化人在村里长期生活。
但在郭占武看来,如果把袁家村旅游产业依靠的根本——农副产业做强,袁家村可发展的产业还能走得更远。“如果人人都信任袁家村,那么袁家村的市场就是整个中国。袁家村要做的是产业,旅游只是个途径。”
其实,早在2013年,在郭占武的带领下,袁家村就为农副产业发展做好了准备。袁家村计划在村东头规划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五至十年时间发展到3000亩,种植果蔬,养殖家禽,从源头确保食品安全。农业品牌也将是袁家村未来升级发展的重头戏。
郭占武说:“袁家村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将袁家村的农副产品做成品牌。未来袁家村将把自己的思路和经验带到全国,结合当地特色,打造出更多的袁家村印象,目标是让全国的游客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去找不一样的体验。”
据悉,袁家村已计划在江苏打造赤山湖版的袁家村了。
向城市扩张
十年的时间,袁家村用坚持和真心赚回了两个字——诚信。前店后厂的形式,让所有游客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货真价实为袁家村赢得了游客的信任,也为乡村经济发展奠定了长远基础。
2015年8月,袁家村第一家城市体验店在西安曲江银泰城开业。响当当的招牌,再加上菜品过硬的品质,店铺一开张便顾客盈门。继银泰城店之后,西安小寨赛格店、咸阳正兴广场店也先后开业。每家店都设有30多种小吃,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
郭洪豪告诉记者,以曲江银泰店为例,共投入了500万元,仅九个月时间就回收了全部成本。年纯利润在700万元左右。万和城原来想招股160万元,仅两天入股就达8000万元。
在郭占武看来,通过多年运营,袁家村已是将旅游产业与农村发展融合得很好的一个范本。袁家村模式走出袁家村,拥有思路、经验和专业团队的优势,不论是规划设计还是招商运营,都不成问题。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与现代传播研究所研究员程圩博士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从乡村建设中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角度阐述了袁家村成功的原因。他说,袁家村以经营乡愁文化、回归精神家园为理念,来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成为引领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典范。袁家村模式最核心的依托正是基于乡土重构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程圩告诉记者,袁家村首开“全天候免费景区、全地域免收租金”经营先河,向游客和商户释放出乡土文化的向心力。它的巨流客源,其实是这种对乡土价值坚定信念的精神自信的外化。袁家村将关中原乡民俗文化高度集聚,做看得见、听得见、能品尝、可体验、能传承的乡土文化产品,则是对乡土味道原态传承的产品自信。保留原有村民生活格局,体现出的是对乡土格局情怀回归的规划自信。
程圩表示,袁家村“高度自治”管理模式中依稀可辨出传统村落自发秩序的痕迹。无论是袁家村商户分组自治的“以商治商”模式,抑或是自发培养商户团体荣辱观,都是对乡土秩序重构拓新的管理自信。而这种管理方式能调动出村民自发的积极作用,非常珍贵。
袁家村以开放的心态、平台的思维和共享经济的理念,积极鼓励、吸引多元化文商旅业态,带动乡村旅游链上下游产业发展,不断传承、创新乡土文化内涵,成为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在程圩看来,这属于对乡土文化包容创新的理念自信范畴。
程圩同时提醒业界,复制袁家村模式要持有审慎的态度。袁家村人所持有的精神自信、产品自信、规划自信、管理自信和理念自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其成功的密码所在,离开了原生环境和文化空间,就失去了“袁家村”的灵魂。
但也有专家指出,袁家村的优势是它在不断地自我升级,从一个小吃街变成一个时尚业态集聚的区域,变成有生活风格的创业空间。不同的概念在这个村子里面更新迭代,使得袁家村十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旅游热度。但是,以一个好的乡村旅游项目去考虑袁家村,对于关注文化展示和体验还是比较浅层的。袁家村还是有些杂乱,所有业态、风格,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关中文化线索。它后续怎么维持这样一个热度,其实也还是值得去探讨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