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为核心的高等教学体系研究
2017-07-24肖莹慧
肖莹慧
摘要:在高等教学体系中,以专业为核心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伴随着高等教学体系的调整,武汉学院在逐渐完善以课程为核心的高等教育的基础上,制订了选课和学分相互结合的制度,在教学体系中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基于此,本文对以课程为核心的高等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等教学体系;课程;核心;研究
在高等教学体系中,课程实际上是学科知识的具体展现形式。高等教学模式的实施首先是以课程为核心,其次是以专业为核心。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但是二者之间并不矛盾。其中,专业为高校教学课程提供了相应的组织形式,教学课程满足了专业教学要求。构建高等教学课程体系,首先要在满足专业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课程内容。
一、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利弊分析
1.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的优势。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体系是选课制与学生制的结合体。这一教学体系的出现既有利,也有弊。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在实际应用中淡化了专业方面的限制,强化了学生在课程中的地位,并且突出了教学课程。从教学共性与教学差异的角度出发,注重高校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以及人才个性化发展。该种教学体系最突出的优势在于灵活性,其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灵活组合。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学生也能够在灵活多变的课程安排中,优化自我知识体系,从学习兴趣出发,提升学习积极性。
2.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的弊端。该种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体系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教学模式对学习的约束力降低,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随之降低。部分学生在选择课程时,会选择比较容易拿到学分的课程,其学习计划会发生变化。在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力的背景下,最终导致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存在缺陷。
二、构建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的建议
1.确定主干课程。在高校教学体系中,要在每一专业中设置必修课程,必修课程须保持在5~10门。主干课程的设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案:第一,主干课程内容不变,沿用原有的专业必修课程;第二,教育专家确定专业主干课程;第三,在原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主干课程。课程内容的确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根据高校学生在主干课程上的意见反馈进行优化。
2.优化自主课程的选择。在以课程为核心的高等教学体系中,学生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在自主课程的选择上需要进行优化处理,保障学生能够选择到愿意学习的知识,并实现专业课程均等化分配。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学院还为学生设立了很多具有特色的非专业课程,将这类课程总结为开放课程,其与学生的专业联系不大,但却属于高校教学体系中的课程。这类课程的应用实际上就是为了向学生提供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
3.加强课程建设。要以教学发展为基础,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创设相应的教学课程。开放式课程形式能够通过灵活的方式确立教学专业的功能定位,同时彰显相应的教学特色。加强课程建设中包含了以下内容:第一,制订课程的基本框架,如课程标准、编号、学时、学分以及学费等情况;第二,通过教学内容的拓展,丰富课程内容;第三,将课程开放的范围扩大,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机会;第四,组织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为学习者提供輔助学习的优质资源,并推进精品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应用。
4.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构建以课程为核心的高等教学体系,还需要从教学理念的角度出发,促进教学体系转型。尤其是在课程建设方面,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体系是选课制与学生制的结合体。这一教学体系的出现,其优点是从教学共性与教学差异的角度出发,注重高校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以及人才的个性化发展;缺点是缺少对学生的课程选择进行控制。本文提出了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的优化建议,高校需要在确定主干课程、优化自主课程选择、加强课程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李惟民.构建以课程为核心的开放大学教学体系[J].当代继续教育,2015,33(5):11-17.
[2]肖锋,辛大欣,耿朝阳.计算思维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7):49-55.
[3]丁继.构建以实践教学体系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4(4):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