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近郊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
——以肇庆市羚羊山森林公园为例
2017-07-24黄秋燕
黄秋燕
(广东理工学院 建筑工程系,广东 肇庆 526100)
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近郊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
——以肇庆市羚羊山森林公园为例
黄秋燕
(广东理工学院 建筑工程系,广东 肇庆 526100)
城市近郊型森林公园与城市的关系较为紧密,是打造覆盖城乡的绿色林网和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见证。以羚羊山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建设概况为例,分析其文化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现状,提出生态优先,充分保护森林公园景观资源,统筹规划,促进森林公园持续健康发展,因地制宜,凸显森林公园地域文化特质等规划理念及策略。
地域文化;城市近郊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文化景观资源;古道文化;羚羊山森林公园
肇庆是珠三角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城市,2016年被正式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05.45万 hm2,森林覆盖率达70.34%。 2013年启动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以来,肇庆以实施城乡增绿工程建设为核心,以水系、路网绿化为链接,打造覆盖城乡的绿色林网和生态屏障,“山、湖、城、江”与森林相融一体的城市大框架基本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绿色发展与现代潮流并驾齐驱将是今后肇庆发展的基调。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岭南文化、广府汉族地域文化发祥地的肇庆,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重塑肇庆名城风采,挖掘历史文化内涵[1],将是今后的重点工作。在进行森林公园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也需要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保持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凸显其特色,使其发挥永恒魅力,以增加森林景观的内涵和特色,充分展示景区的地域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2-3]。
1 相关概念及内涵解读
1.1 城市近郊型森林公园
关于森林公园的分类和界定有多重标准,分类系统尚在研究中。国内学者对分类系统的探索做了很多工作[4-7]。从旅游规划及景观设计的角度,根据距离城市的远近、出行时间、服务对象等因素的不同,可将森林公园分为城市型、城郊型和郊野型3类。城市近郊型森林公园就是城郊型森林公园的一个类别,这类森林公园距离大中城市的距离较近,一般距离市中心20 km范围之内[8],承担了部分城市公园绿地的任务,成为城市居民节日、假期放松身心和休闲度假的场所。由于其偏离城市建成区,基本还保持着原生的自然环境,具备苍翠郁葱的林木资源。部分近郊型森林公园还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有着较为集中的文化符号、诸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遗址。城市近郊型森林公园规划建设需要从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和塑造都市休闲绿地的角度出发,尽量做到人工环境与自然风光的有机协调,使其优秀的资源条件转化为优质的旅游产品。
1.2 地域文化
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在长期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个性特征,不仅是城市基本设施、文物遗址、名胜古迹等的物质积累,更是一代代人生活印迹的遗存和文化与智慧的结晶[9]。吴良镛先生曾经说过,特色是文化的积淀,特色是民族的凝结,特色是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典型事物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它能引起人们不同的感受,心灵上的共鸣,感情上的陶醉[10]。地域文化即是创造这种特色的关键和基础。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形态,经过长时间的累积和塑造,形成了具有明显特征的价值观、民族观、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这就是地域文化。总体来说,地域文化具有2个层次的含义:1)当地的文化特色,即一定地区内具有共同文化特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2)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特征等自然环境因素,后者是前者形成的基础。地域文化是城市茁壮成长的有机土壤,它饱含着地区历史和文明发展的肥料[11]。合理保护与利用地域文化遗产,是塑造城市特色的关键举措。
地域文化是一个城市别具特色的生命元素和文化符号。城市近郊型森林公园与城市文化的关系较为密切,不仅应展示自然美、生态美和文化美,还应将地域文化内涵与森林公园景观相互融合,通过文化的融入凸显森林公园的景观内涵[12],通过景观的表达外化文化的特质,将地域文化予以传承,将资源优势予以凸显。在进行城市近郊型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时,应该全面分析当地的地域文化资源,在满足森林风景资源保护和森林旅游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和景观营造,表达出对历史文化的尊崇和对自然资源的尊重,展现出森林公园的地域特色。
2 羚羊山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建设概况
羚羊山森林公园地处北回归线南缘,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茂密的森林环境和典型的小气候特征适宜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主峰龙门顶海拔615 m。山体上部陡峭,下部略为平缓,临江分布着白泥坑、白鹅坑、猫儿坑、猫头坑、狗头坑、上龙门坑、下龙门坑以及四步桥坑 8条溪流,常年的潺潺流水清澈见底。羚羊峡中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文物有峡山寺遗址、灵华庙遗址、清风阁摩崖石刻、裴公19桥遗址、峡山碑亭遗址、羚山炮台、纤痕篙坑等,但部分已被损毁,现存古道长度约为2.5 km。该公园计划建设成为集历史文化、生态文化、休闲健身、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森林公园,全面呈现其秉承的深厚古道历史文化,同时展示秀丽独特的“江、山、峡”自然风光。
按照分期建设的思路,羚羊山森林公园目前仅开发建设并修复了长约9.2 km的临江古栈道和沿线文物古迹,完成羚山涌步行入口和黄村步行入口的建设,规划建设了龙门和下龙门驿站。结合景观和游客休闲的需要,配套建设了景观亭廊、观景休息平台等服务设施。在保护原有植物资源的基础上,种植了桃花(Prunuspersica)、禾雀花(Mucunabirdwoodiana)、无忧树(Saracadives)等观花植物,丰富了古栈道植物景观(图1)。
3 羚羊山森林公园文化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
漫步羚羊峡古栈道,可以领略“江、山、峡”壮美风光,可感受西江古道厚重的历史文化,是一处抚今追昔、观山赏景、休闲健身的理想之地。以清风阁摩崖石刻、裴公十九桥遗址、峡山碑亭遗址、纤痕篙坑等众多文物为代表的羚羊山历史文化资源,是肇庆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古栈道修复和开发建设过程中,为把这个集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于一体的绿色宝库充分保护和利用起来,严格依照“保护历史遗迹,提升文化品位”和“保护中开发,开发中提升”的规划设计原则,想方设法进行古栈道的修复和沿线文物古迹的保护。如今呈现在眼前的古栈道有着诸多的亮点,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进行地域文化的保护和挖掘,这值得人们深入思考,以便今后在进行森林公园整体开发时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文化景观资源,凸显公园的地域文化特色。
图1 羚羊山森林公园临江栈道Fig.1 Riverside walkway in Antelope Mountain Forest Park
3.1 尊重历史,修旧如故,保留古道原貌
对古栈道的修复与保护无疑是羚羊山古栈道文化景观资源开发保护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由于古道荒废年限较长,经过时间的洗礼,古栈道基本已经被风雨侵蚀损坏,出现了断裂、自然倾塌现象。为原汁原味地保护厚重的古栈道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还原其原始风貌,在进行古栈道的修复过程中,依照“修旧如故”的原则,采取加固路基和加固古道上方山体等措施,最大限度地保留古道文物和周围环境的原始景观风貌。对于较为完整的古栈道,采用“除草清泥”的办法,尽量保留岩石古道原貌,土基路则铺设毛面青石板路面,达到原始古栈道逼真的效果;而对于因为长期缺乏维护或因山体崩塌而消失的古栈道,将采用重新挖填路基或作架空栈道处理的办法修复。目前,在临江栈道的白河坟、猫头坑、狗头坑等处均留存着“古道原貌”,不仅成为别具特色的文化符号,也是羚羊山森林公园的特色景观之一(图2)。
图2 羚羊山森林公园“古道原貌”Fig.2 “Original appearance of ancient road” in Antelope Mountain Forest Park
3.2 全面的文物古迹展示原汁原味的古道文化
摩崖石刻和碑刻等历史遗迹是羚羊山森林公园内较为重要的文化景观资源,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全面保护。公园内主要有4处重要遗迹,分别是清风阁摩崖石刻,下龙门往东1 km处的碑亭以及清风阁摩崖石刻保护标志牌西南约50 m处的2根修峡石柱。清风阁摩崖石刻已于1984年被列为肇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对于该处摩崖石刻的保护,严格遵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相关规定执行,坚决禁止在文化保护范围内进行施工建设。因此,在进行该段古栈道的修复建设中,特意避开了文物保护范围,在摩崖石刻以外约9 m处建设清风阁观景平台,并充分考虑观景平台对西江水域的影响,适当控制平台面积和高度。同时,采取了3项有效措施进行全面保护:1)对上方的山体进行加固,对山水进行了分流处理,避免对山体造成侵蚀;2)对石刻表面进行防风化处理,定期清除周边杂草和杂物;3)在石刻周围修建护栏和设置警示牌,提示人们不要靠近,并自觉爱护文物古迹(图3)。公园内的“增修羚羊峡桥路碑刻”已不复存在,现根据现存建筑构件于原址上重建碑亭,利用碑刻的拓片重新进行了雕刻。另外两根“修峡石柱”将进行原址保护,作为文化符号,以展示羚羊山古栈道的悠久厚重文化(图4)。
图4 “修峡石柱”Fig.4 “stone pillars marking the gorge construction”
古时西江以东一带的居民,若要从西江乘船进入肇庆,需借助羚羊山古栈道上的岩体作牵拉而发力,以人力撑篙拉纤逆流而上。长此以往,就在山体岩石上留下了众多深深的纤痕和篙坑。纤路作为千百年来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辅助,从前遗留下来的长短不同、深浅不一的纤痕和篙坑是西江沿岸历史文化的见证。为保护和展示这些见证羚羊峡古道“纤路”历史的纤痕、篙坑,对古栈道内岩壁上的纤痕将考虑使用有机玻璃等耐风化的材料制成保护框罩住,以达到保护和展示的目的。而对分布在靠江的岩石上的篙坑,则采取禁止在篙坑所在岩石本体及其周边开山取石的措施进行保护。
3.3 尽可能利用原料修复古桥遗迹
“裴公十九桥”是羚羊山较为知名的历史遗迹。根据史料记载,明代以前,羚羊峡纤道崎岖难行,明代高要知县陆驹和乡人陈一龙等人先后集资在羚羊峡北岸修筑桥梁,以便利行人和纤工通行;为进一步改善羚羊峡栈道通行条件,清代高要知县裴盛清筑桥19座,这就是“裴公十九桥”,至此,整个栈道愈加完整。然而“裴公十九桥”历经风雨,隐没沉寂了上百年却未得到有效保护,如今已经残迹斑斑,只有少数桥墩和砌筑石料遗存。在临江栈道建设之初,经实地勘察,只有18座古桥有迹可循。为还原古桥风貌,展现厚重的历史文化脉络,在保持周边环境风貌的前提下,尽量以旧有材料为基础进行修葺。当桥的跨度较大或旧有材料不能满足桥身承载力要求时,才采用更为坚固的现代材料代替。在现代建筑材料的选材方面,也尽量与旧有材料保持风格、颜色统一,最大可能地展现其历史原状和环境风貌,以凸显地域文化特色。
4 凸显地域文化的城市近郊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理念与策略
羚羊山森林公园虽然位于城市郊区,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广佛肇城际轨道的通车和肇庆市城东新区的开发建设,其与城市景观的关系显得愈加密切。羚羊山森林公园目前已经建成开发的临江古栈道,成为肇庆国家级森林城市的重要绿色资源。为有效保护羚羊山森林公园的文化景观资源,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有效传承城市的传统和记忆,彰显肇庆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特质,需对城市近郊型森林公园的规划理念及策略进行梳理,以期对公园的整体开发建设起到积极作用。要凸显地域文化,营造出森林公园地域特色,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4.1 生态优先,充分保护森林公园景观资源
城市近郊型森林公园相比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公园来说,具有更为丰富的森林资源,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升城市形象等有较大作用[13]。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钢筋水泥充斥着城市人的视野,城市近郊型森林公园就成为了城市边缘的绿色明珠。因其与城市联系紧密、交通便捷,且因有独特天然的森林资源和景观游憩价值而备受市民青睐[14]。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森林公园文化景观资源存在的基础,也是凸显和塑造文化特色和提升公园整体形象的基础。若不能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环境,文化景观资源,尤其是历史遗迹等极易遭到破坏,保护和塑造地域文化特色就缺少了生态背景和基质土壤。在进行森林旅游开发建设中,要始终站在保护好森林景观资源的高度,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保存好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的原生生境,对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在森林公园合理的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正确地处理好其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对内保护资源,对外塑造形象,以保护为核心。
森林公园开发建设中,一切的社会与经济活动如人工景观营造、旅游项目开展等,均要以保护好风景资源为前提,做到生态优先。另外,也要注意避免森林公园周边城市建设或工业项目对其景观资源的破坏。羚羊山森林公园位于端州区和鼎湖区2个城市建成区的交界处,自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是城市近郊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态景观。随着城市“扩容提质”、“工业强市”战略的逐步落实,羚羊山周边已经逐渐发展为工业与居住并存的区域,在蓝塘一带存在着众多的工厂,已造成羚山涌的污染。针对蓝塘工业园周边的环境问题,目前已开展羚山涌综合整治工程,先后完成了污水处理厂中途泵站及配套管网建设以及对长约1.5 km的沿岸涌边进行景观整治,采用底质净化剂技术对羚山涌底泥进行修复治理。同时,加大了对沿岸涉水工业项目的环保监管力度,减少排入羚山涌的污染物。为有效保护好羚羊山森林公园的景观资源,需要在全面调查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将分级保护的范围进行清晰的划分和界定,明确各级各类资源的具体保护措施,保护好生态环境,为文化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塑造提供坚实的后盾力量。
4.2 统筹规划,促进森林公园持续健康发展
统筹规划是进行森林公园地域文化特色塑造的重要抓手和前提。城市近郊型森林公园是城市边缘难能可贵的生态资源,属于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绿色空间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对其开发建设需要有全局意识和发展理念,做到统筹规划、科学开发、合理利用。要充分尊重森林公园的场所精神,尤其是别具特色的文化遗迹等,让森林景观资源更好地为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服务,更好地凸显地域文化特色。要通过统筹规划,为合理保护文化景观资源指明方向。按照羚羊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森林公园拟分3期进行开发建设,目前建成开放的临江栈道为一期工程,中期和远期主要进行羚羊山整体的开发。在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中,要有全局意识,高起点、高标准做好植被保育规划、文物古迹保护规划、保护工程规划、服务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分期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并力求做到与城市规划相衔接。为更清晰地展示和凸显肇庆的地域文化,公园开发建设过程中的文物古迹保护规划务必要与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相适应,并按照肇庆市经济发展情况、公园自身资源状况、旅游客源市场情况和资金实力等方面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模式。各专项规划和实际的开发建设均要以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服务市民,满足其回归自然的高品质生活需求,把人性化、科学化作为贯穿开发过程始终的宗旨,促进森林公园得以健康持续发展[15]。
4.3 因地制宜,凸显森林公园地域文化特质
城市森林公园不能一味地回避外部环境,只有与城市文化接轨,才能真正融入城市,与城市生长耦合[14]。在城市近郊型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和弘扬地域文化特质,尊重和表现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并与外部城市环境相互融合发展、共生共荣。不仅需要利用好规划区范围内的历史文化遗迹,也要通过一系列提炼、加工、再创造等手法,全面梳理和应用城市所在地的特色地域文化资源,结合历史文脉,凸显文化精髓。相关的历史文化遗迹及相关景观点的修复,要遵循“修旧如旧”的方针,保持其历史风貌的原真性;园林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建设须与当地传统园林的风格相一致,尤其是观景平台的面积需要进行严格控制;规划建设的单栋建筑需要严格控制建筑面积,建筑层数一般不能超过周边林木高度;所有建筑物、构筑物的建设必须符合景观和森林资源、文化遗迹等有效利用和保护的需要。在一期工程羚羊山古栈道公园规划建设成功的基础上,需要将“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理念贯穿开发建设和景观规划的始终,怀有对森林公园内外山光水色、地形地貌、历史文化的崇敬和保护精神,因地制宜、统筹全局、合理开发,尽量减少对原始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5 结语
随着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和“东融西联”战略决策的逐步落实,随着新型城市化和府城复兴的方兴未艾,肇庆市作为一座拥有独特旅游资源和浓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森林城市,理应加强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力度,完善绿地布局,以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城市近郊型森林公园与城市的关系较为紧密,是打造覆盖城乡的绿色林网和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建设是城市旅游规划、休闲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见证[16]。为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稳定,促进城市文化传承与发展,对城市近郊型森林公园应统筹规划,妥善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文化遗迹和森林景观资源保护力度,彰显城市地域文化特色,努力实现“山、湖、城、江”与森林美景和谐共生,实现地域文化与森林景观融合发展。
本研究仅从凸显和强化地域文化特色的角度对城市近郊型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进行了相关探讨,针对其景观规划及旅游开发的细节问题,尤其是地脉、文脉的传承与发展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明确和深入。羚羊山森林公园目前还未进行整体的开发建设,希望此研究能抛砖引玉,对其整体开发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1] 阮仪三. 重塑肇庆名城风采——历史文化名城肇庆的保护规划[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10-12.
[2] 李霄鹤,张逸君,吴心宇,等. 地域文化景观在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中的运用——以台湾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为例[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219-224.
[3] 邓涛.建筑元素的表义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7):70-73.
[4] 熊智平.我国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1995(4):37-40.
[5] 冯书成,冯新兴,武永照.我国森林公园分类探讨[J].陕西林业科技,1999(3):39-41.
[6] 杨帆.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6(4):58-61.
[7] 李天舒. 城郊型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评价及规划设计探讨[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
[8] 杨财根. 基于休闲旅游的城郊森林公园旅游规划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2009.
[9] 王燕,吴文治.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文脉延续的新思考[J]. 绿色科技,2016(21):119-120.
[10] 何小娥,阮雷虹. 试论地域文化与城市特色的创造[J]. 中外建筑, 2004(02):52-54.
[11] 肖婵,张龙.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分析[J]. 现代园艺, 2016(23):130-131.
[12] 王娜.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与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13] 吴志远. 城市近郊型风景名胜区规划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2.
[14] 陈丹. 城郊型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要点[J]. 林产工业,2013(1):64-66.
[15] 朱智. 城市森林公园规划理念初探——以千佛寨森林公园为例[J]. 安徽农学通报,2015(23):82-86.
[16] 杨财根,郭剑英,李致磊. 城郊森林公园休闲旅游规划研究——以南京牛首山森林公园为例[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233-237.
Landscape Planning of Suburban Forest Park with the Emphasisof Regional Culture——A Case Study of Antelope Mountain Forest Park in Zhaoqing City
HUANG Qiuyan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Guangdong Polytechnic College, Zhaoqing, Guangdong 526100,China)
Suburban forest park which share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uilding green forest network and ecological barrier and witness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nature and the urbans. Selecting the landscape planning of Antelope Mountain Forest Park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cultural landscape resources, puts forward the planning concepts and strategies, including the ecological priority to adequately protect the landscape resources of forest park, the overall planning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orest park, suiting the measure to local conditions to highlight the region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park, etc.
regional culture; suburban forest park; landscape planning; cultural landscape resources; culture of ancient road; Antelope Mountain Forest Park
2017-03-07;
2017-03-14.
黄秋燕(1985-),女,福建宁德人,助理工程师.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及植物应用研究.
10.3969/j.issn.1671-3168.2017.03.034
S759.91;TU986
A
1671-3168(2017)03-01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