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怒江州“以电代柴”生态建设项目实施模式探析

2017-07-24宋志伟朱丽艳

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3期
关键词:薪柴兰坪县怒江州

宋志伟,朱丽艳,陈 为

(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云南 昆明 650216)

怒江州“以电代柴”生态建设项目实施模式探析

宋志伟,朱丽艳,陈 为

(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云南 昆明 650216)

基于怒江州“以电代柴”生态建设项目农户问卷调查数据,系统分析影响构建实施模式的因素:地理位置分布,区域气候特征,森林资源分布,少数民族情况,农户薪柴消耗,农户经济收入,农户薪柴来源,农户饮食习惯及取暖习惯,依此共设计了“完全以电代柴”、“不完全以电代柴”和“一部分区域完全以电代柴、一部分区域不完全以电代柴”3种实施模式。分析实施模式比选,科学确定项目实施模式。并提出加强宣传、科技培训、多能互补等对策、建议。

以电代柴;生态建设项目;实施模式;分析比选;海拔分布;薪柴消耗;怒江州

当前,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大威胁。同时,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实施“以电代柴”生态建设项目是解决农民燃料和农村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然而,怒江州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极大、立体气候明显,况且当地群众经济收入很低,能源结构单一,“砍柴为薪、火塘文化”根深蒂固,所以,科学合理地制定实施模式是“以电代柴”生态建设项目能否顺利实施、达到实质性效果的关键。目前,一些学者和专家就“以电代柴”实施模式和相关问题先后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如曹可[1]从管理机制、利益相关者角度对项目实施模式进行系统分析,李铭芳[2]、涂刚等[3]、余周武[4]对项目实施途径和政策措施进行深入探究。本文基于怒江州“以电代柴”生态建设项目农户问卷调查数据,系统分析影响构建实施模式的因素,依此进行实施模式设计、分析比选,科学制定项目实施模式。

1 基础数据来源

数据资料源于项目组在2016年5月对怒江州4县进行的点上调研。在怒江州4县的点上调研中,按照典型性、代表性、均匀性和随机性原则抽取样本农户。在抽取样本农户时,特别考虑影响项目实施模式的多种因素,如地理位置、经济收入、民族习俗、薪柴资源等因素。项目组在怒江州4县共抽取18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涉及12个乡镇、14个村委会和16个村组。在问卷调查中,主要对农户在2015年度的家庭基本情况、薪柴来源、薪柴消耗、饮食习惯和取暖习惯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和记录。共获取180份农户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80份,问卷有效率100%。另外,重点收集怒江州4县的社会经济、气象资料、森林资源等统计数据。

2 影响因素分析

2.1 地理位置分布

怒江州境内“四山三江”横断排列,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地势北高南低,最低海拔738m,最高海拔5 128 m,自西向东由北南走向的褶皱山系和3条由北向南大江深切谷相间排列,贯穿全境,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山峡谷之一。据调查,怒江全州农户主要居住在海拔800~3 000 m区域,如泸水县农户主要居住在海拔800~1 800 m区域,福贡县农户主要居住在海拔800~1 800 m区域,贡山县农户主要居住在海拔1 000~3 000 m区域,兰坪县农户主要居住在海拔1 500~3 000 m区域。通过典型问卷调查样本分析,调查样本按海拔统计详见表1。

表1 怒江州“以电代柴”农户典型调查样本按海拔统计Tab.1 Survey sampled households of promoting electricity for replacing the use of firewood counted by altitude

2.2 区域气候特征

怒江素有“十里不同天,万物在一山”之说。境内天气变化大,各地温度差异明显。因受地貌和纬度差异的影响,具有北部湿冷、中部温暖、南部干热,高山寒冷、半山温暖、江边炎热,部分地区如贡山县有雨季开始特别早、干季短暂、温季持续时间较长、立体气候显著的独特气候特征。根据海拔分布特点,一般在海拔1 400 m以下的低热河谷区,气温最高,热量丰富,年均温16.8~20.1℃,极端最低温3.7~-2.8℃;海拔1 800~2 300 m的中高山区,年均温15.1~11.1℃,极端最低温-2.8~-10.2℃;海拔2 300 m以上高山区,年均温11.0℃以下,极端最低温-10.2℃以下。通过分析气象资料和问卷调查资料,泸水县海拔1 500 m以下区域、兰坪县2 300 m以下区域气候干燥、雨期较短;贡山县和福贡县境内以及泸水县海拔1 500 m以上区域和兰坪县2 300 m以上区域气候湿冷、雨期较长,如贡山县和福贡县每年雨期有150~200 d。

2.3 森林资源分布

森林资源分布决定农户薪柴来源,也决定农户收集薪柴难易程度。根据2011年编制的《怒江州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汇总报告》统计分析,怒江州的林地面积中,有林地占79.15%,灌木林地占17.82%,其余地类仅占3.03%,近40%的活立木蓄积分布在贡山县。全州4县按森林覆盖率大小依次为贡山县78.36%、福贡县76.60%、泸水县71.53%、兰坪县66.32%。总体来看,4县的森林资源主要是按海拔区间分布的,如泸水县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拔1 500~2 400 m范围,福贡县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拔1 500~2 400 m和2 800 m以上范围,贡山县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拔1 500~2 400 m和2 800 m以上范围,兰坪县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拔2 400~2 800 m和2 800 m以上范围(图1)。

图1 怒江州4县有林地、灌木林地面积海拔分布情况Fig.1 Distribution of forest land and shrub land along different altitude in four counties of Nujiang prefecture

2.4 少数民族情况

怒江全州居住着傈僳族、白族、普米族、怒族、独龙族、藏族、彝族等22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92.2%。泸水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4%,福贡县少数民族人口占96.8%,贡山县少数民族人口占90.4%,兰坪县少数民族人口占94.5%。在农户典型问卷调查抽样时特别考虑了少数民族因素(表2)。

表2 怒江州“以电代柴”农户典型调查样本按民族统计Tab.2 Survey sampled households of promoting electricity for replacing the use of firewood counted by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2.5 农户薪柴消耗

通过分析农户典型问卷调查数据,怒江州农户户均每年薪柴消耗量为4.32 m3,农户薪柴来源主要有砍伐柴、江流柴、自购柴、风倒木、枯死木等,其中1/4为江流柴、自购柴、风倒木、枯死木等非砍伐柴。除去这部分外,农户户均每年消耗砍伐柴3.24 m3。从4县(市)农户户均薪柴消耗量来看,贡山县最大,为3.87 m3;兰坪县次之,为3.26 m3;福贡县第三,为2.87 m3;泸水县最小,为2.69 m3(表3)。

2.6 农户经济收入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和相关统计数据,泸水县和兰坪县农户经济收入相比贡山县和福贡县略高,但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4 791元,仅为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全州城镇常住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的1/4。主要原因是全州4县少数民族除泸水县、兰坪县白族农户外,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农户思想观念保守,自我发展意识不够,农户被烧柴问题束缚导致就业技能欠缺、没有外出务工意识。农村产业基础薄弱,导致绝大多数农户收入来源单一,收入来源主要靠传统种植、养殖和国家低保,加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加剧,影响和束缚了农村经济发展。

表3 怒江州“以电代柴”农户年均薪柴消耗量典型 调查统计Tab.3 Firewood consumption of annual average household of Nujiang prefecture after promoting electricity for replacing the use of firewood

注:非砍伐柴主要指江流柴、自购柴、风倒木、枯死木等。

2.7 农户薪柴来源

通过分析农户调查问卷和森林资源分布情况,泸水县海拔1 500 m以下区域、兰坪县2 300 m以下区域森林资源匮乏,农户收集薪柴困难,主要靠堵截江中漂流柴或自购来获取薪柴;福贡县和贡山县境内以及泸水县海拔1 500 m以上区域、兰坪县2 200 m以上区域森林资源丰富,农户集柴相对便利,主要从自留山上薪炭林地中按指标砍伐;当然,由于气候湿冷和用柴习惯的影响,导致农户薪柴消耗量较大,也存在超指标砍伐甚至在用材林地中砍伐造薪柴的情况,还有从集体商品林地中收集风倒木、风断木、枯死木、林下枯枝等作为薪柴。

2.8 农户饮食习惯

农户饮食习惯和薪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薪柴资源分布不均衡,泸水县海拔1 500 m以下区域、兰坪县2 300 m以下区域农户饮食习惯有一定改变,薪柴使用量受经济条件约束;福贡县和贡山县境内,以及泸水县海拔1 500 m以上区域、兰坪县2 300 m以上区域薪柴资源丰富,农户饮食习惯根深蒂固,主要靠烧薪柴做饭,如普米族的“罗锅饭”、傈僳族的“包谷砂稀饭”、怒族的“石板粑粑”、白族的“烟熏腊肉”等。炊煮习惯和饮食口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户薪柴利用习惯,欲加以改变时,要给农户一定时期的适应和习惯过程。

2.9 农户取暖习惯

泸水县海拔1 500 m以下区域、兰坪县2 300 m以下区域气候干燥、雨期短,冬季取暖期较短,主要为家里老人烧柴取暖;贡山县和福贡县境内、泸水县海拔1 500 m以上区域和兰坪县2 300 m以上区域气候湿冷、雨期长,农村“火塘文化”影响深远,雨季和冬季烧柴取暖期较长,而且房屋结构多为木质,烤火驱湿避寒成为一种习惯。

3 实施模式构建

通过系统全面地分析怒江州4县的区域情况和农户的详细情况,深入了解影响建设模式构建的因素,针对影响因素的约束,拟设计“完全以电代柴”、“不完全以电代柴”和“一部分区域完全以电代柴、一部分区域不完全以电代柴”3种模式进行分析和比选,确定怒江州“以电代柴”实施模式。

3.1 实施模式设计

1)模式一:实施“完全以电代柴”模式的情况下,要求农户炊煮取暖完全用电,可以使用沼气、液化气等多种能源作为补充,但必须停止使用薪柴。

2)模式二:实施“不完全以电代柴”模式的情况下,给农户适应和习惯用电的过程,要求农户炊煮取暖用电可以使用一些薪柴,沼气、液化气等多种能源作为缓解和补充,但要求农户必须停止砍柴,可收集一些江流柴、风倒木、风断木、枯死木、林下枯枝等作薪柴。

3)模式三:实施“一部分区域完全以电代柴、一部分区域不完全以电代柴”模式,也就是说,分区域有针对性地因地施策。具体为:泸水县海拔1 500 m以下、兰坪县海拔2 300 m以下区域实施“完全以电代柴”模式;贡山县和福贡县全县范围以及泸水县海拔1 500 m以上区域、兰坪县海拔2 300 m以上区域实施“不完全以电代柴”模式。

3.2 实施模式比选

1)模式一:实施“完全以电代柴”模式,其优点是森林资源能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短时间内得到修复和保护,项目释放的生态效益实现最大化;其缺点是由于怒江实情和农户的特定因素影响,农户短时间内难以完全适应和习惯用电炊煮取暖,致使管理和监督难免存在死角,将影响项目顺利推进和有效实施,甚至难以收到期望效果。

2)模式二:实施“不完全以电代柴”模式,其优点是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切合实际、农户容易接受,生态环境短时间内得到修复和保护,能推动项目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而且农户林下集柴对森林防火工作大有裨益;其缺点是由于允许农户收集薪柴,无疑给森林资源管理和监督增加了难度,又因仍有一定薪柴消耗,项目释放的生态效益短期内没有实现最大化。

3)模式三:实施“一部分区域完全以电代柴、一部分区域不完全以电代柴”模式,其优点是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分区实施、针对性强,最大程度上减少森林资源消耗,保护和修复生态;其缺点是没有完全考虑农户的实际需求和用柴习惯,容易导致实施2种模式的农户之间产生争议和矛盾,影响项目持续有效开展。

3.3 实施模式确定

综上3种实施模式分析和比选,项目确定怒江州全州4县统一采取“不完全以电代柴”模式,即要求农户停止砍柴,可收集一些江流柴、风倒木、风断木、枯死木、林下枯枝等作薪柴,给农户适应和习惯用电的过程。具体来看,泸水县海拔1 500 m以下区域、兰坪县海拔2 300 m以下区域由于薪柴资源匮乏,农户收集薪柴困难,用电省钱省力,农户将很快适应用电;贡山县和福贡县全县范围以及泸水县海拔1 500 m以上区域、兰坪县海拔2 300 m以上区域,由于气候原因和薪柴资源丰富,农户习惯利用薪柴,将有一定时期的用电适应过程,但能促进森林防火工作。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能促进项目长期持续实施,因为农户在用电和用柴过程中,会有使用成本和便利程度等优缺点的比较,农户一旦适应和习惯用电,未来将不会出现“返柴”情况。

4 对策或建议

4.1 加强宣传

加大“以电代柴”项目的宣传力度,利用电视讲座、现场讲课、技术咨询、发放宣传单等群众喜闻乐见方式,广泛宣传农村新能源利用的重大意义,以及通过算经济帐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好处,提高农村群众利用新能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农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2 科技培训

当前,农户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缺乏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因此,需要加强对广大农户的电器使用、维护和用电安全等技术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广大农户对电器的使用技能和电力安全防范知识,为农户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提高“以电代柴”农户的用电效率和用电频率,培养用电习惯和用电意识。

4.3 多能互补

为确保农户接受“以电代柴”项目后不放弃、不“返柴”,应创新形式进行农村能源替代。积极鼓励农户使用沼气、液化气、太阳能等新能源,提高新能源产品的使用率,实现多能互补,给农户适应用电和习惯用电的过程。随着农村居民习惯用电、收入来源得以拓宽、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将从根本上保证“以电代柴”项目的持续健康实施。

[1] 曹可.小水电代燃料实施与推广研究:基于贵州普安试点区调研[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2007:22-39.

[2] 李铭芳.福建省小水电代燃料保护生态工程建设研究[J].能源与环保, 2003(1):44-46.

[3] 涂刚,杨静.广西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小水电, 2015(5):25-29.

[4] 余周武.鹤峰县小水电代燃料试点项目效益与措施研究[J].湖北水利水电技术学院学报, 2015,11(3):46-48.

Implementation Model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Project ofElectric Power Replacing Firewood in Nujiang Prefecture

SONG Zhiwei, ZHU Liyan, CHEN Wei

(Kunming Forest Survey&Design Institute,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Kunming 650216, China)

Based on the farm household questionnaires o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promoting electricity for replacing the use of firewoo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were analyzed, including distribution of farm households,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distribution of forest resource, distribution of ethnic groups, usual consumption of firewood, income of household, source of firewood, the habit of dietary and heat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nalysis results, three implementation modes namely ‘100 % replacement of electricity on firewood’, ‘part replacement’ and ‘some areas 100 % replacement, and some other areas part replacement’ were designed, through analysis, the reasonable implementation mode was identifie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enhancing public awareness and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training and multi-energy complement were proposed.

promoting electricity for replacing the use of firewoo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project; implementation mod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distribution of altitude; consumption of firewood; Nujiang prefecture

2017-02-27. 资金项目:怒江州创建整州“以电代柴”示范区建设项目(2016-160).

宋志伟(1984-),男,河南淮阳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调查与规划工作.

10.3969/j.issn.1671-3168.2017.03.016

S718.554.1;S210.3

A

1671-3168(2017)03-0068-05

猜你喜欢

薪柴兰坪县怒江州
劳动力女性化对自然保护区农户薪柴利用行为的影响
——来自四川省的证据
省去劳力即省去人生乐趣
反思与展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染病防控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
不同石漠化等级地区农村薪柴消费的影响因素
怒江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宋代能源结构变迁原因探析
作品赏析
云南兰坪县李子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
兰坪县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现状及建议
怒江州开展“造绿增绿,植绿添景,共建美丽怒江”全民义务植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