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长足大蚜的危害与防治技术
2017-07-24黄宝生吴丹孙丽峥杜成志
黄宝生,吴丹,孙丽峥,杜成志
(1.安阳市游园管理站,河南 安阳 455000;2.河南省森林航空消防站,河南 郑州 450052;3.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安阳 455000)
雪松长足大蚜的危害与防治技术
黄宝生1,吴丹1,孙丽峥2,杜成志3
(1.安阳市游园管理站,河南 安阳 455000;2.河南省森林航空消防站,河南 郑州 450052;3.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安阳 455000)
雪松长足大蚜危害严重,根据近两年对雪松长足大蚜的防治经验,分析了该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
雪松;长足大蚜;病虫害;防治
雪松(Cedrus deodara(Roxb.)G.Don.)为松科雪松属常绿大乔木,树姿雄伟,四季常青,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雪松为温带树种,在长江中下游等地普遍栽培,生长良好,是北方常见的园林绿化观赏树种。
长足大蚜属是一个大属,世界上已知243种[1],属于大蚜亚科(Lachninae),寄主为松科和柏科植物。我国已知45种[2]。世界上已知6种长足大蚜可在雪松上生活[3]。2015年4月安阳市区的雪松开始被一种长足大蚜侵害,虫体数量多,繁殖力强,大量的蜜露洒落在下层的枝叶地被植物或地面。经鉴定,为雪松长足大蚜(Cinaracedri Mimeur(1936)),是一种中国新记录种,为外来种。
1 雪松长足大蚜生物学特征
雪松长足大蚜有无翅孤雌蚜、有翅雌蚜和有翅雄蚜之分。无翅孤雌蚜:体长2.9~3.7 mm,体梨形,深铜褐色,腹部具漆黑色小斑点,体表被淡褐色纤毛和白色蜡粉,头顶中央两侧各有一纵沟;前胸背板两侧各有一斜置凹陷,呈“八”字形;中胸腹面前缘中央具一个突起,钝齿形;腹管较短。有翅雌蚜:与无翅孤雌蚜相近,具有2对翅。有翅雄蚜:体长 2.2~3 mm,头胸部黑色,复眼红色,触角灰褐色,基2节及端部黑褐色;腹部灰褐或灰绿色,足黑褐色或灰褐色;喙长,可达腹末。卵:长1.05~1.25 mm,宽0.47~0.52 mm;初产时黄棕色,后变为漆黑色。若蚜:体长1.2 mm,触角5节,比成蚜少1节[4]。
1.1 寄主
雪松(Cedrus deodara),国外记录可寄生所有4种雪松。
1.2 分布
北京,山东,河南,陕西等北方地区;北非(摩洛哥),欧洲(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英国等),亚洲(伊朗,土耳其),美国,阿根廷。
2 雪松长足大蚜的危害
该虫的成虫和若虫危害松属树种的1~2年嫩梢或幼树的干部,吸食树木汁液,长此以往,会造成被害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下降,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经观察发现,该蚜虫危害雪松的主要症状是蚜虫分泌大量蜜露,受害雪松的枝条、地被植物及地面上均有蜜露,污染雪松下层枝叶及其下面的地被植物和地面。松针上密露明显,呈油滴状,在远处可见明显亮点,当密露较多时,雪松松针上沾染大量粉尘,对雪松的正常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经过设点调查,雪松长足大蚜的平均虫株率在20%左右,部分管理粗放、栽植密度过大的公共绿地,树木虫害发生更加严重,严重地段虫株率达到40%以上,平均虫口密度5.0头/20 cm延长枝,严重者可造成枝叶霉污、新梢干枯,有些雪松植株可见枝梢顶端发红,枝条下垂,地面随处可见有脱落的松针。
除此之外,在蚜虫危害盛期,路人在树下行走感觉像下细雨,在树下路过的游客或车辆接触地面有较强的“粘拽”感,蜜露滴落在行人衣服或车身上十分难清除,因而给人们的身心、生活也带来不利影响[5]。
在多数公园内,雪松树下是市民休息的场所,如果防治不及时,效果不能够立竿见影,树下广场、园路和座凳上便沾满了蚜虫分泌液,市民也因此失去了乘凉的场所。对此,如何及时有效地防治雪松长足大蚜成为园林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课题。
3 雪松长足大蚜发病规律
雪松长足大蚜1年繁殖数代,发生时往往世代重叠,虫口密度较大时,若虫至成虫均有,有翅蚜无翅蚜共存,多聚集在直径2.5~40 mm的雪松枝条上,刺吸树液危害(图1)。
图1 雪松枝条上的长足大蚜
经观察,该虫害发生于春秋两季,春季更盛。长足大蚜于4月下旬开始为害,起始于树干基部,陆续向上蔓延,1 d 或2 d内1枝爆发引发多枝侵染,1棵发生可感染多棵。从5月中旬起有翅雄蚜、有翅雌蚜和无翅性蚜(雌)混合发生,5月中旬至6月是危害盛期,树干和松针被蚜虫分泌的油状蜜露所覆盖,随着湿度和温度的加大,亦可导致灰霉病的发生。7~9月份雨季到来后,长足大蚜数量逐渐减少,10月至11月,长足大蚜进入第2次为害盛期。进入冬季后树体上未发现有长足大蚜虫体。
4 雪松长足大蚜防治措施
针对雪松长足大蚜的发病规律和生物特性,采取不同防治措施。
4.1 生物防治
雪松长足大蚜的天敌为瓢虫、草蛉、食蚜蝇等,4月下旬是蚜虫危害初期,在公共游园雪松树干悬挂瓢虫卵卡,操作方法是用订书机将卵卡固定在雪松树干上,每棵雪松悬挂10张卵卡,总计100个瓢虫虫卵。
4.2 药物防治
5月为雪松长足大蚜的危害盛期,选取洹河两岸游园中一部分受害雪松,采用不同药剂进行喷洒。
4.2.1 氧化乐果、吡虫啉
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和10%吡虫啉1 500倍液交替喷洒,5月初喷药,每月喷施两种药物各 2次。
4.2.2 蚜蜂和毒死蜱
对另一部分受害雪松,选用蚜蜂和毒死蜱两种药剂,将毒死蜱800倍液和蚜蜂1 000倍液混合喷洒雪松,单株用药50 L。施药时,将喷雾器对准雪松植株,沿树体基部向上喷洒药物,树体较高部分借助升降梯进行操作。喷施时除向雪松枝叶喷施外,树冠投影及周围地面同时喷施,每月用药2次,间隔1周。
4.2.3 扑虱蚜和毒丝本
扑虱蚜1 000倍液和毒丝本1 000倍液混合,施药采用电动喷雾器,电压DC-12V,压力为80PSI,吸程为0.76 m,流量为2.6L/min,以树冠内外全部叶片均匀着药为止,平均单株用药量为12 L。
4.3 加强养护管理
针对蚜虫肆虐现象,加强养护管理十分必要。剪除重叠枝、交叉枝、枯枝和徒长枝,利于加强通风透光,在生长期间,随时对过长枝进行短截修剪,并对侧枝上直生小枝进行摘心,使其萌发更多的短枝和簇生针叶。为增强树势,要做好肥水管理,1周内浇两次水,以后可松土、保墒,天气不旱不浇,六月可施1次肥,八月施1次硫酸亚铁。在松土锄草方面,每20 d进行1次。一旦发现蚜虫,首先刮除小枝上的蚜虫,然后剪除着卵叶,最后集中烧毁,消灭虫源。
5 结果与讨论
以上措施对雪松长足大蚜均有一定防治效果。但是单独依靠瓢虫捕食长足大蚜的防治效果较药物治理缓慢,因为瓢虫卵孵化需要一定时间,已孵化的瓢虫幼虫尚不能快速及时地捕食长足大蚜。对于几种药物防治,蚜蜂和毒死蜱混合液防治效果最为显著,施药1~2 d即可看到大量长足大蚜的死亡虫体聚集在雪松基部(图2),喷施两次后,树体上蚜虫分泌物明显减少,蚜虫死亡率达99. 4%;扑虱蚜和毒丝本混合液防治效果其次,两遍药后蚜虫死亡率达98. 2%;氧化乐果和吡虫啉交替使用,两遍药后蚜虫死亡率也能达97.82%。无论是生物防治还是药物防治,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是减少蚜虫危害的关键措施,树体通风透光,营养充分,长足大蚜的发生率也会随之降低。综上所述,对于雪松大蚜的防治,如果想要取得长期的良好治理效果,做好树体的养护工作是根本,在虫害发生时,生物防治和药物防治齐头并进防治效果最佳。
图2 蚜蜂和毒死蜱防治后效果
病虫害发生分为初发、盛发、末发3个时期,初发期一般在4月,是防治的最佳时期,此时虫体小、体壁薄、食叶量小、活动较集中、幼虫未分泌蜡质、抗药能力低、尚未开始大量取食,在此阶段防治往往会事半功倍。雪松长足大蚜虫体颜色与雪松树皮颜色相近,为害初期很难察觉,因此,给初期防治造成一定困难,据近两年对长足大蚜发病规律的观察,蚜虫危害一般始于雪松基部,因此,可以在早春温度开始回升时做好预防工作,如在雪松根部及周围喷洒药物等,将幼虫及虫卵在变为成虫前及时消灭。利用捕食性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最大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但效果缓慢,在虫害大规模发生时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虽然蚜蜂和毒死蜱两种药物混合使用在本次研究中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效果的持久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1] Jousselinl E,Cruaud A,Genson G,et al. Is ecological speciationa major trendinaphids? Insights froma molecular phylogeny of the conifer-feeding genus Cinara [J].Frontiers in Zoology,2013,10(56):1-18.
[2] Qiao GX,Zhang GX,Jiang LY,et al. The Fauna of Hebei,China Aphidine[M].Shijiazhuang:Heb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House,2009.
[3] BlackmanRL,Eastop VF. Aphids on the world's plants: an online identification and information guide [Z].2013. http: //www. aphidsonworldsplants. Info.
[4] 虞国跃,王合. 中国新记录种—雪松长足大蚜Cinaracedri Mimeur [J]. 环境昆虫学报,2014,36 (2):260-264.
[5] 张新芳. 雪松长足大蚜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园艺文摘,2016(2):118,179.
(责任编辑:王团荣)
S791.21
C
1003-2630(2017)02-0045-03
2017-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