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津门再绽“交响之花”
——上海之春听“天音”青年交响乐团音乐会有感

2017-07-24景作人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乐团作曲家声部

文/景作人

津门再绽“交响之花”
——上海之春听“天音”青年交响乐团音乐会有感

文/景作人

今年的“上海之春”艺术节上,天津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以下简称“天音乐团”)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演出了一场音乐会。这场音乐会题名为“凤点头”,于5月9日由著名指挥家汤沐海执棒演出。

这是一场令人激动的音乐会,它有以下几个特点可喜可贺。

摄影/孙 玥

1

“天音乐团”在“上海之春”艺术节上的现身可喜可贺

“天音乐团”是一支有着30多年历史的乐团,亦是一支由年轻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乐团。这支乐团充满朝气、充满豪情、充满自信,是津门地区又一支高规格、高水平的交响乐团。

“天音乐团”的创立得到过天津音乐学院历任领导的支持,历史上,乐团曾与老一辈著名指挥家黄飞立、李德伦、姚关荣、郑小瑛、王均时等人合作,为天津交响乐事业的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多年来,“天音乐团”一直是天津“海河之春”音乐节、天津“五月音乐节”、“晋阳之秋华北音乐节”、“北京之歌音乐节”等音乐节上的主打乐团,在当地的影响力十分广泛。进入21世纪后,“天音乐团”又多次代表天津赴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演出,赢得了很好的国际声誉。就在今年赴“上海之春”艺术节演出之前,该团还赶赴南方的几个重要城市进行了巡演。

进入新时期后,“天音乐团”得以在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条件下快速成长,同时在建制、机制、体制等方面,进行了迈向职业化的调整与改革,从而使乐团在整体风貌上具备了新时代的特点。

目前的“天音乐团”成员十分年轻,专业技能亦可列入国内一流(由国外留学归来的教师和学院最优秀的学生组成)。通过这场音乐会人们看到,眼下的“天音乐团”实力雄厚,他们正在励精图治,刻苦训练,一天天向着高水平职业化乐团的方向迈进。

可以这样说,在津门之地,“天音乐团”早已是“坐稳一把交椅”的栋梁乐团。而这样的栋梁乐团,如今能够挺进“上海之春”艺术节,并在这个“中国音乐艺术之都”的舞台上站稳脚跟,这绝对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

2

“凤点头”音乐会的别具一格可喜可贺

在今年的上海之春艺术节上,“天音乐团”的演出十分别致,音乐会主要以中国作品为主,集中演奏了当代几位优秀中国作曲家的作品。

周龙的《鼓韵》富有宗教韵味和历史感,它原先是一首室内乐,是作曲家应美国明尼苏达室内乐协会之邀而创作的,后改编为管弦乐的版本。这首《鼓韵》很奇特,是带有“古韵”色彩的《鼓韵》。人们听到,在管弦乐娴熟配合下的打击乐声部,以犀利、稀疏、稀奇的效果,尽情表现出传统鼓韵中富有原始感的凄凉效果。

陈怡的《歌墟》是一首带有壮族、苗族、彝族风格的管弦乐曲,全曲以彝族跳月的素材为基础,表现出少数民族山歌的特色及民族吹打乐的效果。

歌墟是广西壮族地区的一种歌节,多在春节、三月三、中秋及农闲季节举行,它很有传统性,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典型。陈怡的音乐富有生动感和欢乐性,它体现出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与西方音乐技法相结合的创造性。

徐昌俊的扬琴协奏曲《凤点头》是一首带有戏曲性特点的作品,这首协奏曲借用了京剧打击乐锣鼓经的素材,以“武场”(大小锣和铙)、“马腿儿”、“急急风”的形式,结合独奏扬琴与管弦乐队的特殊音色,将充满民俗特征的乐韵及戏曲化的“乐场”很好地展现出来。细心的人们从中可以听出,作曲家除着重于民族音画的表现外,还努力结合了西方简约派的风格与技法。

值得一提的是,当晚担任独奏的新加坡扬琴演奏家瞿建青,演奏中突显了名家的气质,她的演奏,不仅为徐昌俊的作品增添了色彩,也使上海的听众领略到了现代扬琴演奏的独特魅力。

许舒亚的《日巅》是音乐会下半场的第一首乐曲。它是一首感性色彩与哲理思维相结合的作品,因乐曲的构思源于太古神话《夸父逐日》,故音乐显得异常古朴简约,听后令人深感“空旷”和“神秘”。《日巅》是一首将原始宇宙观与人类信仰相融合的乐曲。这样的作品,往往能够令人产生出意识方面的深刻思辨。

以上四首乐曲是中国当代几位富有创造力的作曲家的作品,它们都有着深刻的探索精神和实践创意。当晚,“天音乐团”在汤沐海大师的指挥下,充分发挥了整体综合实力,以带有标志性的一流演奏,完美呈现了以上几位作曲家的艺术想象。这也同样是可喜可贺的。

3

世界经典曲目的演奏可喜可贺

“天音乐团”的这场音乐会除中国作品外,还包括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的交响诗《罗马的松树》。通过演奏这首经典作品,“天音乐团”得以将自己雄厚的技术实力,充分展现给上海的音乐爱好者。

雷斯庇基是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意大利晚期浪漫派作曲家,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学生。雷斯庇基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交响曲、歌剧等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交响诗“罗马三部曲”,即《罗马的喷泉》《罗马的松树》《罗马的节日》。

《罗马的松树》创作于1924年,它是“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这首交响诗共分四个乐章,每个乐章分别描写了位于罗马四个不同地点的松树。第一乐章《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第二乐章,《古墓旁的松树》,第三乐章《吉阿尼库伦山上的松树》,第四乐章《阿皮亚大道上的松树》。

汤沐海指挥“天音乐团”的演奏,既给人们带来了色彩与气势的展示,又给人们带来了抒情与激情的碰撞。作为指挥家,他轻松自如地掌控着手下的“天音乐团”,以精湛的指挥技术和艺术手段,将雷斯庇基音乐中的境界与内涵表达得淋漓尽致,整部作品演奏得灿烂辉煌,壮丽无比。当晚,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内,汤沐海与“天音乐团”珠联璧合,交相呼应,共同成为了音乐会上的英雄。这一点亦是可喜可贺的。

4

“天音乐团”的实力、潜力可喜可贺

我很早就知道“天音乐团”,但惭愧地说,真正听他们演奏还是在近两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去年“天音”首演著名作曲家黄安伦的歌剧《岳飞》,当时的“天音乐团”是在老指挥家郑小瑛的棒下演奏的。那次演奏我在现场,应该说是第一次正式听这个乐团的演奏。记得当晚演出后,在与作曲家黄安伦,指挥家郑小瑛等人相聚时,我迫不及待地谈了对“天音乐团”留下的良好印象。而这次在上海,“天音乐团”又再次给了我惊喜。说实话,在这个乐团的演奏中,我并没有感到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倒是乐团蓬勃向上,欣欣向荣的面貌,使我由衷感到了欣喜和激动。

“天音乐团”目前还不是职业乐团,然而他们的技术实力和艺术潜力是相当惊人的。听完音乐会后,我对这个乐团的声音、技术及声部融合度留下了较深印象,对其应变反映力和艺术表现力也深感满意。有人说这些都是由于汤沐海大师亲自执棒所得到的结果,这一点我并不反对。的确,对于一个乐团来说,天才指挥大师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现场演出,大师所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往往能够决定一切。然而,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一个乐团的基本实力以及规模规格,则是“临时性大师”所无法顾及和掌握的。汤沐海虽然很棒,但“天音乐团”也不一般,它确实具备了高水平的素质和与大师相合作的条件。如果说乐团的基础薄弱,人员结构及技术状况都不达标,那样就是换成卡拉扬来也是不行的。

正因为如此,我真心地看重这个乐团,看好这个乐团,衷心希望它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前进,不要再遇到灾难性的风浪,也不要再遭受巨大的挫折。因为,风浪和挫折对于一个处在发展阶段的交响乐团来说,往往是最具破坏性和毁灭性的。

“天音乐团”被我看中的另一点,是它所拥有的巨大潜力。目前,这个乐团有着很好的成员输送渠道和传帮带体系,年龄结构及声部匹配亦十分合理。仅这一点,就是这个乐团的一笔无形财富。再有,“天音乐团”有着来自天津音乐学院方面的大力支持,以徐昌俊院长为首的院领导们,时刻都在关心着这支乐团的日后发展与成长。而我则认为,这一点,就是“天音乐团”与众不同的最大福音。

“天音乐团”前途看好,这是最为可喜可贺的。

5

我本人为“天音乐团”提出的几点建议

1.当下的“天音乐团”,是一个富有生机的乐团,它的各个声部都很均衡,演奏中彼此的协调亦很自如。然而,这个乐团在演奏中仍然欠缺血肉相融般的默契感,欠缺室内乐化的整体性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对于这一点,乐团今后还应下大功夫予以提高,具体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多多进行各声部的重奏训练,从而使每一个演奏员与乐团之间都能够形成直接的默契。要时刻牢记,室内乐重奏训练是一个乐团快速进步的钥匙,没有这把钥匙,一流乐团的“大门”是永远不会打开的。

2.“天音乐团”要在弦乐高质量的群感效果上做文章,演奏中要力争达到清晰的立体质感。现在乐团的弦乐声部在技术、音量、音效方面都做得不错,但仍缺乏顶级乐团那种通透亮泽的音色。为此我建议,一、二、中、大、低声部在演奏中,要尽量将音色的感觉向一起“靠拢”,以便逐渐形成一个庞大而又厚重的弦乐“音墙”。

3.“天音乐团”的木管声部不错,铜管声部也有着较为牢靠的把握性。但所有管乐声部都欠缺一种演奏上的自如感和“自由性”,彼此间的“隐性互动”(内心感觉)还不够明确。铜管声部尽管基本解决了把握性的问题,但声音的质量不够讲究,不够通畅。这一点需要从演奏家的自信心上得到加强。

4.“天音乐团”日后要加强艺术上的多方面修养,要尽量从姊妹艺术中吸取养分。例如,如果一个演奏家对中国民间戏曲有所研究,那么在面对一些带有戏曲因素的作品时,他的应对就会十分自如。如果一个演奏家对古代历史、文学、绘画方面有所研究,在面对《鼓韵》《日巅》这样的作品时,他就会在内涵与风格上得到更加深刻的理解。

5.“天音乐团”今后要更加频繁地走出去,多多进行国内、国际巡演。只有加强了艺术上的交流,业务上才能够得到迅速的提高。因为艺术的提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没有交流,没有实践,艺术最终是要走向死亡的,这是一条颠之不破的真理。

一场特殊的音乐会结束了,“天音乐团”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这一点更是可喜可贺的。

2017年的“上海之春”艺术节,“天音乐团”成为了“独领风骚”的中国乐团,他们精湛的演奏技艺,倾倒了以挑剔著称的上海音乐爱好者。现在,这个乐团已将良好的印象与响亮的名声留在了上海。人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它的印象与名声也一定会留在欧亚各国和美洲各国。届时,这束在津门绽放的“交响之花”,就会在世界的音乐舞台上鲜艳地盛开。

猜你喜欢

乐团作曲家声部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长大可当作曲家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滚烫的交响灵魂
程诺:我想成为钢琴作曲家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管乐团的高兴事儿
当代“声景”中的“学者型作曲家”
——旅美作曲家梁雷音乐作品学术研讨会纪要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洛庄汉墓乐器坑 恢宏的汉代地下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