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迪以人为本,“每个第一次,引燃改变”

2017-07-24管宏业

中国汽车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郝景芳耐力赛马龙

□本刊记者 管宏业

奥迪以人为本,“每个第一次,引燃改变”

□本刊记者 管宏业

2016年,中国的整体经济仍处在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的阶段。具体到高档车市场,一方面是市场规模、用户基数在扩大,另一方面,入场的选手也变多了,竞争日益激烈,向更多元的细分市场渗透。复杂激烈的“后合资时代”竞争格局下,作为行业的领军者,一汽-大众奥迪如何界定自身的使命与目标?

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荆青春认为,回顾历史,实际上一汽-大众奥迪曾经参与和主导了中国豪华车市场的两次变革。第一次变革,是改变了中国市场对“轿车”的认知;第二次变革,是改变了中国市场对“国产豪华车”的认知。

如今,随着社会 激烈转型,一汽-大众奥迪意识到,整个社会对于高档商品的认知再度发生改变——从更偏重炫耀式的占有,转变成情感价值的体验。具体来说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从实际占有到从中受益;第二,从单一的功能到智能化的应用;第三,从财富标签到个性表达;第四,从繁复到简约。

实际上,不仅是“奥迪英杰汇”与“奥迪创新人物”组织成员,每一位奥迪用户,都是“每个第一次,引燃改变”精神的践行者。

马龙:冠军曾经也输得无路可退

他5岁学球,15岁进入国家队,18岁随国家队出征不来梅,拿回自己第一个世界冠军,当时有人称他为乒坛“龙太子”,成为受最瞩目新星,一时风头无限。

然后人生总要经历几次起落,身为运动员的他更是如此。马龙随后遭遇的是外战告负、团体赛输球、爆冷出局、领先被反超、连续三届世乒赛止步半决赛……能想到的输法他都经历过,他甚至于考虑了退役。但乒乓球这条路是自己选的,退无可退。

这就如同一部好车,要达到最佳状态必须经历磨合期。国家队的训练一年不曾间断,只有春节放一天假,平日一周练六天。马龙是队里公认的训练最刻苦的那个,每天最早来最晚走,开始了从心理到技术的全面蜕变。长时间的训练,也让他的右手大臂比左手粗,手腕、膝盖、腰和肩都留下了慢性劳损伤。

2015年,苏州世乒赛半决赛,这次马龙的对手是风头正劲的樊振东。“输得够彻底了,经验也积攒到了,这一次没有退路。”马龙甚至在赛前打了发胶,保持住向上的刘海。当我们再翻阅比赛记录时,知道马龙赢了。自此,漫长的低谷期结束,世乒赛后马龙越打越放松,一路胜到里约奥运会,再无敌手。

程丛夫:对速度极致追求

2008年,程丛夫第一次踏上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征程,并取得了LMP2组第三名的好成绩。这是中国车手首次参与这项顶尖赛事,也是首位完成比赛并站上领奖台的中国赛车手。从那时起,程丛夫的赛车之路就再没挂过倒挡,一路快速飞驰。

面对“中国第一位加盟F1车队的车手”、“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国第一人”、“纽伯格林24小时耐力赛中国第一人”……这一系列传奇头衔,程丛夫的想法很简单:因为热爱,永不懈怠。以训练为例,程丛夫的计划表中有一项保持日常约三小时的耐力训练,运动量最高达到两千卡路里,内容包含射击、越野、滑雪、攀岩等。因为赛车手需要专注度、平衡、协调和耐力等多元能力,才能像全面武装的战士一样踏上征途。

现在,程丛夫仍保持着旺盛的精力,每年参加十多场的国际重大比赛。在他看来,赛车不仅要超越对手,更需超越自我,不断进取,这才能真正诠释竞技体育的精神。

郝景芳:科幻作家自我修炼

得知自己入围雨果奖那天,郝景芳发了三条朋友圈,发到第三条时自己有点不好意思,她决定第二天起就“不再招摇”了。她一向是这样淡定,就算创作也不会去为了迎合市场和读者的需求而码字,这可以被理解为是作家的自我修炼吧。

熟悉她的人说,郝景芳的动力来自于她对所做的事的价值坚信不疑,她在找一种载体,去引燃自我,而引燃的过程,就是改变出路的过程。

当有人向郝景芳问及一个多数人都说不准的问题——生命尽头你做的最后一件事情是什么?郝景芳早早就给出了答案:“写作”。

马龙、程丛夫以及郝景芳,三人行业不同,背景千差万别,但这三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点:没有掌握命运的能力,但拥有引燃改变的动力。他们所反映的,正是一群人努力“引燃改变”自己的人生。

据悉,英杰汇与创新人物将在3月亮相北京电视台——奥迪定制节目《真实的声音 奥迪创新说》,现身说法,讲述自身成长与蜕变的故事,让观众亲身领略改变的存在。

猜你喜欢

郝景芳耐力赛马龙
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耐力赛开赛!
Relativistic effect on synergy of electron cyclotron and lower hybrid waves on EAST
千万次折叠,千万次克服
别给孩子的人生设限
888号车拿下SIC888首场冠军 首届上赛888公里耐力赛圆满落幕
纽博格林24小时耐力赛
郝景芳:“清华学渣”变身雨果奖获得者
The Lonely Ward
来自斯帕1000公里耐力赛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