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议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2017-07-23舒勃

世界家苑 2017年4期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舒勃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是主要的建筑材料,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但在其施工过程中,裂缝现象也日益凸显,为工程施工和土木工程建设带来一定程度的安全问题和质量隐患,找到并切实实施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至关重要。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在实际的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尤为重要。建筑施工单位为了满足人们的各项生活需求,开始将目光转向到建筑结构的设计层面上。这种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比较强,可以确保建筑设施使用的安全程度。但是在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项目中,该项施工基础所受到的阻碍因素种类比较多,混凝土内外散热不够均匀,其整体所产生的水化热量极大,导致该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变大,进而使得其结构出现了裂缝等不良现象。一旦建筑设施出现了裂缝,其自身的安全则无法得到保障,对此,我国建筑施工单位需要加大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力度,找出问题的关键点。

1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及施工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就是实体最小尺寸在1m以上,同时表面系数相对较小,这一类混凝土通常在基础施工、高层楼房与大型社设备施工之中的运用的范围相对宽泛。和普通混凝土来来进行比较而言,大体积混凝土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体积比相对较大的情况下,体积一般在1m3,且块体的厚度也相对较厚;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之中,和普通的混凝土来进行对比,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要比一般混凝土高出很多;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之中,假使混凝土的厚度在1.5m以上,为了可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之中,就可以运用水平分层的方式来施工。

2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为实体最小尺寸大于1m、表面系数小的混凝土结构,体积一般超出1m3,块体厚度较大,常常在高层楼房及基础施工中得到应用。相较于一般的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需要完成大量混凝土的连续浇筑,结构内部温度高于一般混凝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结构厚度一旦超出1.5m,还要采用水平分层方式保证施工质量。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一般会出现溢水、裂缝等问题。因为这类工程通常需要进行混凝土的分层或分段浇筑,各面层浇筑时间存在间隔,容易导致各层面粘连性差,继而发生溢水问题。而导致结构出现裂缝的因素较多,如水化热作用、温差大等等。完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后,期内部可能出现水化热量,并且难以挥发,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产生内部拉应力,最终导致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而混凝土在初期褪去余热后,后期结构内自由水将慢慢蒸发,硬结时就可能出现收缩变形。在内部钢筋等结构制约下,会形成拉应力,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此外,施工期间遭遇外界温度剧变,将导致结构间应力增加,继而引发裂缝。

3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措施

3.1材料配比控制

在混凝土材料配比控制方面,需要进行水泥的合理选择,以预防混凝土因水化热作用出现内部温度升高的问题。而合理选择水泥材料,并进行配合比的严格控制,同时添加适当外加剂,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可以有效减少水化热现象的产生。选择高强度、粒径大的粗骨料,也能避免混凝土出现变形和收缩,实现对混凝土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的有效控制。选择合理的细骨料,可以使表面积得到有效缩减,从而通过降低孔隙率缩减水泥用量。添加适当外加剂,可通过减小水灰比提升同龄期混凝土抗拉能力。目前,在土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中,通常使用硅酸盐水泥。该类材料拥有较高早期强度,但水化热反应较大。采用矿渣水泥热度较低,但存在严重渗水和干缩问题,容易在后期出现裂缝。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可以采用粉煤灰水泥,并進行膨胀剂的添加,以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水灰量,实现对混凝土水化热问题的有效控制。在粗骨料选挥上,需进行连续级配,将中砂作为细骨料。通过适当增加骨料和掺合料,也能使水泥用量得到降低。

3.2加强混凝土的支护模板、浇筑和振捣

大体积混凝土一般选用木模或砖胎模,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热量的散发。如果采用钢模板,必须采取保温措施,因其散发热量较快,会加大混凝土内外温差。混凝土和浇筑方案可根据整体性要求、结构大小、钢筋疏密,以及混凝土供应等具体情况,采取分层分段、斜面分层等方式进行,使混凝土沿着高度均匀上升。浇筑时,要在下一层初凝之前浇筑上一层,避免上下浇筑层之间产生施工缝,宜采用二次振捣法,以保证良好的接槎,提高密实度,分层厚度一般为20-30em,且采用踏步式方式分层推进。混凝土宜专人振捣,振捣前进行交底培训,边角部位安排专人看护模板,防止漏振或振捣不实。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除进行正常的振捣外,在混凝土初凝前宜进行二次振捣,排除大粒径骨料和钢筋下的空气,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并进行二次抹压消除混凝土的干缩裂缝。

3.3温度监测

(1)测温方案

本工程采用电脑测温系统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测温。混凝土浇筑前在钢筋上布置好热敏温度传感器测温,能及时掌握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规律及混凝土内部与外界的温差,根据温度变化调整养护措施。测温点布设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共设12个测温点,3×4的形式排列,在基础中竖直埋设3个热敏温度传感器(测温点),分别埋入距底50mm,基础中间及距混凝土表面50mm处。在基础中水平埋设4个传感器,距离分别为距离竖向平面50mm,1250mm,2350mm及3500mm。

(2)测温时间及记录要求

测温时间见表1。测温时应随时做好下列记录:①各测点每次测温时间、温度值;②保温材料覆盖、去除时间;③浇水养护时间、恢复保温时间;④异常天气,雨、大风等发生时间;⑤测试结束后提交一份完整的测试数据。测温时,当板中间与距混凝土表面50mm处的温度差(即:混凝土内温度差)达到25℃时,测温人员应立即向项目部工程技术负责人反映,并及时采用相应降温措施。

3.4控制约束力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控制约束力主要来自地基和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的影响,前者是外部约束力,后者是内部约束力。针对外部约束力,采取将混凝土与地基分离开来的施工措施,主要是在两者之间添加或铺垫沥青或砂子,形成沥青毡层或砂垫层,这样在地基发生沉降或位移的时候,有效减少其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作用力,从而避免裂缝情况出现;而对于内部约束力,主要原理是减少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主要方式包括覆盖和蓄水,以此来减少和保持混凝土内部产生的积聚应力和温度平衡,则能有效避免热胀冷缩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会直接影响到其结构的使用性能,如果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不能精准的调控好其相关的施工技术,就无法保障其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建筑施工单位要深入的钻研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找出更为合理的施工方案,积极主动的应对建筑施工技术的挑战,将其挑战转化为机遇,调整混凝土的使用性能,进一步的推广该结构的使用范围,让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可以达到相应的要求,控制好温度差异,为我国日后土木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温度控制
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与养护
浅析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基于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浅谈混凝土裂缝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