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基础与应用
2017-07-23吕世成
吕世成
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居住场所所在的生态环境,建筑设计应当跟上时代的变化,满足人们的要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方向,生态环境良好、建筑节能是建筑业应当追求的目标。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受到了政府以及业内人士的好评。本文主要就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基础与应用展开了叙述,最终得出总结。
关键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基础与应用
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得越来越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大规模开发资源能源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也导致了一些环境和资源问题的产生。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必须对原有的建筑设计方法进行改革,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应运而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于建筑节能环保的一系列要求。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可以有效的实现现代人们居住环境,实现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的降低环境资源的消耗和浪费。被动式节能建筑将环境要素以及建筑有效的糅合,既满足了现代绿色环境的理念,同时也有效的保证了人们居住环境的现代性。
1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原理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节能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而建筑业关乎民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建筑设计时保证建筑节能环保,这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理念。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能够根据建筑物所在的实际环境,根据其经济以及气候特点来进行设计,主要利用环保型的可再生能源。被动式建筑设计与传统的建筑设计有所不同,其采用自然能源对建筑物提供采暖通风,使得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融为一。而传统意义上的建筑设计主要是通过采暖炉、空调设备等对建筑物提供采暖通风,称为主动控制,这种设计隔绝了室内与室外环境的交流,长久居住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当今的被动式设计更加节能减排,符合可持续发展。被动式节能建筑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于建筑结构以及建筑材料有较高的要求,在我国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推广,对其核心技术还应当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对于传热系数还有一定的限制,如下图:
2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基础与应用
2.1建筑环境气候分析
建筑物与环境气候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建筑物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气候环境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这也是控制能量消耗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气候环境除了包括自然环境之外还包括人力自身的感知以及室内的微型等因素。建筑设计应当明确环境气候理论相关的知识,并且运用一些实用、直观的气候计算方法以及计算工具。图像分析法以及表格分析法是常用的气候分析和计算方法,这两种分析方法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从多个不同角度分析和考量对人体热舒适性的环境气候特征,并且对这一特征进行合理的计算。且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大,利用这两种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的总结我国环境气候特点。针对我国环境气候进行研究时,应当注重我国的室外气候以及人体的舒适程度、室外气候变化时对人体带来的影响,这些问题应当着重被解决,最大限度的解决建筑环境气候的损耗。
2.2建筑室外气候的精细表征方法分析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以气候分析技术为基础,其出发点是人的舒适程度,因此,在实际的施工操作过程中,应当对室外的气候变化有准确的把控,并能够精确的反映出来,将室外气候的特征用数字表征出来,切实有效的实现建筑的低能耗规划,优化建筑设计。除此之外,由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够成熟,我国对于建筑节能概念的气候参数、理论剖析以及数值模仿等方面的探究都不够先进,尤其是相比于其他较为发达的国家,我国在室外气候精细化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对于室外气候的精细化研究不能停止,应当继续收集数据,不断更新数据库。打破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精细化的空白状态,解除对建筑节能领域的影响以及制约因素,促使建筑节能领域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也提高了人们对环保的认识,在这种大的趋势下,我国对于建筑节能环保应当提高重视,加强对建筑室外环境气候的精细化表征方法研究,在实践中完善,不断发展超低能耗建筑设计。
3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最主要就是对建筑环境进行勘察和分析,对室外的有效温度进行精准的预估,预测室内微环境和室外大气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根据所测数据,設计建筑热环境以满足人体对舒适度的要求,在对有效温度进行计算时可以建立相应的环境气候剖析图,结合焓湿图等,从不同的角度计算出有效温度,为被动式建筑提供设计参数。被动式超低能建筑的设计依据是建筑物所处的环境以及人体的舒适程度。并且注重精细化的数据研究,人体对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因此,对于室外环境气候的研究应当结合精细化的数据,这才是被动式建筑最好的依据。
4总结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建筑物所处地理位置的环境气候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来分析人体的温热舒适度,并且根据人体的热舒适度以及人文生活习惯进行设计室内微气候和室外大气候,将建筑物物的能耗降低至最低,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上尽量降低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