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2017-07-23马兴专

世界家苑 2017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改革

马兴专

摘要: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高中地理新课改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迎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滚滚洪流,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正式实施。只有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才能树立起地理素质教育的旗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学的改革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在这改革的大潮中,老师要自己把握好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向。不能盲目地改革,也不能闭关自守。

关键词:新课改;地理;教学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以满堂灌为主,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都比较低下,新课程标准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了建议。具有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应该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以来,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不断地改变和更新我们的观念和思维,努力探索符合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卓有成效地开展地理教学。

一、转变教育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相关教育现象、对学生主体以及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信念”。教师的教育观念要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师要以人为本,人是各具个性的,正是丰富多彩的人构成了生动活泼的社会,因此只有关注人、信任人,才可以发现和创造出办法来影响和改变人。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开放”与“封闭”、“创新”与“保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

地理教师与其它各学科教师一样,首先应树立新时期的地理教育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思考的时间。不仅要传授有关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能力,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及与当今社会联系比较密切的环境意识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教育。

二、深钻教材

近年来,拟订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中学地理教材改革的步伐很快,今后还将继续改革。要适应这一变化,广大教师就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地理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明确地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的途径和方法,使地理教学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标准。教师要特别重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各知识点在结构中的地位,明确它们所处的层次和讲授的深度和广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实施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地理教学的实践必须有理论作指导,才能健康顺利地发展。目前一些新的教学方法都是在新的教育理论和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研活动应注意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教学时能够力求选择最佳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课堂教学的信息反馈和总体控制,把握课堂教學过程的动态平衡,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三、多鼓励表扬

地理课堂要创设一种“发现光闪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机制。我们很容易走进这样的误区:只重视对结果评价,而忽视对过程的评价。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未能完成或质量很差的情况是正常的。教师不应该忽视学生的错误反应,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可以对学生说:“你再想一想!”“谁能再补充一下”等等。在课堂中,教师应该从质量的角度予以评价,对完成的方法和技巧予以指点,肯定学生的想法、观点和学生取得的进步。另外,在评价时也应让学生相互评价、交流。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评价能力,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这也是学生对过程和方法的总结、对技能的一次探讨,它能促使学生进行反思,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

四、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有很多优势。信息的储量大,储存方便,通过信箱储藏和网络硬盘的储藏,可以更新和节省资源空间。这些可以克服纸质的信息资源常常容易被丢失和丢弃的现象。网络里信息的更新非常快捷,比如在高考之后的高考试题会迅速地在网络中出现和传播,显示了信息的更新和传播速度快,使我们能够快捷和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目前的新课程改革对于考试和高考有导向作用的信息是大家比较关注的热点,教师要经常从网络中予以重视和关注。最新的考试纲要、考试动向和学习指导等信息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和指导作用,需要教师从网络中经常查询这方面的信息,从而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及其努力方向具有指导作用。

结语:现如今虽然大力倡导新课程的改革,但是新课程的改革还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完善和提高自身知识能力的结构水平。在综合化的思想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科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必将对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新课程信息改革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订阅信息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展会信息
“改革”就是涨价吗?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