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及创新模式探析

2017-07-23陈绍辉

世界家苑 2017年5期
关键词:土地整理创新模式工程管理

陈绍辉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实行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是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生态环境的优化,是实现土地开发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同时,维护了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土地建后工程管理的开展也是推动土地开发整理走向规范化管理的根本手段,促进了产业化经营管理的实现。本文从土地管理的意义入手,通过对现阶段土地整理建后的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探究适合其管理模式的创新途径,促进土地管理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土地整理;建后工程;工程管理;创新模式

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建设,土地整理以及各阶段的土地市场开发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展开。基于我国的建筑市场来看,现阶段我国对土地整理项目的可行性依然有待考究,对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生态环境效益问题以及项目完成后的效益评价方面仍然有待进步。忽视了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管理,从而削减了工程后期的管理环节,影响了土地开发的整体效益。

一、土地整理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化进程都在加快,人均用地的矛盾逐渐凸显。基于目前的建设用地情况而言,我国的建设用地面积正在逐年走低,耕地面积也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人口的飞速增长不仅为经济带来了负担,同时也加剧了土地的压力。面对目前的土地形式,我国采取了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为了促进国土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通过开垦农耕土地以及土地整理两种方式解决土地矛盾。

长久以来,我国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较为浪费,土地整理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对保证我国粮食质量及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实现我国耕地面积与生活用地之间的平衡,促进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缓解土地资源的紧张,协调生态发展。

二、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土地整理作为促进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增加土地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随着土地整理事业的不断深入,其中仍有诸多问题存在,有待进一步完善与优化。基于现阶段的土地整理情况而言,现阶段的土地开发整理主要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负责,工程后期的管理与落实更是土地整理项目中的关键环节,不仅对项目承担单位提出了工程后期的管理方案制定要求。同时,规定其提交相关资料及证明,保证项目工程施工的完善可是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却不尽人意。

现阶段中对工程项目的重视以及对管理问题的忽视现象屡见不鲜,这就对部分工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甚至引发闲置现象的出现,从而影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工程效益,土地整理也就失去了其原本的价值与意义。产权主体不明确也是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涉及到权能模糊的管理体制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共同造成了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缺失,影响工程的后期管理与经费使用,造成了后续市场经济的混乱。在土地建设工程项目结束后,依照现行的管理程序,通常移交给当地的政府完成工程后期的管护工作。由于土地整理建后工程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因此,政府必须对其引起重视,包括资金的筹集问题等,都需要系统的管理以及维护。

三、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中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而言,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制度,保证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的有效开展与顺利实施。力争实现经济投资时的宏观目标,达到资源配置优化的最佳程度。在对土地整理的决策机制进行完善的同时,要加大对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的投资力度,发挥土地管理的社会效益,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社会的共同建设,实现土地整理工作实现健康长久发展。

有效的评价制度不仅可以从以往的经验中汲取总结与教训,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此同时,对后续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作用,促进项目后期管理与维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模式创新

1.提升生态与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为社会与生态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极为可观的,只有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三方统一,才能达到土地整理的最终意义。政府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资本注入,同样是一种公益性质的投资,虽然在名义上拥有对投资成本的收益权,但就实际问题而言,其收益依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了最大程度的调动群众积极性,应科学规范街道等单位利用收益权,并监督其实现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的资本投入。同时,由土地管理部门实现对资金收益利用的监督与管理。

2.建立奖励机制

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应建立科学可行的奖励机制,不断完善现有的管理体质,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调整与优化。注重对个人以及民间团体的吸纳,鼓励其积极参与到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工作中去,并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保证管理人员的权益。

在实行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优化的同时,可以通过承包、租赁以及拍卖等方式实现管理。当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结束后,国土资源部门应将剩余工程转交给项目的管护主体。并按规定签订移交协议,对各项事物的交接进行科学量化。根据现有的管理方案制定合理的项目养护标准,将各项具体管理真正落实到实处。建立个人责任机制,在出现问题时,直接追查个人责任,实现方案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同步进行。

3.完善管理模式

对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而言,可以将承包与拍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通过有偿使用制度的开展实现对工程的有效管理。一方面解决了工程设施的养护工;另一方面,保证了资金的有效利用,为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的健康可持续發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结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进步时期,城市化建设需要对建设用地进行合理使用。只有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做好土地开发与整理,实现土地资源的开垦指标,保证存储土地资源利用率,才能实现社会的经济发展与建设。以科学发展的态度对待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做好创新工作,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同步发展,实现惠民工程的真正意义。

猜你喜欢

土地整理创新模式工程管理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
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研究
由GS地产服务质量事件反思电力工程管理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浅析电力工程中的技改大修工程管理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