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西诗酒文化的差异

2017-07-22胡倩

牡丹 2017年18期
关键词:杜康酒神普希金

胡倩

酒,作为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酒又像魔水一样,渗透到每个国家和每一个民族的生活中。关于酒的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在中西方的诗歌作品中,酒的文化意义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在中国,文以酒增色,酒以文生辉,诗词中多表现出个人的感伤离愁、忧国忧民之情;在西方,追求的是狂欢宣泄,表现的是个人欲望的释放,抒发的是集体式的解脱。本文以李白和普希金中有关酒的诗词进行对比,从而探讨中西诗酒文化的差异。

酒作为一种文化事业,包含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方面面,从诞生伊始就备受关注。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酒文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人类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医疗保健、器具生产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酒,是人类物质生产的精华琼浆;诗,是人类精神文化活动孕育出来的高雅的文学奇葩。”诗与酒的碰撞在中国远古时间就已经开始,作为中国古代诗歌开端的《诗经》中就有四十四首涉及酒。从西方诗歌中来看,酒在西方诗歌中的分量就不如中国这样重要。这也许与酒的来源,酒在中西方诗歌中意象的表达有关。当沁人心脾的酒香和回味无穷的诗作结合时,人们可以从李白和普希金这两位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中,找到酒的魅力所在。

一、酒的来源

要比较中国诗酒文化的差异,首先人们需要了解中西方酒的来源是怎样的。在中国,关于酒的来源说法是不胜枚举,也正好说明了一茶一酒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两大主流。据考古学家证实,近代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品中已有了专门的酒器,这说明在原始社会,我国酿酒已很盛行。关于酒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上天造酒说、猿猴造酒说、仪狄造酒说等。其中流传最广的要数杜康造酒。魏武帝乐府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说文解字》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杜康于是被称为高粱酒的鼻祖。还有种说法是杜康是黄帝时期的一位专门管理粮食的官员,随着农耕的发展,粮食每年都有很多剩余,杜康在寻找储存粮食办法的同时意外发现发酵后的粮食加上雨水的浸湿发出阵阵清香,于是杜康把这浓香水带回家让人们品尝,酒就这样在民间普及开来,杜康也因此被称为“酒神”。在西方,酒文化和希腊、罗马神话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索斯为象征,酒被认为是酒神赐给人们的礼物,也是人们丰收的象征。狄奥尼索斯是宙斯之子,掌握着有关自然的所有秘密和酒的历史,凡他所到之处,便教人们如何种植葡萄和酿制葡萄酒,他走到哪儿,乐声与狂欢就跟到哪儿。他的随从也被称为酒神信徒,这是西方酒的来源。从中人们可以看出,中国酒的来源带着人类的气息,并且是个人的事情,而西方则是神来主导,并强调众人沉醉、狂欢。所以,酒在中国古诗词中运用广泛,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西方诗歌中酒的出现往往是与神话相结合,这也造成了酒这一意象在中西诗歌中的不同。

二、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酒——以李白诗词为例

在中国,诗与酒的关系是源远流长、亲密无间的。每当人们翻开中国诗歌史的章章节节,从三千年前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当代诗人艾青的《酒》,都能发现酒的踪影。历史上,大凡诗人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借此抒发自己的感情。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中,酒是诗人抒情言怀的媒介,“愁”是酒这个意象在古诗词中传达的关键。而愁的情绪来源于很多方面,有离别之愁、国难之愁、相思之愁等,究其根本是因为忧患意识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艺术中有着深厚的土壤和普遍的基础,这种带着愁绪的忧患意识,不仅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诗歌创作最繁荣的时期,酒诗的成就也最为突出。唐代三大诗人都有大量的酒诗,李白两百多首,杜甫三百多首,白居易多达五百多首。若论酒中仙人,当之无愧的自然是诗仙李白了。据统计,在他所留世的九百多篇诗词长短句中,有近三分之一与酒有关。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就形容了李白和酒的深厚关系:“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而这几句诗也表现出李白在性格上的不畏權贵和豪情万丈。在酒仙李白的众多诗句中,《将进酒》这篇脍炙人口的诗句是其抒发感情的代表作之一。创作这首诗时,正值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之时,为了排解自己在仕途上不得志的苦闷愁绪,他发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感叹,看似写的是李白告诉众人需及时行乐,看透人生百态,实则是他内心巨大感伤的写照,而酒就寄托了他内心极度的苦闷之情,及时行乐其实反映的是当时唐代当时普遍的消极颓废的世界观。在李白的酒诗里,大多表现的是自己的独饮状态,“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独酌中的李白,用丰富的想象真诚地与“月”、“影”相约,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归根到底还是他一个人的独乐。这独酌的酒中寄托了诗人孤独苦闷、怀才不遇的寂寞和惆怅。看似自饮自乐,其实只是苦中作乐,万千愁绪无人诉说。李白带着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将酒与诗歌慢慢融合,表达出自己的个人抱负和内心不满。李白将人生体味诉诸于酒,由酒来激发,以诗来张扬,诗歌因奇绝的想象与酒的醇香而获得了生命的品质。从李白的诗词中,人们可以看出,中国古诗词中的酒主要是个人的感情抒发,借酒消愁,酒在诗词中成了一种精神寄托、一种文化载体。

三、西方诗歌中的酒——以普希金诗歌为例

由于西方酒的来源与神有关,所以西方诗歌中的酒总是带着神话色彩。在西方的诗歌中,酒并不像中国诗词里带着太多愁闷的标签,也不会带着理性的考虑。中国诗词中借酒消愁的情绪在西方诗歌中反而变成了为酒狂欢。普希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也是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普希金的诗歌中也有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歌。例如,他的诗歌《巴克斯的庆典》中这样描述:“朋友们,在这情意绵绵的一天,让我们把忙碌忘个精光!为了祝福巴克斯·缪斯和美,让泛着泡沫的美酒流淌!哎嘿,哎嗬!把酒樽拿来!把新编的那些花环拿来!奴隶们,哪里是我们的酒杖?勇士们,让我们奔向和平的战场!”这样的欢闹的场景,并且带着神话色彩的酒诗,充分表现了西方世界追求真正的个性自由与解放,摆脱一切束缚。而巴克斯是罗马神话中的酒神和植物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狄俄尼索斯,他们都是以神的形态存在着的,所以酒在西方诗歌中的意象就是酒神存在。尼采认为,酒神精神预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嚎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酒可以使人类整个情绪系统激动、亢奋,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将“酒神精神”这一文化思潮推向世界的舞台,使得各国的文化发展都或多或少受到其影响。普希金的《饮酒歌》中也在酒神的衬托中反映了欢快的生活气息。“欢声笑语,为何静息?响起来吧,祝酒的歌曲!祝福爱过你们的各位妙龄妻子,还有那些温柔的少女!把一个个酒杯斟满!把你们珍藏的戒指都拿出来!扔进浓郁的酒里,沉入作响的杯底!大家把酒杯举起,一饮而光!祝福缪斯,祝福理智万寿无疆!”这里的酒成了庆祝胜利的寄托,祝酒的歌曲伴着人们的舞蹈,普希金描绘了一幅幸福美好的场面。中国诗词中的“举杯消愁愁更愁”在普希金的诗歌中变成了在饮酒中尽情享受,忘掉烦恼。

四、中西诗歌中酒意象对比

从李白和普希金诗歌中酒的描写,人们可以发现中西诗歌中酒文化的不同。第一,中国诗词中喝酒大多是独酌,西方诗歌中喝酒是众饮。这也就引申出第二点不同,在中国诗词中,描写到酒大多是诗人自我感情的抒发、愁绪的排遣、忧患意识的抒发,带着理性色彩;在西方诗歌中,酒是集体狂欢氛围的促进剂,这种狂欢将冷酷的现实冲刷得荡然无存,带着感性的色彩。第三点是中国诗词中,酒多半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是真实的情感表达,多反映社会现实;西方诗歌中,酒多与神话世界相结合,表达的是纯粹的感情世界。从酒的起源人们可以看出,中国偏向于人的现实世界,而西方是酒神的神话世界。加上中国受主流儒家思想的影响,诗人表现的是深沉、内敛,而由西方酒神神话衍生出来的饮酒诗歌中,受古希腊人文主义的影响,诗人表现的是一种狂欢放纵、欢快喜悦的氛围。

五、结语

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酒与文化同步前进。中国素有“酒文一家”“酒文天地之缘”之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酒在中西诗歌中被诗人不断利用和创新。中国诗词中酒的愁情万种和西方诗歌中酒的狂欢放纵也反映着双方文化的不同。随着全球的沟通与交流,笔者相信酒这一物质的内涵会越来越丰富,而中西诗词中的酒元素也会相互借鉴,从而使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散发越来越多的光彩。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与法学院)

指导老师:张慧禾

猜你喜欢

杜康酒神普希金
假戏真演
假戏真演
Quantum speed limit for the maximum coherent state under the squeezed environment∗
商标之争 害了“杜康”
酒神的考验
莎士比亚与普希金的《鲍里斯·戈都诺夫》
美酒飘香仙女引路杜康泉
9月29日,酒神
我曾经爱过你
我曾经爱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