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心灵鸡汤
2017-07-21易露露
易露露
小时候,我特别爱吃母亲炖的鸡汤,感觉那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同样,我也特别爱听母亲讲的童谣,感觉那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故事。母亲的鸡汤养育了我强健的身体,母亲的故事滋养了幼小的心灵。
长大后,我远离家乡,远离了母亲的鸡汤,也远离了母亲的童谣故事。但每当需要的时候,母亲总能及时地给我一份精神食粮、一份恰如其分的心灵通融。
母亲较为知性,平日里,话语不怎么多,也不怎么爱调侃,但说话有温度,语气很平和,给人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从小到大,我都习惯了母亲的精神滋润,习惯了在得意、失落、无助、或迷蒙时,向母亲寻求精神上的鼓励和鞭策,获得心灵的慰藉与解脱。感觉母亲的话语在某种程度上有着与“心灵鸡汤”相同的功效,很给力,很受用,很正能量。
小学入门时,母亲就给过我第一碗心灵鸡汤:“字是门头书是屋”。母亲说,一手好字就如一个好的门面,而书就像一个人的底蕴;字可以不漂亮,但必须工整,必须写出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风格。为此,我练就了一笔工整规范的字迹。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当教师之后,我越发明白了这句话的涵义,字,不仅是一个人的脸,更是一个人的眼睛,它能看出一个人的态度,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书写工整能带给人好心情好印象。
上初中后,常看到她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文章,我也忍不住地跃跃欲试。但母亲却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鼓励我先专心读书别急于表现;还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鼓励我广泛阅读坚持积累。从此,我开始了常年徜徉在书籍的世界。现在的我真正意识到,多读书、多积累、多反思,会很自然地产生写作的冲动、会时不时地情不自禁地写起来,虽然达不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翁张”的境界,但有时候也思如泉涌。
刚参加工作那会,因为没班主任经验,班级管理感觉每天就一个字,累。没几天嗓音都沙哑了,向母亲讨教,母亲说:“高中生都有自省能力,能不说的尽量不说,能少说的就不多说。只要不是大碍,没必要把他们的错误抓住不放,进行所谓的语重心长的批评教育。”还说:“作为一名老师,要以一颗期待的心,伴随学生葱茏成长。有时候,一个宽容的微笑,一个会意的眼神,就足以能让他们心领神会,说不定效果会更好。”
一年后,我代表学校参加全市的优质课比赛获得一等奖,好不骄傲,也许母亲看出了我的忘乎所以,特别对我说,“作为一名老师,教书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挫败而灰心丧气。”鼓励我在日常教学中,学会穿越群体,教自己的书,读自己的书,且读且思、且教且研,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慢慢悟出了一些心得。
初来乍到雷州工作时,感觉这里人“欺生”得很。向母亲倒苦水,母亲说,“凡事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学会做一个精神嘹亮的人,你没法改变周边环境的格局,但你有自己的课堂,可以先让自己的课堂嘹亮起来。”还说“生活是笔下的墨,笔墨因生活而存在,生活因笔墨而精彩”鼓励我业余写作,充实自己的生活。
前段时间,由于自己的疏忽大意,造成了同一文稿被湛江日报重复刊登的尴尬。为此,我一度难以释怀,颇为消极地跟母親说,不想再用笔去感受那多彩的世界了。母亲当即回复了一句话“生活是人与人,现实是人与物,写作是人与情,交流沟通需要的是友善!”过后,母亲又通过微信给我发来一则小故事:
一次数学考试,男孩有一道题做错了,老师在旁边扣了1分。还有一道连线题,左边竖列的是“一车土”“一块砖”“一张纸”,右边竖列的是“1吨”“2公斤”“3克”。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上要求学生写一段话,这段话是不计分的。男孩在“一块砖”和“3克”之间连了条线。男孩的那段话里是这样写的:“我爸爸是个挑砖工,我希望所有的砖头不要太重,每块砖头只有3克就好了。我爸爸太累了,我爸爸太辛苦了,我爱我的爸爸。”老师用红笔在旁边加了1分,还写了一段话:“爱心加1分。你得了满分——爱心满分,祝贺你!”
看完这个动人的故事,我茅塞顿开,一下子明白了母亲的用心,总是在需要的时候给我以力量,可谓知女不如母,母亲太知道我的大小姐脾气了。母亲的厚爱与鼓励犹如冬日里的阳光,温暖了我差点结冻的心。
……
一路走来,特别感谢母亲多年来的心灵鸡汤,让我拥有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