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凤凰

2017-07-21彭晓玲

西部散文选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沱江虹桥凤凰

彭晓玲

凤凰,我又来了。远远地,一眼瞧见那些吊脚楼,似曾熟悉的神秘的气息,裹着沱江水的清凉,绵绵而来。

清澈的沱江,自凤凰城西北逶迤而来,沿古城墙向东南潺潺而下,静卧的古城便有了动感和灵性。河水日日夜夜流淌,会带走了很多,但有些物事不会随滔滔的河水一同流逝。那些与河流有关的性格,也会永远楔入江边人的生命里,化作血气与梦想。比如沱江与凤凰人。

站在沱江边,但见清绿的水草随水飘荡,绿波之下仿佛闪烁着隐忍的微笑,神灵的气息或许早已运行其上。恍惚依稀间,水漫过来,漫过我的脚,我的身子,将我轻轻托起浮在水面上。澄静的天空就在我的头顶,阳光如水,清风如水。我被水包围被水浸润,成了水中的一棵绿草,一尾青鱼,抑或一道水纹……

凤凰古城,背依一峰形似凤凰的山,原本是一座修在大山里的军事城堡,汉人居住城中,星星点点的苗寨散布于周边。时至清代,凤凰镇(镇筸镇)依然实行“屯田养勇”。吃兵粮,用性命挣前途,成为凤凰人的世代传统,直到沈从文的时代。

就在这个初秋,天刚蒙蒙亮,我已悄然行走于古城,走过一条条古老的巷子。石板路,古朴的店铺,已成棕色的木板门,各具情态的招牌,玲珑的红灯笼。没有白天的喧哗,没有白天的浮躁,唯有沉静与安然。走在空荡荡的东正街上,许是昨晚下过小雨,石板路之上浮着湿润润的凉意。偶尔跑过一二个背着书包的孩子,抑或骑着三轮车送货的汉子,车子吱吱呀呀地一路响过,又归于无边无际的安静。我又一次触摸到了古城沧桑的内核,沧桑里透着隐约的奇异,甚至古怪。我缓缓地走着,在古老的气场里载沉载浮。

天渐渐地亮了,古城依然将醒未醒。往前走,穿过一道古老的石拱门,就来到了迥龙阁。走过田兴恕故居时,我叹了叹气,曾经多少次想进去看看,却一再错过。田兴恕曾留在日本参加了同盟会,回国后任职湘西,是同盟会在湘西的核心人物,民国初年主持湘西军政。当然,相比熊希龄、沈从文、黄永玉,田兴恕的名字可能没有那么响亮,但不能否认他也是凤凰优秀的儿女。

再往前走,就到了沱江人家客栈,其质朴而老旧的大门,门前那对石雕的土地菩萨,还有老板包大娘慈祥的笑容,已无数次在我的梦里闪现。若干年前,我曾在沱江人家客棧住过几天,客栈干净清爽,墙、地板、天花板全贴着朴素的杉木板。每天一大早,我就醒来了,侧耳倾听,沱江在窗下涓涓流淌,槌衣棒一起一落的叭叭之声时断时续,更有清越的京剧戏腔婉转起伏。

于是,总是在凉凉的清晨,站在临江的木廊上,但见薄薄的晨雾轻漫于河水之上,隐隐约约地,就在对岸,石板上不少姑娘大嫂在洗衣裳,岸边停靠着一串小木游船,唱戏之人却无影无踪。再往下看看,便是当时有些破败的万寿宫,斑驳的万名塔,还有些藏在沙湾的老木板屋屋顶。

沱江水年年岁岁依旧,河上撑船的艄公却岁岁年年人不同。想当初,沱江作为凤凰惟一可通航的河流,乃是惟一通向外界的水路。多少个或阴沉或明媚的早晨,城中所有为着豪情与幻想奔赴他乡的热血男儿,携着小小的包袱走上了沱江上的一叶扁舟。而入夜时分,多少外出抑或路过的船只纷纷靠岸,码头上一片热闹,客栈也随之热闹起来,演绎着小城斑斓的夜色。

隔壁就是黄永玉的夺翠楼,夺翠楼的名字简直太传神了。我曾长时间站在万名塔前,眺望夺翠楼,如一只将飞欲飞的凤凰,自沱江之滨一层一层地往高处铺展。每层都是单独的古典楼阁,左右都有精致的雕花木窗,倘倚在窗前,朝可观日出,晚可看落霞。此楼为黄永玉亲自建造,虽他不常住此处,却看得很重,曾为夺翠楼写了一副对联:“五竿留宿墨;一篙下洞庭”。真是有些气魄,黄永玉式的气魄。

此时,天已大亮,四处依然一片宁静,我站在沱江人家客栈前,眺望往昔的日日夜夜,却无奈地发现,客栈已成了一家面目模糊的酒吧。我满心失落,折过身来往回走,穿过石拱门,沿着石头城墙旁的小巷缓缓前行。浅红的石城墙上间或长了些杂草,另一侧便是绵延的吊脚楼,小巷越拉越长。行不多久,就到了北城门,出城门就是旧时的码头。旧时的凤凰,也曾是湘西的重要商业聚集地,纷繁的货物走水路运至此处,再流向大大小小的苗寨。厚实的城墙,高高的古城楼,及老城门上斑驳的铁锈,皆在无言诉说着古城纷纭的世事,曾经的荣华曾经的悲欢离合有如烟花扬州般在时间的深处飘零,若隐若现,直至沉入缥缈的往昔。

沿着旧旧的石阶,来到沱江边,清新的水汽挟带着微微的腥气飘然而来。沱江的水为淡淡的青色,淡淡的雾气四处弥漫。两岸参差错落的吊脚楼笼上了浅浅的梦幻,些许的孤独与丑。往下是虹桥,静静地横跨于沱江之上,从容而又超然。我与故人,在某个秋日黄昏,曾靠在虹桥二楼木窗前,俯视沱江水如浅绿的绸缎漫过,曾默默地祈祷,但愿此生静好,默默相守。其实,过后就清醒地知道,春夏秋冬过后,风霜雨雪过后,或将一个人默默地拉着离开了人间的世界,或将之拉到了无希望的境地。虹桥门柱上黄永玉亲撰的对联,曾反反复复地念过:“今夜皓月,谁在回龙潭上,华灯楼船,彩影荡漾,弦歌映山山映水;照眼春阳,廊桥正午十分,醉客雅旅,游侠高僧,靓景如梦梦如诗。”而今想来,满腹凄凉。站了起来,在岸边走来走去,恨自己不能低到泥土里到河水里。

天彻底亮了,一方方敦实的跳岩,如褐色的琴键般铺过沱江。站在河间的跳岩上,四处张望,宛转的沱江、岸边停泊的小船、密密的吊脚楼群、虹桥,江上偶尔浮起的薄雾,演绎着一幅令人沉醉的画卷。

吃过早饭,雨说来就来了。雨里的凤凰,才是真正的凤凰吧,仿佛沉入了水底,捞也捞不起来。像是从文先生写下的每一个文字,湿而且亮,又如鸟儿圆圆的眼睛,永远都怀着某种神奇的使命。嘀嘀答答的雨声里,走进那座带天井的院落。一百多年前,先生也是在一个雨天里降生的。这是一个宿命。

我就站在先生降生的那间屋子里,那张老旧的雕花大床静默无言,隔着窗棂,愣愣地看檐外的雨水。青色的密密的雨,不管不顾地从天而降。先生幼年时的书桌,陈列在进门右首狭小的厢房里,桌面斑驳破损,刻满岁月的痕迹,与此屋里的大书桌隔窗相对,气息相通。六岁时他就进了姨夫的私塾读书,“这两年学堂我学会了什么呢?”“我学会爬树、钓鱼、打鸟、看傀儡戏……总之是一切小痞子会的东西。”每天早晨,他挎着装书的竹篮,乖乖按时出门,没走出两步就把鞋一脱,光着脚跑了,野去了。很自然地,也挨过打,也罚过跪,跪在祖宗的牌位底下,每次要跪一炷香的时间。但囚禁自由的那位严厉的父亲,可能没有想到,任何方法都不能拘束那颗好奇的心。它跳着,以一派率性而为的野气,依然跳到各处去听,去看,去嗅闻。endprint

从长衫少年,稚气小兵,到《边城》作者,高校先生,早年军旅生涯中磨出的虎虎生气,怎么那么快地变成了一派和善慈意,温儒优雅?凝视他求学时经常藏在土地庙里的旧书篮,那张陪他半生的书桌,那台他喜爱的旧式留声机,还有他最后回家乡时和夫人张兆和在金鞭溪留下的合影,想到一个人全部的人生,全部的爱,都浓缩在这些小小的散着木香的器物里,浓缩在黑白的光影瞬间。我对造物者的神力充满敬意,我对生命的无常缄默无言。

当我站在亮亮的天井里,打量来来往往进进出出的人影。一群群人,为了他那些文字里的江水、木楼和爱,巴巴地从天南地北赶来,却只是如过江之鲫,挤在古城的客栈里、酒吧里、小店铺里。他不喜欢寂静,却未必喜欢如此的热闹。

之后,纷飞的雨里,坐木船顺沱江而下,行不多久,从江边一个小码头上岸。沿着曲折的上山小径,去寻先生的墓地。墓地很简单,只有一块一米多高的大石头,听涛山上的五彩石。墓碑没有围栏,没有台阶,只用鹅卵石将地面铺平,除此之外再无他物,朴素洁净。我轻抚大石上淡绿的小字,遥想先生一生逶迤波折,可慨可叹,却独得江河之灵,乃成有情有义的君子品格大家风度。

没有人能像沈从文,怀着那样细密绵长而质朴的情意写生命写爱情。阅读他的小说,那些繁与简、粗与细、婉约与明朗、人性与神性,缠绕交错,曲曲折折生长出集合了“浪漫与严肃,美丽与残忍,爱与怨”的神秘情感。那些翠翠、三三们,那些吊脚楼上的女子和水手,他们全都像这青山上长着的一棵树,清水里游着的一条鱼,依然真真切切地在这里活着,也爱着的。

恍恍惚惚地,走在凤凰古城,每一条幽深的巷子,每一栋或旧或新青墙青瓦的院落,皆在一声声叹息。我在巷子里游来荡去,我甚至不知道,我在找寻什么。我好似回到若干年前,那时古城还安静从容,那时我也漫步古城。

那是天气晴好的深秋,就在昏昏的中午时分,我在小巷里穿来穿去。小巷好似静默于历史的深处,让我忘却了时间。不知不觉间,一堵褚红色的高墙灿然于深宅大院丛中,很有些特别。高墙上排着上十幅浮雕,无非是些花草之类,于斑驳间散发着高贵和典雅。我走了进去,步履间有些迫不及待。

走进过道,光线为之一暗,很快又豁然开朗,露出一个小四合院。院中为一方红砂石石坪,正前方为一字排开三间木屋,雕梁画栋,通体为略呈老旧的红。正中为一圆形月拱大门,拱门四周乃奇异的冰纹花格,两侧全是花格通风木窗。奇的是,木屋外,为长木走廊,立有一米多高的木制栅栏,红里漫了浅浅的灰白。拱门前面,则砌有宽宽的五级扇形石阶,紫红砂石阶。其时,秋阳灿烂,石阶升腾着一层若有若无的红雾,我随地坐到了台阶上。

一转眼,正前方,为一木楼式古戏台,花窗玲珑,飞檐峻翘,地道的大家风范。戏台正中题曰:“观古鉴今”,两侧圆柱上悬挂一副对联:“数尺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千秋人物有贤有黑有神仙。”为宝蓝底金色字,有些鲜艳。再一细瞧,戏台不大,正壁彩绘福禄寿三星,两侧设小木门。于红木墙小青瓦之间,古老而浪漫的气息幽幽而来。

如此典雅的古戏台,是我第一次见识。这偏居一隅的院子,乃称朝阳宫,原本是“湘西王”陈渠珍家的宗祠。每年定期举行祭祀典礼,春有清明会,秋有中元会,冬有冬至会。届时,族人聚集于此,以三牲酒礼行三献礼,仪式十分隆重,还常会上演傩堂戏。

陈渠珍就是风云一时的湘西王,在乱世里挥洒万丈豪情,如今却归于寂然。就在这天上午,从从文故居出来后,辗转于古城小巷,找寻朝阳宫时,却迷失于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未曾找到陈渠珍的印记。但我知道朝阳宫依然在某处,而傩堂戏虽曾盛极一时,可当儒家文化成了中国正统显性文化之后,便转入民间,成为了隐性文化,等待激活。

到达古镇时,已是傍晚,天将黑未黑之际。璀璨的灯火却如流水四处漫溢,以别致而又陌生的方式击打着我。时间仅仅过去几年,走在夜晚的古城,却如同来到热闹繁华的都市。到处都是人群到处都是喧哗,甚至丽江摩梭女孩的披肩店与手鼓店也流落到了此处,还有诸如北京故事等小店,也随处可见。我有些惊愕了,古城的宁静与从容已踪迹全无,凤凰已不是我曾经的凤凰。当耳边传来阵阵震耳欲聋的音乐,看到那些光怪陆离的酒吧招牌,我甚至有些惊慌无措。

胡乱地转到虹桥,又穿过虹桥,来到沱江对岸时,原本宁静的西岸老营哨更是酒吧的天下。一家家酒吧铺陈而去,有乐队,有歌唱,有喝酒、暧昧与奔放,那些喧闹的乐声奔涌而来,真是不知今夕是何夕。走进湘西往事酒吧时,倒有一种意外的安静,如一方静止的留白。依在窗前,倾听黑暗的沱江,倾听灯火里的凤凰古城。很快,我悲哀地发现,安静转瞬即逝,喧嚣从四面八方不折不挠地席卷而来,刹时填满所有的空间,只得狼狈地逃离满天满地的喧哗。

忆起昔日的虹桥底下,众多身穿苗服的苗族女子摆弄小摊,一位老婆婆的锉花摊曾令我不忍移步。那一件件红艳艳的精美的锉花挂在风中,有十二生肖,有花朵,有仙桃,有老鼠嫁女,在风里摇摆着鲜活起来。第二天一大早,我直奔虹桥下的桥洞,来来回回找了几次,虽有苗家女提着小竹篮叫卖鲜花头饰,但那些小摊已无影无踪。顺着城墙往北走,小巷里游人不多,远远地看到一位身穿苗族服饰的婆婆坐在小摊前,急急地奔了过去。就在她的身旁,一溜摆了几只小竹圆盘,亮丽的黄绸布上,摊着些绣花荷包、绣花鞋垫、小孩鞋子等之类。我蹲在小摊前挑挑拣拣,有一句没一句与她聊天,欢天喜地地买了几只绣花荷包。后来,在北城楼上,我又见到了一位老婆婆,安静地坐在角隅里,守着她五彩缤纷的小摊。仿佛怀揣着某种安慰,我悬着的心终于平和了。

在凤凰长长短短的小巷里,在悠悠的沱江两岸,游人如织。他们惊讶于凤凰边城深厚的内蕴,乃至伫立许久,不忍离去。可正是他们携带的喧哗,使得凤凰城陷入无边无际的喧嚣,陷入一轮又一轮清醒与迷离之中。凤凰已不能坚守安静与平和,凤凰人还在坚守吗?我站在虹桥二楼,任怜惜的眼光在古城之上空游走,不能言语,也无法言语。都是这里的,这清波,这江水,这日头下的爱与美。任时光流逝,谁什么也带不走,也不用带走。

选自《美麗乡愁》(中国青年出版社,刘醒龙主编)endprint

猜你喜欢

沱江虹桥凤凰
龙龙草的诗
凤凰飞
凤凰虹桥写生作品赏析
情缘沱江河
游凤凰沱江
一图读懂虹桥商务区“十三五”规划
柳工挖掘机助力上海市虹桥商务区发展
我爱家乡的沱江河
凤凰精选TOP10
无声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