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寿强的散文

2017-07-21

西部散文选刊 2016年3期

一路葱茏一路行

接到女儿的电话,我立即背起行囊,登上开往南京的快速列车。因为使命在身,来不得半点的迟疑和延缓,正如归心似箭一样,我是心飛如箭,牵挂的心早已飞到远在南京的女儿那里!

列车仿佛洞悉我的心思,快速奔驰在广袤的华东大平原上。原野上的风景一幅幅飞快地呈现在你的眼前,又迅速的离你而去,犹如反复放映一部精彩纷呈的平原风光纪实片。凭窗远眺,车窗外迷人的景致让我一度紧张的心情渐渐放松下来。

时值夏末秋初交替时期,田野里绿色仍然是主色调,升腾着勃勃向上的气势和生命的无限张力。地平线上是层层叠叠的深绿色的树木,好似一道绿色的屏障,无边无际,有乳白色的雾霭缭绕其间,显得虚无缥缈,又变幻莫测;一团团,一簇簇的墨绿色是环抱农舍村庄的排排绿树,白墙红瓦的农家别墅掩映其中;翠绿的稻田一垄一垄紧密相连,铺天盖地,组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栽种在稻田四周十边隙地的大豆已经成熟,茎秆和叶片泛出金黄色,远看上去就像给稻田周围镶上了一道金边,真是天设地造、无法比拟的一块巨大的“金镶玉”。

在飞驰的列车上观赏窗外的树木,却别有一番天地。没有让你仔细观察的时空,只有一次欣赏的瞬间,其余都是你的联想和感悟。水杉和松树基本相似,一排排伫立在田埂或大道两旁,就像一对对英武阳刚的仪仗队挺拔而立,一会儿列队欢迎您的到来,一会儿又向飞驰的列车行注目礼,目送着我们去向远方;香樟、杨柳、秋槐等树木都撑着比较大的树冠,尽量给劳作的人们留下大一点的庇荫空间;生长得最为肆意妄为的要数白杨树了,一排排,一片片,无拘无束,特别是临近铁路的成片的杨树林,与极速奔驰的列车相向而遇,就成了模糊一片,就像一幅粗线条的油画,着色简单,用笔粗犷,意蕴深远。这让我想起了梵高的《向日葵》,想起了茅盾的《白杨礼赞》……

列车的左前方闪现出一方水绿色的板块,推到眼前时才发现是一池水菱。粉绿而肥厚的叶片铺满了水面,不留一点空隙,就像一张松软厚实的绒毯,覆盖了整个菱塘。水池中央,有几叶扁舟来回穿梭,上面载着几名少妇和少女正忙着采摘水菱。她们一会儿弯腰从水中捞取菱角;一会儿相互泼水嬉戏;一会儿引吭高歌,因为相距远又隔着车窗,不知道她们唱些什么。从脸上的表情来看,她们是幸福的,惬意的,洋溢着劳动的欢乐!“官壕水落两三痕,正是秋初雨后天,菱荇中间开一路,晓来谁过采菱船。”宋代诗人杨万里这首《七月既望晚观菱壕》的七绝或可真实刻画了时令采菱的生动意境……

列车飞驰,不知不觉已经驶入扬州境内。扬州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建城至今近2500年。扬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商业昌盛,人杰地灵。扬州环境宜人,景色秀丽,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历代文人墨客都与扬州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许多传奇佳话。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已成为离别之情的千古绝唱。“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那景,那情,令人独怆然而泪下。

此刻的广陵大地正以生机盎然的面貌展现在我的眼前。铁路沿线,一面是荷塘葳蕤美景;一面是养殖鱼塘上演的“渔家傲”。荷塘方圆约有100亩之大,粉绿的荷叶像一把把特大的芭蕉扇铺展在水面上,把偌大的荷塘装扮成一个绿色的世界,只有那洁白的、淡黄的、粉红的盛开的荷花亭亭玉立,在绿色空间里轻盈舞动,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傲骨,又有超越物化之外的灵动。另有一方水池被乡野小径间隔成若干个规模不等的鱼塘,就像一张经纬交叉的围棋棋盘。鱼塘四周栽满了绿树,就连池床都种满了不知名的绿草。鱼塘里的增氧机不停地运转着,溅起的水花犹如抛洒的珍珠,晶莹剔透。更有几个鱼塘正在拉网捕鱼,估摸他们要赶在中秋节之前让新鱼上市,能卖个好价钱。尽管听不到声音,但那人欢鱼跃的场景不正是一幅欢乐秋收的美妙图画吗?……

一路郁郁葱葱,一路绿色前行。转瞬之间,列车就到达了江南佳丽地、风雨帝王城——南京。

南京历史悠久,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父孙中山先生对南京有一评价,“……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终遇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

列车行驶在南京长江大桥上,汽笛长鸣,奔腾向前。隔窗瞭望,浩瀚的长江,波涛汹涌,漫无边际。长江上的万吨巨轮和一队队运输船队小如蝇蚁,就像夜观天空,只是繁星点点。“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不知是巧合还是程序设定,车厢里播放出豪迈、激昂的《长江之歌》,把我们对长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是的,长江如同黄河一样是孕育中华民族文明的母亲河,没有长江之水的滋润和哺育,就不可能有6000多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过了长江大桥又是一个绿色的天地,因为南京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7平方米,在全国位居前三甲,南京为全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

正在遐想之中,后排三个小青年的谈话声飘入我的耳际。后排坐着一男两女,从她们的谈话听出了大概的意思。他们都是在校大学生,今天是周末,相约去南京聚会,更重要的是要为男生饯行,因为那个男生已经通过了入伍体检,即将戎装加身。可能那两个女孩都心仪男孩,言谈之中充满了关切和怜爱。既担心他投身军旅是否受得了那份辛苦,又为他放弃所学专业而当兵入伍感到可惜。可男孩的一席话却掷地有声,不容置疑。“从小我就有当兵的梦想,我觉得作为一个男人,身着一身戎装,肩扛一杆钢枪,守卫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那形象是多么威武雄壮,那情形会令多少人羡慕有加。现在我长大了,是实现梦想的时候了,这次应征入伍,就是要让我的青春、我的梦想在保家卫国的军旅征程上闪耀光华。”两个女孩见男孩主意已定,就不再劝阻了,而是相继表示一定全力支持他的决定。是呀,这些小姑娘、小伙子的青春正葱茏,他们有大把的青春、大把时间去选择,去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只要坚持不懈,努力不断,就能事随人愿。有梦想的青春是最美丽的青春!

列车在前行。这次我赴宁的成因,就是女儿要当母亲了,我要当外公了。电话打给我的时候,女儿已经进入南京妇幼医院的待产室。女儿是08年成家的,结婚以后一直忙于工作,今年好不容易怀上了,却已列入大龄孕妇行列,风险比较大,我和她母亲的心一直懸着,始终不敢放下。现在进入临产阶段,我们的心揪得更紧了,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其实这次女儿怀孕,我们除了担心,还有的就是喜悦,因为女儿即将经历为人妻,为人母的所有的艰辛历程,完成一个女性所肩负的一切神圣使命。女性、母亲之所以伟大,就是在人类生生不息的繁衍和发展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职责,作出了无与伦比的牺牲和贡献。俗话说,“养儿才知父母恩,”我想,更深层面的意义就在于: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会给女儿的生命之旅注入一股强劲的动力,升起新的希望风帆,承担起一份责任和担当,引领女儿,由稚嫩走向成熟,由感性王国迈向理性王国,实现人生旅程的一次质的跨越。生命就是一个奇迹,她蕴藏着无法估量的力量,她寄托着期望与梦想。生命就是希望。

我钟爱绿色,我欣赏绿色葱茏的美好景色,因为绿色就是生命色彩,绿色就是茁壮生长的色彩,绿色就是梦想的色彩,绿色就是力量的色彩!这次我的南京之行,一路绿色相伴,是一次生命张扬之旅,是一次梦想之旅,是一次灵魂荡涤之旅。

到了南京,我不知是怎样走出南京站,又是怎样赶到南京妇幼医院,赶到女儿病房的。心中既是惴惴不安,又是期盼已久,希望第一时间就能见到女儿。刚到病房门外,一声嘹亮的婴儿啼哭声传了出来,只听到爱人喜滋滋夸赞道:“这小子声音特别响亮,长大了肯定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哦,生了,我的外孙平安降生了!我感到我的生命之树又爆出了新芽,我的生命航程又亮起了新的曙光,一个美丽如画的希望正向我,正向着我们频频招手……

平淡“有”奇

今年春天去了趟兴化,有幸欣赏到当地闻名遐迩、一年一度的菜花节。路上游人摩肩接踵,车队犹如一条首尾不见的长龙,缓缓蠕动,人流、车流,川流不息,从兴化县城到菜花节景区整整蠕动了三个多小时。兴化在整个江苏排名处于中等偏下,在我的记忆里,兴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风景和人文景观,可是这会儿,不知是慕名而来,抑或是时令宜人,前来观赏菜花节的真是游人如织。

好不容易进到景区,打眼一看,真的惊呆了,刚才由于堵车、拥挤而产生的烦躁和埋怨一下子荡然无存了,人的整个身心都被眼前的美景所俘获,为之震撼!登上20多米高的瞭望塔,满眼望去,全是金灿灿的油菜花,漫天遍野,无边无际,仿佛置身在一片金黄色的汪洋之中;坐上木质结构的游船,一边穿行在花海之中,一边聆听着船娘悦耳的行船调。“船在花中行,人在花中走”,好像进入了一个欲梦欲仙的世界。

平视菜花节的良性效应,感慨良多。

感慨之一:平凡不等于永远平凡,平凡往往孕育出不平凡的奇迹。油菜花,在春天里,在田野上随处可见,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玫瑰的浓情蜜意,也没有蔷薇的芬芳艳丽,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种花了,就如同开在山涧、路旁的乡间野花一样,质朴、平实、不起眼。可它又实实在在存在于这大千世界之中,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当它张开花蕾的时候,会给世间增加一点金黄的色彩;当它作为时蔬时,又会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碟小菜;当它结实终老时,又会榨尽自身的精华,为人们提供不可或缺的油脂。一株油菜花没有高贵的身份,只是一种平凡的小花,可是由无数株油菜花抱团组成一体,就能创造出奇迹,创造出今天的辉煌。兴化现在每年的菜花节大概能吸引一百多万的佳宾游客纷至沓来,直接创收2亿多元。因之在餐饮、住宿、交通等消费环节上所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难计其数。

感慨之二:要耐得住寂寞,奇迹是积累的造化。兴化属里下河地区,是江苏全省境内最低洼地区,一片水汪。久远年代,当地农民为了改变开门便是水,出门便是船的水网生活,将河中泥土捞出来,一点一点堆起来,堆成垛田,然后撒上种子,种上油菜和其他农作物。日积月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的这种千岛景观,兴化菜花节又叫千岛菜花节。细想一下,如果没有当地农民的奇思妙想,没有他们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劳作,怎么可能形成今天这样奇丽的景观呢?任何的成功都离不开点点滴滴的积累。

感慨之三:成功是奖励给有准备的人的一杯佳酿,也是“有为而治”的派生效应。油菜花一种平凡小花,多少人对它轻贱有加,多少人对它熟视无睹,但兴化人却独具慧眼,对油菜花高看一眼,因地制宜,利用千岛垛田,把油菜花做成了一篇大文章。在全国油菜花十大著名景区中排名第二,兴化也因油菜花脱颖而出,享誉全国。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针对劳民伤财的时政提出“无为而治”的观点,事实上这是一种消极遁世的思想在作祟。纵览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每一小小的进步都离不开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努力和拼搏。创造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的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要进步,都离不开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十八大提出了中国梦,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国梦的实现,努力工作,贡献力量。我以为借鉴兴化人的这种精神,这种智慧,奋力前行,中国梦一定会在我们这个时代梦想成真,在世界民族之林,充分展示炎黄子孙的巍巍雄姿!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月亮在莲花般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每当这优美的旋律流淌在耳边,眼前就会展现出一幅灵动的水墨画,月亮高高挂在天上,银色的光辉洒满大地,夏收季节的谷草堆得像山一样高,一垛一垛的。晚风习习,人们铺开一张竹席或是搬几张小板凳,围坐在高高的草垛旁边,一边纳凉,一边聆听老人讲故事,讲过去的事情。每每这时,孩提时代的我总是依偎在妈妈的怀中,在凉爽的夜风吹拂下,在一片蝉鸣蛙声里,在母亲娓娓叙说中,慢慢进入美丽的梦乡。这首歌尽管有些悲情,告诫人们不要忘记悲惨的过去,但她那优美的旋律,以及由此营造的恬谧、放松的意境,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就像窖藏多年的老酒,越喝越醇厚。

如果说世间有什么神奇的宝物,那么我要说音乐就是其中之一。音乐的魅力简直太神奇了!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微观到一时一刻,宏观到一个时期一个时代,音乐都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一文中的名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可以戲说为有史以来打击乐对中国战争影响的最早记载。中国民族解放战争和民主解放战争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最为著名的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那激情澎湃的旋律,高昂雄壮的节奏,像战鼓,像号角,鼓舞和激励着亿万万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浴血奋战,一往无前,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上,因为《义勇军进行曲》的特殊功勋,将其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从《义勇军进行曲》诞生,至今已过去大半个世纪,但只要那熟悉的旋律一响起来,那庄严神圣的感觉立刻充满全身,随时准备为捍卫祖国而奋勇献身!

何谓音乐,母亲说音乐就是心灵的窗户。瞎子阿炳,双目失明,可他创作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却蜚声海内外。作品以音乐语言讲述一个流浪艺人辛酸悲苦而又充满坎坷的一生,既有如诉如泣的倾述,又有灵魂深处的呐喊和抗争,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1985年,此曲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排列榜首。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曾说过,这首曲子,应该要跪着听的,可见《二泉映月》魅力之大。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一生中创作了很多伟大的传世之作,成为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就在他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他以顽强的意志,澎湃的激情,写下了不朽名作《第九交响乐》。如今,此曲已成为欧盟的盟歌。音乐无国界,无论是阿炳的《二泉映月》,还是贝多芬的古典巨作,都是他们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音符,都是拨动心弦发出的颤音,都是真挚情感的凝结。为此,才为之震撼!

什么是音乐,女儿说音乐就是一双隐形的翅膀。台湾音乐人张韶涵一曲《隐形的翅膀》,因为其通俗易懂,积极向上,成为传唱大江南北的励志歌曲。“我知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我知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当我们荡起青春的双桨,向着梦想的彼岸,开始人生航行的时候,难免不会碰到暗礁险滩,碰到狂风恶浪。命运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人们的意志,是退却,还是继续前行?每当这时,女儿不是急着做决定,而是静下心来,听听音乐,神奇的音乐总是给她信心,给她力量,帮她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带着她飞过困惑,飞过绝望,飞向理想的远方。大学毕业后,女儿一直在上海打拼,发展到今天,事业小有进步。她经常趴在我的背上撒娇:老爸请放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会好好努力,一定会撑起任我自由翱翔的一片天!女儿的成长是否与音乐有关,我不知道,可我耳畔又响起《隐形的翅膀》那温暖向上的旋律……

音乐到底是什么,爱人说音乐就是生活。音乐世界就是大千世界,生活里有什么,音乐都能一一折射出来。我们曾高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少先队队歌,系上鲜艳的红领巾,开始长达十年之久的学生时代;我们伴随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毛主席语录歌,奔向农村广阔天地,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度过了六年的知青生活;我们就象庆祝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一样,在1976年十月“文革”结束的欢庆歌声中,踏上了回城之旅。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事业让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重新确立了新的社会坐标,在《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歌声中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大约在冬季》、《心雨》、《迟来的爱》,等优美歌声引领我们认识了彼此,继而在神圣的《婚礼进行曲》中步入婚姻的殿堂。一首《爸爸爸爸亲爱的爸爸》欢快诙谐的歌曲陪伴我们的女儿降生到这个世界,从呀呀学语一直到长成婷婷玉立的大姑娘;女大不中留,一曲甜美的《牵手》牵引着爱女和她的如意郎君一起飞进了他们远在上海的爱巢;岁月如梭,当银灰色爬上两鬓的时候,我们手拉着手,一边吟唱《最浪漫的事》,一边谋划人生精彩的黄昏。生活如歌,音乐歌颂鲜活动人的生活!

音乐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音乐陪伴我们一起喜怒哀乐,给我们无穷无尽的愉悦和享受。从低谷走向高峰,从愤青走向成熟,从浮躁走向淡泊,欣赏音乐是最健康的理疗。让音乐与我们同行,让人生奏响出彩的华章。

我和玉龙雪山有个约定

远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一次出差去云南。那时是计划经济时期,木材是生产生活资料中不可或缺的大宗物资。当时我在物资部门工作,到云南出差就是调运木材。经过公共汽车、火车、卡车一个多星期的交替换乘,途径7个省市自治区,终于从江苏海安抵达云南丽江。由于连续几天的日夜兼程,没有休息好,整个人一天到晚都是晕晕乎乎的,怎么都提不起精神来。

安顿在丽江市委招待所,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除了吃饭必须起床,其他时间就是卧床,想把一星期缺的觉全补回来。服务员见状,劝我去逛逛丽江古城,去看看玉龙雪山。心想,也是,越睡越想睡,就像睡不醒了,不如出去走走,也许就不会嗜睡了。

我信马由缰来到自然古朴的丽江古城,一股清新甘甜的山风扑面而来,精神顿时为之一爽。徜徉在五花石铺就的石板街上,仿佛穿越了几个世纪,眼前呈现的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民俗风情和久远的意境。

丽江古城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丽江古城,因其极像砚台,又称大砚古镇。始建于宋末,兴盛于明朝。城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人口近3万人。其中70%为纳西族。据传,原先生活在西藏的一支羌族人,不堪当地的恶劣环境,南迁到丽江,因玉龙雪山终年流水不断,气候四季常春,宜人宜居,从此定居下来。又传,纳西族人大都是从安徽移民过来的。古时候,封建王朝,为了惩戒犯罪的臣民,将他们发配到蛮荒地区。移民到丽江来的应该是从安徽发配过来的,以丽江多以徽式建筑为证。不过就现有的资料还无从考证,还是留待以后让历史来验证吧。

丽江古城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是一座至今还存活着的文化古城。丽江是当地地质地貌变迁的活化石。铺设街道石板路的五花石全是从附近山上采集打磨而来的,虽经一千多年的风雨洗刷,那石板上的纹路和色彩,依然在向人们诉说着遥远的过往,诉说着茶马古道的兴衰;丽江是古老建筑艺术的活化石。古城三山为屏,一川相连,依山就水,错落有致,一派徽式建筑临河临街而建,配以延续至今的一套古老的供水系统,做到户户清泉流,家家垂青柳,既有水乡之容,又有山城之貌,委实巧夺天工;丽江是先祖文化艺术的活化石。距今近10个世纪的中原古乐在丽江,在纳西族找到了归宿,一直传承至今,并且演变为纳西古乐。东巴宗教、东巴象形文字诠释着纳西族与自然,与社会的美好图腾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白沙壁画以其别具特色的绘画艺术风格和珍贵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绮丽瑰宝,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芒;

现在对丽江的所有的认知都是后来从报刊和影视资料中获取的,对当初没有好好领略丽江的风土人情,好好欣赏丽江的秀美风景而感到懊悔;借用苏轼的一句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原先对丽江不识不敬致歉的一种托辞吧。

那天走马观花走过了丽江古城,沿着正北方向,往玉龙雪山进发。其实我是一个方向感极差的人,究竟是不是依南朝北,没有十分把握。走了一段路程,发现前方没有什么高山,远望过去云遮雾绕的,雾蒙蒙一片。我开始怀疑起来,是否方向搞错了,还是路走岔了?踌躇不前。看到路旁有一家照相馆,就想过去询问一下。一进门就看见墙上、橱窗里陈列着一幅幅玉龙雪山的风景照,心想,这下来对了。店员告诉我,玉龙雪山就在前方。走出店门,眺望远方,还是没有见到任何高山,正在茫然。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我突然向上仰视了一下,啊!

只见云端之上,一座座挺拔的山峰白雪皑皑,高耸入云,既像一列列下凡的天兵天将,高举尚方宝剑,驱妖降魔,威风凛凛;又像一条横空出世的巨龙,上下翻腾,左右挪移,腾云驾雾,威猛无比。随着云雾和山岚的飘移,玉龙雪山时隐时现,千姿百态,变幻莫测……

正是应了那句老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心中别提有多高兴了。仰望着耸入云霄的玉龙雪山,我为她的峻峭伟岸所折服,又为她的晶莹剔透所神往,我兴奋之极简直到了雀跃的地步。我加快脚步,急不可待想要立刻登上玉龙雪山,可是路人告知,目前玉龙雪山还没有开发,这里距离山脚下还有10多公里,没有公路,要靠马车拉,才能到达。这一番话,犹如一盆凉水从头浇到脚,让我心灰意冷,只好悻悻而归。未能攀登雄伟的玉龙雪山,心中终究有些遗憾。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回宾馆的路上,不时有电筒的灯光闪过,或是有口弦、三弦声遥相呼应。巧遇同宾馆的客人,他说这是少数民族的少男少女相约去参加篝火晚会,一同去见识见识?不由分说,就拉着我往近处一座小山跑去。

这座山并不算高,但爬到山顶还是气喘吁吁的。山顶有一个约200平方米的平台,中间已经燃起一堆篝火,火苗呼呼只往上窜。有一群白族、彝族、纳西族的青年男女,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手拉着手,伴着三弦、口弦、芦笙等乐器弹奏的旋律,边唱着民歌,边围着篝火跳起了赶街舞,“三月三,好风光……”月光,篝火,轻盈舞动的身影,是一幅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美妙图画!正在遐想之中,猝不及防,这些小伙子小姑娘一下子把我们围起来,连拉带拽,邀请我们和大家一起翩跹起舞。刚开始是被动的,就像被绑架似的,又拉又拽,围着篝火转圈,后来,渐渐就有了感觉,随着乐器流淌出来的旋律,双腿会自觉不自觉地舞动和跳跃,到后来,不知是因为“赶街舞”动作的简便,还是因为环境的熏陶,人的肢体和心理都和旋律达到空前的默契和一致,人和音乐已经融为一体。篝火晚会是云南少数民族少男少女愉悦身心、谈情说爱的一个传统载体,从相识、相知到走进婚姻的殿堂,都是通过一次次舞会来实现的。一见钟情,或是情投意合就会悄悄离开大家,躲到树林里,找一个僻静的地方,互诉衷肠,互赠信物,私定终身……篝火越燃越旺,火光映红了一个个年轻的脸庞。个个神采奕奕,绽放着幸福的笑容,燃烧着青春和活力。借着月光向北望去,玉龙雪山已经隐入云层,大概不忍偷窥俊男靓女的激情喷张。

记不清何时回到宾馆,一天的经历富有传奇色彩,让人流连忘返。

告别丽江是在一个晨曦初露的清晨,公共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向上盘旋,车窗外,朝露晨雾迷迷蒙蒙,能见度不到20米。伴随着爬坡的轰鸣声,汽车螺旋上升,不知过了几个时辰,终于抵达顶峰。到了山顶,太阳公公刚刚睁开睡眼惺忪的眼睛,先是粉红的霞,然后是橙红,继而是桔红,最后是艳红,瞬间,太阳公公慈愛的笑脸一下子闪出地平线,一扫灰黑色的阴霾,把温暖的阳光洒向山谷,洒向森林,洒向江河,洒向大地的每个角落。放眼窗外,美不胜收。沐浴在朝霞和阳光之中的群山峻岭,仿佛漂浮在云海之上,洁白的山岚和朝雾,不断翻腾云涌,把高山和森林紧紧缠绵在一起,恍若仙境。北望玉龙雪山,好像与我们比肩而立,触手可及。玉龙雪山就像一艘庞大的、银灰色的航空母舰,航行在无边无际的云海之中;又像一条侧卧小憩的巨型玉龙,随着云雾的升腾弥漫而轻摇慢漾,孕育和期待着新一轮的呼啸与腾飞。极目远方,群山俊美,林海波涌,云蒸霞蔚,如诗如画……由于主客观原因,这次未能登上玉龙雪山,真有点抱憾而归,我面朝北方,暗下承诺,下次再来,无论多么艰险,都要和玉龙雪山来一次亲密接触,全方位地领略玉龙雪山的阳刚风范、绰约风姿。

尽管这些画面,已经远离30多个春秋,神奇的是至今还异常清晰地萦绕在脑海。玉龙雪山和丽江古城堪称人间仙境,追根溯源,是先有玉龙雪山,还是先有丽江古城,确实无案可稽,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玉龙雪山的美,丽江古城的秀,完全是纳西族人、丽江人依靠勤劳聪慧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是他们崇尚自然,文明风尚的神奇造化……纳西族人一直尊崇天为爹,尊崇地为母,尊崇树木为舅,像尊敬长辈一样,尊崇自然,亲近自然,就能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长。去末今初,从北京一直到江苏的大部分城市都被雾霾笼罩,到目前为止,还未找到雾霾的成因和根治途径。我在思考,在加快推进现代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我们希冀实现的现代化,必须是绿色的现代化。玉龙雪山和丽江古城,能够完好保留至今,并且成为我国和世界各国游人向往之地、必游之旅,靠的就是丽江人一直坚守的生态生存法则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要发扬光大丽江人崇尚自然的文明风尚和优良品德,创造美好生活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享受自然与尊重自然规律并重。要彻底消除雾霾,重见蓝天、白云、满天星,首先要驱除心中的雾霾,驱除观念上的雾霾,真正和大自然友好相处,用我们的辛勤劳动,建设一个没有污染,没有猎杀,没有公害,文明富裕的美好家园……

玉龙雪山,我们会再次相见,而且为期并不遥远……

难以忘却的“痛”

清晨,驾驶着爱车,迎着初升的太阳,奔驰在上班路上。新的工作单位距离城区约有10多公里,快时一刻钟,慢时至多半小时就能赶到。每天我都优哉游哉,边开着车,边欣赏着窗外美景。尽管一晃而过,但那蓝色的天,白色的云,绿色的田野,无不彰显着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打开车载音响,江苏交广网的“脱口秀”节目便如期而至,据说这档节目在全国,乃至有华人的地方都有不小的影响力。女主播俏皮可爱,清纯甘甜;男主播打科插浑,幽默风趣。普通话、南京话穿插其中,交相辉映,大有穿越的感觉,确实给孤寂的车族生活带来些许愉悦和享受。

今天他们别出心裁,聊的话题是:父母给予的最难忘的一次“痛打”。这种经历有人有过,有人从没有过尝试,因人而异,因家庭而异。正如托尔斯泰的《安拉.卡列尼娜》书中所说的那样:“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每个人被父母“痛打”的原因和经历,都各有各的“实况”,没有雷同。正像世间的树叶一样,绝没有相同的一片。

让父亲痛快淋漓揍了一顿是源于一次出格的恶作剧。大概我八岁那年,当时家里很穷,父亲在一个基层供销社工作,薪水不高,却要维持父母和姊妹5个一家7口人的生活。5个子女中父亲最看好我,把我带在身边,在当地的一所小学读书。放学回家,或是节假日都可以在供销社里玩耍。那时是商品短缺和计划经济时期,供销社掌握着农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分配销售生杀大权,吃香得很!那夹杂着烟酒、糖果、火油、肥皂、茶食等各种气息的气味“大杂烩”弥漫了供销社的每个角落,就是吃不到、摸不到,闻一下这气味也就感到满足了。有一个爸爸在供销社工作,同学们对我羡慕有加。妈妈说起那时候,夸我长得特别俊,一个典型的“小帅哥”,白白净净,圆圆的脸庞,高高的鼻子,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一眨一眨的,加上学习成绩好,嘴又甜,特别招人喜欢。那时的我感到特别的骄傲和自豪。也许是乐极生悲吧,一次我花了一分钱从供销社的刘叔叔手里买了一块糖,我一边含着糖,一边和同学玩“跳疆”游戏。所谓“跳疆”,就是用粉笔在地上画上格子,也就是“疆界”,然后,单腿跳格,跳出界或是双脚落地都算输,反之则为赢。那天,我刚跳一格,“格蹬”一下,含在嘴里的糖就滑到肚里去了。怎么刚买的糖,还没吃几口,就没有了?怎么办?我用眼睛四下里一扫,立即计上心来。我看到司磅员用以记数字的粉笔,又摸了摸口袋里包糖块的糖纸,于是我把这两样东西组合起来,整合成一块新糖果。拿着新包装的“糖块”,我找卖糖的刘叔叔要求调换一块牛奶糖,刘叔叔看都没看,就把我给他的糖扔到玻璃糖罐里,然后从另一个糖罐拿一块奶糖递给我,并且叮嘱:“好好玩,不要碰着,注意安全!”接过刘叔叔给的糖,我立即迫不及待地剥开糖纸,把奶糖扔进嘴里,谢过刘叔叔,就飞一般地逃离柜台。我嘴里吃着糖,心里暗自庆幸“杰作”没有败露。还没等我得意完,老爸就阴沉着脸,出现在我面前,低吼一声:“跟我回去!”也是活该我倒霉,那天我刚离开,一个小朋友就来买糖,刘叔叔就将那块“糖”给了他,小朋友把“糖”纸一打开,所有的一切都大白于天下。刘叔叔立刻想到了我,所以他第一时间就到我爸那儿告了黑状。那天我着实被老爸收拾了一顿,腮帮子、手掌、屁股全被尺板抽得通红,一杠一杠的。老爸根本无视我撕肝裂肺的呼叫,一边死命抽打,一边和我谈“诚实”,谈“品德”,谈“为人”。想起那场“痛打”,我的臀部就会条件反射似的隐隐作痛,难以忘怀。

我的父亲是92岁仙逝的,同样不能忘怀的是父亲的慈爱。父亲一生辛劳、节俭,不抽烟喝酒,也没有其他的嗜好,不讲究吃穿,有好的东西全让给我们。父亲工作的地方离县城有10多公里,他不会骑自行车,当时也没有公交车,每次回家全凭双脚走过来。每天下班踏着落日暮霭走着回家,每天凌晨披星戴月赶着去上班,风雨无阻。走一趟用时两个到两个半小时。父亲是55年公私合营后到供销社工作的,80年代中期退休。前面忽略不计,光计算这30年10950个昼夜所走过的路程就不计其数,我不能精确计算父亲所走过的里程,但我能肯定父亲脚下走过的路,加起来,一定能走遍全中国。父亲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读过几年私塾,学过徒,当过账房先生。父亲勤勤恳恳一生,可他也有出彩的地方。16岁时,也就是解放前,在上海《大公报》发表了一篇短文,稿酬是一本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和10块光洋。当时一块光洋能买三担大米,即300斤。真是“一鸣惊人,”那时在家族,在街坊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真正的“光宗耀祖”。后来“文革”期间,也因为此,父亲被打成“反动的学术权威”,吃尽了苦头。父亲还有一个特长,就是算盘打得溜溜转。在供销社的时候,每到月底或是年终关账,领导都要把我父亲请去,不然就关不了帐。父亲说,不管是多一分还是少一分都是“混账”,肯定有错。父亲打算盘,不看算盘,只看帐,“滴滴嗒嗒”一阵,结果就出来了,不用复核,同事私下里都称他为“神算”。这些都是父亲值得我们敬仰的理由之一。至今让我困惑的是,这么一位慈爱的父亲,那时竟为一块糖的恶作剧对年仅8岁的我大打出手?思来想去,结论还是望子成龙和恨铁不成钢的意识所致,不得不痛下“狠手”。

年初,电视和网络都报道了一则消息,一对年轻的父母用铁丝捆绑自己调皮的女儿,直到抽打致死;又一则报道:一个后妈虐待年仅10岁的女儿,不仅不让吃饱饭,而且要做很多家務,稍不如意,就要遭来一顿暴打,甚至用烟头烫伤女孩的手臂和屁股,真是惨不忍睹。

最近,我的一个朋友刚从德国旅游归来,给我们讲了许多德国的风土人情,其中有一个情节引起了我的关注和思考。一天他们来到美丽的莱茵河畔,观赏欧洲这条流经国家最多、流域最长河流的绮丽风光。导游正滔滔不绝介绍莱茵河的历史成因和美妙景致,突然,导游中断了讲解,让大家稍等一会儿。旅游团的客人都不明白,只见导游小步快跑,来到一个正在河边玩耍的小朋友身边,弯下腰和小朋友讲了几句,就急着赶回来了。有人询问导游,是您的孩子吗?不是!那您去找小孩子干什么?导游答道,我看到小孩正把纸屑抛到河里,所以我赶紧赶过去,告诉他不能把纸屑和杂物丢到河里,从小就要有环保意识。每个人都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无论是小孩,还是成年人,在这良好的环境中都能获得提升和成长。

是的,导游的一番话,揭示了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只有内因和外因的有机结合,才能发生良好的反应,实现质的飞跃。在教育方面,中国一直沿袭一条古训:棒打出孝子,惯养忤逆儿。这里有一个误区,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必须在棍棒之下才能完成。强制大于说教,大于引领示范。其实,要让儿童身心获得健康成长,需要的是远离棍棒,更多的是需要家长和成年人的循循善诱、率先垂范,以及良好社会环境的熏陶。试想一下,如果当初卖糖的刘叔叔能够及时发现那块“糖”的秘密,并且慢声细语和我讲清“诚实为人”的道理,也许就不会成就我的“杰作”,也就不会有那一场“痛打”;如果那一对年轻父母,呵护多于冷酷,耐心多于急躁,通过自身的良好行为,影响教育女儿,可能就不会酿成今天的悲剧。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自然人文教育也是源远流长。重新审视、考量,积极吸收人类文明成果,是复兴中华民族,再展中华灿烂文明的必由之路。多一些关怀,多一些呵护,多一些身体力行,多一些亲情互动,远离棍棒,杜绝棍棒之“痛”,必将把中国的人文教育引领到一个新的境界,创造新的辉煌。

雪的记忆

炎炎夏日,忽然想到了雪,并不是所谓的“反季节”思维,而是因为,在我的脑海中,有着对雪太多太多的记忆……

孩提时代,雪是一个童话。

小时候最喜欢下雪天。白色的雪花漫天飞舞,很快就给大地裹上一层银色的素装。厚厚的雪“毯”,洁白而松软,就像外婆蒸年糕的糯米粉撒满田野。飘洒的雪花肆意飞扬,宛如无数纷飞的白羽毛,充斥天地之间,整个空间神秘而萌动,只要借助一点力量,就会飞翔起来。雪停了,天放晴了。穿着小花袄,围着花围巾的小姑娘忙着滑雪,堆雪人,就像一群彩蝶在银色的世界里翩跹起舞;戴着绒线帽,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的小男孩忙着滚雪球,打雪仗,一边追逐,一边“咯咯……”笑过不停。参与其中的大人们被这烂漫的童趣和欢乐深深感染了,乐得直癫。要是大年三十下雪,那更是孩子们梦寐以求的了。慈祥的外婆会陪伴一整天,先是讲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然后和大家一起唱儿歌,“雪花飘飘,馒头烧烧,腊肉炖炖,吃吃睏睏……”外婆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裹过脚。只见她撑着三寸小金莲忙里忙外,一会儿工夫就做了很多好吃的。吃着外婆做的可口饭菜,望着窗外飞舞的雪花,心里别提有多美了。到了子夜,外婆又变身为圣诞老人,拿出千针万线缝制的新衣服,给我们一一换上,然后一人塞一个红包,也就是守岁钱。尽管只是纸帀二毛钱,可在当时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那时觉得,天底下我们是最幸福的人。其实,外婆的一生含辛茹苦。十岁当童养媳,三十多岁就生育十胎,夭折七胎。外公去外地营生,另取妻室。外婆至此终身未嫁。外婆靠拾掇菜园子和给街坊缝补浆洗赚取生活费,终于把三个孩子拉扯大,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外婆慈爱,总把好的东西留给孩子,留给他人:外婆以苦作乐,从不向命运低头,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直到91岁仙逝。全家上下十分爱戴和敬仰外婆。我更觉得外婆是从童话里走出来的圣诞老人,带给我们很多幸福和快乐。

知青岁月,雪是一个温馨的故事。

七十年代中期,席卷全国的上山下乡运动把我裹挟到县里的一个边远小镇。下插的那个生产队不仅贫穷,而且缺少劳动力。我们到了那儿就成了一等一的劳动力。挑粪、挑稻(麦)捆、挑河、耕地、挖墒,只要是苦力活都得上。天麻麻亮就得起床上早工,白天不要说,晚上还要披星戴月上晚工。那时候,特能吃,一天能吃下二斤米做的饭;也特能睡,随便往什么地方一靠,就能呼呼入睡。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快把人累趴下了。幸好有下雪天。一到下雪天就不要上工了,就像老天爷故意给我们放工一样。我们会立即冲进雪天里,踏着积雪,跨过冰冻的小河,挤进河对岸一间茅草屋。草屋的主人比我们大几岁,我们称他为姜叔。姜叔与我们不同队,但与我们相处得很好。只要到他那儿玩,他就像变魔术似的变出好多好吃的东西招待我们。记得那天晚上,外面风雪交加,屋内温暖如春。姜叔用屋梁上晾干的黄芽菜和当年新收割的粳米,煮了一锅黄芽菜饭,然后把棉籽油熬热,浇到饭上,顿时油气蒸腾,满屋飘香。吃着热腾腾的黄芽菜饭,就像饱餐美味佳肴,浑身的寒冷和饥饿都荡然无存。最为享受的是每次跟姜叔接触都会获益匪浅。有时讲故事,有时讲当地风俗人情,有时讲轶闻传奇……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帮我们明晰处事立命哲学,分享为人之道。姜叔至今孤独一人,听说前年进了社区养老院,安度晚年。今年春上专门去了一趟乡下,可惜没有碰见姜叔。但他那间温馨小屋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

人生征途,雪是一个炼钢的熔炉。

夏伯瑜,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他是中央电视台“挑战不可能”娱乐节目的挑战嘉宾。今年66岁,头发花白,但两眼炯炯有神,精神矍铄,脸上基本看不到一丝皱纹,看人总是微笑着,露出一口完好无损的白牙,还夹带着一点憨厚。不难发现,他的身体素质非常好。他挑战的项目是徒手攀岩7.5米。评审嘉宾和观众似乎对他挑战项目的难度有些不以为然,当他在一片唏嘘声中脱下正常行走的假肢,换上攀岩的假肢时,台上台下全都惊呆了。仿佛时间和空间都凝固了,场内鸦雀无声。人们屏住呼吸,密切关注着他的攀登。每攀上一个高度,观众都由衷地为他高兴;每次踩空,观众的心都被提到嗓子眼,担心出错。夏伯瑜在观众的关切之下,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攀上了岩顶。当他拔下岩顶的小旗帜挥舞致意的时候,观众一下子沸腾了,纷纷站起来向他表示祝贺。这时候主持人才向观众揭开了谜底。夏伯瑜40年前就是国家登山队的运动员,主攻喜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经过多年的准备,那一年他们顺利登上喜马拉雅山7600米的山峰,只差200米,就能问鼎珠穆朗玛峰。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意外。一位藏族队友不小心丢失了睡袋,夏伯瑜毫不迟疑地将自己的睡袋让给了队友。后来连续几天大雪酿成雪崩,队友得救了,而他因为失去了睡袋的保护,造成严重冻伤。为了保住生命只好实施了双腿截肢手术。不久,他的队友都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可是在英雄行列里没有夏伯瑜的身影。夏伯瑜身残志坚,一直没有放弃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梦想,坚持锻炼身体,先是从假肢走路开始,然后是假肢攀岩,四十年如一日。他初步决定明年将以假肢攀登珠穆朗玛峰。这时候,当年那些朝夕相伴的登山队队员一下子出现在舞台上,这些年过或接近70的老人意外相逢,久久相拥,喜极而泣。全场无不为之震撼,无不为之动容。场内嘉宾和观众一律起立,向夏伯瑜,向这些老英雄们鼓掌致敬!掌声经久不息……人生当意志如钢,生命不息,攀登不止……

雪,洁白无瑕,晶莹剔透,总是与美丽和美好紧紧联系在一体……

春之祭

缤纷的柳絮、五彩的花卉、杂陈的鸟鸣,无不彰显着春的生机和活力。沐浴着烂漫的春光,心里由衷感叹:春光无限好!人生同样有着四季分明的季节,有暖春、有酷夏、有寒秋、有严冬。可是在父亲的世界里好像从未有过春光灿烂的时刻,一直艰辛相伴。

父亲离我们而去已经好多年了,可父亲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眼前。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或是思想放空的片刻,总在心里和父亲对话……诉说母亲和后辈们的生活变迁,讨论人生的个中滋味……

父亲,敬爱的父亲!您的一生本不应该这样平淡无奇,应该同样拥有春暖花开的艳阳天……

父亲七岁丧父,十三岁丧母。读过一年私塾,后因父母双亡,只好辍学,由亲戚介绍到一家日杂店开始学徒生活。父亲勤勉好学,一面潜心学艺,一面忙里偷闲熟读四书五经。父亲写得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左邻右舍时常请他代写家书或对联。父亲十六岁在上海《大公报》发表一篇短文,报酬是十块银元外加一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按当时一块银元可以买到300斤大米计算,父亲那篇短文的稿酬可以换回1.5吨大米。小小年纪就有如此作为,就能获得如此殊荣,一时间在家族、坊间引起不小的轰动和热议,公论父亲将来必有大的出息,必成大器。父亲更多的是喜欢那本《新华字典》,整天爱不释手,须臾离不开他的学习“好帮手”。父亲擅长打算盘,随便多厚的账簿,随便多庞杂的账目,只要经过父亲的算盘一拨拉,就会小葱拌豆腐——一清二楚。父亲算账,只看账册,不看算盘,滴滴答答,完全陶醉在美妙的滴答声中,一会儿工夫结果就出来了,分毫不差,准确无误。熟悉他的人都暗地里称他为“神算”。父亲就是凭借一方算盘,打进了外祖父家中,担任油坊管账;又是凭借这方算盘打进了母亲的芳心,外祖母看到父亲比较实诚,又打得一手好算盘,就把母亲许配给他;解放后,父亲还是凭借一方算盘在一个基层供销社一待就是三十多年,直到退休。书写和算盘是父亲也是维持全家生计的工具,尽管父亲很早就熟练掌握,但苦于没有平台,一直在基层打拼,与“必成大器”失之交臂。上世纪80年代,父亲以亲身经历撰写一篇题为《我的平凡一生》散文,参加《南通日报》举办的纪实性散文大赛,获得一等奖。这在当时是对已经走过86个春秋的父亲的最高褒奖。

父亲,敬爱的父亲!您的一生本不应该这样含辛茹苦,应该同样有着春风得意的幸福时光……

父亲一生俭朴,穿衣吃饭从不讲究,更没有其他嗜好。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月收入不到40元,要养活全家七口人,人均5元多一点。那时城里到乡下没有公共汽车,父亲又不会骑自行车。父亲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双脚。每天天刚放亮,父亲就赶紧起床,步行10多公里赶到单位上班,每天供销社打烊后,又撑着疲惫的双脚原路赶回家中。父亲高度近视,眼镜的镜片就像树木的年轮一圈又一圈,近视近1000度,只比盲人稍好一點。可是,从县城到乡下,沿途路宽路窄,有几垄田几道坝,几座桥几道弯,父亲都了然于心,父亲完全是用双脚丈量出来的。孩子长大后,有三个孩子作为知识青年下放到农村务农。不知是上苍有意为难父亲,还是故意考验父亲的耐力。三个孩子落户的地点,分散在远离县城的东、南、北三个乡镇,乡镇之间距离有15公里之多,父亲下乡看望孩子总要走上几十公里。父亲一直走在路上,披星戴月,栉风沐雨,几十年如一日。路上的沙砾不知磨破了父亲多少双布鞋,岁月的风霜不知染白了父亲多少根发丝,把父亲50多年奔波的里程加起来,可以来一次“神州万里行”。与现在生活情形相比,父亲一辈子都没有幸福可言。记不清父亲何时添置过一件新衣服,父亲那一套灰黑色的中山装一直穿在身上,从年头穿到年尾,从春秋到冬夏,长年累月,好像从未换季过,一直就是这套衣服出客面人。父亲成家后,就寄居在外婆家两间面东朝西的平房里,夏日西山太阳炎炎直射,冬日西北风呼呼直灌。直到改革开放前夕,全家老老少少七口人都蜗居在这里。父亲除了维持好全家人的生活,就是想静下来写点东西,可是面对如此的居住环境父亲不知湮没了多少创作冲动。后来子女先后成家立业,就像鸟儿一样纷纷飞离老屋。子女有能力也有途径帮助父母搬出低矮的平房,住进高楼,可父亲不听劝,名义上是离不开老街坊、老邻居,本质上是不愿意增加儿女的负担。父亲再抝也抝不过旧城改造,那年老屋拆迁,父亲总算看到了住进高楼的希望。可是天不如人愿,父亲由于长期营养缺失,患上了帕金森病,卧床三年,最终以92岁高年仙逝。不久,母亲住进了新房。新房里特意辟出一个空间,摆上一张写字台,好让远在天国的父亲能够静静写作,能够默默陪伴母亲安度晚年。

父亲,敬爱的父亲!您的一生本不应该这样默默无闻,应该同样拥抱春华秋实的美好季节……

从我一踏上这个世界,父亲就对我宠爱有加。当我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在家庭经济异常拮据的情况下,父亲毅然决然给我买了很多连环画,订阅了一份《小朋友》画报,让我在识文断字、早期启蒙教育方面,先人一步。上小学期间,父亲直接把我接到他的身边,在他单位附近的一所小学就读,近距离关注我的成长。一点也不会操持家务的父亲,既当爹又当娘,从学会洗衣服开始,细心照料我的生活。供销社远离县城,那时候没有电灯电话,更不知道什么电视机,下班后,供销社的员工要么一起喝点小酒,要么凑在一起打牌,通过这样的途径来消磨枯寂时光。父亲从不参与这些活动,总是就着昏黄的煤油灯光,不是读书看报,就是打着算盘算账,在一旁陪伴我学习。当时一日三餐基本都在供销社食堂就餐。在那样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人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普遍低下。食堂一份素菜5分钱;一份青椒肉丝1毛钱;一份粉蒸肉2毛钱。父亲每次打饭都是一荤一素,荤菜只夹一到两块,算是打打牙祭,其余的全部倒入我的饭碗里,尽可能让我吃饱,余下的残羹剩菜由父亲最后统一解决。就在一所乡下小学,就在父亲的这份关爱里,度过了我的小学学习时光。高中毕业后,我被下放到农村务农。不知是因为营养不良,还是因为劳动强度过大,我患上了急性黄疸肝炎。这种病在当时医疗条件下,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生命危险比较大的一种疾病,就连患者的粪便都要挖地三尺深埋。可是父亲并不惧怕这些,他果断地把我接到供销社所在地的一所乡卫生院住院治疗。白天到医院打针输液,晚上和父亲同睡一张床上。一方面父亲可以精心照料我,另一方面可以节省住院费。为了帮助我尽快治好疾病,恢复健康,父亲请食堂师傅为我专门加工病号饭,比如猪肝汤,里脊汤,炒羊肝,荷包蛋等等。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和父亲的悉心护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就康复出院了。有两个与我同期住院的病友却因料理不周而离开人世。毫不夸张的说,是父亲的爱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种爱无法用语言表达,也无法用任何物质来偿还,真正是父爱无价。

其实,父亲对每个子女都是厚爱有加,只是关爱的方式各有不同,以及子女感悟的程度各异而已。父爱如山。父亲把他最美好的时光,最美妙的青春和毕生的心血都奉献出来,化作一份无私的爱,一份博大的爱,让我们众多子女在暖暖的父爱中得到呵护,获得茁壮成长。如果允许时光倒流,时空再现,我想,父亲,敬爱的父亲对我们,还会一如既往,倍加关爱。深深遗憾和深深自责的是,父亲还未来得及感受子女的感恩和孝敬,就匆匆离我们而去了,就在我们美好幸福生活刚刚展开的时候,父亲就匆匆离我们而去了。

父亲,敬爱的父亲!您为我们付出的点点滴滴,我们永远铭记在心;父亲,敬爱的父亲!尽管您没有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一点也不富有,但您却就像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

选自王寿强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