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生活化教学

2017-07-21何育豪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6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措施教学理念

何育豪

摘 要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方式具有必要性和有效性。为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为学生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础,笔者对《品德与社会》课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思考,结合课例归纳了课程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措施,并指出了实施生活化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可供参考。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生活化教学 教学措施 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生基本课程之一,也是小学生应该遵守的规范准则,能够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指引,对小学生思想意识、品格素质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改下,倡导《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以还原《品德与社会》学科原有的生动与活泼,让教学富有生命的活力。

1课程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措施

(1)联系生活,开启学生的探究之旅。《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选取真实的生活事例,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与理解,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性情陶冶的有效過程。因此在教学时不要机械地照搬教材,让教师成为教材的复制者,使得学科脱离学生,而是要从学生的视角来审视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起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来展开教学,这样才能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才能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教学之中,开启学生愉悦的探究之旅。

(2)体验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品德与社会》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而这些并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就可以实现的。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无视学生的情感需求与精神世界,视学生为接收知识的容器,认为学生只要记住基本的知识点就可以,这样只会造成学生情感的空白。而实施生活化教学,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反映学生的情感与心理需求,这样才能让学生用心去体会、去感受,体会到感情的真挚、生命的美好,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体会到顽强奋斗的精神与意志,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精神得满足、性情得到陶冶,这样才能顺利达成新课改所倡导的多维教学目标。

(3)回归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这正是学科的价值所在。因此,此课程教学要将知识的获取要与运用结合在一起,回归生活,在综合社会实践中展开,促进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化为技能,成为自身的自觉行为。这也正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设计更多的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活动中不断感悟与自身内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行为与道德的统一,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一是情景剧的表演。学生有着很强的表现力与模仿力,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创造更多表现的机会,在小舞台上成就大人生。为此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着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表演主题,让各组学生围绕主题结合生活来创作剧本并进行排练。这样的表演活动给予了学生莫大的想象创作空间,可以让学生积极地来收集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场景,并加以艺术性加工,这是展现学生个性的舞台,同时也是将知行统一的一个重要途径。如学习让诚信伴随着我这一单元后,可以让学生围绕诚信来创作剧本表演剧情。这样的活动将学生带入生活实践之中,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积极的参与热情,更为重要的是将学生学习的视野引向生活,让教学回归生活,更能让学生在真实的表演中提升道德情操。

二是开展社会调查。我们的课程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与课堂,而是要运用丰富的课余时间,让学生多接触外边的世界,这样才能不断增长学生的见识,让学生真正地领会,深刻地体会,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不断将书本道德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如网络这是现代学生都非常熟悉的,上网是学生所喜爱的活动方式。那么有哪些利与弊?为此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调查来分析上网的利与弊,以及如何科学上网?这样就可以借助实践活动将学生的视野由教材引向宽广的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展开分析与思考。这样学生对于此部分知识点就不再是单纯而机械的记忆,而是能够深入本质地看待,能够科学认识,理性上网,这必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实际行动。

2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注意事项

(1)生活化教学并不向于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这是新课改的重要教学理念,也是学科教学的必然趋势。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关键在于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教材与生活,在二者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也就是说,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取最具代表性、最有针对性的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材料,引导学生从真实而简单的生活材料入手展开深入的思考与思维,这样才能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更具实践性、社会性与开放性,还原学科本身的生动活泼,让教学更有活力,以生活为桥梁带领学生走进探究的殿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那么如何将教学与生活更完美地结合起来呢?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于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有着信息量巨大的资源库与强大的模拟再现功能,因此在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用图片、图像、视频等来向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打开走向生活的又一扇门。这样更能将生活化教学推向高潮,带领学生展开更主动而深入的学习,这样才能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更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科功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结束语

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是一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为此,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改,树立新观念,通过用生活的眼光审视教材,挖掘生活中的学科素材,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要求落到实处,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让学生有效理解,高效接纳,成为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懂文明、讲纪律的高素质小公民,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利红,余明用.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生活化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24):70-71.

[2] 薛勇.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00189-00189.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教学措施教学理念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初中语文活动式教学分析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