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莒县博物馆藏青铜鼎研究
2017-07-21柏发金
柏发金
【摘 要】青铜器是一种由青铜制成的实用器物,也是精美的艺术品。山东莒县博物馆位于古莒国地区,近年来不断进行田野调查,发掘和征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青铜鼎数量颇多。这些造型特异、纹饰繁复的青铜器,不仅体现了莒国历史之悠久,而且还反映出莒国先民创造的青铜文化丰富多彩。
【关键词】莒县博物馆 文物 青铜鼎
古莒的青铜器文化区域主要是以莒县为中心,西至费县,北至胶州,南至赣榆,东至黄海。古莒文化区域中所出土的青铜器整体造型大气雄浑,大部分简素无纹,反映古莒地先民所崇尚的一种古朴自然美,体现出青铜文化与经济、人文习俗密切相连的特点,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一、古莒的青铜文化历史
从目前莒县的考古发掘资料看,莒地青铜器属于龙山文化(古莒地胶州三里河)。虽然青铜器在夏代便已经开始存在,但是我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青铜时代仍要追溯至古莒地费县所出商代铸有“举虘又”铭文青铜器,因此可以说莒地是我国青铜时代的起源地。
隨着对古莒国墓葬的发掘,发现了数量众多、造型精美的青铜器,其中很多属于传世佳作。这说明莒国青铜铸造水平非常高,青铜制造业非常发达。据《左传·昭公七年》所载:“晋侯有间,赐子产莒之二方鼎。”充分说明了在春秋时期,莒国的青铜铸造水平便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地步。其中莒国青铜裸人方鼎别具特色,被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认为“在青铜器中绝无仅有”。南老龙腰、沂水刘家店子出土编钟等乐器上百件,这在同代的齐、鲁等国墓葬中是少见的。近年来,莒地出土青铜器的地点有十几处,多以莒城为中心,向四周的山前平原、丘陵地带、水库岸边埋葬,即环郭而葬,距城郭15~50公里。
二、莒县博物馆藏青铜鼎的艺术分析
莒县博物馆馆藏的青铜鼎大多采用“灌铸式”铸造手法,因此整体器形大气磅礴,形态端庄。而在花纹的设计上,多以重环纹、素面纹为特征,特别是人面首大刀、山字形器、龙凤绞绕纹铜车元,为其他地域所少见,是为数不多的西周典型器物。而在莒县的老龙腰、刘家店子、天井汪、于家沟、老营、源河等莒墓出土的青铜器中,无论是种类、造型、纹饰还是技艺上,都较之前的青铜鼎有明显的进步。蛇纹、蝉纹、鸟纹、窃曲纹等成为这一时期的时尚。青铜鼎上的铭文亦逐渐盛行起来,铸铭铜器日渐增多,以莒太史申鼎为例,铭文的内容多与祭祀相关。春秋青铜器莒太史申鼎有铭文“莒太史申作其造鼎十”等铭文。这些青铜鼎工艺更加精细,器形方面更加规整,厚薄也更加均匀。
春秋青铜器蟠虺纹铜鼎(见图1),1997年莒县龙山镇王家山村出土。整鼎的通高25厘米,口径19厘米。鼎三足,双耳,配有一个盖子。子母口,附耳,深腹,圜形底,蹄形足,这些皆为春秋时期炊器的典型特征。鼎耳崇尚简约实用的原则,以勾连纹为饰。勾连纹不仅能够装饰,而且可方便移动整鼎。鼎的腹中部分饰有凸弦纹一周,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阳”的体现,凹为阴,凸为阳。因为作为炊具,故而需要“阳”的热量,这是古人对于自然崇拜的一种体现。鼎的盖及口沿下饰蟠虺纹,腹下饰蟠虺纹、三角形兽面纹。这些都是传说中的瑞兽,充分说明了此鼎的来历不凡。在春秋时期,天子“九鼎八簋”以及相应的对于鼎的使用制度,都能反映在花纹和图案上。特别是这种瑞兽,充分体现了古人的信仰与崇拜。鼎边还饰有环射线纹、锯齿纹、云纹,窄平素边。总的来说,这件鼎不仅体现了高超的铸造工艺,也蕴含着中国古人的哲学思想以及文化,对于今天研究过去的思想文化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春秋时期窃曲纹龙形柄青铜匝、盒形铜敦,器形独特、纹饰华丽;尤纹铜鼎,器形规整,造型优美,堪称典范,对研究春秋时期莒与周边诸侯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西周时期炊器(见图2),1996年4月莒县店子集镇西大庄出土。器口沿外折,双立耳,腹较深,圜形底,蹄形足。双耳各饰两道凹弦纹,口沿下饰重环纹一周,腹中部饰凸弦纹一周。通高23.8厘米,口径26.4厘米,腹深11.2厘米。
汉代炊器(见图3),2009年莒县浮来山镇马顾屯出土。鼎盖弧隆,上置三半环状钮,钮上各有一乳突。鼎身子母口,扁球腹,圜底,三蹄形足。口沿下有二对称的附耳,腹上饰一周凸棱。口沿下有“中宫长公子鼎容五升第十三”铭文。通高15.2厘米,口径11.8厘米。
三、莒县博物馆藏青铜器物的文物价值分析
莒县作为在古莒国旧址上的一个县城,具有无可比拟的地理位置优势。而莒县博物馆作为莒县重要的文化保护及研究部门,在对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研究及建设方面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众所周知,青铜器是我国的“国之重器”。在生铁冶炼技术还未充分推广及使用的时代。上至礼器,下至日常生活用具,皆用的是青铜进行铸造,故而加强对青铜器的研究对我们研究古人的生产、生活具有极大的价值。莒县博物馆馆藏青铜鼎不仅仅是一件文物,其上更蕴含着极大的历史研究价值,是我们研究古代山东先民的一个重要凭证。加强对莒县博物馆馆藏青铜器物的研究,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家乡自豪感,而且有无可比拟的文物研究价值。研究者可以通过青铜器器形以及铸造方式对当时的手工业发展水平以及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进程进行了解;通过文字及图案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以及思想文化进行研究;还可以通过对其数量等其他方面的研究,了解中国古代先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及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形态。
参考文献:
[1]刘云涛,夏兆礼,张开学等.山东莒县西大庄西周墓葬[J].考古,1999(7):38-45.
[2]刘云涛,张建平.莒县博物馆馆藏青铜器[J].东南文化,2001(4):50-55
[3]苏辉.莒县西大庄西周墓青铜容器的王世判定——附论玦形卷体龙纹[J].南方文物,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