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本教育的物理课堂尝试

2017-07-21方宏政

中学物理·初中 2017年7期
关键词:生本教育观念评价

方宏政

摘要:生本教育是教师、知识、学生在生态课堂环境中的整体提升.本文作者大胆进行有益尝试,认为它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在备课、上课等环节把握关键,还课堂给学生.教师还需要改进评价模式,保障生本教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生本教育;观念;方式;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本教育”就是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新型的教育观和教学形式.在二十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本着“先学后教,先做后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为原则,以“最大程度把教转化为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为宗旨,进行了“生本教育”的有益尝试,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介绍以期抛磚引玉.

1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是生本教育的前提

实践证明:教学理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传统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巧嘴,一讲到底”.教师单纯强调知识的传授,学生成了灌输的对象,这样的教育只能是教师累学生乏的低效课堂.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理解和尊重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和快乐为根本,重视体验、主体性及潜能的发掘,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作为一名“老”教师,宝贵的教学经验往往也成了教学定势.“生本教育”需要教师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架子,正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与落后,要“俯下身子”,发扬教学民主,与学生交流,听取意见.要铭记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不是知识的容器.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尤其是在学生解题中有崭新思路和先进解法时,教师要适时肯定和点赞,激励他们,实现学生们的“我要学”,教师也倍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欣慰.

2更新教师教学方式,是生本教育的关键

生本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得到知识和得出结果作为演练场,让学生在自主建构和自我发展中形成能力,以便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传统意义中的教师是“老黄牛”,辛苦换来的教学效果未必理想.本人在物理课堂实践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21精心备课,以学定教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热情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仔细研究学生,搞好学情分析是生本教育的基础之一.好的教学设计,需要对学生有真切的了解.了解越深,心中越有底.通过及时反馈以调节教学重点和进程,由质疑、追问把问题引向深入.另外,认真研读教材教参,以物理教材为出发点,采用由浅入深、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步渗透重要的物理思想方法,给孩子们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机会,强化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是生本教育的重要基础.

新课程要求课程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教师在备课时应以学生生活资源为教学素材,注意从学生现有经验出发,设计和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他们学习物理兴趣,体验物理课程特点的学习载体.教学举例生动具体,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他们的内心会感到物理的重要性,“新鲜好奇”变成“喜爱乐学”了.教学中,把诸如“锅铲的手柄为什么是木制的?”“砧板底面为什么要越大越好?”“冬天的窗户上为什么有层美丽的窗花?”“菜刀用长了为什么要磨一磨?”之类的问题制成课件,课堂上以抢答加分方式展示.物理知识生活化、生动化、简单化的展示,一方面使学生感到课堂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另一方面也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难题的成就感和喜悦.如在讲授机械效率时,课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是以滑轮组为例,讲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学生们因为对“滑轮组”不太熟悉,也不感兴趣.若照搬教材,则拉大了学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失去了学生内心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物理深奥、繁琐而畏惧,产生可怕的厌学感.笔者在教学时就借鉴利用“一位妈妈爬上三层教学楼给小明送菜”为例,请同学们分析这一过程中,哪些是有用功,哪些是额外功,哪些是总功.听到这样的事例,学生倍感亲切,思维自然活跃,很快就把“三功”给找了出来.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情况提高难度,请学生讨论如何提高“送菜”效率.经过讨论,他们很快得出额外功一定时,增加有用功,或有用功一定时,减少额外功的好办法.教学同时,教师还可以适时进行思品教育,这又是一举多得了.

22置换身份,以生为主

传统教学中,教师练就了一张利索的嘴皮子.努力讲,体现教师的责任.善于讲,展示教师的能力.学生就成了可怜的听者、灌输对象,课堂上学生仿佛失去了思维和探究能力.然而“来了未必听,听了未必懂,懂了未必会”,这样的教与学就形同陌路,无法共鸣.为了避免“教师苦讲,学生厌学”的尴尬局面,笔者尝试进行置换身份,学生讲课,还课堂于学生.知识新授中,坚持每堂课由学生小结,包括新知学习、方法引领、成长你我三方面.学生面对“小老师”的封号,心生喜悦.在老师和同伴们的鼓励下,逐渐放开,自信增强.在单元小结和知识整合时,要求学生结合手边资料和学习体会,建知识结构图,理清脉络.同时,还要求学生为同学们讲解自己的构想和意图,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整体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些尝试都有效培养了学生们的迁移能力和归纳能力.针对学生讲课我坚持“突破重点,放弃一般”的原则.学生讲课不求全面精细,但求他们以主动的态度突破重难点.有时,教师也会适当点拨,师生轮流,并肩前行.如在教授《牛顿第一定律》时,先布置学生结合事例讨论力与运动的关系.在出现两种矛盾观点时,提供了实验情景——运动的小车在讲桌上慢慢停下来.“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小车能不能晚一点停下来或不停下来呢?”教师适时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走上讲台,边演示边讲解自己的观点.在学生们充分展示后,教师开始引导讨论,总结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实践证明,这样的身份置换,不仅有利于学生智商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情商的引导.一方面学生能牢固记住知识,透彻理解知识.另一方面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责任感等.不唯教材,不唯教师,他们成了课堂真正主人.

23捕捉错误,防微杜渐

学生在物理新知学习中,单凭日常观察和直觉理解,容易产生与科学概念不相容的误解.教学中,采用各种形式对比他们,找出产生误解的根源,真正区分它们.这种思维的冲突刺激着学生刨根问底的强烈动机,必定会在脑海中烙下深深印记.如学生学习质量和重力后,不知道物理中的重量是指重力而非质量,混淆了二者为一体.于是,笔者就采用列表对比质量和重力,并强调物理中有些概念与生活中的含义不相同.再如很多学生认为惯性不仅与质量有关,还跟速度大小有关.就带领学生假设惯性与速度有关,则速度为零时(即静止)物体就没有惯性.这与惯性的特性相冲突,从而引出惯性只与质量有关的结论.这种先破后立的方法,提高了物理概念的全面性、准确性、逻辑性和批判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生的错解习题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理解的误区.在教学中也抓住代表性错解纠正的机会,究其根源,以一当十.借助于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把学生的错解搬上显示屏,请同学们当“医生”诊断其“病因”,并开出“良方”,治疗“顽疾”.这样的“治疗”过程,学生倍感亲切,不再生硬与枯燥.会者知其然尚知其所以然,不会者也能积极融入分析点评之中,教师再视情况适时授之以渔.这样的教学比教师的苍白说教有效多了.如在学生学习液体压强后出示以下习题:“重为20N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盛有60N的水,水深04m,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2,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很多同学都错误认为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就等于水的重力,再根据压强定义式得出错误解答.在教学中,先让学习程度好的同學分析错解过程,并讨论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分析介绍三种容器(株形容器、敞口容器、闭口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通过点拨启发学生明白错误根源——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属液体压强,而容器对桌面压强属固体压强.为防止同学们混淆两个问题,还帮助学生编了一句口诀即“液对底先P后F,器对面先F后P”.

3更新教学评价,是生本教育的保障

初中物理的教学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它具有很强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生本教育中对学生物理学习的评价不但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不但要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探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进行发展性评价.评价既要全面,又要客观,还要及时.

当学生走上讲台展示成功时,因为教师和同伴发自内心的叹服,他们在心灵上获得满足感,这对后进生的作用不可估量.当学生走上讲台展示失败时,因为有教师和同学们的一分为二的分析和中肯评价,他们获取了前行的不竭动力.这样的和谐学习氛围,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怎么想怎么说,没有了顾虑的羁绊,他们头脑中可能会闪耀出创新的火花.同时,他们也培养了善言善听,团结合作,共同成长的良好品德.他们也就能更好地学习新知识了.这样的效果岂是正襟危坐的师生谈话所能给予的?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本理念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精神,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是一个大课题.笔者的一些尝试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主,自主学习为主,提高能力为主.当然,强调学生为主体不否认教师的主导.生本课堂有利于学生个体,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其效果是显著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它必将成为老师和学生深爱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与实施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更是吾辈教育生涯中的毕生追求.

参考文献:

[1]张泉生本教育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模式探究[J]金榜中考物理,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9.

[2]蒋洪兴有效学习视域下的校本研修导引[J].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7.·德育教育·

猜你喜欢

生本教育观念评价
钓鱼的观念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