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的涟漪波动着爱
2017-07-21张凤春
○ 文/张凤春
光明的涟漪波动着爱
○ 文/张凤春
● 《光明使者》剧照。
“大嫂,你怎么还哭了呢?”“妹啊,孩子太小了,这才5岁啊,就啥也看不见了。”“你别着急啊,孩子只是眼角膜损伤了,找到合适的眼角膜可以再移植,他还能再见到光明的啊。”“妹子,你可一定得帮帮我啊。”
这是微电影《光明使者》最初几个镜头。《光明使者》根据发生在大庆龙南医院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电影围绕主人公“国丽”与眼角膜之间的故事展开,塑造了护士长“国丽”捐献自己亲生女儿眼角膜、为陌生患者“虎子”寻找眼角膜那种奉献无私大爱的美好形象。
“是中华眼库吗?我是大庆龙南医院的护士,我们现在有一个5岁的小患者,想移植眼角膜。”“大兵,你上网帮我查一查咱们省眼库眼角膜信息呗,我们科有个小患者要更换眼角膜,我想帮他找一找。”“那你可问对人了,我有一个小学同学就在省眼库上班。”为帮助小患者“虎子”找到眼角膜,“国丽”从中华眼库到省眼库都求助遍了,但因眼角膜捐献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巨大差异,都是“有库无眼”。
“妈,你又把它翻出来干什么?”“我一想起我那可怜的孙女‘优优’啊,我心里就难受,她来到这个世上才活了63天,不过想起来,‘国丽’做得对。”当“国丽”把“优优”眼角膜捐献后,丈夫“大兵”因为不理解与她离婚了,但“大兵”母亲通过与“大兵”现在妻子一系列行为的对比,感觉还是“国丽”好,进一步凸显了“国丽”的美好心灵。
“我现在每天晚上做梦都能梦见咱们‘优优’,她捐献眼角膜那一幕我这辈子都不会忘。”“可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就得捐,是吗?”“你知不知道,咱们中国现在有眼角膜疾病患者将近二百万,而捐献者一年不到六千人,二百个人当中才有一个人有机会去更换呢。”“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随着情节的推进,“国丽”的形象越加高大起来。
“国丽,这次特别感谢你,能捐献孩子的眼角膜,我特别谢谢你。”“张哥,客气啥啊,这次来我就想见见孩子。”“国丽,这恐怕不行。”“为什么啊?”“我想为孩子保密,而且是保密一辈子。”“张哥,其实我只想看看‘优优’的眼睛。”“国丽,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我不要你的路费。”当“国丽”在极度不被“大兵”理解,极度伤悲寂寞的情况下,想看看移植了女儿眼角膜的“张哥”的儿子时,被“张哥”一口回绝了,无形中,在“国丽”的心头又插上了一刀。
“好,‘大兵’,你敢打我,咱们走着瞧。”“大兵”打了现任妻子的耳光,说明他已经开始转变了,更加认识到“国丽”的可贵。
“虎子过两天就要做手术了。”“太好了,祝贺你们”。当“虎子”终于等到了眼角膜的时候,“国丽”真是太高兴了。
“亮亮,这就是爸爸跟你说的‘国丽’阿姨,快叫国丽’阿姨。”‘国丽’深情地注视着“亮亮”的眼睛,含着热泪,拥着“亮亮”,沉浸在幸福之中,仿佛见到了亲生孩子一般。
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大兵”最终向“国丽”伸出了“橄榄枝”。整个故事戛然而止,而最美石油人的大爱却在现实生活中圈圈延续......
愿《光明使者》这样的微电影越来越多,石油题材的电影感动石油人,既是责任与担当,也是感动社会、感动世界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陈尔东
znchenerd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