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引领企业发展的强大引擎—访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局长、西南油气分公司总经理甘振维
2017-07-21石杏茹卢凯瑞
○ 文/本刊记者 石杏茹 卢凯瑞
创新 引领企业发展的强大引擎—访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局长、西南油气分公司总经理甘振维
○ 文/本刊记者 石杏茹 卢凯瑞
企业搞创新,要树立创新思维、打造创新团队、保持创新的胸襟,只有推动创新发展才能成就美好未来。
摄影/周 方
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如何推动创新落地生根才是关键。
技术创新有时候可能会得益于某个人脑海的灵光一闪,研发工作却是“最没有捷径”称号的职业,必须顶得住喧嚣和浮躁,经得起失败和诋毁的考验。
研发工作没有捷径,更需要土壤、更需要氛围。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是如何提高专业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的?“企业未来在于创新,先要树立他们的创新思维,打造一个强大的创新团队,同时要保持创新胸襟,克服功利,心无旁骛的搞科研。”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长、西南油气分公司总经理甘振维如是说。
创新势在必行
中国石油石化:“井下全通径无级滑套系统”是西南石油局科技创新的典型成果。请问您怎么认识和看待创新这个热词?
甘振维:一是必须深刻认识当前形势,创新是企业发展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随着油气行业进入“寒冬期”,世界能源体系及油气行业也进入颠覆性变革的前夜,正迎来新一轮全局性调整,竞争日趋激烈,创新如火如荼。对油气行业而言,创新之路势在必行,做不好,企业的生存都是问题;反之,做好就是机遇,挑战和压力转化为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发力点和突破点。
二是必须深刻认识责任和担当,创新是企业发展基点。从大环境看,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和人口最多的国家,是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但因能源禀赋原因,油气对外依存度超过60%。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2015年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上升到5.9%,但远远低于23.8%的世界平均值,大力开发利用天然气对我国加大绿色低碳能源供应、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面对新一轮全局性调整,我们西南石油局在天然气大发展中承担着主力军的重任,必须勇往直前,加快天然气的开发,创新是我们不二的选择。
目前,全球油气行业处于低迷的“寒冬期”,需要高效、低成本开发,才来迎来新的春天。所以,油气企业要实现质量更优、效率更高的发展,只能依靠创新驱动。西南石油局尤其要如此,我们的资源家底好,在致密碎屑岩气藏和超深高含硫化氢气藏的勘探开发中具有独特优势,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天然气快速增储上产,在创新、管理、人才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创新无止境,必须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制高点,才能当好中国石化天然气大发展主力军。
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除了“全通径无级滑套系统”外,几年来西南石油人科技创新硕果累累。摄影/上官妮娜 王 颖 王 平 高振中
创新落地生根
中国石油石化:您刚才提到了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请问创新如何在西南石油局落地生根呢?
甘振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磅礴动能,创新的推进实施和落地生根则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近年来,我们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思路,加强组织领导和系统规划,切实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建设,完善科技创新矩阵式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加强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激发全员创新创造活力。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创新的源泉。我们把打造创新团队放在突出位置,在许多方面予以扶持和帮助,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科技人才队伍,让创新源流充分喷涌。比如,在提升队伍素质上,采取多元化、多渠道的系统培训、课题研究、技术交流、继续教育等方式,持续提高科技人才队伍整体专业素质;在拓展成才通道上,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等机制,实施了首席专家、首席技师、专家、技师等制度,同时增设高级职务,加密成才通道;在搭建平台上,实施科研协作,同高校及系统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凝聚各方创新力量;在强化激励上,我们每年评选一批科技标兵、优秀创新团队、优秀创新成果予以重奖。在成果应用上,提供贴近生产试验的“自留地”,给予科研团队试验机会,解决好推广应用“最后一公里”问题。这也是其他研究单位所不具备的创新平台。
这些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创新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形成创新文化,或者说形成创新“场”,让职工运用、创造、分享知识和创新的氛围更加浓郁,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作用,挖掘全员创新智慧,掀起全员创新热潮,让职工增强归属感、成就感和获得感。
中国石油石化:除“井下全通径无级滑套系统”外,西南石油局一线还有哪些创新举措?
甘振维:如果说“井下全通径无级滑套系统”是创新的“高大上”,那么一线有更多“接地气”的例子。比如首席技师邓远平,他是一线职工,在工作中小改小革、不断创新,有专利10余项。他还通过带徒弟,建立创新工作室,带动了一大批一线职工投入创新。这些小“甜点”累积起来就是大效益,为企业降本增效起了大作用。
前不久,我们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命名为“创新型企业”。这对我们既是鼓舞,又是鞭策。下一步我们要抓住作为中国石化科技创新激励试点单位这一契机,探索完善激励机制,继续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行业领先优势,坚定走好创新型、引领型发展之路。
创新功在未来
中国石油石化:创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请问如何进一步让科技人员心无旁骛和长期坚持呢?
甘振维:创新需要一种胸襟,一种胸怀、一种追求。我们的创新不是一时所想,更需要放眼事业、放眼大局、放眼长远,创新也不是为了争名争利,不是为了论文和获奖,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奉献更多的清洁能源,就像中国石化的企业使命——为美好生活加油。这也是我们石油石化人的优良传统。如果没有这种胸襟、这种胸怀、这种追求,我们可能常常惦记着功名或钱财,难免急功近利,缺乏定力、欲速不达。
创新是功不在当今,功在未来。有些研发工作虽然一时见不了效益,有些项目甚至最终是以失败告终的,但不能因噎废食,就此放弃。我们要着眼于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着眼于行业的未来需求,克服浮躁心态,静下心来,凝心静气,踏踏实实搞研究。这才是科研工作者应该做的。因此,创新最需要心无旁骛地攻坚克难。
中国石油石化:去年西南石油局天然气年产量为55亿立方米。按照“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天然气年产量要突破100亿立方米。展望未来,如何进一步让创新成为发展的强大引擎?
甘振维:一是增强创新紧迫感。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有可能被推倒重来,企业如果不自我颠覆,就可能被颠覆。所以,我们一定要从思想根源上增强创新的紧迫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拥抱创新,厚植创新优势,把创新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头,全力做到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开辟企业发展新境界。
二是抓好重大和关键技术的创新。我们要瞄准未来,聚焦“百亿气田”建设,评价和选择一批中长期战略性技术及近期重大关键技术,开展战略前瞻研究和技术攻关,破解发展瓶颈,只有这样才能练就我们的真本领、真功夫,才能既超越别人,也超越自己,才能为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三是抓好全方位创新。创新不单是技术创新,还包括机制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在管理、信息化创新方面,我们目前通过办公系统就能够看到全局任何地方的任何动态,基本上做到了数字化管理,下步将继续深入推进“两化融合”,通过信息化将管理流程全部再造,也就是说,从决策到实施到运行到管理到我们的整个经营、安全生产,我们全流程、全链条打造智能气田。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