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候流年,以待花满枝头(外一篇)

2017-07-20宫利民

西部散文选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画舫静候山塘

记得,那一次去看梅花,是在细雨轻飘的雨雾里,花开半树。

当我们撑伞来到高高的山岗上远远地向下望去,整个梅海就不真切了,隐隐约约地就成了一种梦境般的迷离。这样的梦引诱着我的心绪,一缕淡淡的忧伤不禁盈满眼帘。多年以前,也是在这样细细的雨幕中,静静伫立,凝视着那一株株结满花苞的秧苗,任雨水打湿我的衣裳,似乎有一种世界尽头的清冷,远了尘世,淡了时光……

久居都市的人们,在熟悉了城市里特有的气息之后,总会生出一些理由而选择“逃离”,为迎面而来的清新,为卸下一身的疲乏寻找一刻的洒脱,来到郊外,钻进了远离市区的梅林。

走进梅林,游人虽多却少了往日的喧哗,在这春雨纷纷的世界里更能感受到这山间的悠远与宁静,每一个赏花人的脸上多了些恬淡安然,在步履从容姗姗来去的游历中好似多了岁月的寂寥与厚重。花虽半开,悠悠暗香也被雨水冲洗得没有影踪,可人们依然耐心地走完赏梅的心路,没有一句怨言,有的是那心如水的悠然。静候流年,以待花满枝头。

静候流年。

如果一个人只是纯粹地静守流年,那只是一种孤独,是伴随着寂寞难耐的煎熬。可是,如果你在静候流年中不停地思索,甚至是有着一种痛定思痛的绝决,他的思想就不是静止的,他是在静静地等待着自己人生宇宙的最后爆发,最终会以一种崭新的姿态来迎接新的生活。他在孤独中追问自我,在孤独中磨砺自我,在孤独中完美自我,在孤独中挑战自我。有思想的人会在孤独中塑造着人生的奇迹,他不孤独,因为他和思想在一起……

静候流年,以待花开。

有时,回忆真的就像一把细细的锥子,扎在身上,痛楚却在心里。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那个令我心痛,令我怀念,让我想要忘记又无法舍弃的故乡啊,你给了我生命的希望,却不能给予滋补我生命所需要的养分。在生活的海洋里我沉浮跌宕,在人生的道路上我拼搏无门,几番挣扎。最终,我选择了静候……肩上扛着一把开荒的尖镐走向了一片荒芜,播下种子,等待收获,收获黑色的土壤带来的希望……生活终会让我们懂得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只要你不肯为苦难的命运低头折腰,浓了岁月的是永不言败的过往。

静候流年,以待花开。

如今,南国的梅,虽然很少欣赏到雪中傲然绽放的身姿,但,他的花開依然选择在寒凉时节,经过凄风苦雨后,才把最美的容颜展现在世人面前。

梅花香自苦寒来。

静候流年,以待花满枝头。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15期)

山塘写意

走进山塘,你可以说它不算太美,可它的确是以朴实令人着迷的。

走过这条古老的街道,踏着用凹凸不平的青石铺就的小路,你就会从现代的繁华融入到充满古建文化的生活情调中。临水而建的旧式小楼,透着古老的生活气息。粉墙黛瓦,木制雕镂,蠡窗映波,不禁让你沉醉于“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之中。触摸一段历史,了解一种文化,会使人沉浸,产生许多冥思遐想。

有人说山塘街是衣食住行最百姓的一条老街,身临其境,你就会领悟到这句话的真实。

当早晨的阳光泼向这条千年老街时,昨夜的静寂便被河道里画舫轻微的马达声惊破了。此时,老街的居民醒了,他们伸展下腰身,随手拉开窗帘推开窗,感受着秋日里晨光扑面的味道。早餐过后,老街居民便忙碌起来,用他们特有的江南温婉喜迎八方佳宾,广纳四海豪客,各色各样的小生意火热了整条街,七里山塘开始了它一天的繁华。

午后,你若是在秋日融融的阳光下,到山塘街走一走,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街口处,买上一块梅花糕,你不但能享受美味,还能聆听卖梅花糕老伯娓娓道来的故事……乾隆帝畅游江南,来到七里山塘,御笔留下“山塘寻胜”四字。他不但欣赏这里的风光,而且还与梅花糕结下了缘分……

闲庭信步,历史的遗留终究会被时间刻凿得体无完肤,山塘街旧时的繁荣逐渐被流光湮没,不复历史的繁盛。虽然,我们复制不了历史,但是从山塘街遗留的各具特色的会馆和富人家的古牌楼,我们可以窥探到七里山塘当时的鼎盛。枯黄的细枝藤蔓,爬满了斑驳着岁月的墙,那面不倒的墙如一位历尽沧桑的老者,向人们诉说着这份历史的厚重与曾经的辉煌。

苏州的“园林文化”享誉中外,苏州的水更是久负盛名。在苏州,只要有园林的精致典雅,就会有水的缱绻。只要有水的灵逸,就会有桥的深情伫守。因而,苏州文化是离不开桥的。我想,苏州的“桥文化”也应是其特有的一种乡土文化吧。

在山塘街游览,桥,必然会成为你眼中的一道风景。一座桥便是一个故事,一座桥便是一个传说。“七里山塘七狸桥,水陆相邻桥相望。”桥,不但增加了水巷的情调,还增添了空间结构的审美艺术,丰富了山塘街的历史文化内涵。

乘一叶画舫,听一曲吴谣,悠然荡过一孔孔石桥。静立船头,蓦然回首,只见桥孔与水中的倒影浑然一圆,这一情境曾让建筑大师贝聿铭击节叫好。

悠悠山塘水,古街千年伴。来到山塘却不乘一叶画舫,确为一大憾事。

漫游山塘,访古探幽是必不可少的。玉涵堂是明代吏部尚书吴一鹏的故居,历史悠久,是苏州最大的古建筑群。它的雕梁画栋,亭台楼阁无一不显示出了明代建筑特点和古代文化艺术特色。汪氏义庄的兼济天下、贝家祠堂的文化传承无不为七里山塘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入夜,这“东方水街”更会让你流连。河边,街道,宅院,火红的灯笼亮出山塘夜色的繁华,点点灯光羁绊住游人的脚步,山塘不会因为夜晚的降临而变得宁静。

两岸的灯笼交相辉映,红色的灯光同拱桥的身影一起映照在水中,在潋滟水光中轻轻荡漾。此时,山塘河就更加的唯美了。细听,隐约一曲古老的吴韵从河中画舫传来,是今人吟唱,还是古人弄箫……想必明清时山塘河的繁华也不过如此吧。不过,橹声似乎已成为遥远的记忆了,逝去的还有摇橹的江南妹子唱着的软软糯糯动听的吴歌谣。

在水光波影的倒映下,那千年不逝的悠悠遗梦,还影印在河床中,是否有人还在吟咏“斟酌桥头花草香,画船载酒醉斜阳。桥边水作鹅黄色,也逐笙歌过半塘”呢?

(选自《阳山周刊》)

作者宫利民,苏州阳山实验初级中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画舫静候山塘
走过御碑亭,踏寻从山塘到虎丘的七里诗意
驻足山塘古戏台,体验繁华新风尚
亮色
金山廊下 古朴山塘
夜游秦淮河
别错过沿途的风景
崂山望海次韵台湾詹景裕族兄
占森的诗
七里山塘慢慢走
游北海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