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赋予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内涵(二)
2017-07-20段文娜
段文娜
【摘要】本文在简要分析和谐社会构建和群众文化工作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从和谐社会的构建方法和理念等方面,对群众文化工作的内涵进行具体探讨,希望能为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群众文化;和谐社会;构建;内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精神文明建设也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应重视对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改革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策略,开创群众文化工作新局面,增强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效果,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1.群众文化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对于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在充分参考和谐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应对群众文化工作的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制定完善的工作开展流程,以便为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并未和谐社会的构建予以支持。群众文化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企业、社区、学校、家庭等社会各个层面,也是以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实际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时候,应结合基層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如互联网等,准确定位文化品位,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群众活动,以便增强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效果,从而提升群众文化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在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时间,如建军节、国庆节、春节等,持续举办各种类型的群众活动,并且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方式要多样化,如展览性活动、文艺汇演等,据此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扩大了群众的选择空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能够营造和谐稳定的活动氛围,对精神文化建设也有一定的加强,不仅有利于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等各项能力及综合素质,也有利于增强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效果。对于群众文化活动的举办,根据区域的不同及不同民族在风俗习惯上的差异,应对不同民族的多样化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结合,在立足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推动品牌化建设,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便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予以支持。
在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应建立完善的和谐发展体系,创新和谐文化内容,各社会层面应加强联系,政府各部门之间应通力合作,制定健全的行业管理机制以及相应的优惠政策,建立全面的配合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辅助性设施,如青年宫、文化馆等,以便为多样化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场所,并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及相关体系,保障群众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保障。
2.基于群众文化理念,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所提出的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任务,这不仅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规律,也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国家实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对社会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各级群众文化单位应根据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要求,创新群众文化工作管理机制,遵循和谐社会的发展内涵,在完善群众文化工作各项举措和设施的基础上,建立适宜的群众文化工作创新和管理制度,以便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在遵循群众文化理念,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同时,也应对和谐社会的发展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且要深刻理解和谐社会发展所具备的时代特征,了解和谐社会构建的根本目标,以便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予以保障。和谐社会的发展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理想化社会的追求,也是人类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和方向。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为了营造民主、自由的政治局面,是为了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和谐发展,是为了更好的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精神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以人为本”,而和谐社会构建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为了更好的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升人的社会地位,促使人与人之间能够形成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人际关系,对推动人类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群众文化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积极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建设,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与传统美德,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更好地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或问题。随着社会节奏的逐渐加快,人们在生活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浮躁,从而导致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扭曲,并对人类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这种现象,为了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应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公益性质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对广大人民群众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予以引导,规避消极的社会行为,改善浮躁的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氛围,以便为精神文化建设予以支持。为了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增强工作效果,应对群众文化工作队伍的建设予以重视,提升队伍成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明确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根本目标,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队伍,构建积极、和谐的活动氛围,制定科学的用人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群众文化工作开展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而精神文明建设也开始受到国家的重视。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明确和谐社会构建和群众文化工作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应对群众文化工作的管理和发展机制进行创新,建立专业化的群众文化工作队伍,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开创群众文化新局面,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以便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庆光.试论群众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中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6).
[2].孔令军.谈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0,(7).
[3].周翠玲.浅析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神州.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