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电视节目剪辑中的节奏处理

2017-07-20何志刚

魅力中国 2016年45期
关键词:感染力节奏

何志刚

增强电视语言的感染力是靠多种手段来实现的,如画面的造型、叙事的结构、情绪的把握等,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画面节奏处理。节奏的处理不仅会影响节目的质量,更多的它还会大大提高电视作品对受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画面节奏的处理一题,笔者略作浅议。

一、注重视觉规律,把握镜头长短

镜头构成的景别由于视距的不同会有变化,一般规律下,全景、远景的镜头内容复杂、信息量大,如果镜头剪得太短,受众看不清楚,理解不了画面的含义;近景、特写镜头反映的内容简单,观众一目了然,如果镜头剪得太长又易造成受众的厌烦心理和疲劳感,因此镜头的剪辑必须尊重视觉规律。

在实际工作中,剪辑者还要考虑依据景别来确定镜头的长度。相同的景别由于画面物体的造型、同期音响复杂程度不一,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观众的注意速度和看清画面的时间,因此剪接画面时要考虑综合因素而决定镜头的长短,必须让镜头在屏幕上停留时间保持一个最低的、能让观众看明白的限度,既让镜头的意义得到充分的表达,又能形成一种需要的节奏。例如,剪辑者通常用剪辑速度来制造节奏,合理而有意义的一连串短镜头剪辑会使电视作品产生令人激动、兴奋的效果。在2016年河北承德电视台十佳栏目评选中,有这样的一个县级台推介的节目《滦平映象》,它是以主持人全程参与体验民俗的方式进行的,其地方区域性的收视率和网络点击率不断攀升,节目风格颇受观众喜欢。总结这档节目,除了节目表现方式接地气或亲和力强大之外,它的镜头剪辑效果是最成功的,画面的长短处理紧密配合故事情绪和音乐节奏进行,剪辑者更加善于运用镜头的生命力,不断在作品中用镜头节奏去感染观众,最终达到了声画同步、心灵共鸣的效果。与之相反,在我们实际的后期制作过程中还发现,一些剪辑人员在后期对节目剪辑缺乏理性,并没有深入研究故事情节和观众口味,而一味地追求剪辑速度而不考虑每个镜头的实际意义,持续时间又长,则使人产生了一定的迷茫感,不知编辑者所云何意。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镜头的剪辑中不仅仅要展现适合观众明白的“长短”问题,还要考虑信息量的传播。上面说过的,如果镜头剪得太长就会造成受众的厌烦心理和疲劳感,但并不是说镜头长了就会造成视觉疲劳,疲劳是因为画面的信息量太少了,就是说观众所看见的镜头信息能够一眼就明白是怎么回事的情况下,镜头要考虑剪辑长短;如果信息量不足以表达完全,观众一时半会还不能够明白或感知未来将要发生的事,那么这个镜头就要保持足够的长度。

二、变换剪接率,增强电视作品感染力

剪接率是指在一定长度的放映时间里包含的镜头个数,它是镜头转换的速率。用剪接率改变节奏可以增强电视节目对观众的感染力。如:制作一部电视散文作品,一定长度舒缓优美的镜头可以连接出特定的节奏,在视觉、听觉和心灵感应上集多种信息于一体传输给观众,按照作品的情绪把握镜头的长短,让画面节奏拟人化,悲则镜头凝滞、喜则画面跳跃,最终达到与观众同呼吸、共命运、心灵相通的共鸣效果。比如我于五年前在滦平广播电视台创办了民生类节目《感动》,所拍摄的人物都是最平凡的基層劳动者,有平凡坚守的环卫工人、有无怨无悔的山村教师、忠于职守的铁路道口值班员、有卖油条炸烧饼的乡民等等,节目用最朴实的声画语言记录了一个个人性的伟大。其中有一期节目叫作《背着丈夫去打工》,记录了一位打工妹为了照顾身患重病的丈夫外出打工的故事。在节目后期制作中我用了歌曲“爱是你我”的陪衬音乐,画面用的是这位打工妹照顾丈夫起居生活的一系列慢动作的长镜头,让音乐与故事的情绪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节目播出后打动了上万名观众,同时这位打工妹也陆续的得到了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

剪接率的高低的确可以控制一部电视作品感染力,在制作抒情或历史的作品中,音乐与长镜头相互配合完全可以营造出一个动人的世界。而在制作一个紧张剧烈的场面时,就可以用一连串的短镜头营造情节的高潮,比如表现县悬疑、战争故事,短镜头在音乐的衬托下会一步步在生理和心理上吸引住观众的眼球,为大家带去刺激和兴奋的感受。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一个镜头段落中一成不变的剪接率会形成一种负作用,它会造成观众心理上的抵制情绪。根据这个特性,在剪辑电视节目时就应该适时变换剪接率,张驰结合、抑扬顿挫,让画面节奏“动起来”,不断为观众制造出最新奇的感受和最新鲜的味道。

三、实现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的变化统一

节奏的表现形式是一种连续而又间歇的运动,它既依附于运动的图像,又依附于声音,是视觉与听觉节奏的有机结合。节奏的基本形态有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内在节奏是情节发展的内在矛盾冲突或人物内心情绪起伏而产生的节奏,而外在节奏则是由画面上的一切主体的运动及镜头转换的速度产生的。内在节奏表现为一种内在的叙述观念,只有通过审美的直觉去感知才能获得,蒙太奇剪接的外在节奏对内在节奏有依附性。

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是不可分离的,它们必须在剪辑这项工作中实现一种变化中的统一和深层次的吻合。剪辑中,控制蒙太奇式的外在节奏,既要考虑到镜头段落的相对独立性,又要保持与情节叙述的目的意义相呼应,从而使观众获得更多的美感和寓意。如:内在情绪低落时,外在节奏的镜头组接表现就要迟滞舒缓;内在节奏情绪激昂时,外在节奏的镜头组接就要表现的快速跳跃。因此,处理节奏问题必须依据作品的内容结构,认真体会事实本质、人物心理、情绪变化等方面因素,把握作品的内在节奏脉搏,准确地剪接好与之相匹配的外在节奏,最终实现内外节奏的对立统一。

总之,节奏源于运动。它不仅是电视作品艺术形式美的重要内容,也是剪接者的一种内心感受,控制好了节奏就等于捕捉到了作品的灵魂。

猜你喜欢

感染力节奏
大狐猴也懂音乐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Pygmalion
节奏
轻快漫舞
信息技术让古诗教学更具感染力
网络音乐文化研究
浅析打击乐和音乐撼人心灵的艺术感染力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