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化“三主式102510”教学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策略研究
2017-07-20洪祥东
洪祥东
校本化“三主式102510”教学法,重在三主式,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优化训练的主线功能”。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识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优化训练的主线功能”的首要条件,而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发挥首先体现在备好课上,其次是体现在上好课上,再者是体现在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上。此三者乃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所在。
一、如何备好课?
众所周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备课就是写教学实施方案,写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需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设计教学实施方案。绘制成功的教学蓝图的过程,也是教师发挥创造才能的過程。
(一)过程要细。①备教材:准确的确定重点难点;②备学生:准确的确定教学目标;③备教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原则;④备目标: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⑤备结构:落实板书设计;⑥备训练内容:更科学分层;⑦备评价:依据教学目标。在集体备课时,着重解决①③④⑥项内容,个人二次备课时,着重解决②⑤⑦项内容。
(二)要素要全。教学设计的十大要素:①目标、②内容、③方法、④手段、⑤过程、⑥板书、⑦课时、⑧总结、⑨作业、⑩反思。
二、如何上好课?
怎么上课,什么课才是好课。就指导思想而言,有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课,有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的教改课,还有二者兼顾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课。
传统课:一般流程是凯洛夫的“五环节”,①组织教学,②讲授知识,③巩固知识,④运用知识,⑤检查知识。基本做法有:①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②以老师讲学生听来传授新知识,③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④以做练习来运用知识,⑤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传统课往往会导致满堂灌、填鸭式、不看对象、不注效果,一味将知识硬性塞给学生,而且对相当多的教师而言,只是充当“二传手”的角色,将教参内容原封不动地转到学生手中,毫无个人创新见解,并且讲的形式单一,枯燥无味,语言缺乏表现力,确实令人大倒胃口,目前已在摒弃之列。
上好一节课改课,我们势必要在“点”、“量”、“度”、“序”、“法”、“情”这六个要素上下功夫。
①点:即知识点、能力点、智能结合点、非智力因素点。
A、知识点:三讲三不讲,讲重点、难点、易错点,“错题”是最好的学习资源,已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
B、能力点:知识迁移能力、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求两提供:分析问题时提供思路,解决问题时提示要点。
C、非智力因素点:用新课程理念的标准来说,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即所谓的核心素养。上课时必须予以考虑,否则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
②量:即教师输出的信息量、师生互动量、训练量。教师输出的信息量应围绕重点加以取舍,保证重点信息有足够的时间;师生互动量是新课程强调的重点,要保证一定时间,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去分析、争论,自己去完成学习任务,训练量即当堂训练,难度适中,数量适当,当堂完成,当堂收回,即刻批改,即刻反馈。
③度,一是程度(包括难易度、深广度、灵活度、综合度),程度要求两符合,一要符合新课标,不要远标离本,二要符合学生基础所能接受的程度。二是速度,要有快有慢,有张有弛,该快则快,该慢则慢。重点、难点不能蜻蜓点水,一滑而过,让学生云里雾里,也不能在学生已会的题目上津津乐道,使学生昏昏欲睡。
④序:一是课堂教学要合理性的认知序列,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释放疑点;二是课堂教学结构要合理有序,层次分明,过渡自然,把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理解。
⑤法:教学方法选用要着力体现新课程理念,积极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情景式、合作探究式等方式方法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意识。
⑥情:就是创设激励性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情感,使情感和认知过程有机统一。课堂气氛是兴奋还是沉闷,是热烈还是冷淡,是主动还是被动取决于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而这恰恰是新理念下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上课要精神饱满,情绪要兴奋,语言要富有表现力和幽默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效应。
三、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建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的。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的做法有:
(一)对学生的态度,我们提倡“五多五少”。即:多些平等,少些架子;多些微笑,少些脸色;多些关爱,少些心计;多些倾听,少些厌烦;多些激励,少些打击。
(二)在自身修养上,我们提倡六个自问:学生的人格尊重了没有,学生的困难帮助了没有;学生的伤痛安抚了没有;学生的烦恼排解了没有;学生的进步表扬了没有,学生的潜能发现了没有。
(三)要利用多种渠道育人。1、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2、发挥校园环境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3、发挥社会实践道德体验作用——增加学生实践能力和责任感。4、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干预作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5、发挥教师群体人生导师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要用五种眼光看待学生:1、用发展的眼光,忌停留于第一印象;2、用分析的眼光,忌思维定势;3、用全面的眼光,避免晕轮效应(被学生某一突出品质,得到以偏概全的结论);4、用期待的眼光(巧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美国人罗森塔尔等人对学生作了一次所谓的潜力测试,实际上是一次智力测验。即随机抽取少数学生,并有意告诉老师说,他们是有潜力的学生,要求老师注意观察,但不告诉学生本人。结果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其他学生进步快。这就是所谓的自我实现的预答效应,这表明教师期待是学生进步的动力,每个学生都期待得到老师公平对待和赏识,讨厌老师厚此薄彼,偏袒和不公。期待是拓展性憧憬的情感通道。5、用平等的眼光,克服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在教育上的表现就是给优秀生以充分的教育和照顾,对差生给予较少的教育和照顾。这样会使好生自我优越感膨胀,差生自卑心理更强,结果不是水涨船高,而是水落石出。
总而言之,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落实,强化训练的主线功能才能得以实施,校本化“三主式102510”的精髓才能得以落实。灵活运用此教学法,教学才能得心应手,才有互动课堂、生动课堂和美妙课堂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