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探讨
2017-07-20杨娜刘翅琼
杨娜 刘翅琼
【摘要】探讨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实训课程教学的改革效果,并且对儿科实训项目的教学方式进行研究,进而让学生反馈临床护理效果,从而能够明确该实训项目、教学方式适合本校使用。
【关键词】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实训课程
前言
在护理专业中儿科护理是极为重要的,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临床专业课程。因此,为了使学生对该科的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更加准确掌握,让小儿的生理、心理社会的需求得到满足,开展护理实训课程是极为必要的[1]。这样,能够使小儿的发病、死亡率在最大程度上减低,进而增强其身体功能质量。《儿科护理》课程教学中开展实训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能力有效提升,并且还能让学校和临床护理的桥梁更急紧密贴合[2]。所以,我校根据护理实训教学的特点以及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儿科护理临床需求,对儿科护理实训教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尝试改革教学方法,从而让儿科护理实训课程的效果有效提高,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校2015级三年制护理专业大专学生12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所有学生均在开展护理实训课程,并且都是二年级学生,其中年龄最小为19岁,最大为22岁。
1.2 实训课程教学方法实践改革情况
对于目前的护理专业学生而言,在培养实践技能、综合素养方面,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所以,为了能够使学生的各方面掌握能力有效提升,我校在一定程度上对新的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通过一些儿科实训教学的改革实践文章,将其进行分类,1为情境模拟教学,2为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前者主要是将传统的学生实验模式进化为信息化simbaby智能模式,将以往的单个情景转至多个情境的综合教学方法,从而使传统课堂的局限性能够得以突破,让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以提高[3]。而后者主要是在项目、案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紧密衔接儿科护理实训项目教学与临床护理工作,将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在最大程度上进行提升。但是,纵观所有的教学方法,其主线均是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而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为主辅助,那么针对此,说明了在儿科护理实训改革中,要使实训效果有效提高,必须要根据实训项目的不同特点,进行多种方式结合教学。
2.高职高专护生的儿科实训反馈
2.1 在实训中加强护生人际沟通
经过实训过程,有部分学生反映,对患儿进行护理,容易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而与家长之间,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出现较大的困难。同时,还由于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对于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过分强调,忽视了儿科的主要要求(以患儿与家庭为中心),所以才会导致学生跟家长的沟通极为困难。而儿科护理工作和其他任何工作一样,获得优秀的工作成效,依赖于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基于此,要想学生与家长的关系建立良好,通过研究表明,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融入有效的沟通,让护生的学习过程改变,这样,对于其学习成效、职业素养能够有效提高,以及未来的护理工作适应情况更加有效[4]。护生在可以利用的空闲时间内,多读些人文社会科学的书籍,多听智慧人生讲座,对于充实护生的语言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帮助。所以,加强人文关怀、人际沟通培养,在儿科护理授课中极其重要。
2.2 增强护生心理素质--情境模拟
儿科在医院所有科室中是极为特殊的,所以,学生在进而实习后,照顾患儿过程中难免会经受到家长的责难、轻视,从而冲击其心理。并且,在儿科护理中,由于操作难度较大,而学生属于新手,从而导致其因实践机会少造成心理落差。因此,针对该情况,可以在儿科实训课程教学中融入情景模拟,从而使学生的忍耐力、健康心理、自控能力能够提升,让其情绪稳定、心理素质能够在不同环境下善于应变,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护生在生活中多与有德行的人接触,耳濡目染他们的言行举止,面对别人的赞美或者诋毁,能够辩证地看待所处的情境,有个人主见,保持沉静的心情。在个人能够把控自己的情绪后,护生就获得强大的心理机制,就可以随时保持愉快的心情,给周围人以安全感、阳光感、可信赖感,同时把正能量传递给身边的人,让病人及家属获得康复的信心。
2.3 强化、培养儿科护理专科技能
在进行儿科护理实训中,护生对于临床操作技能过分重视,从而导致其认为将基础护理操作学好就能适应科室工作等现象发生。但是,由于儿科的患儿的特殊性,单纯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尤其是新生的护理,以及危重患儿、典型疾病等。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完成实训训练后,尽可能的走出实验室,通过实境实况的将练习结果完全展现出来,护生应该熟悉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牢记儿科用药剂量方法,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针的穿刺技术,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的临床工作的专业适应性、练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使实训课程改革效果具有有效性[5]。
2.4 基于儿科护理教学改革思想对护生实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实训教学
在对儿科护理学生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实训前期,老师需要做大量工作,包括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参考互联网上和同行业可以有效利用的视频资源,针对教育部培养护生临床动手能力大纲要求,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对护生实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让护生熟悉和掌握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护理、护理病历的书写、护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熟悉各项儿科检验报告单的正常值、异常值和所对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时预测儿科护理所遇到的护理风险,及时预防,对于儿科用药能够熟记药物剂量和配伍禁忌。前期给予学生相应的病例,并提出学习实践要求,同时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探索学习,开始培训时,对护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估与分析,经过教师模拟工作过程示范,重点培养学生对病人的移情心、同情心和同理心,对护生学习中的难点在学习情景中加强实践,教师实时指导,学生在基本操作满意后交换护理项目,和其他同学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最后辅导老师对护生进行评价总结。由于学校没有附属医院,护生在护理模块实训中在学校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往届护生完成的护理病历,请临床一线有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儿科护理实训老师,为护生教授在住院患儿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治疗和护理过程,医务人员和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过程和双方在此过程中的体验,注意护理程序在护理工作中的灵活运用,医护人员和之间的沟通,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有利于学生在各方面对疾病的掌握和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提高护生人文素养。
3.结语
总而言之,完善、改革实训项目、实训教学方式,不仅是现下的一種机遇,同时也是一次挑战,这样,既能让教师在更新儿科护理知识方面得到督促,使学生儿科临床护理专业技能有效提升;同时,对于护理工作量大、学生心理等问题能够有效解决。因此,这也就说明了儿科护理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是极其重要的,能够使学生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人际沟通进行提高,让其在儿科护理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张小方,赵影,从静,等.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06):833.
[2]盛晓燕.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改革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0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