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17-07-20李倩
李倩
【摘要】音乐可以帮助人们净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音乐教育以展现丰富的情感讯息、深刻的思想内涵等优势,通过国内外经典音乐作品强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艺术欣赏水平。学校的音乐教育应从歌唱的基本功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歌唱基本功;探索
高校音乐工作者需具备高品质的音乐修养与扎实的理论功底,歌唱是主要教学形式,针对高校音乐教育担负培养大众综合音乐素质的任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愿意歌唱,有唱歌的能力,挖掘唱歌的潜力。那么,研究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就十分必要。
1.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先进的教育理念固然重要,但是要想培养出合格的音乐人才,仅靠这些是不够的,还要歌唱基本功的落实。
1.1 夯实歌唱基本功、培养综合型音乐人才
音乐是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具有感性的外表。音乐教育也以培養学生对音乐感性认识为契入点,感情体验贯穿教学过程。歌唱教学是培养大众化、综合音乐素质的基本方式。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以歌曲为内容,歌曲由歌词及曲调两个部分组成。学生通过歌唱,可以获得很好的语言连贯能力,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形成个体对音乐的审美标准。歌曲中的旋律是学生进行音乐感悟的直接来源,学生通过歌唱练习去体验音乐背后的内涵,提高审美层级。
歌唱是提高学生乐理知识的最佳手段。通过视唱、合唱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养成对韵律、节奏、高低声部、听觉的独特感受,比单纯的音乐知识灌输效果要好很多,同时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逐渐形成自我对音乐的认识,为今后的歌唱实践活动做好充足储备。
歌唱教学可以适应各种教学环境。受外界的教学设备、条件影响较小,对音乐基础的要求也不高。是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只要学生有想唱歌的热情,就有了音乐教学的可能。
1.2 深刻领悟音乐本质,掌握歌唱本领
音乐的起源来看,音乐教师首先要弄清楚音乐是什么,才能因材施教。在人类语言系统未正式形成之前。已经知道可以通过声音的变化表达内心的想法。从此,音乐就开始在人类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婴儿的啼哭,语言系统尚未发育、动作也无法表达需要。就通过哭声来表达,引起父母的注意,而且声音音调不同表达不同的意思。可以看出音乐是语言在情感方面的深化。
音乐是情感交流的重要形式,歌唱是最直接体验。没有乐器伴奏,不需要专业技巧的训练,通过歌唱就可以表达出此时此刻的情感。音乐在凝聚力量、宣传上的功能也是有目共睹。现在大量的广告歌曲、影视剧中的歌曲都在突出主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3 歌唱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点
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歌唱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从幼儿园的儿歌开始,音乐课就成为学校德育体系的重要组成,而大合唱正是从小学到大学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
2.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2.1 变革现有的歌唱教学构成
音乐是乐音的规律组合。通过音长、音高等产生节奏、旋律,再通过和声、曲式等手法形成。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增进音乐与情感的交融,并在歌唱训练中能够正确、迅速的做出认知。歌唱之前要经历聆听音乐的过程,没有听过音乐的人很难能发出天籁之声。歌唱教学应强化听、唱、读、写基本功的内容。歌唱教学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表达同步进行。
2.2 音乐教育专业歌唱改革的方向
首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体会。音乐专业的学生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对音乐要有良好的感知,这是培养乐感的前提。没有音乐感知、缺乏音乐体验,在音乐学习之路上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听觉训练是歌唱练习的首要任务。聆听音乐是深入了解音乐的重要途径。学生的音乐学习是建立在歌曲的认识基础之上的,但就歌曲创作的理论出处大谈特谈,而不是从词曲的云韵律及创作灵感上去听,建立自己的分析。那么一个个有生命力的音符也只是图画的变形而已。因此,在歌唱教学中,应让学生聆听各种类型、不同时期的音乐。在听的过程中,提高对音准、声部等声音元素的捕捉能力。
其次,对乐谱的学习。要让学生去体会文字、谱面下的音律。教学中的识谱、记谱是同步的。能了解乐谱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唱出走进人内心的歌曲。
最后,重新定义音乐与时间的关系。特定的音乐放在一定的场景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逝去的光阴,流动的声音之说。经典的歌曲历久弥新,时常被人吟唱,粗制滥造的音乐早就烟消云散,被人遗弃在角落。音乐不是无中生有更不是虚无缥缈,而是人性的流露。对于歌唱本身,我们需要让学生在歌唱时感知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好自己心绪。
2.3 帮助学生掌握情感表达的经验
一方面,歌唱教学应帮助学生体会音乐作品中的歌词意境、节奏韵律、声调的变化。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之前接触的音乐都是零碎的、不完整的。音乐表达方式介乎“写意”与“写实”之间。如果勉强将教师的音乐定义灌输给学生,往往会造成学生对音乐理解的不知所措。所以,通过歌词的学习体验是培养音乐情感的重要环节。
另一方面,歌唱教学应培养学生建立自己的乐感体验与音乐表达主张。音乐是模糊的艺术,表达的情感因人而异,但并不是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通过反复的歌唱练习,找出同类型音乐作品的规则,刺激学生的音乐情感,逐步建立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理解,才是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
2.4 增强学生歌唱能力
在拥有了音乐感知能力也形成自我的音乐体验与特色的表达技巧之后,应加强学生歌唱能力的训练。学生应该通过自己不断的歌唱经验去总结和验证自己的音乐能力,从而游刃有余表达丰富音乐情感。
参考文献:
[1]廖乃雄:《论音乐教育》(新版),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
[2]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3]王安国:《从实践到决策---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花城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