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2017-07-20马梦财
马梦财
【摘要】语文素养,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语文的一种修养,具体包括语言词汇的积累程度、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语感的培养、对作品思想感情的把握、语文学习思维的培养等,涵盖了语文的听、说、读、寫等各个方面,同时包括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等多方面内涵。应该说,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及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采取科学措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值得我们重视并加以深思、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高中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也是应当值得我们重视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的获得与提升。究其根本,需要我们进行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要提高全体高中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是要提高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标准中还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丰富对于汉语语言词汇的积累,培养科学、合理的语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均衡发展。
一、大力培养高中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能力
我国使用的语言文字是汉语,是世界语言中字形最为优美、韵律最为和谐、表意最为丰富、感知最为深入的语言。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培养学生对于祖国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的感情,激发学生对汉语的热爱情感,激发学生能够深入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从而获得对汉语语言词汇的敏锐感知能力。如果没有了对汉语的这种敏锐感知,我们很难想象,所谓的知识会起什么作用。我觉得这种敏感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智慧。还有大大小小的语文考试,前几个题基本上都是注重对字词的考查,这些内容都是平日里经常见到或听到或用到的词语,可就是有些人拿不准它,这就是语言文字不敏感所致。在怎样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这个问题上,主要抓住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牛鼻子”。一方面教育学生特别留心自己所看到的文字,一方面教育学生特别留心自己所听到的文字,一方面教育学生特别留心自己所用到的文字。
二、大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琐事的敏锐感知能力
高中语文是一门同实际生活具有密切联系的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综合性、工具性,高中语文学习的很多内容在生活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同时也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并且高中语文发展的过程,也是在生活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而实现的。因此,培养学生对于生活琐事的敏锐感知能力,就是提高高中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我们都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篇反映亲情,尤其是父子之情的美文,不就是由对父亲为我送行时给我买桔子时的背影的敏感而触发作者的写作激情的吗?还有,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和《祝福》,这些文章也都是作者对生活事件敏感而又巧于为文的结果。这些生活事件往往会成为“触发作家作意的激活点”,也是我所说的关于“对生活事件的敏感”的例子。在如何培养学生对生活事件的敏感这个问题上,我主张,第一,要教育学生注意自己亲历的。注意亲历,就是关注自我。第二,要教育学生注意自己读书时看到、想到的。注意所读、所想,就是关注社会。也就是说,要注意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这两个方面。这正如哲学上讲的,人的经验主要来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三、大力培养学生对心灵感悟的敏锐感知能力
每个人都有过心灵受到震撼的时刻,也有过心情激动的时刻,有过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悔恨的时刻,有过自己的心理产生一丝顿悟的时刻。这些心灵感悟的瞬间,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具有积极的促进性作用。比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从心理的角度分析,毛主席很有可能是结合对当时的革命形势的认识,在看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等自然现象的同时,对这种生活的自然事件产生了心灵的涟漪,一下子勾起了他对“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想。于是,便有了这篇大气磅礴的诗文。这样的例子很多,不仅写诗歌、写散文需要这种敏感的触发,写小说、即兴演讲等很多语文活动都需要这种对心灵涟漪的敏感。在如何培养学生对生活事件的敏感方面,我觉得,还是主要应引导学生注意对生活事件的及时反思和深刻体验,并且要有理性的思考,而不要仅仅停留在感知的层面。正如古人讲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这个意思。
四、大力培养学生对美好瞬间的敏锐感知能力
“世间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当中具有很多美好的事物,也有过很多美好的瞬间。善于发现这些美好的瞬间,能够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记得《冬天之美》这篇文章流露出的就是对生活之美的敏感。前文是对自然环境之美的敏感,后文是对人文环境之美的敏感,最终,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冬天的美。那么我们在这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呢?第一,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也就是要善于发现生活之美,培养对生活之美的敏感。第二,就是要引导学生注意美的多层次性。不要将美简单地理解为壮观、漂亮等。自然景物是美的,人文景物也是美的。第三,就是要引导学生特别注意悲剧美。就像“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种悲壮不也很美吗?鲁迅曾在《再论雷锋塔的倒掉》中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看,这就体现了悲剧的性质和美学效果。也就是说,悲剧也是美。
总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理念的束缚,改变原有的以成绩论英雄的落后观念,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语言学习素质的提升,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促进高中语文教学事业的更大进步与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