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大学“展璞计划——农村电子商务理念及应用”培训效果分析及启示

2017-07-20梁炜王满祥朱应永

继续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

梁炜+王满祥+朱应永

摘 要:2014年11月至12月,“展璞计划”全国项目办和李嘉诚基金会在陕西试点增加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培训内容。培训后,针对集中培训和训后实践情况、电商种子计划进展情况及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水平进行了电话回访。调查结果显示,围绕农村电子商务理念与应用开展的培训实施效果良好,然而训后的实践情况却不甚乐观。这主要是由于广大农民对电子商务缺乏基本了解,对网络经济缺乏一定的信任;电商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培养体系不甚健全;农村电商硬件设施较为薄弱;关中地区农产品营销观念和技术手段落后,未能形成销售规模。由此对陕西省关中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的提升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展璞计划;电子商务;陕西省关中地区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为推动提升科技与互联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增强“展璞计划”集中培训的成效,2014年11月至12月,“展璞计划”全国项目办和李嘉诚基金会在陕西展璞计划试点增加了“农村电子商务理念与应用培训”,试点范围为陕西省“展璞计划”第十期至第十三期村女“两委”干部培训班。共149人接受培训,其中10人获得电子商务种子计划。

2014年12月底,针对“农村电子商务理念与应用培训”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电话回访。共发放问卷149份,回收问卷149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00份。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集中培训的实施效果的追踪回访,第二部分是对训后实践和种子计划进展的评估分析,第三部分对陕西省铜川市、杨凌区、韩城市、汉中市、西安市和宝鸡市的部分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应用水平进行调查。旨在通过调查和分析,一是就电子商务的集中培训和训后实践情况做较为全面的掌握,为电子商务培训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反馈建议;二是根据培训效果对陕西省关中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问卷调查情况评价

(一)学员通过集中培训收获显著,然而训后实践效果不甚理想

在对集中培训的整体调查中,61%的受训学员对“农村电子商务理念与应用培训”的教学内容有印象,39%没有印象。这表明电商培训的开展效果较为明显,大多数学员取得了收获。

在询问受训学员对哪些内容印象较为深刻时,学员表示,掌握程度较深的前三位分别为“网上交易”(44人次)、“邮掌柜”(7人次)、“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6人次)。而其他诸如“网上宣传”“便民驿站”或者带有技术含量的电商知识,有印象者寥寥无几。

针对电子商务在村内的分享方面,除了7人没有对任何人介绍过所学,剩下的93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分享。分享度最高的对象为“村干部”(65人次对其分享过),其次是村民(60人次)和家人(50人次)。分享内容较多的分别为“网上交易”(34人次)“电子商务”(20人次)和网上交流和查询(9人次)。

尽管大部分受训学员对课程内容印象较深,掌握較好,但回村后的实际应用程度并不高。只有20%的受训学员回村后开展了电子商务的相关工作,其中位居前三的项目分别是,“进行网上交易”(14人)“电子商务专题讲座”(4人)“网上领取养老金”(2人)。

经过调查,没有开展电子商务相关工作的学员主要是由于“硬件条件限制”“村务繁忙”“相关知识不足”和“分管工作与电子商务无关”等原因所造成的。

(二)电商种子计划进展较为缓慢

在获得种子计划鼓励金的学员当中,对“回村后有没有实施种子计划”进行了进一步调查,结果显示,已有4位种子计划鼓励金获得者已实施种子计划,另有6位获得者尚未开始实施。对4位已经开始实施种子计划的学员,就种子计划“目前的进展情况作了进一步调查,结果显示刚刚起步的2人、进行到中间阶段的2人。”

在已实施种子计划的学员中,对“种子计划进行过程中获得了哪些资源”的调查中发现,“获得村集体软硬件支持”是学员开展种子计划的主要资源,4人均选择了此选项。

在种子计划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如图1所示),居前四位的分别是资金不足(10人次)、硬件条件不到位(7人次)、技术水平有限(6人次)、村民不支持(5人次)。

(三)当前陕西关中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不容乐观

针对受训学员的网上购物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如图2所示),“担心质量和信誉问题”和“农村快递不发达,物流费用较高”成为了影响学员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

针对农产品在网上销售的相关调查中,绝大多数学员对网络销售农产品的态度较为积极,83%的学员认为有必要进行网上农产品的销售,仅有17%表示没有必要或无所谓。针对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农产品网上销售的学员,我们就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的询问。她们认为,有人上门收购、种植少、农产品没特色、耽误时间、不新鲜、对电子商务不了解等。然而实际开展情况并不乐观,84%的学员所在村庄没有进行过农产品的网上销售,6%的学员所在村庄有过但没有继续进行,10%的学员所在村庄即将或正在进行农产品的网上销售。

学员所在村没有对农产品进行网上销售的原因,较突出的是“网络基础条件较差”(36人次)“资金支持不足”(28人次)“缺乏技术人员”(27人次)和“以前没听说过”(17人次)。

对于农产品在网上销售的情况调查中,陕西关中农村地区位居前五位的农产品分别是,“玉米”“核桃”“苹果”“小麦”“猕猴桃”,这些产品大多具有不易保存、易变质、运输配送困难的特点,给农产品的网络销售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对于没有继续进行农产品网上销售的原因,较为突出的是,“资金支持不足”(6人次)和“网络基础条件差”(5人次)。

即将或正在进行销售的农产品位居前三的农产品分别是,“核桃”(10人人次)“玉米”(8人次)“茶叶”(6人次)。

二、陕西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围绕农村电子商务理念与应用开展的培训实施效果良好,学员对课程不同板块内容的掌握情况略有差异,绝大多数学员能够通过培训树立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识和初步理念。然而,学员训后的实践情况却不甚乐观,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大农民对电子商务缺乏基本了解,对网络经济缺乏一定的信任

调查发现,女村官返乡后对于应用电子商务带动本村经济情况、改善村民生活的情况寥寥无几。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干部和村民往往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缺乏基本的认识,对信息化以及电子商务不甚了解,加上传统观念的束缚,对网络经济缺乏一定的信任,使得农村电子商务难以得到应用推广。

(二)电商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培养体系不甚健全

此次培训发现,多数女村官为首先接触电子商务的概念,遑论电商专业技术人才。由于农村经济文化环境的限制,电子商务技术及管理的专业人才不愿前往农村发展,再加之对农村电商人才的培训不足,使得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缺乏,农村电商的发展起步迟缓。

(三)农村电商硬件设施较为薄弱

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目前在关中地区,农村网络村村通已基本形成,但网络信号差、速度慢,大量的通讯信息技术、信息数据资源库、设备等得不到更新和普及,难以满足农村电商发展需求。信息不畅导致农产品销售不畅,效益减少。

(四)关中地区农产品营销观念和技术手段落后,未能形成销售规模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关中地区农产品营销还不够规范和科学,营销观念还不突出,农产品营销较为落后、零碎,脱离市场实际需求,经营方式主要体现为规模小而分散的家庭生产经营。此外,关中地区主要的农产品作物为玉米、核桃、苹果和猕猴桃,在电子商务物流运输环节中,全国大面积的运输和销售给农产品的运输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而目前关中地区此类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冷藏储存和销售等多个环节的标准制定与国际要求尚不能完全适应,无法实现建立电商网络的需求。

三、对提升陕西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引导,提升农民的电商意识和应用水平

目前关中地区农民网购参与率低,对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存在质疑。因此,政府应加强引导,加大帮扶力度,循序渐进地培养农民电子商务的意识。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和教育实体,有效提高农民的电子商务应用意识和相应的知识水平,尤其是要加强网络消费意识的引导。为广大农民开设电子商务普及课,逐步引导他们了解电子商务,并学会电商应用的基本操作;引导农民先接触网络购物,采取先送货后付款的方式,让农民能体验到网络直销的便捷和快速,逐步扩充网络服务的内容,循序渐进地促进农民的电商应用水平。

(二)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由农业网站的建设和维护、农业市场行情的分析和反馈、农业信息的采集和发布和农产品物流的管理和调节等多个环节构成,都需要专门的人力资源用以支撑,而目前这些人才在陕西省关中地区并不具备。因此,亟需建立一整套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将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引入到农村电子商务的人力资源开发项目中,不断完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同时积极促使行业协会等机构开展多元人才培养模式。要利用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技站、成人教育中心、农技校等平台对农民进行经常性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

(三)加强农村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设

硬件设施是进一步促進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在当前农村干部和村民意识淡薄的情况下,政府有必要设立专项补贴或资金,为农村提供性价比高的电脑与网络设备,并减少上网以及其他相关费用。如上文所述,目前大多数物流公司的物流网络只能覆盖到县一级地区,县以下的村镇无法送达,而且物流公司在农村发展业务存在盈利难的问题。因此国家与地方政府必须在财政政策或税收上给予物流公司必要的补贴,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

(四)选择适合本地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

可采取地方政府主导,社会资金投入的市场化发展模式。政府要加强和改善农村网络经济的宏观调控,促进农村电子商务有计划、持续稳定地发展;建立和完善农村的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网络优势,组建网上农产品贸易和配送服务市场。要发挥和加大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支持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模式,要加快探索和推广适合关中地区的信息服务模式,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农村电子商务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

(五)积极营造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社会环境

首先,应逐步建立农村信用认证体系,改善农民的电子商务诚信状况。加强市场监管,改善信用环境;其次,做好安全认证服务,引入作为第三方参与的商务认证中心,保障农村电子商务的安全畅通;还要建立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加强关于电子商务的伦理和法制教育,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刚.扶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条件及促进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7(1).

[2]杜文宏.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2).

[3]李玲芳,徐思远,洪占卿.农村电子商务:问题与对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5).

[4]岳欣.推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5(11).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浅析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外包
电子商务实践能力的提升探析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基于AS仿真的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研究
电子商务人的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