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周身是“刀”的新型农民
——记百色市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支书郁再俭

2017-07-20谢青夏莫嘉凌

农家之友 2017年6期
关键词:凌云县种桑养蚕桑枝

本刊记者 谢青夏 特约通讯员 莫嘉凌

一位周身是“刀”的新型农民
——记百色市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支书郁再俭

本刊记者 谢青夏 特约通讯员 莫嘉凌

中国有句古话:周身刀——没把利!形容一个人什么都懂一点,就是浮光掠影。而凌云县有那么一位农民,他也是周身“刀”,但他每一把“刀”都是锋利无比!他就是全国劳模、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务先进工作者、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支书、郁丰农业专业合作联合社董事长郁再俭。

村主任:他玩转一棵神木富了一个村

“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可以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种桑养蚕史,不管是《诗经》《乐府》还是唐宋词诗,桑树出没其中的篇章很多,桑的最早记述出现在甲骨文,在周朝时,桑树被当成宗庙祭祀的“神木”。如今百色市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支书郁再俭,却玩转了这棵“神木”供奉祖先,让它给村民带来了无尽财富。

平怀村位于下甲镇大山深处,半土半石又干旱少雨,村民最早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这是个看天吃饭的地方,雨多饱一顿,雨少饥一年。1969年,郁再俭就出生在这里。

高中没毕业,郁再俭就因为家庭原因去广东打工,在建筑工地挥汗如雨,脑瓜灵活的他赚了点本钱后,逮住机会承包工程做起了老板,几年后赚了几十万元。

由于贫困,平怀村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大片土地撂荒。基础设施薄弱,开通半山的公路没人组织维护被荒废。 2002年,时任下甲乡党委书记的刘廷栋,出面力邀郁再俭回来接任村主任的担子。想到家乡穷困、落后的面貌,郁再俭决定接受邀请,为家乡出一份力。

时逢该县党委、政府大力动员群众发展种桑养蚕产业,但长期靠种水稻玉米为生的村民,却不敢轻易接受一个新产业。经过多方调查了解,郁再俭认为发展种桑养蚕是平怀村的机遇,便动员群众种桑养蚕,但是860多人的村庄最终仅几户亲戚勉强同意把稻田用于种桑。

郁再俭是胸怀大志之人,为了让群众看到种桑养蚕的前景,他一下便要了50张蚕种,分给大家饲养。然而由于蚕房消毒等环节没有做好,蚕虫全部患病并成片死亡,群众开始怨声载道。郁再俭的大公(爷爷的弟弟)甚至把一包包死蚕扔到他家门口,以此泄愤。这让郁再俭心里很“受伤”,但是郁再俭认定的事情,也不会轻易放弃,他决定把“伤”藏起来,继续寻访种桑养蚕良法。

为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他一边请教县里农广校的技术人员,一边外出考查、学习。回来后,他先领了30张蚕种自已试养。由于有了前车之鉴以及新学到的技术,这些蚕长势非常好。到了四龄蚕后,郁再俭作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把所养的蚕全部赠给群众饲养,五龄后,蚕吐丝上茧。几天后,受赠的群众每家卖蚕茧收入近1000元。

卖茧得钱的消息一下子传遍全村,群众又开始对种桑养蚕有了信心。经过几年发展,平怀村的桑蚕产业已初具规模,效益良好。然而 2007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导致中国的丝织品出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鲜茧狂跌至每公斤8元,大量的蚕农欲毁桑种粮。在这关键时刻,郁再俭为挽救全村桑蚕产业,硬是自己掏钱把全村4000多亩桑园承包下来,仅仅一年,郁再俭便因桑园亏了40多万元。好在到了2009年,蚕茧价格逐渐回升,到2010年,鲜茧价格涨至每公斤40元。蚕农们见蚕茧价格转高,又纷纷来讨回桑园。此时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郁再俭毫不犹豫地将桑园退回给蚕农。

“一亩桑地就有900~1000公斤的桑枝,农户无法处理被当垃圾丢弃,既影响交通又造成环境污染。”有次,郁再俭去宜州参观学习的时候发现当地人用桑枝生产食用菌,得到的回报甚至比养蚕更高。郁再俭从此脑洞大开, 2010年开始,平怀村成立桑枝食用菌生产基地,利用桑枝种植食用菌。

2010年,郁再俭报读了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开办的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训蚕桑专业,并在班上担任学习委员。在校期间,郁再俭刻苦钻研蚕桑专业知识,并学习相关的各种实用技术。在老师的指导下,郁再俭的蚕桑专业知识得到了系统的提升,综合利用的思路也更广阔了。郁再俭现学现做,在蚕桑综合利用方面甩开了大步。利用老桑叶,发展豚狸;利用桑枝养殖山羊、种植食用菌,桑葚酿酒、用蚕沙做成蚕沙枕头和饲料,蚕粪和废菌棒加工成有机肥。还在桑园里大量套种红薯,并利用红薯加工成红薯粉……目前,平怀村年养蚕收入1500多万元,养豚狸收入170万元,生产桑食用菌收入98万元,生产红薯粉收入50万元,生产有机肥收入43万元。

村支书:他探索五个+创出了一个新模式

“以前我在书上看到桑树被称为‘神木’,没想到我能把它的神奇变成现实。桑树的用途远远不只这些,桑枝可以用来编织工艺品,皮可以用来造纸,叶、果、枝、根、皮皆是很好的中药,今后我们将围绕桑树的特点,最大化的发挥其‘魔力’。”

熟悉郁再俭的人都知道,虽然他“神木”在手,但是单单只有神木还是无法把村民引向致富路的,他还有一个很好的党员先锋团队。

“我是1991年入的党,回乡做了主任要发展桑蚕产业时,我最先找到的就是8名党员,每一名党员又回去分头找了10多20人,因此很快就发展起来。特别是做支书后,更感觉到利用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去开展工作尤为重要。”身为村党总支部书记,郁再俭深深明白,要改变全村的面貌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做不到的,必须依靠全体党员共同努力。目前,平怀村有党员60 名,全部都加入了各个产业协会,并成了业务骨干。

为了把产业管好,郁再俭和他的团队探索出了一条“党总支部+联合社+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新模式,成立了桑蚕、豚狸、计生、互助、老年等5个协会党组织,目前有352名群众加入协会。他还根据党员的管理经验、技术特长,把40名党员都分到各个产业上,让骨干党员担任产业协会的会长,每人负责管理一个产业,形成了支部引领、协会经营、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新局面。

“我们村有凌云县下甲镇农民养蚕专业合作社、凌云县下甲镇农民养殖专业合作、凌云县郁丰农业合作社联合社、山羊合作社等4个合作社。但是在经营中会发现,每个合作社都会有自己的发展目标,而且这些合作社都侧重于种或者养,有时候各个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不良竞争的现象。”这让郁再俭很郁闷,2015年自治区党委组织去山东考察的时候,发现当地在发展的过程也曾经遇到类似问题,但是他们最后成立了“合作联社”后,就把这问题解决了,合作社都加入合作联社,统一目标,统一管理,协调发展。“目前整个凌云县的合作社都加入了我们的合作联社,我们统一管理、统一销售。”

郁再俭还创新出“一诺、二评、三导、四助”工作法。让党员年初作承诺,年中搞评议,针对问题作引导,依靠集体解难题,让党员在干事创业的舞台上有责任、有担当、有成就。平怀村党支部还把“三会一课”和产业发展融合起来。通过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三会一课”形式,让党员队伍在产业链上锻炼,使他们成为“当家人”“领头雁”;同时,党组织引导专业协会集中资金、技术和人才,重点投入,培植有特色产业、有规模效益、有竞争力的公司,实行规模化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在产、供、销、运等环节中,村组“统”不了、政府“包”不了、农民“办”不了的问题,推动了全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基地校长:他讲了两千节课教出了一群农民弟子

郁再俭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他的荣誉也纷至沓来。这几年他相继获得百色市八桂先锋行先进个人、自治区劳动模范、最美中国符号人物、全国劳模、最美家庭等荣誉。

随着桑蚕产业的发展壮大,平怀村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一跃成为百色市最富村,自治区级生态示范村,同时还成为中央党校和广西大学林学院的学习实践基地,郁再俭则受邀担任名誉校长。

闻言孔子有弟子三千。而郁再俭从2010年开始就受邀到各地讲课,至今他已经在区内外讲了2000多节课,每上完一节课就与学员们创建一个微信群,方便沟通,目前他的微信群多达2000个,而听过他课的人就有10万人次。学员里有学生、农民、官员,甚至连副省级的干部都有,可谓实实在在的“郁校长”。有人甚至戏称他的课比大学教授上的还多,问题是大学教授的课学生爱听也情有可源,为何他一个农民讲的课那么多人都爱听呢?

2010年3月份,百色市干部培训,组织部安排了一节课在平怀村,并且让郁再俭给领导们讲课。“从没讲过课的我当时有点懵,但是我结合我们的基地现场,把我们产业发展的经验和产业发展前景讲述给领导们听,这些实实在在的经验和经历一下子就把领导们给吸引住了。”郁再俭至今对第一堂课记忆犹新。

后来,因为人事变动,当地有些领导陆续调往平果等外地任职,他们又陆续邀请郁再俭去给当地的农民讲课。“在发展产业过程中,我们经历过的痛苦和折磨很容易引起学员们的共鸣,而且我们是带着项目去,带着发展产业的方式方法去的,很容易就能把学员们的心抓住。”课讲完后,都会被要求在当地搞基地,进行试点发展,郁再俭被群众称为“一带一路”的践行者。

“2012年,中央党校来了50多人,在听我讲完课后,邀请我到贺州市富川县给当地农民们讲课,由于气候等原因,当地不是很合适种桑养蚕,但是我们的合作社管理经验对他们的经营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这几年,我在桂林师大讲课比较多,主要针对一些僵尸合作社存在的问题、贫困区、村支书等进行讲学。比如桂林附近一个叫钓鱼村的合作社,以种植药材为主,由于种种原因,几年下来亏了几十万,去年9月份合作社社长听我讲了课后,找到我,我根据他们的情况,就推荐他们加入我们的合作联社养殖黑豚,到今年2月份,他们合作社每人就分了几万块钱,非常兴奋。”

郁再俭举例说,凌云县桥里乡有个专门种植柑橘的合作社,因为柑橘地感染了病害,亏了几万元。听了他的课后,随后加入了合作联社。“我们推荐他们种植鸡骨草、山药根。由于他们没有经费,我们村5个合作社各投了10万元进去,帮助他们起步,去年收获时,除还掉50万元外,他们合作社几个人还每个人赚了6万块钱。”类似听了郁再俭的课后,起死回生的合作社不胜枚举……

2014年,凌云县农业局举办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郁再俭再次成为学员。在这次培训班上,郁再俭的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得到再次升华,眼前的思路更广阔了。培训结束,郁再俭成为凌云县首批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享受农业局专家的跟踪服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有农业局专家做后盾,面对未来,郁再俭充满了信心。他相信自己在发展特色农业、循环农业这条路上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光明。

本栏目联办单位: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猜你喜欢

凌云县种桑养蚕桑枝
大型桑枝粉碎机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凌云县2021年5月特大冰雹灾害天气影响及防灾减灾对策
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问题解析
探究种桑养蚕机械化发展及建议
桑枝屑香菇种植基料配方的筛选试验
凌云县气候条件对茶叶生产的影响研究分析
浅谈凌云县大石山区林业产业综合发展现状及对策
桑枝化学成分的研究
种桑养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