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五感”创意与体验
2017-07-20□文│梁伟
□文│梁 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宝贵的精神的食粮。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书籍仍是促进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发展不可或缺的载体。书籍设计的“五感”体验给读者带来了平衡感、时空感、愉悦感,刺激读者在与书籍“五感”交互体验过程中提取准确信息。本文基于纸质和新媒介电子书籍设计剖析“五感”创意与体验,希望有助于提高书籍设计“五感”体验与应用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一、书籍设计“五感”体验的界定
“五感”是人体的器官对外界事物产生直接反应,眼睛、耳朵、鼻子、手等器官受到刺激的感受传入大脑中神经系统,给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且书籍设计也需要这种感受,读者不光从视觉看到,还要嗅觉、听觉、触觉等其他全方位地感受到,这样读者才能和书籍融为一体,深切感受设计者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感情。[1]人体“五感”感知强弱依次是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而且我们的感官系统彼此之间会有交互通感的作用,从而创造出全新的书籍设计“五感”体验的感知构建。
《通感》记载: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可以彼此打通,能够感知颜色是有温度、有酸甜苦辣咸的存在;声音上感知到冷暖、感知到重量、感知到味道等。日本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中认为,充分利用感官的“五感”设计元素进行传达信息,刺激和激发消费者从未感知的感官,反射“五感”对应的信息。日本杉浦康平首次提出书籍设计的“五感”应用的功能。我国吕敬人先生也曾提出书籍设计的“五感”观点,拓展了书籍设计的思维边界,让读者在读书过程中与书有更多的互动体验,将“五感”结合文字、图形、色彩、材质等进行全方位的传递,已为传统的纸质书籍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新媒介电子书籍也在“五感”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并在书籍设计实践中进行启发与应用,构建“五感”的创意与体验于书籍设计之中。
二、书籍设计的“五感”体验场景
吕敬人先生曾说:“让读者的视觉信息游走巡回于书籍页面之中,时而静止、时而流动;让‘五感’余音缭绕与翻阅之间,时而平静,时而喧闹……感染舒展的情绪,影响阅读者的心境,传递着结缘的创造力。”[2]书籍设计者构建属于读者与书籍互动的“五感”体验场景,增添了阅读乐趣。
1.视觉思维与表现
“眼见为实”,眼睛是对视觉的肯定,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视觉感知最强的捕捉外界的器官,而书籍设计最终都是以视觉呈现居多。书籍设计的视觉之美是有生命、有灵性的,通过视觉感知异常关注书籍设计的外观审美基础,受到读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追捧。
色彩传达的营造。人的眼睛可以辨认出一万种不同色彩的传达,并且同浓度、纯度等其物理特征相结合来记忆。书籍设计直接关乎视觉因素色彩,色彩传达给读者的视觉感受与接收超过80%。书籍设计中的色彩应用是最简单、最有效、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剪纸的故事》用高纯度且多亮色的色彩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衬托出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与现代性,富有立体感的展示与叙述性结合,远远地就勾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反之,色彩纯度低的书籍实体将减弱读者的注意度,所以,色彩的营造体验给书籍设计者和消费者都提出更高要求。
选择材质的形态。书籍设计材质与形态的选择,犹如人的衣着装扮。为书籍进行“量体裁衣”,不仅要符合书籍形态结构的要求,而且要与书籍内容、读者对象群体等多方面要求相匹配。选用不同材质、不同肌理、不同光泽与硬度的材料,给人的视觉感知也各不相同,可以增加读者的阅读乐趣和注意力。同时,形态结构与书籍的类别、读者群体等因素相关,创造视觉美的形态结构、合适的材质营造,成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很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朱赢椿设计的《元气糖》封面采用医学材质海绵,一眼看上去软绵绵的。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手里捧着的感觉特别温暖舒适。该书籍形态结构简洁明了,令读者耳目一新。采用倒角的四周,白色圆点的元气糖字体设计,整个书籍与其名称相符,视觉感知就似糖纸的包装一样,激发读者的品尝欲望。
2.听觉创意与表现
“五感”中听觉的接收器是人的耳朵。听觉感知依托声音存在,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书籍的存在,在大脑中形成对美的判断和享受,对读者的情感与思想感悟产生更多的影响因素。
营造翻页的情节。读者通过书籍翻页的声响,将声音增添到书籍整体设计之中。中国传统书籍设计中的竹简册书,卷帘阅读之时“哒哒哒”的声响;还有宣纸内页的书籍,则产生绵软柔和的“沙沙”声,给人沉静隽永、气韵生动等听觉之美。所以,翻页的声音因材质的不同产生不同变化和不同的听觉审美判断。现代电子书籍的触屏产生仿真翻页声音,或者其他创意声响,与读者同样产生共鸣的翻页情结。
视听装置的应用。纸质书籍仅从翻书页的声音吸引读者,不一样的听觉感知带来不同的刺激程度,特别是儿童书籍市场需求最为突出,听觉对儿童思想和性情的刺激形成促进和帮助作用。所以,近年来,较多的新媒体点读、电子有声书籍以“讲故事”装置电子书籍之中,儿童通过触摸发声,刺激儿童大脑的发育,并促进其发声训练、学习语言讲话,同时增强儿童的记忆力,激发潜在的主动学习能力。儿童点读书籍类较多,如近年热销的《听听翻翻乐淘淘》系列书籍,不同的图片结合不同的奇妙声音,赋予儿童阅读全新的视听感受,有助于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和提升亲子交流与学习的效果。
3.触觉感知与工艺
人类同动物共享的感觉是触觉,是“五感”中在视觉之外第二重要的感知。人们通过身体的触碰,感知到的物象传输到头脑里形成视觉形象。当读者拿到一本书,手会接触它的质感与纹理、材质与工艺、大小与尺度等,这些都是书籍带给读者的触觉体验与享受的重要元素。
材料触觉的质感。材质的感知属于人们本能的审美与趣味,是材料本身带来的质感。采用不同材料的书籍体现出不同风格的设计感,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心境。同时,根据材料特征和性能的各异,通过设计、加工工艺的转化,构成了实用、新颖、精美的书籍重要元素。材质为设计构思服务,采用化纤、丝绸、亚麻等,触觉反射与直观感受迥异。如日本松田行正的书籍设计《我是猫》,采用无纺布作为护封设计,感受到猫的皮毛质感,此书抱在怀里有抱着一只小猫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些褪色,这也正是设计者的独特创意与值得玩味之处。[3]
科技工艺手段。折叠、凹凸、压印工艺使纸张表面形成浮雕效果,展现书籍的生动、栩栩如生的内容信息。如吕敬人与方晓风对话的一本“洞洞书”——《历史的场景》(见图1),以独特的刀版切割、文字的编排、空间留白等表现手法的应用,形成通透的建筑、自然的流逝、阶梯式知识的空间渐进,展示了东方之美和人文气息,深感对话者的细腻和情趣。刀版工艺的使用给纸张有了立体和造型各异,为此书增加趣味感且与读者形成互动。
图1 《历史的场景》(吕敬人作品)
高科技的材质与工艺不断应用到现代书籍设计里,物化的造型凝聚着知识和信息,成为书籍传达给读者的特殊语言。触感、质感、情感等不一样的“五感”意蕴,给读者带来全新的触感,也增强了阅读的感染力。
4.嗅觉审美与联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书香门第”之说,古人藏书防止虫蛀,将芸香草放置书橱中,打开书便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故称为“书香”。现代高科技的各种添加物质应用于各类书籍之中,其环保性、安全性受到极大的重视,同时给读者提供了清香、提神、醒目的阅读嗅觉之体验。
科技审美的结合。嗅觉材质在书籍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设计师为了营造书籍的嗅觉感知审美,创意表现与方法形态各异,有的会在油墨里或在纸张中加入香料,有的在书籍中夹着香片,还有的设计出“嗅”色可餐的图片,等等,视觉直观联想或嗅觉直接感知均可实现嗅觉感受,给读者以美好的阅读过程和奇思妙想。
物化的嗅觉味道。追寻书籍的味道,不仅仅是物化的嗅觉味道,还可通过字体、文字、文图结合等让读者品味出那种嗅觉联想,类似的书籍设计有《伦敦的味道》《旧时光的味道》等。《视觉味道》这本以收集美食著称的书籍,有着强烈的感官视觉冲击,使读者情不自禁地融入美食当中。另外,英国《墙纸》(Wallpaper)杂志与德国出版集团联合,推出了一款“纸的激情”香水,其宣传册设计拥有“书香气息”,瞄准爱书之人的喜好,打开书就能嗅出墨香与香水之香浑然天成的味道。
5.味觉感知与视觉联想
味觉感知通常是通过人们舌头上的味蕾接触材料,反射给大脑的“酸甜苦辣咸”,但书籍设计中的味觉可以理解为形、色等给读者产生联想的“味道”,依靠人们曾经尝过或者摸过的认知经验,通过视觉识别判断物象的名称与味道。
视觉联想的味道。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人们头脑认知不断组成整体的形态,可以在不经意间、瞬间不停地感知物体之间存在的“五感”整体关系之中的“味觉之味”。如被誉为荷兰书籍设计“拓荒者”的伊玛·布(Irma Boom),她为香奈儿5号香水设计的产品宣传册“闻香识字”的“无墨之书”,使用的是轧花工艺代替油墨,将文字和图案等在雪白的纸张上以浮雕形态展现,让人们在浏览之时,不经意间会触摸它突出的文字和图形,凭借触觉与视觉感官感知香奈儿迷人的味道。
材料的味觉体验。从常规思维来说,味觉的产生是通过舌头的体验,但书籍设计中所谓的味觉是读者通过书籍所感受到的感官交流,是“五感”中最容易被忽视的。读者对书籍的眼看、耳听、手触、鼻嗅、心读综合反映出的味觉,也就是人们在阅读后体会到书籍设计者传递给读者的“意味”。例如日本推出一种可食用的《经书》(见图2),该书籍将特殊可食用材料印制在乌龙面上,可以煮好吃下去的感觉,有吃了可以长功德之说,对于消费者而言绝对是最佳卖点。
图2 日本可食用的《经书》书籍设计
书籍设计中的“五感”互相联系、相互联通。一个感官的体验可以以点带面,从单一到整体,“五感”的构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如同一个盲人在触摸未知的食物时,就会直觉地将鼻子凑上前去,嗅嗅便知。因此,书籍设计中“五感”体验的构建,需要阅读者通过生理感知与思维联想结合的一系列互通动作,从而间接地心领神会。
三、高科技媒介书籍设计的“五感”应用
科技创新时代,书籍设计“五感”的构建已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结构,其如何与人们的需求进行重组至关重要。除了涉及平面、图形、开本、装订等方面,科技力量给书籍设计带来更大的机遇,有必要全方位地深入研究“五感”创意的应用价值。
1.高科技媒介的书籍设计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博士后特丽萨·丹科维斯基创作了一本神奇的《能喝水的书》(见图3),利用高科技的纳米材料,创造一种抗菌的纸张,结合可以食用的墨水,用于廉价的水过滤系统,改变一些卫生环境较落后的国家几亿人的命运。让他们可以一边喝干净的水,一边读书长知识。[4]另外,还有高科技创意与体验式的“五感”审美的尝试,戴胤编绘的《蒲公英》源自他独创的含有植物种子的“种子纸”,浇水后3~5天种子即可出芽,幼芽破纸而出,产生从未有过的生机勃勃的“草芽纸”。充满生命力的新颖形式大大强化了这本由设计师自编自画图画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读者用“五感”参与和体验,将书籍的内容演化成“心手合一、自然天成”之境。
图3 《能喝水的书》(特丽萨·丹科维斯基作品)
2.电子书籍的“五感”互动体验
电子书籍的阅读带来了全新的“五感”体验。视觉上有时空的动态抽象体验灵活多变,触觉上有手指不同的触感体验,听觉上有音频视频的全方位体验,嗅觉上、味觉上有动态直观的互动体验,完全打破了传统的纯文本的阅读方式。电子书籍与纸质书籍有着不同的载体、不同的形态、不同的阅读方式,电子书籍界面载入了音频、视频及动态图片作补充,生动活泼地体现人机“五感”互动,呈现的信息更加立体化、综合化、便捷化。新媒介电子书籍能够在第一时间让读者形成快速便捷的阅读认知,品味屏幕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共鸣。
高科技媒介书籍设计的“五感”构建与应用,书籍的图像、文字、媒介与读者互动体验更具魅力、吸引力、诱惑力。当下高科技创新使书籍的知识传播更为便捷,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为书籍设计实体增添了“五感”的无限魅力。不同的载体引起读者的探索、互动、思考、触摸,让读者从书籍设计的“五感”体验中获得更多关于艺术性和生命力的理解。[5]